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香飘四邻-《1975,别卖我女儿》

  而此刻的李满仓,对家中发生的这场小风波一无所知。他已经步行来到了十里地外的红旗公社。

  公社比起李家坳,自然热闹许多。一条主要的街道,两旁分布着供销社、邮局、粮站、收购站等建筑。街上人来人往,偶尔还有拖拉机驶过。

  李满仓深吸一口气,直接朝着最大的那家供销社走去。

  供销社里商品琳琅满目,虽然比不上后世,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物资丰富了。

  布匹、搪瓷盆、暖水壶、手电筒、各种副食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李满仓没有急着买东西,而是先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各种商品的价格。

  他走到副食品柜台,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标之一——香料。

  “同志,麻烦称点花椒、八角、桂皮。”李满仓对售货员说道。

  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看了他一眼,一边拿秤一边随口问:“买这么多香料干啥?家里办席啊?”

  李满仓笑了笑,早就想好了说辞:“哦,不是。帮队里食堂买的,熬大锅汤去腥。”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售货员也没再多问。

  称好了香料,李满仓又买了些家里紧缺的盐、火柴、一小包水果糖(给孩子们甜嘴),甚至还扯了几米耐磨的蓝色劳动布,打算给孩子们做身新衣服。

  付钱的时候,他看着手里的钞票减少,虽然肉疼,但想到这些都是必要的开支,心里也踏实。(老年人的习惯暂时还没改过来,前世苦了一辈子,钱都是精打细算的。目前性格暂时改变了,毕竟心里充满了怒火。)

  走出供销社,他并没有立刻离开公社,而是拐了个弯,来到了旁边的土产收购站。

  收购站里味道复杂,各种山货、药材、皮毛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墙上贴着收购物品的价目表。

  李满仓的目光迅速扫过,重点落在了药材一栏上。

  三七、黄芪、天麻、柴胡、黄芩……各种药材名称后面标注着等级和价格。

  他仔细地看着,与他脑中那本《常见中草药图谱与炮制大全》的知识相互印证。

  “同志,打听个事儿,”他凑到收购窗口,对着里面一个正在整理账本的中年男人说道,“咱们这收新鲜的药材吗?还是必须晒干的?”

  中年男人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一般都收干透的,炮制好的。新鲜的也行,但价钱折半,而且得是好货,不能拿烂树根糊弄。”

  “哎,好嘞,谢谢您。”李满仓点点头,心里有数了。看来以后采了药,得自己先初步炮制晾晒,才能卖出好价钱。

  他又假装好奇地问了问其他山货的收购价格,比如皮毛、干果之类的,中年男人看他像个实在的庄稼汉,也耐心地回答了几句。

  通过这番打听,李满仓对公社的收购行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为后续的生计规划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看看日头已近中午,他不敢再多耽搁,背起买好的东西,踏上了回家的路。脚步轻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谋划。

  但他并不知道,家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小的风波,而这场风波,预示着潜在的麻烦并未完全远离。

  李满仓背着装满货物的挎包,脚步轻快地走在回李家坳的土路上。

  阳光正好,照得他身上暖洋洋的,心里也因这次公社之行的收获而充满希望。

  那些香料、布料、还有打听来的药材信息,都像是为这个新家注入的一股活水。

  然而,当他远远望见自家那熟悉的院门时,却发现门口似乎有些不对劲。

  春梅和夏竹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院里做事,反而是紧闭着院门。一种莫名的直觉让他加快了脚步。

  刚走到院门口,还没等他抬手敲门,院门就“吱呀”一声从里面拉开了一条缝。

  春梅紧张的小脸露了出来,看到是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把门打开:“爹!您可回来了!”

  李满仓迈进院子,立刻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

  夏竹手持着柴刀站在堂屋门口,眼神里还带着未褪去的警惕和怒气。

  秋菊和冬兰则怯生生地躲在姐姐身后。

  连火云都显得有些焦躁,在他脚边来回踱步,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噜声。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李满仓放下挎包,沉声问道。

  春梅眼圈一红,低下头小声道:“爹……她……她刚才来了。”

  “谁?”李满仓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就是赵翠花。”

  夏竹抢着回答,语气带着愤恨,“她跑来哭哭啼啼,说在姥姥家活不下去了,想让我们开门,还说想看看我们……被我和大姐骂走了!哼,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李满仓的心猛地一沉,脸色瞬间变得冰冷。他没想到赵翠花竟然如此不死心,还敢趁他不在来找孩子们!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怒火,仔细看了看几个女儿:“你们没事吧?她没吓着你们吧?开门了没有?”

  “没有!”春梅连忙摇头,“我们记得爹的话,没开门。就是……就是她在外面哭得挺惨的……”她的语气里终究还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和同情。

  李满仓看在眼里,心中更是警铃大作。他知道春梅心软,赵翠花毕竟是她的生母,这种血缘羁绊和情感攻势,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杀伤力极大。

  这次是挡回去了,下次呢?必须彻底绝了赵翠花的念想,也要让女儿们更加认清现实。

  他目光严肃地扫过四个女儿,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春梅,夏竹,秋菊,冬兰,你们都给爹听好了。

  那个人,她今天来哭诉,不是因为她知道错了,后悔了,而是她在娘家过不下去了。

  想回来继续过好日子,继续拿咱家的东西去贴补她那个无底洞的娘家!

  她但凡有一点心疼你们,当初就不会为了钱把春梅卖给刘老歪,不会把你们全锁在屋里!

  你们要是心软放她进来,那就是引狼入室!这个家刚有点起色,就会又被她掏空,甚至把你们再卖一次!

  到时候,爹也救不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