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玉衡轩的雕花窗棂时,顾昭正蹲在修复台前擦拭那半块玉瓮。
瓷片似的冷白月光早被日头撵走了,可玉瓮贴在掌心里还是烫的,像块捂了整夜的火炭。
"叩叩。"
门环响得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分钟。
顾昭抬头,正撞进苏绾裹着晨雾的目光里。
她穿件月白衬衫,外搭藏青西装,发尾用同色缎带束着,腕间那串老坑翡翠镯子随着推门动作轻晃,在晨光里泛着幽绿。
"起得挺早。"苏绾扫过他眼下淡淡的青影,目光落在他怀里的玉瓮上,"昨晚没睡?"
"阿兰留的密文。"顾昭把香炉递过去。
炉底那行小字被他用软毛刷仔细清过,"南陵之地,瓮中有誓"八个字在檀木托盘上格外清晰。
他指腹摩挲着玉瓮断口,那里有道极细的纹路,"师父笔记里画过完整的归元瓮,底部刻的就是这八个字。
三年前他去南陵前,书房地图上南陵被红笔圈了三次。"
苏绾的指尖在炉底停了停。
她家世传的《守灵人录》里,确实有"南陵誓瓮镇凶物"的记载——但那是被划为"禁典"的篇章,父亲重伤前曾反复叮嘱她:"莫要沾惹南陵的事。"可此刻顾昭眼里的光太灼人,像团要烧穿迷雾的火。
"车在巷口。"她转身往外走,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利落的节奏,"先去取我的工具箱,里面有便携鉴宝仪。"
顾昭锁好店门时,瞥见门框上那枚铜铃轻轻摇晃。
三年前师父总说,铜铃响是有贵客来。
可今早的风里除了桂花香,还飘着股若有若无的铁锈味——像极了某次修复青铜器时,从锈蚀层下渗出的血渍味道。
长途车在盘山公路上绕了三个钟头。
顾昭盯着窗外不断倒退的竹林,手机屏突然亮起,是黄掌柜发来的消息:"南陵驿站有生面孔,佩灵枢纹章,你们当心。"
"灵枢?"苏绾凑过来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翡翠镯子。
那是她十六岁生日时父亲送的,说是能镇邪祟。
此刻镯子在她腕间转得飞快,"我祖父提过,灵枢是守灵人体系里的'清道夫',专司处理失控的凶物。
但十年前灵枢司突然销声匿迹,连《守灵人录》都删了他们的记载。"
话音未落,司机突然踩下刹车。
顾昭往前栽了个踉跄,抬头正看见路牌上"南陵古驿"四个褪色朱漆字。
废弃驿站的木门吱呀作响。
顾昭扶着门框往里走,鞋底碾碎了几片干枯的竹叶。
正厅中央摆着张缺了条腿的八仙桌,桌旁围坐着七八个男人。
最前排那个穿黑夹克的转过脸,领口露出半枚徽章——青铜色圆盘上刻着交叉的骨签,正是"灵枢"二字的篆体变形。
"顾师傅?"黑夹克忽然笑了,露出颗金牙,"我们头儿说您今日会过这驿站,特意备了茶。"他指节敲了敲桌上的粗瓷碗,碗底沉着半枚玉璜,"您看这老物件,像不像归元瓮的残片?"
顾昭的后颈突然发紧。
他能看见那枚玉璜表面浮着层灰雾——是被凶物邪气侵蚀过的痕迹。
苏绾的手悄悄按在他后腰,隔着衬衫传来微微的颤抖。
她的声音却稳得像块冷玉:"玉璜是良渚文化典型器,归元瓮是宋代官窑,材质年代都对不上。
这位老板,您这茶,我们可不敢喝。"
黑夹克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突然起身,腰间露出半截刻着"灵枢"的青铜令牌。
顾昭注意到他袖口沾着暗红污渍,凑近了闻,是铁锈混着檀香的味道——和今早玉衡轩铜铃上的气味一模一样。
"走。"苏绾拽着他的胳膊往外走,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急雨似的声响。
直到上了车,她才松开攥得发白的手指,"他们在试探我们。
那玉璜上的邪气......是守灵火鼎的味道。"
顾昭摸出半块玉瓮。
它此刻烫得惊人,断口处泛着淡青色的光,像有活物在里面游动。
他想起阿兰说的"瓮中有誓",突然明白:归元瓮不是容器,是钥匙。
南陵入口的牌楼在暮色里泛着青灰。
顾昭站在牌楼下,看着穿汉服的接待员接过他递去的香炉。
炉底那行密文被接待员用银钥匙轻轻一刮,竟浮出枚朱红印鉴——"守炉人"三个篆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顾先生请进。"接待员的态度突然恭敬起来,"苏小姐是云起苏家长女?
