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暗下去的瞬间,窗外的城市灯火已连成一片璀璨的光带。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键盘声停歇后,空调的低鸣显得格外清晰。桌上的咖啡杯还满着,早已凉透,沈如月留下的便签纸角微微翘起,字迹带着她特有的稚气。
他起身拿起外套抖了抖,正要往挂钩上挂,门被推开了。
苏雪站在门口,手里拎着深蓝色档案袋,肩上随意搭着藏青色西装外套。她没穿那件标志性的米白风衣,也没带采访本。
"还没走?"她问。
"在等你。"他说。
她走进来,顺手带上门。脚步很稳,不再像从前那样总要在门口停顿片刻。她把档案袋放在桌上,取出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
"法律顾问聘书。"她指尖轻点签名处,"我已经签好了。"
陈默没接,只是静静看着她。
"你发来的草案,我仔细看了三遍。"她说,"第三页第七条关于涉外技术转让的限制条款,措辞可以再严谨些。还有附录里的保密协议模板,需要加上追溯机制。"
"你修改了?"
"修改了。"她从包里又取出一份打印稿,"这是重新拟定的版本,比原版更严格。"
陈默接过文件翻阅几页,抬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不再是那个在门外打听消息的记者。"她说,"而是站在门内的守护者。"
他轻轻一笑,把文件放回桌面。"所以今天是来履职的?"
"不是来谈私事的。"她说。
"我知道。"他摘下眼镜慢慢擦拭,"你是来改写规则的。"
她没笑,也没动,就那样站在原地注视着他。这让她想起五年前第一次采访他时的情景,那时她也这样站着,手里握着录音笔,问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无人能懂的东西。
那天他说:"总要有人做,中国才不会被卡脖子。"
如今她不再问这些问题,她要做得更实在。
次日上午九点,军工所代表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准时来到实验室。签约仪式很简单,一张长桌,几把椅子,连背景板都没布置。
代表落座后,看了眼苏雪,转向陈默:"让她负责核心项目的法务工作,会不会太仓促?她之前是记者出身。"
陈默保持沉默。
苏雪将带来的三份材料在桌上依次排开。
第一份是境外某公司提交的"天穹材料"国际专利申请副本,日期是三个月前,申请人注册地在东南亚。
第二份是一组资金流向分析报告,显示王振国旧部近期通过离岸账户向国内三家科研机构汇款,金额不大但频率异常。
第三份是国内某研究所内部流出的配方草图,与"天穹材料"关键参数高度相似,标注日期是上周。
"这些是我独立查到的。"她说,"没有动用项目组的权限,靠的是过去十年跑新闻积累的人脉。"
代表沉默片刻,拿起专利申请仔细翻阅,又看了另外两份材料。
"你能查到这些......"他抬头,"是因为你还保持着记者的敏锐。"
"没错。"她说,"但现在这张情报网为项目组服务了。"
代表合上文件,与陈默交换了一个眼神,转向苏雪:"有你在,我们能少走十年弯路。"他点头示意,"开始签约吧。"
签字仪式前,有人提议让苏雪以"陈默未婚妻"的身份致辞。
她站起身,没看陈默,直面在场的所有人。
"五年前采访他时,我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无人理解的东西。"她的语速平稳,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他说:'总要有人做,中国才不会被卡脖子。'"
她稍作停顿。
"今天我不以任何私人身份站在这里。"她说,"我是这个项目的法律顾问,是它的守护者。谁想动它,先过我这一关。"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陈默站在台侧,听着她说完最后一句,心头涌起的震动比卫星发射成功时更强烈。
