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见状,给一旁的徐圆梦使了个眼色。
徐圆梦心领神会,连忙上前将王吉贞扶起来,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让他坐在凳子上。
康熙看着王吉贞,缓声道:“王吉贞,你父亲造反,你可知道原因?”
王吉贞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缓过劲来。他抬起头,满脸泪痕地看着康熙,哭诉道:“皇上,一个月前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他断断不会与吴三桂为伍,更不会造反,让我安心在朝廷办差。然而……”
“然而如何?”康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王吉贞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然而父亲说,经略莫洛根本不懂军事,而且父亲之前曾经得罪过经略大人。因此,父亲在西安府备受西安将军等人的排挤。不仅如此,当父亲前往西安府时,莫洛竟然在中军大帐外布下了刀斧手!”
康熙听到这里,脸色猛地一变,他霍然站起身来,厉声问道:“什么?竟有此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显然对这样的事情感到难以置信。
王吉贞连忙点头,说道:“皇上,这些都是父亲给我的密信中提到的,绝对不会有假。”
王吉贞的语气十分肯定,似乎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康熙闭上双眼,沉默了片刻,然后叹息道:“你不要害怕,王辅臣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轻易做出谋反的事情。”
康熙的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运转,他联想到莫洛的脾气秉性,再加上莫洛身边也没有什么好官,心中大概有了一些猜测。
他觉得这件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其中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莫洛或许并不擅长与你的父亲交往,这才导致了宁羌州的变故,进而使得辅臣不得不起兵造反……”
康熙说到此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懊悔之情,他突然觉得,派遣莫洛前往西北,简直就是自己所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
康熙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
“王吉贞啊,朕决定派遣你亲自前往平凉,去告知你的父亲,就说王辅臣其实并没有罪过,真正有罪的人是朕!杀经略罪在于朕!只要辅臣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归顺朝廷,朕仍将任命他继续担任陕西提督一职,同时兼管西北的八万大军,并且会免除他的一切罪行,朕绝对不会食言!”
王吉贞听到康熙让自己前往平凉,顿时惊愕得合不拢嘴,他结结巴巴地说道:“呃……皇上……您让臣去平凉?”
康熙见状,呵呵一笑,宽慰道:“朕可以断定,你的父亲并非真心想要造反,而你也绝对不会成为你父亲的人质!只要你回到平凉,将朕的旨意传达给你父亲,辅臣一旦归降,那么咱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恢复如初。”
王吉贞痛哭流涕,立刻跪下说道:“皇上圣明,臣定当跟父亲说明皇上的信任,和皇上的大恩大德,臣一定让父亲打开城门,归降朝廷,并攻打吴三桂立功。”
“好!”康熙大手一挥说道:“这是朕的圣旨,你带给你父亲,让他好好想想,朕与先帝,带他如何,是不是比吴三桂更好!先帝信任他,朕更信任他!”
王吉贞止不住的叩头:“皇上待家父的好,臣亦是知道。臣本无功,却可以做兵部侍郎,还升迁为大理寺卿,臣感激皇上,此行,定不辱使命!”
“好!”康熙扶起王吉贞说道:“你记住,你不是人质,你不是吴应熊,你父亲更不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乱以来,朕只攻伐吴三桂,至于你父亲,若他前来归降,朕必不会罚,若不归降,朕定会派大军前往平凉剿之,让他难逃升天!”
“臣遵旨!”王吉贞恭敬地接过康熙的圣旨,然后毫不犹豫地跨上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一路直奔西北方向。
且说此时的西北,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犹如一锅煮沸的粥一般。
叛军四处横行,所到之处,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四散奔逃。
而这些叛军,竟然人人都高呼着要投降王辅臣,这让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西北的总督哈占,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他深知王辅臣的实力强大,自己若贸然前往其军营,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按照康熙的旨意行事,派出苏拜等一干人等,前往平凉城招安王辅臣。
苏拜等人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快马加鞭地赶往平凉城。
一到目的地,他们便立即宣读圣旨,向王辅臣及其部下传达了朝廷的旨意:凡参与王辅臣杀莫洛的官兵,皆是情非得已。
朝廷决定免除他们的罪行,只要他们能够迷途知返,归降朝廷,不但不会追究其罪责,还会给予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不仅如此,对于他们的父亲、妻子等亲属,朝廷也一概不予株连。
就在苏拜等人宣读圣旨的时候,王吉贞也终于赶到了平凉。
这王辅臣势力庞大,占据了陕甘等地的许多城池,但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大本营设立在了平凉。
平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周围又有天堑壁垒环绕,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屯兵之地。
无论是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还是朝廷派来的使者,王辅臣对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他既不斩杀这些使者,也不会对他们恶语相向,而是非常热情地款待他们。
使者们一来,王辅臣就会给他们送上银子,还会设宴招待他们,让他们尽情饮酒作乐。
然而,王辅臣对于出兵和投降这两件事情却绝口不提。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改变。
这一天,王吉贞抵达了平凉。
王辅臣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既感到疑惑,又有些高兴。
他疑惑的是,康熙为什么会放走王吉贞呢?
按照常理来说,王吉贞作为他的儿子,应该被当作人质扣押起来才对。
但现在王吉贞却能够平安归来,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不过,与此同时,王辅臣心中也有一丝喜悦。
毕竟王吉贞是他的亲生骨肉,能够看到儿子平安无事地回到自己身边,他自然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而且,有了王吉贞在身边,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后顾之忧了。
“父亲!”王吉贞一进门,便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向王辅臣叩头行礼。
王辅臣见状,急忙快步上前,将王吉贞扶了起来。
他的眼中充满了关切之情,连忙问道:“贞儿,你怎么回来了?康熙怎么会放你回平凉呢?”
