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缓缓开口道:“今日不讲程颐,我们来谈谈耿继茂吧。耿继茂此人对大清统一东南沿海地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离去……”
正当康熙说话间,忽然听到陈廷敬轻声说道:“耿继茂的死,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说:“不错,朕听闻耿继茂的儿子耿精忠,此人贪婪成性,还未继位称王,便已经身着王服。”
“是啊皇上,臣也听说耿精忠此人,在藩地无恶不作,老百姓深恶痛绝。”明珠附和道。
陈廷敬接着说:“皇上,这几年全国税收的七成,都要交给三番,朝廷若再不采取措施,这藩王一天天的壮大,朝廷可就亏空至极了。”
明珠点点头表示同意,并补充道:“皇上,如果能借耿继茂之死,对耿精忠加以制裁,日后朝廷方能控制这耿精忠啊。”
康熙微微一笑,回应道:“朝廷中如今都对三番不满,可这耿精忠却算上是三番中实力最弱的一个藩王了。”
他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索额图,你深耕吏部多年,你谈谈这耿继茂的靖南王。”
索额图站起身来,恭敬地向康熙行礼后开始讲述靖南王的历史:“
回皇上,这靖南王乃是顺治帝册封的三位汉人藩王之一,其祖上原是明朝将领,后来投降清朝,因战功卓着被封为靖南王。
耿继茂继承王位后,曾多次参与平定南方叛乱,但同时也在藩地内搜刮财富、欺压百姓,引起民怨沸腾。”
这耿继茂究竟是谁呢?
他可是大有来头啊!
原来,耿继茂乃是耿仲明的长子,同时也是大清国的三位藩王之一。
若要谈论起耿继茂,就不得不先说一下他的父亲——耿仲明。
耿仲明
耿仲明,字云台,当时人们还称其为“耿二”,他出生于辽东盖州卫。
早期,耿仲明从事矿工工作,也曾当过海盗。
崇祯初年,他担任登州参将,是毛文龙的部下。
后来,袁崇焕出任蓟辽总督,斩杀了毛文龙,耿仲明便被调往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效力。
到了1632年,孔有德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而发动叛乱,并成为了孔有德的内应,一同攻陷了登州。
随后,耿仲明自称为总兵官,但遭到了明军的攻击。
1633年春天,他跟随孔有德渡海投降了后金。
1636年,他向皇太极投降后,被清朝政府封为怀顺王,隶属于汉军正黄旗。
在清朝初期,以多尔衮为首的统治集团对耿仲明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和信任。
1644 年,耿仲明跟随清兵入关,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动。
1649 年,他被改封为靖南王,并与吴三桂和尚可喜一起被称为清初的三藩。
然而,不幸的是,不久之后,由于私藏逃人的罪行被揭露,耿仲明感到畏惧并在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选择了自缢身亡。
多尔衮对于耿仲明的结局表示不满,认为他没有得到善终,因此拒绝赐予祭祀仪式,也不允许他的后代继承爵位。
直到顺治帝亲自执政后,才准许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继承靖南王的爵位。
耿继茂出生于辽东地区,属于汉军正黄旗。
作为靖南王耿仲明的长子,他成为了清初三藩之一。
顺治六年,耿继茂跟随父亲耿仲明出征广东。
在战斗中,耿仲明不幸去世,但耿继茂接过了父亲的军队指挥权。
随后,他与平南王尚可喜一同征战,成功攻克了南雄、韶州、广州等地,并派遣军队平定了肇庆、罗定、高州、雷州等地区。