这边请。"
会场设在半山腰的青砖古祠里。
顾昭刚跨进门槛,就被此起彼伏的问候声围住:"顾师傅,您修复的兔毫盏我在拍卖会上见过影像!小顾,你师父的《古玉修复要诀》我还留着抄本呢!"他攥着玉瓮的手微微发颤——这些人里有他在旧物市场蹲过的老藏家,有在拍卖会上打过照面的鉴定师,此刻看他的眼神,像在看一团烧得正旺的火。
直到看见赵德昌,那团火才"噼啪"炸了个火星。
穿金戴银的胖子正坐在最前排,身旁坐着个穿黑色长袍的男人。
那人脸罩青铜面具,只露出下半张紧抿的嘴。
顾昭的目光扫过他腰间——那里挂着枚和驿站男人同款的灵枢令牌,只不过更古旧,边缘刻着细密的咒文。
"各位静一静。"主持人拍了拍话筒。
顾昭认出那是省文物局的陈副局长,此刻他额角挂着汗,"今年守灵人大会的议题是......凶物封印现状评估。"
"我有线索。"顾昭突然站起来。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可话一出口就稳了,"归元瓮与守灵火鼎同源,三年前我师父在南陵发现的断瓮,很可能是重启誓盟的关键。"
会场炸了锅。
王会长的胖脸涨得通红,拍着桌子喊:"胡闹!
归元瓮早被证实是民间臆造!"
"王会长急什么?"黄掌柜的烟杆"咚"地敲在桌上,他假牙咬得咯咯响,"三年前玉衡轩被人泼红漆,你说'修复师就该缩在屋里';上个月顾昭修复兔毫盏,你说'年轻人爱出风头'。
现在他拿出真凭实据,你倒怕得连话都不会说了?"
王会长的嘴张了张,到底没敢接话。
顾昭的目光扫过赵德昌,正看见那胖子对着黑袍男人猛使眼色。
黑袍男人的手指在桌面敲了三下,节奏像极了某种暗号。
震动来得毫无征兆。
顾昭的茶杯"当啷"掉在地上。
青砖地面裂开蛛网似的纹路,中央那块刻着八卦的石板"轰"地塌陷,阴冷的风裹着腐叶味直冲上来。
有人尖叫着往外跑,椅子翻倒的声音、瓷器碎裂的声音混作一团。
"誓约已破,吾将归来!"
那声音像从地底下挤出来的,带着生锈的金属摩擦感。
顾昭死死攥住玉瓮,能清晰感觉到它在发烫——不是灼烧,是共鸣。
苏绾的手突然覆上来,她的翡翠镯子凉得刺骨,"别怕,我在。"
烟雾从地缝里涌出来。
顾昭眯起眼,看见香炉里的阿兰从烟里走出来。
她的裙裾不再是素白,而是染了半幅暗红,像浸过血的绢帛。"顾昭,你是唯一能重启守灵誓言的人。"她的声音混着风声,"用归元瓮引动守灵火鼎,记住,心诚则灵。"
"啪嗒。"
青铜面具掉在地上的声响格外清晰。
顾昭转头,正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里——那是张他在师父旧照片里见过的脸,三年前失踪的守灵人前辈周鹤年。
此刻他眼里没有半分长辈的慈祥,只有刻骨的怨恨:"没想到,你竟然真的找到了钥匙。"
深夜的玉衡轩飘着降真香。
顾昭蹲在修复台前,盯着桌上那半块玉瓮。
它终于不烫了,断口处凝着层淡青色的霜。
窗外传来敲门声,比今早更轻,更沉。
"谁?"
