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法庭上的“证据”反击-《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陈默安静地坐在被告席上,指尖轻轻搭在光滑的桌沿。对面的艾琳已经站起身,手里紧握着一份文件夹,神情紧绷。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在肃静的法庭里格外清晰:"我方有充分证据表明,陈默先生在合作期间故意提供错误技术方案,导致设备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投影屏幕亮起,一张张复杂的图表被依次展示。她指向其中一页:"这是贵方交付的技术日志。这里的数据结构存在明显逻辑漏洞,任何专业团队都能识别出问题。但我们本着诚信原则按流程测试,结果就是那场令人痛心的事故。"

  旁听席传来窃窃私语。有人点头附和,有人眉头紧锁。记者们低头奋笔疾书。

  陈默纹丝不动。他只是平静地注视着艾琳,仿佛在观看一场早已预知的演出。

  这时,他的辩护律师站起身,语气沉稳:"法官大人,我方申请提交反证材料。"

  法官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律师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小型录音设备,按下播放键。

  音响里传出清晰可辨的对话——

  "不必在意协议合规性,重点是获取原始架构图。只要能复制底层逻辑,就算失败也可以归咎于他们。"

  是艾琳的声音。

  法庭内瞬间寂静无声。

  艾琳脸色骤变,立即反驳:"这是伪造的!我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律师继续播放录音。

  声音仍在继续:"这次测试的目的不是验证功能,而是要让全世界知道中方技术不可靠。只要舆论发酵,他们的项目就会被叫停。"

  声音真实可信,时间戳完整,背景音中还能辨认出星辰集团实验室特有的提示音。

  陈默终于开口:"这段对话发生在我办公室外的公共会议区。那天你带领团队前来'交流',我们在开放区域交谈。全程没有使用隐藏设备,也没有任何诱导性提问。苏雪当时也在场,她用个人采访设备做了备份,以防万一。"

  他转向艾琳:"你口口声声说要合作,可你的真实目的自始至终都是窃取技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伪装成是我们的技术出了问题?"

  艾琳嘴唇发白。她转向法官:"这段录音来源不合法!我们是外资企业,享有国际法保护!"

  法官蹙眉:"请具体说明违法之处。从目前情况看,对话发生在开放办公环境,不存在合理的隐私期待。"

  她的律师急忙接话:"即便如此,单凭一段录音不能证明被告无需承担责任!我们依然坚持原指控!"

  陈默轻轻一笑:"那请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明知方案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还要强行启动设备?据我所知,星辰集团有自己的安全评估流程。难道你们连最基本的运行风险都检测不出来?"

  无人应答。

  他缓缓说道:"你们根本不想查找漏洞。你们只想利用这次'失败'大做文章。设备爆炸不要紧,只要能让我和'欺诈'二字挂钩就行。"

  旁听席开始骚动。

  有人低声议论:"原来是他们自己作茧自缚......"

  记者们又开始疯狂记录。

  艾琳额头渗出细汗,双手扶住桌角稳住身形。她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没能发出声音。

  陈默又补充道:"顺便提一句,那个自毁程序的设计原理,参考了五年前某国实验室泄密事件的处理方式。那份调查报告,我参与过编写。所以我很清楚,什么样的系统会在什么条件下触发保护机制。"

  这句话说完,整个法庭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原告席上的律师慌乱地翻找文件,试图寻找反驳依据,却发现无法解释为何忽略已知风险进行测试。

  法官敲响法槌:"鉴于新证据的出现可能影响案件性质认定,本庭宣布休庭,择日再审。"

  法槌落下。

  艾琳猛地站起身,脚步踉跄了一下。助理连忙上前搀扶,快步向外走去。她没有看任何人,也没有再说一句话。

  陈默不疾不徐地收起面前的笔记本,放入包中。

  律师低声询问:"接下来怎么办?"

  "等待通知。"他说,"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两人走出审判厅。走廊灯光明亮,地砖光可鉴人。

  外面已经聚集了不少记者。见到他出来,立即围拢上来。

  "陈老师!您对刚才的录音证据有何评论?"

  "外界质疑录音真实性,您是否考虑公开更多细节?"

  "您认为这场官司最终会如何收场?"

  陈默停下脚步,摘下眼镜仔细擦拭,重新戴上。

  "我说过,法律会给出答案。"他说,"现在,答案才刚刚开始显现。"

  说完,他转身走向等候区。

  法院休息室里坐着几位熟面孔。有科研所的老同事,也有学校派来的支持人员。见他进来,有人起身致意。

  他摆摆手:"都坐着吧,事情还没结束。"

  一名工作人员递来一杯水:"外面全在报道刚才的庭审,直播平台流量爆了。"

  "很好。"他接过水杯,"让更多人看清,什么叫做贼喊捉贼。"

  正说着,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沈如月发来的消息:"您赢了!"

  后面跟着三个醒目的感叹号。

  他回了句"嗯",将手机放回口袋。

  没过多久,助理快步进来:"艾琳那边刚召开了紧急会议,似乎要调整策略。媒体已经开始讨论她的职业前景了。"

  "她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天。"陈默靠在沙发上,"想要窃取他人的成果,就要承担被揭穿的代价。"

  休息室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穿风衣的男子探头看了看,见到是他,点头示意后便离开了。

  他注意到那人胸前挂着的证件——军工系统的。

  他没有作声,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细节。

  时间在静谧中流淌。

  十二点整,法院广播响起,提醒下午闭馆。

  其他人陆续离开。

  他独自留在原地,翻开包里的文件夹,重新审阅技术说明文档。

  第一页标题赫然写着:《通信协议安全机制白皮书(非公开版)》。

  右下角清晰地盖着军工所的技术备案章。

  他用笔在一处参数旁画了个圈,写下备注。

  然后合上文件,静坐沉思。

  走廊尽头的脚步声渐渐稀疏。

  微风拂动窗帘一角,阳光斜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

  两点十七分。

  与那天凌晨警报响起的时间不谋而合。

  他收回视线,将手伸进包里,确认录音笔仍在原处。

  下一回合,很快就会到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广场上,人群尚未完全散去。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有人拿着相机拍摄,还有人在热烈讨论刚才的庭审。

  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深色车窗让人看不清车内情况。

  他凝视那辆车片刻。

  车门打开,一个身影下车,抬头望向大楼。

  是王振国的旧部。

  他认得那人的步态。

  那人站在原地,既不靠近,也不离开。

  仿佛在等待某个信号。

  陈默取出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发送出去。

  收件人是苏雪。

  信息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当心。

  他放下手机,转身走向电梯间。

  电梯门即将关闭时,一只手伸了进来。

  林晚晴站在外面,一袭红裙格外醒目。

  "听说你这边庭审结束了,我就赶过来了。"她说,"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