待她讲完,他走上前,在众人注视下轻轻握住她的手。
"你比我所有的卫星都强大。"他说。
她耳尖微红,却没有抽回手。
"不。"她说,"我们是战友。"
代表离开前,在门口留下最后一句话:"你们俩,是中国科技的黄金搭档。"
无人回应,但他转身时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下午两点,实验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主控台屏幕亮着,几台终端机正在运行数据模拟。陈默坐在主位,苏雪在他身旁,面前摊开一叠新的技术合同。
"这份与港城的合作协议,风险评估需要完善。"她指着其中一页,"他们虽然换了管理层,但法律体系与内地不同,条款必须明确责任边界。"
"你决定。"他说。
"还有这条,"她继续翻阅,"关于技术输出的审批流程,不能只采用备案制,必须加入动态审查机制。上次的教训之后,不能再留任何漏洞。"
他点头,提笔在页边写下批注。
两人并肩而坐,一个审阅法律条文,一个核对技术细节。偶尔低声交流,声音不大却配合默契。
走廊传来脚步声,是小李送来资料。他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便悄然离开,没有多问。
时光在指尖流淌,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在桌角的咖啡杯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杯子依然空着,但这次不是忘记冲泡,而是根本无暇顾及。
苏雪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累了?"他问。
"还好。"她说,"只是有点难以置信,我真的坐在这里了。"
"早该如此。"
"以前我觉得守护真相就够了。"她轻声说,"现在明白,还要守护创造真相的人。"
他注视着她的侧脸,沉默不语。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张纸递过去。
"这是我辞职信的复印件。"她说,"昨天递交的。编辑部让我再考虑两天,我说不必了。"
他接过来看了看,签名处字迹工整有力。
"后悔吗?"他问。
"不后悔。"她说,"只是换了个战场。"
他将纸张仔细折好,收进抽屉。
"接下来会有更多挑战。"他说,"专利战、技术封锁、内部泄密,都不会少。"
"我知道。"她点头,"但现在我不是旁观者了。"
他微微一笑,转回头继续审阅合同。
她也低下头,翻开下一份文件。
光标在屏幕上跳动,键盘声重新响起。
苏雪的手指在文档上滑动,突然停住。
"这条必须加粗标注。"她说,"任何未经授权的技术共享,一经发现,立即启动追责程序。"
陈默抬眼望去。
她紧盯着屏幕,眼神坚定。
"我是认真的。"她抬头与他对视,"谁敢碰这个项目,我绝不会让他全身而退。"
他起身拿起外套抖了抖,正要往挂钩上挂,门被推开了。
苏雪站在门口,手里拎着深蓝色档案袋,肩上随意搭着藏青色西装外套。她没穿那件标志性的米白风衣,也没带采访本。
"还没走?"她问。
"在等你。"他说。
她走进来,顺手带上门。脚步很稳,不再像从前那样总要在门口停顿片刻。她把档案袋放在桌上,取出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
"法律顾问聘书。"她指尖轻点签名处,"我已经签好了。"
陈默没接,只是静静看着她。
"你发来的草案,我仔细看了三遍。"她说,"第三页第七条关于涉外技术转让的限制条款,措辞可以再严谨些。还有附录里的保密协议模板,需要加上追溯机制。"
"你修改了?"
"修改了。"她从包里又取出一份打印稿,"这是重新拟定的版本,比原版更严格。"
陈默接过文件翻阅几页,抬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不再是那个在门外打听消息的记者。"她说,"而是站在门内的守护者。"
他轻轻一笑,把文件放回桌面。"所以今天是来履职的?"
