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吴应熊回云南?-《康熙正史》

  这一年,皇太极、崇祯帝和李自成三位皇帝先后驾崩,仿佛命运之轮在此刻骤然转动。

  而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顺治皇帝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新的天子。

  同年,清军如汹涌潮水般涌入北京城,就此拉开了他们长达两百多年统治的序幕。

  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吴三桂可谓功不可没。

  他不仅协助清军顺利入关,更一路挥师南下,为大清帝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曾经强盛无比的大明国,如今已烟消云散,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终究走向了灭亡。

  然而,对于太皇太后来说,这一年却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失去了丈夫,但随着儿子的登基,她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岁月如梭,人到老年总是喜欢回忆往昔。

  太皇太后亦不能免俗,每当提及这一年时,她的心情便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起伏不定。

  有时,她会兴奋得拍起手来,为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喝彩;有时,却又会因想起过往的种种艰辛与磨难,而悲伤得泪流满面。

  这位太皇太后,无疑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耀眼的女性之一。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经历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巨着。

  在清朝的漫长岁月里,能够与她相提并论的人物寥寥无几,或许唯有慈禧太后才能与之媲美吧!

  每一次回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份,太皇太后都会沉浸在无尽的感慨之中……

  这一幕场景对于苏麻喇姑来说并不陌生,她时常能够听闻这样的对话。

  毕竟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发生了诸多纷繁复杂的事件,而太皇太后更是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本年度最为关键的幕后策划者。

  倘若没有太皇太后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又怎能有后来的顺治皇帝呢?

  就在太皇太后与苏麻喇姑谈论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之际,

  突然间传来一阵清脆响亮的掌声以及激昂高亢的叫好声:“好好好!好一个冲冠一怒为红颜!”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慈宁宫。

  太皇太后闻声迅速转过身去,目光定睛一看,原来是康熙皇帝正踏着轻盈敏捷的小碎步朝这边走来。

  只见康熙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聪慧伶俐之气,他恭恭敬敬地走到太皇太后跟前,双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愿皇祖母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说罢,便深深地磕了个头。

  太皇太后见状连忙伸手示意让康熙起身,并略带责备地说道:“快些起来吧,我的乖孙子。不过今儿个你来迟了些许时候哦!”

  康熙听后赶忙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袍,然后向太皇太后解释道:“回禀太皇太后,今日所商讨之事着实棘手难缠,故而才耽误了些许时辰,请您见谅。”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语重心长地说道:“不错,国事为重,你是否前来请安并不重要,只要有心便足矣。”

  康熙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紧接着开口问道:“皇祖母,朕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不知这吴三桂到底算是好人,还是恶人呢?”

  太皇太后闻听此言,脸色微沉,略带不满地回应道:“身为天子,怎可如此询问臣子?岂能简单以好坏定论?”

  康熙意识到自己言语不当,赶忙赔罪道:“是……皇祖母教训得极是……”

  太皇太后见状,神色稍缓,伸出手来,朝着座椅轻轻一指,示意康熙落座。

  等康熙坐稳后,太皇太后才继续言道:“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啊,如果硬要给他定性为好人,那他肯定算不上。

  但若要说他是十足的恶人,却也不尽然。

  毕竟当年他曾协助我大清顺利入关,攻克山海关,成功占据北京城,并为我们开拓疆土,平定中原九州,几乎拿下大半壁江山。”

  太皇太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吴三桂此人啊,其心之狠毒、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呢,咱们也得承认,他的确立下过赫赫战功,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只是,他如今手握重兵,且心怀不轨,妄图谋取更大的权势,这无疑给我大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呀!”

  康熙皇帝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太皇太后的话语,不时微微颔首,表示自己正在深思熟虑。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而睿智的皇帝,语重心长地叮嘱道:“皇上啊,对于像吴三桂这般人物,我们既要善于借助他的才华和能力来巩固江山社稷,

  但同时也要时时刻刻警惕他那颗蠢蠢欲动的野心。

  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轻易相信那些位高权重之人所说的每一句话。”

  康熙皇帝目光坚毅,语气沉稳地回应道:“孙儿知晓了,皇祖母您的这番教导,孙儿定会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听到康熙如此回答,太皇太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轻轻地拍了拍康熙的肩膀,赞许道:“好啊,我的乖孙子果真聪颖绝伦,日后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帝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圣君。”

  待到太皇太后说完了吴三桂的评价之后,康熙皇帝这才开始将乾清宫内众人,正在讨论的关于是否让吴应熊返回云南探望亲人之事,详细地向太皇太后禀报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太皇太后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深邃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开口说道:“玄烨啊,现今朝廷正处于休养调整之际,可以说是最为恰当的时候。尽管吴三桂购置战马、招兵买马之举引人瞩目,但我们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他有谋反之意图。”

  康熙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太皇太后的观点,并回应道:“皇祖母所言极是。”

  这时,太皇太后紧蹙双眉,语气严肃地接着说道:“当下,朝廷对吴三桂心生疑虑,而吴三桂同样对朝廷心存戒备。

  倘若此刻准许吴应熊返回云南,即便他不再折返京城,从情理上来说也是说得过去的。

  如此一来,既能显示出朝廷对吴三桂的信任,又能让吴三桂明白朝廷的立场,双方便可相安无事,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