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拍卖大展厅的顶灯在顾昭头顶投下冷白光晕,他望着镜中突然扭曲的藏青中山装男人,喉结动了动。
观众席的窃窃私语像涨潮的海水,从后排漫到前排——有人在说"伪造证据",有人在问"这算学术造假吗",连秦小姐别在领口的珍珠胸针都跟着颤动,折射出细碎的不安。
"顾先生。"
张子昂的声音像根细针,精准扎进骚动的缝隙。
顾昭抬头时,正撞进对方眼底的冷光——那是猫戏老鼠时才有的从容。
这位行业权威代表站起身,西装肩线挺得像把刀:"您方才说古物能'主动透露真相',可这面镜子里,怎么会出现个历史上从未记载的匠人?"他转身看向评委席最中间的陆老,"陆老研究唐镜三十余年,不妨替我们解惑。"
陆老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顾昭和张子昂之间游移。
韩九爷昨晚塞到他茶盏底下的银行卡突然在记忆里发烫,他清了清嗓子:"确实...唐镜匠人多无姓名记载,这穿中山装的..."
"那不是匠人。"顾昭打断他,指尖轻轻按在镜钮上。
点化之力顺着灵脉淌进镜中时,他后颈的汗毛突然竖起——那道藏在灵脉褶皱里的暗纹,像条蛰伏的毒蛇。
是了,前晚修复时他就觉得镜背葡萄纹的走向有些刻意,原来有人在灵脉里动了手脚,用伪造的记忆覆盖了真相。
观众席传来抽气声。
张子昂嘴角的笑更深了,他重新坐下,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动作与昨晚在松月楼捏符牌时如出一辙。
顾昭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那符牌的灵力波动,此刻正从张子昂的西装内袋渗出来,像团阴湿的雾。
"各位,所谓'灵映'并非单一时段的记忆。"
苏绾的声音突然响起。
顾昭余光瞥见她站了起来,藏青色西装裙裹着利落的肩线,发尾扫过锁骨处的翡翠吊坠——那是苏家世代相传的守灵人信物。
她指尖攥紧西装下摆,指节泛白,声音却清冽如泉:"一件古物历经千年流转,会承载每个时代接触者的印记。
就像这面镜子,或许曾被近代藏家修复过?"
陆老的话头被截住,张了张嘴又闭上。
张子昂的手指在桌下蜷起,指节泛青。
顾昭趁机垂下眼,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他能感觉到苏绾的目光像根细绳,正将观众的注意力往"多时段记忆"上牵引——这是他们昨晚在玉衡轩对过的暗号,拖延一分钟,足够他剥离伪造的灵脉。
镜钮在掌心发烫。
顾昭闭目凝神,体内那道跟着师父学了十年的灵契印记开始发烫,像块烧红的烙铁。
他调动点化之力逆流而上,沿着被篡改的灵脉往回找——果然,在宋时深宅大院的记忆碎片里,藏着道不属于原镜的灵力波动。
那波动带着黑市符篆特有的腥气,正是韩九爷说的"灵契干扰符"。
"给我破。"
顾昭在心里低喝。
点化之力如利刀般切入那道波动,剥离的瞬间,他耳后渗出冷汗——伪造的灵脉像团烂泥,黏着他的灵力不肯松开。
但十年修复生涯里,他拆过最碎的元青花、补过最暗的唐墓壁画,这点阻力算什么?
