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系统推演预知比赛规则-《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林清歌把U盘从接口拔了出来。金属外壳还带着一点温热,她没放进抽屉,而是直接塞进牛仔裤后袋,坐回椅子时压得腿侧发麻。

  她盯着黑掉的电脑,呼吸很稳。

  陈薇薇的视频她已经删了缓存,但那句“砰”还在脑子里回放。不是枪声,是某种东西被击穿的声音。

  她打开系统界面,光标停在【基础版权监测】上,余额显示7.2。差0.8点,够卡一天,不够买安心。

  她关掉商城页,手指在触控板滑动,点进“帮助中心”——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主动提问。

  输入框跳出时,她顿了两秒,敲下:“作品被别人抢先上传,会不会被判抄袭?”

  发送。

  页面刷新,机械音响起:“检测到宿主对赛事规则存在认知盲区,是否启动【规则推演】功能?”

  林清歌一怔。

  这是系统第一次主动提新功能。

  下方弹出说明:【规则推演】——基于平台历史数据与评审行为模型,反向解析隐藏评分逻辑。消耗5点文娱值,限时使用。

  她盯着“5点”看了三秒。

  够买版权监测,够换半个月咖啡馆电费,也够让她今晚不用啃冷馒头。

  但她现在最缺的不是证据,是方向。

  她点了确认。

  界面骤然变灰,像被泼了墨。几秒后,数据流从顶部倾泻而下,组成一张立体结构图,悬浮在屏幕上。标题是:星辰音乐新人赛评审权重模型。

  左边柱状图跳出来——思想深度,占比40%。

  她瞳孔缩了下。

  右边并列两项:旋律美感25%,制作完成度20%。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情感真挚度不单独计分,需依附于主题表达。

  “所以……光哭没用?”她低声说。

  系统自动回应:“《夏日祭》当前预估得分:63.7。主要失分项:隐喻层级缺失,社会共鸣值低于基准线。”

  画面切换,副歌段落被高亮标出。“你是我熄灭前,最后一束光”这句歌词底下,浮现出分析框:情绪直给,意象单一,未构建象征系统。

  接着跳出三个对比案例。

  第一首,《锈钟》,讲老人守着废弃邮局等一封永远不会来的信,用“钟摆停在三点零七分”暗示时间冻结,评审评语:“私人记忆与集体遗忘的对位”。

  第二首,《磁带B面》,写少年反复倒带初恋告白录音,却发现背面录着父亲临终呼吸,评语:“声音载体成为情感容器”。

  第三首,《萤火》,只是标题,没作品。但系统标注:未提交,预判方向正确——微弱光源象征希望残存,具备延展性。

  林清歌坐直了。

  她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

  她写《夏日祭》,是想让评委听见她有多爱妈妈。但她忘了,比赛不是日记投稿,没人会因为你哭得惨就给高分。

  她要的不是共情,是共振。

  而共振,得靠设计。

  她退出推演界面,余额变成2.2。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像在打拍子。

  然后她拉开抽屉,翻出那张手写乐谱。

  纸角已经有点卷边,第三小节的转调她画了圈,旁边写着“像心跳漏一拍”。这是她昨晚写的注释,现在看,太直白了。

  她抽出一支红笔,在“最后一束光”旁边打了个叉。

  翻到背面,写下三个词:

  熄灭。

  未寄出的信。

  夏夜静止的风扇。

  第一个是结果,第二个是遗憾,第三个是时间凝固的证明。

  她盯着“风扇”看了很久。老式吊扇,叶片积灰,绳子垂下来,拉一下转三圈。小时候停电的晚上,她妈就坐在床边摇蒲扇,她说:“风动,心就不慌。”

  可如果风扇停了呢?

  她突然有了画面。

  不是病房,不是告别,而是一个空房间。傍晚,窗帘半开,风扇停转,桌上一封信没封口,字迹洇了点水痕。窗外蝉鸣很响,但屋里像被抽了声。

  有人坐在那儿,等一个不会回来的人。

  不是哭,是静。

  不是说“我想你”,而是“你走后,连风都忘了动”。

  她呼吸慢了下来。

  右手指不自觉摸向耳垂,碰到空荡荡的皮肤才意识到——她刚才摘了耳钉,放在桌角了。

  她没再戴回去。

  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创作思维跃迁,情绪值增长加速,预计2小时内可累积至3.5。”

  她没看提示。

  而是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下四个字:《萤火虫之舞》。

  光标闪了两下,她开始打字。

  第一句:

  “夏夜停电的第七分钟,风扇停了,你写的信还摊在桌上。”

  敲完,她回车。

  第二句迟迟没出。

  她闭眼,脑子里过那段旋律。之前的《夏日祭》太亮了,钢琴前奏像阳光洒进来,可她现在要的是——光从外面照进来,屋里的人却不敢伸手碰。

  她打开工程文件,删掉前奏和弦。

  重新编。

  用极轻的吉他泛音开场,像月光落在玻璃杯上。然后加入一段几乎听不见的环境音:老式电风扇启动的嗡鸣,转两圈,戛然而止。

  她调出节拍器,设定为58BPM,比心跳还慢一点。

  副歌旋律她没动,但改了编排。原版是层层递进的钢琴推情绪,现在换成大提琴低音铺底,人声压得很平,像在自言自语。

  她试唱了一句:“你说夏天不会结束,可风扇再没转过。”

  声音哑的,不哭,也不抖。

  系统突然弹窗:“检测到作品情绪密度提升,文娱点 0.3,当前余额2.5。”

  她没停。

  继续改桥段。

  原版桥段是情绪爆发点,她设计了一段高音撕裂。但现在她删了,换成一段童声哼唱,用变调处理,像是从隔壁房间飘来的。

  “那是你教我的歌,我忘了词,只记得调。”

  她打下这句歌词时,手指顿了顿。

  不是写妈妈。

  是写所有被时间带走的人。

  所有没说出口的话。

  所有以为来得及,结果突然就断掉的日常。

  她保存文件,命名为《萤火虫之舞_v0.1》。

  然后点开赛事官网,找到《夏日祭》的投稿页面。

  编号XH。

  她把鼠标移到“撤销投稿”按钮上。

  停住。

  不行。

  陈薇薇已经上传了,她再撤,等于承认存在重复作品,系统可能直接判废。

  她关掉页面,打开系统商城。

  余额2.5。

  【基础版权监测】要8点,还是买不起。

  但她现在也不需要了。

  她要的不是追回《夏日祭》,是让《萤火虫之舞》足够强,强到哪怕《夏日祭》被别人唱上舞台,评委也会问一句:“那个写《夏日祭》的人,还有没有别的作品?”

  她不怕对比。

  她怕的是,自己只停留在“痛”里,没往前走。

  她合上电脑,从卫衣口袋掏出那张手写谱,轻轻撕成两半。

  不是毁掉,是告别。

  然后她把碎片塞进笔袋夹层,拉上拉链。

  手机震动。

  是陈薇薇发来的消息:“清歌,组委会说投稿信息要补个实名认证,你身份证号给我一下?”

  林清歌看着那行字,没回。

  她把手机扣在桌上,屏幕朝下。

  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

  夜风灌进来,吹得桌上的红笔滚到地上。

  她没去捡。

  而是从笔袋里抽出一张新纸,写下第一句歌词的修改建议:

  “把‘你说夏天不会结束’改成‘你骗我说夏天不会结束’。”

  笔尖顿了顿。

  又加一句:

  “主歌第三段,加入一段老式录音机快进的沙沙声,突然停下,播放一句模糊的‘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