徐圆梦心领神会,连忙上前将王吉贞扶起来,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让他坐在凳子上。
康熙看着王吉贞,缓声道:“王吉贞,你父亲造反,你可知道原因?”
王吉贞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缓过劲来。他抬起头,满脸泪痕地看着康熙,哭诉道:“皇上,一个月前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他断断不会与吴三桂为伍,更不会造反,让我安心在朝廷办差。然而……”
“然而如何?”康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王吉贞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然而父亲说,经略莫洛根本不懂军事,而且父亲之前曾经得罪过经略大人。因此,父亲在西安府备受西安将军等人的排挤。不仅如此,当父亲前往西安府时,莫洛竟然在中军大帐外布下了刀斧手!”
康熙听到这里,脸色猛地一变,他霍然站起身来,厉声问道:“什么?竟有此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显然对这样的事情感到难以置信。
王吉贞连忙点头,说道:“皇上,这些都是父亲给我的密信中提到的,绝对不会有假。”
王吉贞的语气十分肯定,似乎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康熙闭上双眼,沉默了片刻,然后叹息道:“你不要害怕,王辅臣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轻易做出谋反的事情。”
康熙的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运转,他联想到莫洛的脾气秉性,再加上莫洛身边也没有什么好官,心中大概有了一些猜测。
他觉得这件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其中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莫洛或许并不擅长与你的父亲交往,这才导致了宁羌州的变故,进而使得辅臣不得不起兵造反……”
康熙说到此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懊悔之情,他突然觉得,派遣莫洛前往西北,简直就是自己所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
康熙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
“王吉贞啊,朕决定派遣你亲自前往平凉,去告知你的父亲,就说王辅臣其实并没有罪过,真正有罪的人是朕!杀经略罪在于朕!只要辅臣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归顺朝廷,朕仍将任命他继续担任陕西提督一职,同时兼管西北的八万大军,并且会免除他的一切罪行,朕绝对不会食言!”
王吉贞听到康熙让自己前往平凉,顿时惊愕得合不拢嘴,他结结巴巴地说道:“呃……皇上……您让臣去平凉?”
康熙见状,呵呵一笑,宽慰道:“朕可以断定,你的父亲并非真心想要造反,而你也绝对不会成为你父亲的人质!只要你回到平凉,将朕的旨意传达给你父亲,辅臣一旦归降,那么咱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恢复如初。”
王吉贞痛哭流涕,立刻跪下说道:“皇上圣明,臣定当跟父亲说明皇上的信任,和皇上的大恩大德,臣一定让父亲打开城门,归降朝廷,并攻打吴三桂立功。”
“好!”康熙大手一挥说道:“这是朕的圣旨,你带给你父亲,让他好好想想,朕与先帝,带他如何,是不是比吴三桂更好!先帝信任他,朕更信任他!”
王吉贞止不住的叩头:“皇上待家父的好,臣亦是知道。臣本无功,却可以做兵部侍郎,还升迁为大理寺卿,臣感激皇上,此行,定不辱使命!”
“好!”康熙扶起王吉贞说道:“你记住,你不是人质,你不是吴应熊,你父亲更不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乱以来,朕只攻伐吴三桂,至于你父亲,若他前来归降,朕必不会罚,若不归降,朕定会派大军前往平凉剿之,让他难逃升天!”
“臣遵旨!”王吉贞恭敬地接过康熙的圣旨,然后毫不犹豫地跨上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一路直奔西北方向。
且说此时的西北,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犹如一锅煮沸的粥一般。
叛军四处横行,所到之处,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四散奔逃。
而这些叛军,竟然人人都高呼着要投降王辅臣,这让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西北的总督哈占,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他深知王辅臣的实力强大,自己若贸然前往其军营,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按照康熙的旨意行事,派出苏拜等一干人等,前往平凉城招安王辅臣。
苏拜等人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快马加鞭地赶往平凉城。
一到目的地,他们便立即宣读圣旨,向王辅臣及其部下传达了朝廷的旨意:凡参与王辅臣杀莫洛的官兵,皆是情非得已。
朝廷决定免除他们的罪行,只要他们能够迷途知返,归降朝廷,不但不会追究其罪责,还会给予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不仅如此,对于他们的父亲、妻子等亲属,朝廷也一概不予株连。
就在苏拜等人宣读圣旨的时候,王吉贞也终于赶到了平凉。
这王辅臣势力庞大,占据了陕甘等地的许多城池,但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大本营设立在了平凉。
平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周围又有天堑壁垒环绕,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屯兵之地。
无论是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还是朝廷派来的使者,王辅臣对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他既不斩杀这些使者,也不会对他们恶语相向,而是非常热情地款待他们。
使者们一来,王辅臣就会给他们送上银子,还会设宴招待他们,让他们尽情饮酒作乐。
然而,王辅臣对于出兵和投降这两件事情却绝口不提。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改变。
这一天,王吉贞抵达了平凉。
王辅臣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既感到疑惑,又有些高兴。
他疑惑的是,康熙为什么会放走王吉贞呢?
按照常理来说,王吉贞作为他的儿子,应该被当作人质扣押起来才对。
但现在王吉贞却能够平安归来,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不过,与此同时,王辅臣心中也有一丝喜悦。
毕竟王吉贞是他的亲生骨肉,能够看到儿子平安无事地回到自己身边,他自然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而且,有了王吉贞在身边,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后顾之忧了。
“父亲!”王吉贞一进门,便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向王辅臣叩头行礼。
王辅臣见状,急忙快步上前,将王吉贞扶了起来。
他的眼中充满了关切之情,连忙问道:“贞儿,你怎么回来了?康熙怎么会放你回平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