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一桶金:新时代的起点-《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清晨五点,宿舍楼还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光线里。陈默站在走廊尽头的公共电话旁,听筒紧贴着耳朵,另一只手捏着张写有账号的纸条。话务员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账户余额,三万元整。”

  他没说话,只是把纸条仔细折好塞进裤兜,挂了电话。

  走廊灯忽明忽暗地闪了一下。他靠着墙站了会儿,才转身回屋,脚步轻得没惊醒上铺打呼的室友。床沿透着凉意,他坐下来,从帆布包里抽出那本边角卷起的草稿本,翻开第一页,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第一桶金:用于国产芯片原型开发。”

  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留五百块吃饭。”

  合上本子塞到枕头底下,他躺了回去。眼睛睁着,盯着天花板上那道裂缝,像是要在上面数出年轮来。

  六点半,广播站准时响起早操音乐。他起身穿衣,用冷水抹了把脸就往外走。路过食堂时买了两个馒头夹咸菜,一边走一边吃。校门口那棵梧桐树下,苏雪穿着件浅色衬衫,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见他走近便抬手拦了一下。

  “你的。”她把信封递过来。

  他接住一看,是银行存折。

  “怎么是你去拿的?”他问。

  “我去查了到账情况,工作人员说需要本人领取,但看我带着介绍信和学生证,就把存折交给我了。”她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我没打开看,但我知道里面是什么。”

  他想把存折推回去:“先放你那儿吧,万一……”

  “不行。”她直接打断,“这不是保命钱,也不是退路。你要是真担心出事,就不会让我去银行。”

  他笑了笑:“那你要它干嘛?”

  “我不想要它。”她说,“我要的是你做的事能做成。”

  晨风从校门吹进来,拂起她一缕发丝。她看着他:“你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我能做的不多,但至少,别把我当成外人。”

  说完,她转身走了。背影挺直,步子不急不缓,没有回头。

  他站在原地,把存折塞进内袋,贴胸口放着。馒头还剩半个,他咬了一口,继续往宿舍楼走。

  阳光已经爬上了二楼的窗台。他推开门,屋里空荡荡的,几个床位都收拾得整齐。他坐在桌前,拉开抽屉,取出几张泛黄的草图——是之前画的收音机改进方案原始稿,边缘有些磨损,但线条依然清晰。他轻轻抚平卷起的纸角,放进铁盒里锁好。

  然后铺开一张新纸。

  笔尖蘸了墨,他在顶端工整地写下:“东方红三号卫星通信方案”。

  刚写完标题,楼下就传来一声吆喝:“默哥!新到一批电子管,军工厂淘汰的,成色不错,你要不要看看?”

  是赵天虎。

  他探头往下看,赵天虎正蹲在自行车旁,手里拎着个木箱,脸上沾了点油污,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等会儿。”他应了一声。

  “赶紧啊,我可不给你留到中午!”赵天虎拍了拍箱子,“这批货要是被物理系抢了,你哭都没地方哭。”

  “知道了。”他笑着回了一句,低头继续写。

  第一行字是:“低功耗信号编码结构设计思路”。他写得很慢,每一笔都稳稳当当,像是怕写错一个数字就会让整个构想崩塌。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纸面右侧,墨迹干得快了些。

  写到第三行时,楼下又响起了动静。

  不是赵天虎的声音。

  是一辆自行车刹车时金属摩擦地面的轻响。接着,一阵脚步踩过落叶的声音由远及近,停在校门口那棵老梧桐下。

  他抬头,看见一个穿红裙的女子单脚支地,一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撩了下长发,朝宿舍楼这边望了一眼。

  目光没有停留,像是随意扫过。

  但他注意到了她的鞋——一双黑色小皮靴,擦得锃亮,在晨光里反着光。

  他没动,也没打招呼。

  那人骑上车,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声,渐渐远去。

  他收回视线,继续写字。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第四行内容:“信号调制频率建议值:89.5MHz±0.3,兼容民用广播频段。”

  刚写完,赵天虎又喊:“默哥!再不来我可全卖啦!”

  “来了。”他盖上钢笔帽,把草图仔细折好,塞进铁盒,再放进帆布包。

  临走前,他回头看了一眼桌面。阳光正好照在那张写着“东方红三号”的纸上,字迹清晰,没有阴影。

  他拉上包链,起身出门。

  楼梯老旧,踩上去吱呀作响。走到一半,他忽然停下,从口袋里摸出那个存折,打开看了一眼。

  三万元整。

  他盯着数字看了两秒,合上,重新放回去。

  下楼后,赵天虎已经打开木箱,正蹲在地上摆弄一根电子管,嘴里嘟囔:“这可是好东西,现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

  陈默走过去,蹲下身,接过他递来的管子,对着光看了看内部结构。

  “确实不错。”他说,“多少钱?”

  “五百。”赵天虎咧嘴一笑,“给你的友情价,别人八百都不卖。”

  陈默没还价,从钱包里抽出五张十元票递过去。

  “你倒是爽快。”赵天虎接过钱,点了点,塞进裤兜,“最近手头宽裕了?”

  “还好。”他把电子管小心放进包里,“够买点零件。”

  “你这人,”赵天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越有钱越抠。”

  “穷惯了。”他笑了笑,“省着点,才能走得远。”

  赵天虎点点头,忽然压低声音:“王振国的事,上面还没放风声,但我听说,专案组已经开始清外围了。”

  陈默正在整理包带的手停了一下。

  “嗯。”他应了一声,“该来的总会来。”

  “你不担心?”

  “担心没用。”他拉好拉链,抬头,“做事的人,只要路没错,就不怕有人挡。”

  赵天虎看着他,忽然笑了:“你还真是……一点慌都没有。”

  “慌也来不及。”他说,“昨天的事已经过去了,今天得做新的。”

  两人并肩往实验楼方向走。路上学生多了起来,有人提着饭盒,有人抱着书,还有人在讨论即将召开的通信技术研讨会。

  走到岔路口,赵天虎拐向修车铺:“我去看看有没有新到的示波器配件,回头给你送过去。”

  “行。”陈默点头,“别买太贵的。”

  “知道啦,管家婆。”赵天虎挥挥手,蹬上自行车走了。

  陈默独自往前走。阳光越来越亮,照在肩上暖烘烘的。他把手插进衣兜,指尖碰到存折的硬角。

  没拿出来。

  他知道那笔钱意味着什么。

  不是奢侈,不是享受,而是一块砖,一块能垒起未来高楼的砖。

  走到实验室门口时,他停下,抬头看了眼门牌。风吹动檐角的一片碎纸,打着旋儿落在台阶上。

  他弯腰捡起,是张旧报纸的边角,印着半行字:“……民用通信技术将进入新阶段……”

  他看了一秒,随手塞进垃圾桶。

  推门进去,屋里空荡安静。他走到自己常坐的位置,放下包,取出草稿纸和钢笔。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

  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新的一行参数。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