第246章 帮帮他们-《天堂来的风》

  日本军国主义战备了半个世纪,就是为了此刻杀来,强占中华,让所有中国人做它的奴隶。

  部分国军将士们的抵抗,虽然英勇顽强,但蒋介石抗日的心始终摇摆不定、动摇坚定作战的军心。

  他扔下南京跑了,把50万人民,抛弃在日军的蹂躏之下。

  守护者其中最有名的外国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常驻的代表拉贝。

  这位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国社工党"党员,明明可以离开南京,但他却选择了站在这里,与中国人在一起。

  对暴行劝止无效,他组织一些外国人建立了南京安全区,任了主席,保护中国难民。

  马丁服兵役时,未经历过战争,但他读过书也服过役拿过枪。从未听说或见过,任何一种军队,对平民老百姓,会如此残忍得令人发指。

  之前几个月,他刚刚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美景、美食,老百姓的礼貌友好。但此时,日军将这个几百年来、古色古香的六朝古都,变成了人间地狱。

  日军进城后,就进行残暴的军事管理,连洋行的商业、通信都恨不得全部中断。

  但马丁趁着德国洋行还可以、对外运送商品的机会,给父亲传递消息。

  日军刚入城的几日,从德兴洋行在南京的总部,马丁还能将自己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给父亲发电报,还立即拍照、写信,寄回国内。

  “父亲,他们这些日本人,毫无人性……”

  西方记者对南京战况、和最后时刻的撤退,以及国际安全区的建立,都做了及时报道,而且几乎是天天都有这方面的消息。

  哈德里的心,沉默压抑了。

  他经历过侵略庆国的战争,也实施过侵略,那些细节他肯定不会对埃莎和赵杏旧事重提讲太多,更不会告诉儿子们。

  这太道德羞耻了。

  但他也非常清楚,以侵略者的姿态,会对被征服者做什么。

  1900年的北京,是怎样的。如今南京比起那时,会糟糕多少倍。

  中国人勤劳、善良、友善,从未伤害过邻国的日本人,但怎么会被这样的禽兽,如此肆意杀戮。

  马丁服役当过军人。他深刻地认识到,这日军,不是人类的军队,说它是军人,已经侮辱了“军人”这个称谓。他们是魔鬼 !

  哈德里看到儿子的信和照片,心中已是愤慨到克制不住情绪。

  赵杏看到信中所述,心中悲愤不已。37年过去了,她的祖国,怎么还是在被外国军队欺凌。

  这次不是被远道而去的西洋国家,而是最近的东邻。她看着照片上那些同胞的惨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哈德里看着赵杏神色的悲戚,想到了乌鸦。

  若是她和那孩儿仍活在民国、身在庆岛,在这样的地狱之中,被这样杀戮,又将有何生路 !

  若是乌鸦在南京,看到这些女子,又再遭凌辱,被这样杀戮。她该是多么绝望和愤怒 !

  那姑娘会以她的身躯,去挡那残暴的刺刀、会反抗那暴虐的杀戮。为了她的同胞。她会的。

  乌雅……

  “哈德里……哥哥……” 赵杏含泪望着哈德里,恳求道,“你帮帮他们,一定要帮帮他们……”

  这日军杀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底线 ! 赵杏是经历过庚子年国难的。但,这次不一样!

  联军当时在河北,也用枪炮驱赶、杀害村民,主要是和清军、义团军事力量交锋。

  但是没有这样、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残杀。她并没见到过太残暴的场景。

  而后进了李府,德军更是收起枪炮,未再行凶。

  哈德里深邃的蓝眸直勾勾地望着赵杏。

  这是……,乌雅在求他。

  不,乌雅根本不需要求他。他知道那姑娘想做什么。他会去做的!

  一个人的民族、血缘,是她的根。

  就像德国人爱自己的祖国一样。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爱国的血液和刻入命脉的本能。他明白。

  看着自己的同胞被这样残忍地屠戮,同一张脸孔。没有一个人会冷血到、无动于衷。

  在美国的华侨已经组织游行、抗议、捐款,声援同胞。

  “杏,不要慌。”他沉着冷静地思索着。

  赵杏急忙道,“我这里有钱。我有钱。哥哥……”

  “你把我的那些钱,都给马丁,让他去救人!”

  “能不能把人,先送出那座地狱之城 ? 在别的城市,能不能安排人接应 ? ”

  这些年赵杏也参加了基金会的工作,她知道艾家洋行、工厂,是在华有分支机构的。

  桌上有民国的一张地图,霍斯很早就教她看地图。如今,地图上北平、南京在哪里,她都知道。

  艾家的企业布局,在地图上都有标识,她也看见了。

  “中国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里有那么多人需要救,哥哥……”

  赵杏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需要钱,也需要人。

  她转身,要去找自己的那些银行存单。艾家一直养着她,她生活无忧。

  她用不上那些钱了,都可以拿出来。

  哈德里拦住了她。

  出钱,是艾徳勒克家的事。

  三十多年前从庆国皇宫抢的,这会儿,不应该还给庆国的老百姓吗 ?

  乌雅在天上,会看到这一切的。她知道自己会这么做的。

  “杏。我会支持马丁,去做这件事。”哈德里斩钉截铁地道。

  “你让我想想,怎么办。”

  哈德里快速思考,列了计划。冷静地给儿子发电报部署指导,又寄了信件。

  “马丁,你听着。从现在开始,你能救多少中国人,就救多少 !”

  “另外,注意自身安全,不要跟士兵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