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老夫这就回京,向皇上禀报出使台湾一事。”
说罢,他整了整衣袖,准备转身离去。
然而,就在这时,姚启圣快步走到明珠身边,拦住了他的去路。
姚启圣凑近明珠的耳朵,压低声音,轻声耳语了一番。
明珠听着姚启圣的低语,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似乎有些惊讶,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平静,开始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笑容,轻声说道:“老东西,毒还是你毒啊……”
姚启圣见状,也嘿嘿地笑了起来,他知道明珠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
接着,姚启圣话锋一转,说道:“明相,这件事暂且放在一边。如今万正色手握攻打金门岛的军功,要想将他调离福建,还得仰仗您的手段啊。”
明珠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哎……万正色在此地处处与你掣肘,总是想着保存实力,不敢全力攻打郑经。本相到了京城,自然会与陛下好生商议此事。”
姚启圣连忙点头,感激地说道:“好,那福建的情况,就全靠明珠大人您费心了。”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都露出了如老狐狸一般的笑容,呵呵地笑了起来。
明珠转身离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而姚启圣则回到书桌前,铺开纸张,迅速写下一道密折。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密折装入信封,封好口,然后叫来一名亲信,嘱咐道:“此信事关重大,务必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不得有误!”
亲信领命而去,带着密折疾驰而去,消失在了远方。
台湾。
自从明珠离开以后,郑经依然悠然自得地居住在花园之中,每天与他的小妾们纵情玩乐,对朝政之事完全不闻不问。
如此一来,朝廷的大权自然而然地落入了陈永华和郑克臧的手中。
郑克臧负责处理朝政事务,然而,由于他年纪尚轻,经验不足,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向他的岳父陈永华请教。
而陈永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师,不仅对政治有着深刻的见解,还掌管着台湾的水师、陆兵、骑兵等所有军权。
这一文一武的组合,彼此相互配合,逐渐将台湾的局势掌控在手中。
此时的郑克臧,已然二十一岁,他性格坚毅,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就在这一天,郑克臧如往常一样处理完朝政后,心情愉悦地带着一群人前往街市上闲逛游玩。
这条街市虽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所售卖的物品却大多局限于海货,比如龙虾、鲍鱼等等。
至于瓷器、茶叶等大陆的特产,在这里根本就无从寻觅。
想要购买这些物品,就只能前往官营的店铺,然而其售价却异常昂贵。
毕竟,自从与大陆再次闹僵之后,台湾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变得愈发困难。
郑克臧漫步于街头,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热闹的街市景象。
就在这时,小太监王公公忽然开口说道:“世子,前方最为热闹之处,便是永福茶馆了。那里不仅有说书的,还有各种表演,咱们去听一听啊?”
郑克臧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笑着回答道:“好啊!小时候就听闻北京城有许多说书的艺人,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去聆听一番。”
说罢,他便迈步朝着永福茶馆走去。
走进茶馆,郑克臧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
店小二见状,赶忙上前为他斟上一壶热茶,并摆上了一些瓜子。
郑克臧一边悠闲地嗑着瓜子,一边耐心等待着说书先生登台表演。
大约过了一刻钟,只见一位说书先生颤颤巍巍地走到台前。
他先是向台下的观众们拱手作揖,然后用一口标准的闽南语说道:“各位老爷、各位先生,欢迎光临乐福茶馆!今日由方某为大家说上一段《刘备托孤》。”
“好好.......”
“好......”
老先生用力地一拍惊堂木,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要将听众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
他声音洪亮地说道:“上一回我们讲到,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了惨败,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烧得狼狈不堪,损失了七十万大军。这场战役不仅让刘备未能为关羽报仇雪恨,反而被东吴打得节节败退……”
在台湾,这里的老百姓们大多来自闽越地区,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无论是夷陵之战、草船借箭这样的着名情节,还是司马懿这个人物,大家都非常了解。
只是由于台湾缺乏一些像样的娱乐活动,所以听书便成了人们消遣时光的一种方式。
“刘备在败走白帝城后,心情焦虑万分,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恐怕是难以活命了!”
说书先生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吊听众们的胃口。
果然,下面的人们就像配合默契的捧哏一样,齐声问道:“然后呢?刘备到底死没死啊?”
