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姚启圣入京-《康熙正史》

  索额图见状,自然也不肯示弱,连忙接口道:“皇上,臣亦请旨前往!我满洲八旗英勇无敌,踏平四海都不在话下,岂能连一个小小的金门都无法攻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劝解着康熙,似乎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康熙虽然心中有些恼怒,但面对他们如此积极的态度,也不禁有些动摇。

  “皇上,姚启圣那老儿居功自傲,实在是太过分了!必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天高地厚!”明珠继续说道,言辞之间对姚启圣充满了不满。

  索额图也随声附和:“正是如此,皇上!姚启圣这等狂徒,若不加以惩戒,日后恐怕难以管束啊。”

  康熙被他们说得心烦意乱,原本坚定的意志此刻也有些动摇了。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看向明珠,说道:“也罢,既然如此……”

  明珠心中一喜,以为康熙要答应让他去福建,然而康熙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失所望。

  “那索额图,你即刻动身赶往福建,接替福建总督一职,率军攻克金门,赶走海寇。”

  索额图闻言,顿时喜出望外,他知道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只要能够成功,自己必定会得到皇上的重赏。

  而明珠则是一脸的无奈,他与索额图都心知肚明,谁能去福建,谁就能立下赫赫战功。

  索额图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轻声说道:“臣遵旨。”然而,他紧接着话锋一转,“那么,姚启圣又该如何处置呢?”

  康熙闻言,不禁皱起眉头,一边在殿内缓缓踱步,一边暗自思忖着姚启圣的去向。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姚启圣实在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总督一职显然不能再让他担任了。

  可若是将他贬为一个小官,又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康熙心中对姚启圣着实有些愤恨,毕竟姚启圣不仅不想让八旗军留在福建,还公然诋毁八旗。

  在康熙心中,八旗的地位可是远远高于姚启圣啊!

  正当康熙犹豫不决之际,他突然灵光一闪,停下脚步,沉声道:“这样吧,你就传旨说姚启圣知法犯法,私自开放海禁,令他即刻入京请罪!”

  索额图一听,心中大喜过望。

  这道旨意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能将那诋毁八旗的狂傲之人治罪,又能让自己如愿以偿地前往福建,接替姚启圣的位置领兵打仗,如此一来,自己必定也能立下赫赫战功!

  索额图连忙躬身应道:“嗻……”

  次日一早,索额图就出发前往福建。

  南书房。

  南书房,始建于康熙十六年。

  它不仅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更是他为了避开满人、拉拢汉人士子而特意设立的重要场所。

  进入南书房的大臣们,无一例外都是汉人,而且都属于内阁成员。

  康熙巧妙地利用上课经筵日讲的机会,与这些汉族大臣们一同商讨国家大事,并最终决定国家政策。

  每天早朝结束后,康熙会先去向太皇太后请安,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书房,与汉族大臣们深入探讨主要的国政问题。

  可以说,南书房在康熙的政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在三藩之乱期间,南书房更是成为了康熙的作战室。

  几乎所有的政令都是在这里经过深入探讨后制定出来的,并从这里迅速下发到全国各地,以应对当时的紧张局势。

  自从李光地返回京城后,康熙每天在南书房召见的大臣中,就有他以及高士奇、熊赐履、陈廷敬等人。

  这些大臣们都是康熙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南书房中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

  “李光地,你这八年都在福建,可知道姚启圣此人?”康熙突然发问,目光落在了李光地身上。

  李光地微微一笑,回答道:“回皇上,臣这两年一直陪伴在康亲王身边,自然是认得姚启圣的。”他的语气轻松,似乎对姚启圣颇为了解。

  “哦?此人如何?”康熙对姚启圣,还是存有幻想的,毕竟没有见过此人,只是在康亲王的奏折上见过姚启圣。

  “姚启圣身材高大,武功非凡,听他自己说,当年他为了老百姓打抱不平,亲手杀了两个欺负老百姓的兵卒,这才辞官不做。”

  “是嘛......”康熙面色凝重:“姚启圣亲口承认杀过兵卒?”

  “嗯!不仅如此,耿精忠造反,姚启圣变卖家产,招募几百人乡勇,将耿精忠任命的县令杀掉,攻占了县城!此人有胆识、有谋略、有担当、更有武功。”

  “如此说来,此人还有些真本事了?”康熙对姚启圣,充满了好奇心。

  康亲王在奏折中对姚启圣大肆赞扬,而李光地也对姚启圣评价颇高,这使得康熙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听说姚启圣不仅有勇有谋,还曾经杀过兵卒,康熙的好奇心愈发被勾了起来。

  李光地稍作思考后,向前迈了一步,拱手说道:“启禀皇上,据微臣所知,姚启圣虽贵为福建总督,但实际上福建的总兵阿桑对他的命令根本不屑一顾。正因如此,姚启圣才会如此渴望驱逐满洲八旗,以便能够独自掌控福建。”

  康熙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其中还有这般内情。

  他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朕倒是真想亲眼见见这位姚启圣,看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自从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造反以来,姚启圣的名字便频繁地出现在康亲王的奏折之中,不断地传入康熙的耳中。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到成为福建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姚启圣仅仅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如此惊人的升迁速度,在康熙年间简直是前所未闻。

  其实若认真的算起来,唯有乾隆年间的和珅才能与之媲美。

  康熙从未见过此人,但通过康亲王和李光地的不断鼓吹,再加上此人写奏折独具一格,让康熙非常的欣赏。

  借将其撤职,让他入京觐见,康熙心中也感觉舒畅,就想瞧一瞧此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康熙就闻听奏报:“福建总督姚启圣入京,请求觐见。”

  这一消息让康熙心中略感诧异,他没想到姚启圣会如此迅速地抵达京城。

  “快传其入宫。”康熙毫不犹豫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