顺治八年四月,顺治帝下达命令,要求耿继茂继承父亲的靖南王爵位。
这个决定显示出顺治帝对耿继茂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表明了耿氏家族在清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耿继茂继续肩负着维护清朝统治和稳定南方局势的责任,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做出了贡献。
顺治十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占据城池反叛,耿继茂同靖南将军喀喀木、丰顺总兵吴六奇进军围剿。
围困城市超过一个月,招安投降的贼将王立功使其成为内应,于是树立云梯登上城墙,歼灭贼人无数。
郝尚久投井而死,潮州以及饶平、揭阳、澄海、普宁等县全部平定。
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侵扰高、雷、廉三府,进而围攻新会。
耿继茂和尚可喜以及靖南将军珠玛喇攻击并赶走了他,李定国逃到南宁据守,又侵犯横州。
耿继茂统领军队从梧州到横州,击退贼人,进而征讨南宁,李定国远远地逃窜了。
顺治十三年,起初耿继茂和尚可喜攻下广州。
顺治十七年七月,命令转移镇守福建。
当时郑成功占据金门岛,劫掠闽浙地区,耿继茂既然已经转移镇守,和总督李率泰共同谋划征伐剿灭,屡次上奏胜利的消息。
康熙元年,耿继茂侦知郑成功以狂疾死,其子郑锦自袭伪延平王,贼党嫌隙渐生,遵旨相机剿抚。
寻招降郑成功族兄、伪总管郑泰,郑泰遣伪中军杨来嘉赴漳州献其伪敕印。
郑成功弟郑世袭、伪都督郑赓、杨富、陈宗率伪官数百、兵众数千降。
康熙二年十月,耿继茂同李率泰督兵渡海,攻克厦门,贼众惊溃。
水师提督施琅以所募荷兰国夹板船邀击之,斩级千余,乘胜取浯屿、金门二岛。
郑锦与伪侯周全斌等遁走铜山,复纠贼众突犯云霄、陆鳌诸卫,总兵王进功率兵与战,斩杀过半,破贼巢於下蔡,逸贼悉堕水死。伪将张杰、吴盛率兵民来归。
康熙三年三月,耿继茂复与李率泰、王进功及海澄公黄梧统兵至八尺门,由海道拔铜山贼巢,郑锦集舰数十遁台湾,余贼或斩或降,获战舰军器无算。
捷闻得旨嘉奖,复加岁俸千两。
康熙十年正月,他如那风中残烛般,疏陈自己的病情已至危重,恳请以长子耿精忠代理藩务,此请犹如那久旱甘霖,得旨俞允。
可以说耿仲明和耿继茂二人,为大清统一中华,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当康熙说话间,忽然听到陈廷敬轻声说道:“耿继茂的死,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说:“不错,朕听闻耿继茂的儿子耿精忠,此人贪婪成性,还未继位称王,便已经身着王服。”
“是啊皇上,臣也听说耿精忠此人,在藩地无恶不作,老百姓深恶痛绝。”明珠附和道。
陈廷敬接着说:“皇上,这几年全国税收的七成,都要交给三番,朝廷若再不采取措施,这藩王一天天的壮大,朝廷可就亏空至极了。”
明珠点点头表示同意,并补充道:“皇上,如果能借耿继茂之死,对耿精忠加以制裁,日后朝廷方能控制这耿精忠啊。”
康熙微微一笑,回应道:“朝廷中如今都对三番不满,可这耿精忠却算上是三番中实力最弱的一个藩王了。”
他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索额图,你深耕吏部多年,你谈谈这耿继茂的靖南王。”
索额图站起身来,恭敬地向康熙行礼后开始讲述靖南王的历史:“
回皇上,这靖南王乃是顺治帝册封的三位汉人藩王之一,其祖上原是明朝将领,后来投降清朝,因战功卓着被封为靖南王。
耿继茂继承王位后,曾多次参与平定南方叛乱,但同时也在藩地内搜刮财富、欺压百姓,引起民怨沸腾。”
这耿继茂究竟是谁呢?
他可是大有来头啊!