说书先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嘿嘿,要说这刘备啊,他当然怕死啦!所以他赶紧派人去成都,将远在那里的诸葛亮召到白帝城来。”
郑克臧对于三国的故事可谓是滚瓜烂熟,尤其是这段情节,更是让他感触良多。
郑经如今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他也早有安排。
一方面,他任命郑克臧为辅政大臣,将台湾的政务全部交由郑克臧处理。
另一方面,郑经将军事大权交给了陈永华。
这位跟随郑氏四代的老臣,不仅是郑克臧的岳父,更是一位智勇双全之人。
如此一来,陈永华既有能力压制另外两位大才——冯锡范和刘国轩,又因其正直的为人,让郑克臧对他辅佐自己放心。
于是,郑经便开始纵情享乐,对朝政之事不闻不问。
这一段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禁让郑克臧联想到了自己,也让他对台湾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思考。
说书先生讲完这段后,便换上了一男一女两位唱曲的艺人。
那女子年纪约莫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容姣好,身姿婀娜。
说罢,他整了整衣袖,准备转身离去。
然而,就在这时,姚启圣快步走到明珠身边,拦住了他的去路。
姚启圣凑近明珠的耳朵,压低声音,轻声耳语了一番。
明珠听着姚启圣的低语,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似乎有些惊讶,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平静,开始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笑容,轻声说道:“老东西,毒还是你毒啊……”
姚启圣见状,也嘿嘿地笑了起来,他知道明珠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
接着,姚启圣话锋一转,说道:“明相,这件事暂且放在一边。如今万正色手握攻打金门岛的军功,要想将他调离福建,还得仰仗您的手段啊。”
明珠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哎……万正色在此地处处与你掣肘,总是想着保存实力,不敢全力攻打郑经。本相到了京城,自然会与陛下好生商议此事。”
姚启圣连忙点头,感激地说道:“好,那福建的情况,就全靠明珠大人您费心了。”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都露出了如老狐狸一般的笑容,呵呵地笑了起来。
明珠转身离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而姚启圣则回到书桌前,铺开纸张,迅速写下一道密折。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密折装入信封,封好口,然后叫来一名亲信,嘱咐道:“此信事关重大,务必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不得有误!”
亲信领命而去,带着密折疾驰而去,消失在了远方。
台湾。
自从明珠离开以后,郑经依然悠然自得地居住在花园之中,每天与他的小妾们纵情玩乐,对朝政之事完全不闻不问。
如此一来,朝廷的大权自然而然地落入了陈永华和郑克臧的手中。
郑克臧负责处理朝政事务,然而,由于他年纪尚轻,经验不足,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向他的岳父陈永华请教。
而陈永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师,不仅对政治有着深刻的见解,还掌管着台湾的水师、陆兵、骑兵等所有军权。
这一文一武的组合,彼此相互配合,逐渐将台湾的局势掌控在手中。
此时的郑克臧,已然二十一岁,他性格坚毅,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就在这一天,郑克臧如往常一样处理完朝政后,心情愉悦地带着一群人前往街市上闲逛游玩。
这条街市虽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所售卖的物品却大多局限于海货,比如龙虾、鲍鱼等等。
至于瓷器、茶叶等大陆的特产,在这里根本就无从寻觅。
想要购买这些物品,就只能前往官营的店铺,然而其售价却异常昂贵。
毕竟,自从与大陆再次闹僵之后,台湾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变得愈发困难。
郑克臧漫步于街头,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热闹的街市景象。
就在这时,小太监王公公忽然开口说道:“世子,前方最为热闹之处,便是永福茶馆了。那里不仅有说书的,还有各种表演,咱们去听一听啊?”
郑克臧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笑着回答道:“好啊!小时候就听闻北京城有许多说书的艺人,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去聆听一番。”
说罢,他便迈步朝着永福茶馆走去。
走进茶馆,郑克臧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
店小二见状,赶忙上前为他斟上一壶热茶,并摆上了一些瓜子。
郑克臧一边悠闲地嗑着瓜子,一边耐心等待着说书先生登台表演。
大约过了一刻钟,只见一位说书先生颤颤巍巍地走到台前。
他先是向台下的观众们拱手作揖,然后用一口标准的闽南语说道:“各位老爷、各位先生,欢迎光临乐福茶馆!今日由方某为大家说上一段《刘备托孤》。”
“好好.......”
“好......”
老先生用力地一拍惊堂木,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要将听众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
他声音洪亮地说道:“上一回我们讲到,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了惨败,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烧得狼狈不堪,损失了七十万大军。这场战役不仅让刘备未能为关羽报仇雪恨,反而被东吴打得节节败退……”
在台湾,这里的老百姓们大多来自闽越地区,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无论是夷陵之战、草船借箭这样的着名情节,还是司马懿这个人物,大家都非常了解。
只是由于台湾缺乏一些像样的娱乐活动,所以听书便成了人们消遣时光的一种方式。
“刘备在败走白帝城后,心情焦虑万分,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恐怕是难以活命了!”
说书先生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吊听众们的胃口。
果然,下面的人们就像配合默契的捧哏一样,齐声问道:“然后呢?刘备到底死没死啊?”
说书先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嘿嘿,要说这刘备啊,他当然怕死啦!所以他赶紧派人去成都,将远在那里的诸葛亮召到白帝城来。”
郑克臧对于三国的故事可谓是滚瓜烂熟,尤其是这段情节,更是让他感触良多。
郑经如今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他也早有安排。
一方面,他任命郑克臧为辅政大臣,将台湾的政务全部交由郑克臧处理。
另一方面,郑经将军事大权交给了陈永华。
这位跟随郑氏四代的老臣,不仅是郑克臧的岳父,更是一位智勇双全之人。
如此一来,陈永华既有能力压制另外两位大才——冯锡范和刘国轩,又因其正直的为人,让郑克臧对他辅佐自己放心。
于是,郑经便开始纵情享乐,对朝政之事不闻不问。
这一段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禁让郑克臧联想到了自己,也让他对台湾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思考。
说书先生讲完这段后,便换上了一男一女两位唱曲的艺人。
那女子年纪约莫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容姣好,身姿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