"老宋头,送东西的。"
顾昭打开门,看见巷口路灯下站着个佝偻的身影。
老人怀里抱着个裹油布的木箱,油布边角露出半截铜锁——那锁头的纹路,和南陵地缝里冒出来的阴风中的咒文,一模一样。
瓷片似的冷白月光早被日头撵走了,可玉瓮贴在掌心里还是烫的,像块捂了整夜的火炭。
"叩叩。"
门环响得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分钟。
顾昭抬头,正撞进苏绾裹着晨雾的目光里。
她穿件月白衬衫,外搭藏青西装,发尾用同色缎带束着,腕间那串老坑翡翠镯子随着推门动作轻晃,在晨光里泛着幽绿。
"起得挺早。"苏绾扫过他眼下淡淡的青影,目光落在他怀里的玉瓮上,"昨晚没睡?"
"阿兰留的密文。"顾昭把香炉递过去。
炉底那行小字被他用软毛刷仔细清过,"南陵之地,瓮中有誓"八个字在檀木托盘上格外清晰。
他指腹摩挲着玉瓮断口,那里有道极细的纹路,"师父笔记里画过完整的归元瓮,底部刻的就是这八个字。
三年前他去南陵前,书房地图上南陵被红笔圈了三次。"
苏绾的指尖在炉底停了停。
她家世传的《守灵人录》里,确实有"南陵誓瓮镇凶物"的记载——但那是被划为"禁典"的篇章,父亲重伤前曾反复叮嘱她:"莫要沾惹南陵的事。"可此刻顾昭眼里的光太灼人,像团要烧穿迷雾的火。
"车在巷口。"她转身往外走,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利落的节奏,"先去取我的工具箱,里面有便携鉴宝仪。"
顾昭锁好店门时,瞥见门框上那枚铜铃轻轻摇晃。
三年前师父总说,铜铃响是有贵客来。
可今早的风里除了桂花香,还飘着股若有若无的铁锈味——像极了某次修复青铜器时,从锈蚀层下渗出的血渍味道。
长途车在盘山公路上绕了三个钟头。
顾昭盯着窗外不断倒退的竹林,手机屏突然亮起,是黄掌柜发来的消息:"南陵驿站有生面孔,佩灵枢纹章,你们当心。"
"灵枢?"苏绾凑过来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翡翠镯子。
那是她十六岁生日时父亲送的,说是能镇邪祟。
此刻镯子在她腕间转得飞快,"我祖父提过,灵枢是守灵人体系里的'清道夫',专司处理失控的凶物。
但十年前灵枢司突然销声匿迹,连《守灵人录》都删了他们的记载。"
话音未落,司机突然踩下刹车。
顾昭往前栽了个踉跄,抬头正看见路牌上"南陵古驿"四个褪色朱漆字。
废弃驿站的木门吱呀作响。
顾昭扶着门框往里走,鞋底碾碎了几片干枯的竹叶。
正厅中央摆着张缺了条腿的八仙桌,桌旁围坐着七八个男人。
最前排那个穿黑夹克的转过脸,领口露出半枚徽章——青铜色圆盘上刻着交叉的骨签,正是"灵枢"二字的篆体变形。
"顾师傅?"黑夹克忽然笑了,露出颗金牙,"我们头儿说您今日会过这驿站,特意备了茶。"他指节敲了敲桌上的粗瓷碗,碗底沉着半枚玉璜,"您看这老物件,像不像归元瓮的残片?"
顾昭的后颈突然发紧。
他能看见那枚玉璜表面浮着层灰雾——是被凶物邪气侵蚀过的痕迹。
苏绾的手悄悄按在他后腰,隔着衬衫传来微微的颤抖。
她的声音却稳得像块冷玉:"玉璜是良渚文化典型器,归元瓮是宋代官窑,材质年代都对不上。
这位老板,您这茶,我们可不敢喝。"
黑夹克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突然起身,腰间露出半截刻着"灵枢"的青铜令牌。
顾昭注意到他袖口沾着暗红污渍,凑近了闻,是铁锈混着檀香的味道——和今早玉衡轩铜铃上的气味一模一样。
"走。"苏绾拽着他的胳膊往外走,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急雨似的声响。
直到上了车,她才松开攥得发白的手指,"他们在试探我们。
那玉璜上的邪气......是守灵火鼎的味道。"
顾昭摸出半块玉瓮。
它此刻烫得惊人,断口处泛着淡青色的光,像有活物在里面游动。
他想起阿兰说的"瓮中有誓",突然明白:归元瓮不是容器,是钥匙。
南陵入口的牌楼在暮色里泛着青灰。
顾昭站在牌楼下,看着穿汉服的接待员接过他递去的香炉。
炉底那行密文被接待员用银钥匙轻轻一刮,竟浮出枚朱红印鉴——"守炉人"三个篆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顾先生请进。"接待员的态度突然恭敬起来,"苏小姐是云起苏家长女?