他咬着后槽牙加力,镜面上的冷白光突然暴涨,刺得前排观众纷纷抬手遮眼。
等光芒褪去时,镜中景象已截然不同。
首先出现的是盛唐长安的日头,晒得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发烫。
一个穿粗布短褐的匠人蹲在熔炉前,额角的汗滴砸在陶范上,滋滋作响。
他手里的青铜镜坯还带着炭火的余温,正用细锉小心修着葡萄纹——镜背的纹路与展台上的海兽葡萄镜分毫不差。
画面一转,镜子到了宋时闺阁,梳双螺髻的少女对着它描眉,金步摇碰在镜沿上,叮铃作响;再转,是元时当铺的柜台,老掌柜举着镜子对光,嘴里念叨"唐镜难得";明时,它被收进苏州藏家的檀木匣;清时,跟着商队过了山海关......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个戴瓜皮帽的老人,在1937年的炮火里把镜子塞进墙缝。
他颤抖的手抚过镜背:"老伙计,等太平了,我再来接你。"
展厅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不知是谁先鼓起掌,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像滚地的雷。
秦小姐的珍珠耳坠晃得更快了,她抓着话筒的手都在抖:"这...这才是真正的'活文物'!"
顾昭望着镜中逐渐淡去的光影,喉间发紧。
十年了,他在玉衡轩的修复室里见过太多被岁月碾碎的碎片,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一件古物完整的生命。
原来它们不是死物,是会呼吸、会流转、会等待的——就像师父总说的,"每个古物都是未讲完的故事"。
"荒谬!"
张子昂的声音像块石头砸进沸汤。
顾昭抬头时,正看见他猛地起身,西装下摆带翻了桌上的矿泉水瓶,水迹在桌布上洇开,像道蜿蜒的伤口。"这不过是你用邪术篡改的影像!"他的脸涨得通红,额角青筋直跳,"行业协会绝不会承认这种...这种妖法!"
顾昭的目光落在他微颤的右袖上。
那里鼓起一小块,正是藏着灵契干扰符的位置。
符上的歪扭纹路还在渗出暗青色灵力,像条毒蛇吐着信子。
他轻轻摸了摸镜钮,点化之力在指尖跃动——既然张子昂敢把符带进来,那就别怪他,把这场戏唱得更彻底些。
"张会长。"顾昭开口时,嘴角带着点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笑,"不如我们来验证一下?"他指了指张子昂的右袖,"你袖中那件宝贝,该不会就是让镜子灵脉紊乱的东西吧?"
张子昂的瞳孔骤然收缩。
观众席的窃窃私语像涨潮的海水,从后排漫到前排——有人在说"伪造证据",有人在问"这算学术造假吗",连秦小姐别在领口的珍珠胸针都跟着颤动,折射出细碎的不安。
"顾先生。"
张子昂的声音像根细针,精准扎进骚动的缝隙。
顾昭抬头时,正撞进对方眼底的冷光——那是猫戏老鼠时才有的从容。
这位行业权威代表站起身,西装肩线挺得像把刀:"您方才说古物能'主动透露真相',可这面镜子里,怎么会出现个历史上从未记载的匠人?"他转身看向评委席最中间的陆老,"陆老研究唐镜三十余年,不妨替我们解惑。"
陆老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顾昭和张子昂之间游移。
韩九爷昨晚塞到他茶盏底下的银行卡突然在记忆里发烫,他清了清嗓子:"确实...唐镜匠人多无姓名记载,这穿中山装的..."
"那不是匠人。"顾昭打断他,指尖轻轻按在镜钮上。
点化之力顺着灵脉淌进镜中时,他后颈的汗毛突然竖起——那道藏在灵脉褶皱里的暗纹,像条蛰伏的毒蛇。
是了,前晚修复时他就觉得镜背葡萄纹的走向有些刻意,原来有人在灵脉里动了手脚,用伪造的记忆覆盖了真相。
观众席传来抽气声。
张子昂嘴角的笑更深了,他重新坐下,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动作与昨晚在松月楼捏符牌时如出一辙。
顾昭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那符牌的灵力波动,此刻正从张子昂的西装内袋渗出来,像团阴湿的雾。
"各位,所谓'灵映'并非单一时段的记忆。"
苏绾的声音突然响起。
顾昭余光瞥见她站了起来,藏青色西装裙裹着利落的肩线,发尾扫过锁骨处的翡翠吊坠——那是苏家世代相传的守灵人信物。
她指尖攥紧西装下摆,指节泛白,声音却清冽如泉:"一件古物历经千年流转,会承载每个时代接触者的印记。
就像这面镜子,或许曾被近代藏家修复过?"