"不是来谈私事的。"她说。
"我知道。"他摘下眼镜慢慢擦拭,"你是来改写规则的。"
她没笑,也没动,就那样站在原地注视着他。这让她想起五年前第一次采访他时的情景,那时她也这样站着,手里握着录音笔,问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无人能懂的东西。
那天他说:"总要有人做,中国才不会被卡脖子。"
如今她不再问这些问题,她要做得更实在。
次日上午九点,军工所代表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准时来到实验室。签约仪式很简单,一张长桌,几把椅子,连背景板都没布置。
代表落座后,看了眼苏雪,转向陈默:"让她负责核心项目的法务工作,会不会太仓促?她之前是记者出身。"
陈默保持沉默。
苏雪将带来的三份材料在桌上依次排开。
第一份是境外某公司提交的"天穹材料"国际专利申请副本,日期是三个月前,申请人注册地在东南亚。
第二份是一组资金流向分析报告,显示王振国旧部近期通过离岸账户向国内三家科研机构汇款,金额不大但频率异常。
第三份是国内某研究所内部流出的配方草图,与"天穹材料"关键参数高度相似,标注日期是上周。
"这些是我独立查到的。"她说,"没有动用项目组的权限,靠的是过去十年跑新闻积累的人脉。"
代表沉默片刻,拿起专利申请仔细翻阅,又看了另外两份材料。
"你能查到这些......"他抬头,"是因为你还保持着记者的敏锐。"
"没错。"她说,"但现在这张情报网为项目组服务了。"
代表合上文件,与陈默交换了一个眼神,转向苏雪:"有你在,我们能少走十年弯路。"他点头示意,"开始签约吧。"
签字仪式前,有人提议让苏雪以"陈默未婚妻"的身份致辞。
她站起身,没看陈默,直面在场的所有人。
"五年前采访他时,我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无人理解的东西。"她的语速平稳,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他说:'总要有人做,中国才不会被卡脖子。'"
她稍作停顿。
"今天我不以任何私人身份站在这里。"她说,"我是这个项目的法律顾问,是它的守护者。谁想动它,先过我这一关。"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陈默站在台侧,听着她说完最后一句,心头涌起的震动比卫星发射成功时更强烈。
待她讲完,他走上前,在众人注视下轻轻握住她的手。
"你比我所有的卫星都强大。"他说。
她耳尖微红,却没有抽回手。
"不。"她说,"我们是战友。"
代表离开前,在门口留下最后一句话:"你们俩,是中国科技的黄金搭档。"
无人回应,但他转身时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下午两点,实验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主控台屏幕亮着,几台终端机正在运行数据模拟。陈默坐在主位,苏雪在他身旁,面前摊开一叠新的技术合同。
"这份与港城的合作协议,风险评估需要完善。"她指着其中一页,"他们虽然换了管理层,但法律体系与内地不同,条款必须明确责任边界。"
"你决定。"他说。
"还有这条,"她继续翻阅,"关于技术输出的审批流程,不能只采用备案制,必须加入动态审查机制。上次的教训之后,不能再留任何漏洞。"
他点头,提笔在页边写下批注。
两人并肩而坐,一个审阅法律条文,一个核对技术细节。偶尔低声交流,声音不大却配合默契。
走廊传来脚步声,是小李送来资料。他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便悄然离开,没有多问。
时光在指尖流淌,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在桌角的咖啡杯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杯子依然空着,但这次不是忘记冲泡,而是根本无暇顾及。
苏雪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累了?"他问。
"还好。"她说,"只是有点难以置信,我真的坐在这里了。"
"早该如此。"
"以前我觉得守护真相就够了。"她轻声说,"现在明白,还要守护创造真相的人。"
他注视着她的侧脸,沉默不语。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张纸递过去。
"这是我辞职信的复印件。"她说,"昨天递交的。编辑部让我再考虑两天,我说不必了。"
他接过来看了看,签名处字迹工整有力。
"后悔吗?"他问。
"不后悔。"她说,"只是换了个战场。"
他将纸张仔细折好,收进抽屉。
"接下来会有更多挑战。"他说,"专利战、技术封锁、内部泄密,都不会少。"
"我知道。"她点头,"但现在我不是旁观者了。"
他微微一笑,转回头继续审阅合同。
她也低下头,翻开下一份文件。
光标在屏幕上跳动,键盘声重新响起。
苏雪的手指在文档上滑动,突然停住。
"这条必须加粗标注。"她说,"任何未经授权的技术共享,一经发现,立即启动追责程序。"
陈默抬眼望去。
她紧盯着屏幕,眼神坚定。
"我是认真的。"她抬头与他对视,"谁敢碰这个项目,我绝不会让他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