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读书的希望-《1975,别卖我女儿》

  八月底,两栋簇新的红砖瓦房终于在村尾的山脚下立了起来,青瓦铺顶,窗户明亮,气派非凡。

  院墙高筑,柴棚、猪圈一应俱全,成了李家坳头一份的体面院落。

  上梁仪式热闹过后,剩下的零星活计也干完了,帮忙的乡亲们陆续散去,只剩下李满仓和李满屯两家人,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和疲惫中。

  这天晚上,在新房宽敞的堂屋里,两家人第一次围坐在一起吃饭。

  明亮的煤油灯下,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吃完饭,女人们收拾碗筷,孩子们嬉闹着要看自己的新房间。李满仓和李满屯对视一眼,叫住了大家。

  “都先别急着玩,坐下,有个事跟你们商量商量。”李满仓开口道,声音沉稳。

  众人安静下来,纷纷找凳子坐下,目光都集中在李满仓身上。

  春梅拉着夏竹,秋菊和冬兰乖乖坐在姐姐身边。

  铁柱、铁蛋、铁牛和娟子也坐在父母旁边。

  李满仓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孩子们:“房子盖好了,家也算安顿下来了。爹(叔)跟你们大伯(爹)商量了件大事——关于你们读书的事。”

  “读书?”春梅和夏竹几乎同时抬起头,眼睛里瞬间闪过难以置信的光彩,但随即又黯淡下去,下意识地低下头。她们早已习惯了失望。

  李满屯接过话头,语气郑重:“对,读书!以前是家里穷,没办法,委屈孩子们了。

  现在日子宽裕点了,咱老李家的孩子,只要肯读,能读,就必须去上学!”

  这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激起了波澜。

  春梅猛地抬起头,声音带着颤抖:“爹……大伯……真的吗?我……我还能去读书?”

  她初中毕业成绩很好,老师都说可惜了,但赵翠花死活不让再读,这事一直是她心里的痛。

  夏竹也紧紧攥着衣角,小脸激动得通红:“爹!我也能去吗?”

  她小学毕业时考了公社第一,却连初中的门都没能迈进。

  “能!都能!”李满仓看着两个女儿眼中的渴望,心里又酸又胀,语气斩钉截铁,

  “以前是爹没用,耽误了你们。现在爹说了算,想读就去读!春梅,你底子好,直接去考高中!夏竹,你去上初中!”

  “哇!”秋菊和冬兰虽然不太懂,但看姐姐们高兴,也跟着拍手。

  然而,另一边却响起了不和谐的声音。

  “啊?还读书啊?”铁蛋第一个叫苦,脸皱成了苦瓜,

  “我都十五了,初中已经毕业了,大小伙子了,在家干活挣工分多好!读那书有啥用?磨磨唧唧的,憋屈死人!”

  他身板结实,早就想着像大哥一样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

  铁牛也小声嘟囔:“就是……我小学都念完了,会写自己名字,会算数不就得了?十三了,放过去都能说媳妇了,还去学校跟小屁孩坐一起,多丢人……”

  “放屁!”李满屯眼睛一瞪,蒲扇般的大手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得铁牛一缩脖子。

  “你们两个兔崽子!知道个啥?”李满屯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干活?干活能有多大出息?瞅瞅你们满仓叔!为啥能打着大猎物?为啥能认识药材?

  为啥能跟省城的大干部搭上话?那都是见识!见识从哪里来?从书本来!”

  他指着两个儿子:“你以为爹就想让你们一辈子土里刨食?跟爹一样,睁眼瞎,让人骗了还帮人数钱?没门!现在有这条件了,你们就得给老子好好读!读出个人样来!”

  王秀芹也在一旁帮腔,戳着铁蛋的脑门:“就是!你当你多能耐呢?干活?你能有你满仓叔那本事?还是能有你铁柱哥那力气?不好好读书,以后就等着娶不上媳妇打光棍吧!”

  铁柱虽然才十八岁,但已经很懂事,他也开口劝弟弟:“铁蛋,铁牛,听爹娘的。

  我是不成了,年纪大了,得帮家里扛事儿。你们年纪正好,多学点文化,将来肯定比哥有出息。

  咱老李家,不能永远只会出力气。”

  娟子小声说:“爹,娘,我……我还想上学。”她才十一岁,小学还没毕业。

  “上!娟子必须上!”李满屯立刻道。

  李满仓看着这一幕,缓缓开口:“铁蛋,铁牛,你们的心思叔明白。觉得半大小子了,该顶门立户了。但你们想错了。真正的顶门立户,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咱们家现在日子是好了点,但往后呢?种药材,光知道刨坑浇水就行?

  买卖东西,光会掰手指头算数就行?这世道,以后没文化,寸步难行!

  你们满仓叔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前世……以前被人骗得团团转!”

  他语气沉重,带着一种孩子们无法完全理解的痛楚:“你们现在觉得读书苦,读书没用。

  等将来你们看着有文化的人吃香喝辣,穿皮鞋坐办公室,你们就知道后悔了!到时候,哭都找不着调!”

  他看向铁蛋和铁牛:“这事,没得商量。不是问你们意见,是通知你们。

  秋收完,都给我收拾书包上学去!铁蛋接着读高中,铁牛从初一从头念!谁要是敢逃学,不好好念,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李满仓的威严此刻尽显无疑,那股子狠厉劲儿让铁蛋和铁牛都吓得不敢再吭声,耷拉着脑袋,算是默认了。

  李满仓又看向春梅,语气柔和下来:“春梅,你别怕,之前你娘不让你读高中,爹让。赶明儿,爹带你去县城读高中,正好跟铁蛋读一个年级。”

  李满仓盘算了一下,春梅读两年高中,再补习半年,到年底全国恢复高考,时间刚刚好。

  春梅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用力点头。

  李满仓目光转向夏竹,“小竹,等开学,你跟铁牛去公社读初中。”

  夏竹也眼圈红红的,咬着嘴唇,眼神里充满了重新燃起的希望和坚定:“爹,我一定好好学!”

  “爹,爹,还有我,还有我,我也要上学。”秋菊把小手举的高高的。

  “好,好,好!我们秋菊也读,等开学,秋菊就读一年级。”李满仓大笑起来,其他人也都笑了。

  “好!好!”李孙氏老太太看着儿孙们,抹着眼泪笑,“好好学,都给俺老李家争气!”

  一场家庭会议,决定了孩子们未来的道路。尽管铁蛋铁牛还有些不情愿,但在父辈的强势“镇压”和美好未来的描绘下,也只能接受现实。

  夜深了,孩子们各自回新房间休息。

  春梅和夏竹躺在崭新的炕上,兴奋得睡不着,小声计划着上学的事,借什么书,怎么补课。

  另一个屋里,铁蛋和铁牛则在唉声叹气,琢磨着以后上学该怎么过。

  堂屋里,李满仓和李满屯还在抽烟。

  “又是一大笔开销啊。”李满屯吐了口烟圈。

  “该花的钱,不能省。”李满仓目光坚定,“孩子们有出息,比留下金山银山都强。”

  他知道,让这些已经半大不小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非议。

  但这是他重生后,必须为家人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不再重复前世的悲剧。

  新的希望,如同这新房的灯光一样,在这山村里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