陆老的话头被截住,张了张嘴又闭上。
张子昂的手指在桌下蜷起,指节泛青。
顾昭趁机垂下眼,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他能感觉到苏绾的目光像根细绳,正将观众的注意力往"多时段记忆"上牵引——这是他们昨晚在玉衡轩对过的暗号,拖延一分钟,足够他剥离伪造的灵脉。
镜钮在掌心发烫。
顾昭闭目凝神,体内那道跟着师父学了十年的灵契印记开始发烫,像块烧红的烙铁。
他调动点化之力逆流而上,沿着被篡改的灵脉往回找——果然,在宋时深宅大院的记忆碎片里,藏着道不属于原镜的灵力波动。
那波动带着黑市符篆特有的腥气,正是韩九爷说的"灵契干扰符"。
"给我破。"
顾昭在心里低喝。
点化之力如利刀般切入那道波动,剥离的瞬间,他耳后渗出冷汗——伪造的灵脉像团烂泥,黏着他的灵力不肯松开。
但十年修复生涯里,他拆过最碎的元青花、补过最暗的唐墓壁画,这点阻力算什么?
他咬着后槽牙加力,镜面上的冷白光突然暴涨,刺得前排观众纷纷抬手遮眼。
等光芒褪去时,镜中景象已截然不同。
首先出现的是盛唐长安的日头,晒得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发烫。
一个穿粗布短褐的匠人蹲在熔炉前,额角的汗滴砸在陶范上,滋滋作响。
他手里的青铜镜坯还带着炭火的余温,正用细锉小心修着葡萄纹——镜背的纹路与展台上的海兽葡萄镜分毫不差。
画面一转,镜子到了宋时闺阁,梳双螺髻的少女对着它描眉,金步摇碰在镜沿上,叮铃作响;再转,是元时当铺的柜台,老掌柜举着镜子对光,嘴里念叨"唐镜难得";明时,它被收进苏州藏家的檀木匣;清时,跟着商队过了山海关......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个戴瓜皮帽的老人,在1937年的炮火里把镜子塞进墙缝。
他颤抖的手抚过镜背:"老伙计,等太平了,我再来接你。"
展厅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不知是谁先鼓起掌,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像滚地的雷。
秦小姐的珍珠耳坠晃得更快了,她抓着话筒的手都在抖:"这...这才是真正的'活文物'!"
顾昭望着镜中逐渐淡去的光影,喉间发紧。
十年了,他在玉衡轩的修复室里见过太多被岁月碾碎的碎片,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一件古物完整的生命。
原来它们不是死物,是会呼吸、会流转、会等待的——就像师父总说的,"每个古物都是未讲完的故事"。
"荒谬!"
张子昂的声音像块石头砸进沸汤。
顾昭抬头时,正看见他猛地起身,西装下摆带翻了桌上的矿泉水瓶,水迹在桌布上洇开,像道蜿蜒的伤口。"这不过是你用邪术篡改的影像!"他的脸涨得通红,额角青筋直跳,"行业协会绝不会承认这种...这种妖法!"
顾昭的目光落在他微颤的右袖上。
那里鼓起一小块,正是藏着灵契干扰符的位置。
符上的歪扭纹路还在渗出暗青色灵力,像条毒蛇吐着信子。
他轻轻摸了摸镜钮,点化之力在指尖跃动——既然张子昂敢把符带进来,那就别怪他,把这场戏唱得更彻底些。
"张会长。"顾昭开口时,嘴角带着点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笑,"不如我们来验证一下?"他指了指张子昂的右袖,"你袖中那件宝贝,该不会就是让镜子灵脉紊乱的东西吧?"
张子昂的瞳孔骤然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