原来,耿继茂乃是耿仲明的长子,同时也是大清国的三位藩王之一。
若要谈论起耿继茂,就不得不先说一下他的父亲——耿仲明。
耿仲明
耿仲明,字云台,当时人们还称其为“耿二”,他出生于辽东盖州卫。
早期,耿仲明从事矿工工作,也曾当过海盗。
崇祯初年,他担任登州参将,是毛文龙的部下。
后来,袁崇焕出任蓟辽总督,斩杀了毛文龙,耿仲明便被调往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效力。
到了1632年,孔有德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而发动叛乱,并成为了孔有德的内应,一同攻陷了登州。
随后,耿仲明自称为总兵官,但遭到了明军的攻击。
1633年春天,他跟随孔有德渡海投降了后金。
1636年,他向皇太极投降后,被清朝政府封为怀顺王,隶属于汉军正黄旗。
在清朝初期,以多尔衮为首的统治集团对耿仲明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和信任。
1644 年,耿仲明跟随清兵入关,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动。
1649 年,他被改封为靖南王,并与吴三桂和尚可喜一起被称为清初的三藩。
然而,不幸的是,不久之后,由于私藏逃人的罪行被揭露,耿仲明感到畏惧并在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选择了自缢身亡。
多尔衮对于耿仲明的结局表示不满,认为他没有得到善终,因此拒绝赐予祭祀仪式,也不允许他的后代继承爵位。
直到顺治帝亲自执政后,才准许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继承靖南王的爵位。
耿继茂出生于辽东地区,属于汉军正黄旗。
作为靖南王耿仲明的长子,他成为了清初三藩之一。
顺治六年,耿继茂跟随父亲耿仲明出征广东。
在战斗中,耿仲明不幸去世,但耿继茂接过了父亲的军队指挥权。
随后,他与平南王尚可喜一同征战,成功攻克了南雄、韶州、广州等地,并派遣军队平定了肇庆、罗定、高州、雷州等地区。
顺治八年四月,顺治帝下达命令,要求耿继茂继承父亲的靖南王爵位。
这个决定显示出顺治帝对耿继茂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表明了耿氏家族在清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耿继茂继续肩负着维护清朝统治和稳定南方局势的责任,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做出了贡献。
顺治十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占据城池反叛,耿继茂同靖南将军喀喀木、丰顺总兵吴六奇进军围剿。
围困城市超过一个月,招安投降的贼将王立功使其成为内应,于是树立云梯登上城墙,歼灭贼人无数。
郝尚久投井而死,潮州以及饶平、揭阳、澄海、普宁等县全部平定。
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侵扰高、雷、廉三府,进而围攻新会。
耿继茂和尚可喜以及靖南将军珠玛喇攻击并赶走了他,李定国逃到南宁据守,又侵犯横州。
耿继茂统领军队从梧州到横州,击退贼人,进而征讨南宁,李定国远远地逃窜了。
顺治十三年,起初耿继茂和尚可喜攻下广州。
顺治十七年七月,命令转移镇守福建。
当时郑成功占据金门岛,劫掠闽浙地区,耿继茂既然已经转移镇守,和总督李率泰共同谋划征伐剿灭,屡次上奏胜利的消息。
康熙元年,耿继茂侦知郑成功以狂疾死,其子郑锦自袭伪延平王,贼党嫌隙渐生,遵旨相机剿抚。
寻招降郑成功族兄、伪总管郑泰,郑泰遣伪中军杨来嘉赴漳州献其伪敕印。
郑成功弟郑世袭、伪都督郑赓、杨富、陈宗率伪官数百、兵众数千降。
康熙二年十月,耿继茂同李率泰督兵渡海,攻克厦门,贼众惊溃。
水师提督施琅以所募荷兰国夹板船邀击之,斩级千余,乘胜取浯屿、金门二岛。
郑锦与伪侯周全斌等遁走铜山,复纠贼众突犯云霄、陆鳌诸卫,总兵王进功率兵与战,斩杀过半,破贼巢於下蔡,逸贼悉堕水死。伪将张杰、吴盛率兵民来归。
康熙三年三月,耿继茂复与李率泰、王进功及海澄公黄梧统兵至八尺门,由海道拔铜山贼巢,郑锦集舰数十遁台湾,余贼或斩或降,获战舰军器无算。
捷闻得旨嘉奖,复加岁俸千两。
康熙十年正月,他如那风中残烛般,疏陈自己的病情已至危重,恳请以长子耿精忠代理藩务,此请犹如那久旱甘霖,得旨俞允。
可以说耿仲明和耿继茂二人,为大清统一中华,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