这边请。"
会场设在半山腰的青砖古祠里。
顾昭刚跨进门槛,就被此起彼伏的问候声围住:"顾师傅,您修复的兔毫盏我在拍卖会上见过影像!小顾,你师父的《古玉修复要诀》我还留着抄本呢!"他攥着玉瓮的手微微发颤——这些人里有他在旧物市场蹲过的老藏家,有在拍卖会上打过照面的鉴定师,此刻看他的眼神,像在看一团烧得正旺的火。
直到看见赵德昌,那团火才"噼啪"炸了个火星。
穿金戴银的胖子正坐在最前排,身旁坐着个穿黑色长袍的男人。
那人脸罩青铜面具,只露出下半张紧抿的嘴。
顾昭的目光扫过他腰间——那里挂着枚和驿站男人同款的灵枢令牌,只不过更古旧,边缘刻着细密的咒文。
"各位静一静。"主持人拍了拍话筒。
顾昭认出那是省文物局的陈副局长,此刻他额角挂着汗,"今年守灵人大会的议题是......凶物封印现状评估。"
"我有线索。"顾昭突然站起来。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可话一出口就稳了,"归元瓮与守灵火鼎同源,三年前我师父在南陵发现的断瓮,很可能是重启誓盟的关键。"
会场炸了锅。
王会长的胖脸涨得通红,拍着桌子喊:"胡闹!
归元瓮早被证实是民间臆造!"
"王会长急什么?"黄掌柜的烟杆"咚"地敲在桌上,他假牙咬得咯咯响,"三年前玉衡轩被人泼红漆,你说'修复师就该缩在屋里';上个月顾昭修复兔毫盏,你说'年轻人爱出风头'。
现在他拿出真凭实据,你倒怕得连话都不会说了?"
王会长的嘴张了张,到底没敢接话。
顾昭的目光扫过赵德昌,正看见那胖子对着黑袍男人猛使眼色。
黑袍男人的手指在桌面敲了三下,节奏像极了某种暗号。
震动来得毫无征兆。
顾昭的茶杯"当啷"掉在地上。
青砖地面裂开蛛网似的纹路,中央那块刻着八卦的石板"轰"地塌陷,阴冷的风裹着腐叶味直冲上来。
有人尖叫着往外跑,椅子翻倒的声音、瓷器碎裂的声音混作一团。
"誓约已破,吾将归来!"
那声音像从地底下挤出来的,带着生锈的金属摩擦感。
顾昭死死攥住玉瓮,能清晰感觉到它在发烫——不是灼烧,是共鸣。
苏绾的手突然覆上来,她的翡翠镯子凉得刺骨,"别怕,我在。"
烟雾从地缝里涌出来。
顾昭眯起眼,看见香炉里的阿兰从烟里走出来。
她的裙裾不再是素白,而是染了半幅暗红,像浸过血的绢帛。"顾昭,你是唯一能重启守灵誓言的人。"她的声音混着风声,"用归元瓮引动守灵火鼎,记住,心诚则灵。"
"啪嗒。"
青铜面具掉在地上的声响格外清晰。
顾昭转头,正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里——那是张他在师父旧照片里见过的脸,三年前失踪的守灵人前辈周鹤年。
此刻他眼里没有半分长辈的慈祥,只有刻骨的怨恨:"没想到,你竟然真的找到了钥匙。"
深夜的玉衡轩飘着降真香。
顾昭蹲在修复台前,盯着桌上那半块玉瓮。
它终于不烫了,断口处凝着层淡青色的霜。
窗外传来敲门声,比今早更轻,更沉。
"谁?"
"老宋头,送东西的。"
顾昭打开门,看见巷口路灯下站着个佝偻的身影。
老人怀里抱着个裹油布的木箱,油布边角露出半截铜锁——那锁头的纹路,和南陵地缝里冒出来的阴风中的咒文,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