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听后,不禁开怀大笑起来,笑声震得周围树叶沙沙作响:“哈哈哈哈,既然胡将军如此自信满满,那本王就下令让你前往贵州招安,不知甘总督意下如何?”说罢,目光转向甘文焜,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事已至此,甘文焜心里很清楚,人家吴三桂都把自己的女婿派出去了,他又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
于是,他只得强挤出一丝笑容,满脸无奈地应道:“既然王爷已有决断,那下官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辛苦胡大人跑这一趟了。”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大手一挥:“好!那就这么定了。胡大人,你即刻与甘总督一同启程前往贵州,务必尽快招安那些苗人!”
胡国柱闻言,立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领命:“遵命!末将定不辱使命!”
此时,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刘玄初忽然呵呵一笑,捋着胡须缓缓开口道:“胡大人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些波折。若是招安不成,你大可拿出我写给叛军的书信。只要他们看到信中的内容,定会望风而降!”
话还未说完,只见刘玄初一转身便稳稳地坐在了那张古色古香的桌案之前。
他迅速铺好宣纸,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后,龙飞凤舞般地开始书写起书信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一封书信已然完成。
刘玄初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小心翼翼地拿起刚刚写就的书信,对着它轻轻吹了几口气,仿佛要将那上面残留的墨迹吹干一般。
随后,他面带微笑,将这封书信递给了一旁站立着的吴三桂。
吴三桂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书信的内容,直接转手又把它递到了甘文焜面前,并说道:“甘总督,还是烦请您先看一看吧。”
甘文焜稍稍有些迟疑,但还是伸出双手恭敬地接过了这封书信。
当甘文焜展开信纸,仔细阅读起来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流露出极度的惊恐之色。
原来,这刘玄初不仅文笔犀利如刀,其言辞更是凌厉无比、一针见血。
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气势,简直就像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长矛,直直地刺向敌人的咽喉要害;又好似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而来,势不可挡地直捣敌人的腹地。
过了好一会儿,甘文焜才从震惊中缓缓回过神来。
他定了定神,微微点了点头,由衷地赞叹道:“刘先生真不愧是名震西南的第一谋士啊!您这区区一封信函,其威力简直胜过十万雄兵啊!”
听到这番称赞,刘玄初连忙谦虚地回应道:“甘总督实在是太过奖了!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说着,他再次伸手从甘文焜那里拿回了书信,动作轻柔地将其装进一个精美的信封当中,然后转交给了站在身旁的胡国柱。
胡国柱接过信封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对甘文焜说道:“甘总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出发上路吧!”
甘文焜闻言点了点头,拱手向吴三桂施礼道:“多谢平西王此番相助!甘某这就赶回贵州去处理事务。若是此次能够顺利平定贵州之乱,甘某必定会亲自登门道谢!”
吴三桂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笑:“哈哈,甘大人所言极是啊!咱们同在这云贵之地为官,理应彼此照应、互相帮扶才对呀!只有齐心协力为朝廷尽忠职守,方能不负皇恩浩荡呐!”
说罢,他脸上依旧挂着那看似真诚的笑容,但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甘文焜连忙拱手应道:“吴将军说得甚是!您德高望重,下官日后还得多仰仗您多多提点呢!”
尽管两人嘴里吐出的皆是些冠冕堂皇之词,可实际上他们心中都清楚得很,这些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罢了,甚至连他们自己听来都觉得有些虚伪可笑。
但身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很多时候就是如此身不由己,如果不这般逢场作戏,恐怕很难立足其中……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风尘仆仆之人急匆匆地赶来,此人正是兵部侍郎王吉贞。
他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贵阳总督府门前。
说来也巧,正当王吉贞刚到门口时,胡国柱和甘文焜也恰巧同时赶至此处。
胡国柱一眼便认出了王吉贞,而王吉贞自然也认得胡国柱。
见到胡国柱后,王吉贞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口中说道:“侄儿拜见叔父!”
原来,王辅臣与胡国柱乃是结拜兄弟,关系匪浅,因此按照辈分,王吉贞自然要尊称胡国柱一声叔父。
“嗯,侄儿你怎么来这里了?”胡国柱满脸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少年,开口问道。
只见那少年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眼神清澈而坚定。
“侄儿奉皇上圣命,前往贵州督战平叛!”王吉贞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声音清脆响亮,透露出一股自信和果敢。
听到这话,一旁的甘文焜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说道:“什么?你就是新任兵部右侍郎王吉贞?”
他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未成年的少年,心中暗自诧异。
只见王吉贞虽然身形高大威猛,但那张略显稚嫩的脸庞依然难掩其青春年少之气。
王吉贞被甘文焜如此盯着看,心里也有些不解,于是礼貌地问道:“不错,我正是王吉贞。敢问阁下是哪位大人?”
在他看来,能与胡国柱一同出现之人,想必应该是胡国柱的下属吧。
胡国柱见状,赶忙介绍道:“呃……侄儿,这位乃是云贵总督甘文焜大人!”
王吉贞闻言,心头一震,连忙再次躬身行礼,口中说道:“原来是甘总督,久仰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甘文焜微微一笑,点头示意道:
“嗯,早就听闻王辅臣将军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儿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没想到你年纪轻轻,不过十五六岁,便已官居兵部右侍郎之职,当真是年轻有为啊!”
说罢,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但仔细一想:莫非这王吉贞,是皇上派来监督本官的督军?
事已至此,甘文焜心里很清楚,人家吴三桂都把自己的女婿派出去了,他又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
于是,他只得强挤出一丝笑容,满脸无奈地应道:“既然王爷已有决断,那下官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辛苦胡大人跑这一趟了。”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大手一挥:“好!那就这么定了。胡大人,你即刻与甘总督一同启程前往贵州,务必尽快招安那些苗人!”
胡国柱闻言,立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领命:“遵命!末将定不辱使命!”
此时,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刘玄初忽然呵呵一笑,捋着胡须缓缓开口道:“胡大人此去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些波折。若是招安不成,你大可拿出我写给叛军的书信。只要他们看到信中的内容,定会望风而降!”
话还未说完,只见刘玄初一转身便稳稳地坐在了那张古色古香的桌案之前。
他迅速铺好宣纸,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后,龙飞凤舞般地开始书写起书信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一封书信已然完成。
刘玄初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小心翼翼地拿起刚刚写就的书信,对着它轻轻吹了几口气,仿佛要将那上面残留的墨迹吹干一般。
随后,他面带微笑,将这封书信递给了一旁站立着的吴三桂。
吴三桂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书信的内容,直接转手又把它递到了甘文焜面前,并说道:“甘总督,还是烦请您先看一看吧。”
甘文焜稍稍有些迟疑,但还是伸出双手恭敬地接过了这封书信。
当甘文焜展开信纸,仔细阅读起来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流露出极度的惊恐之色。
原来,这刘玄初不仅文笔犀利如刀,其言辞更是凌厉无比、一针见血。
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气势,简直就像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长矛,直直地刺向敌人的咽喉要害;又好似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而来,势不可挡地直捣敌人的腹地。
过了好一会儿,甘文焜才从震惊中缓缓回过神来。
他定了定神,微微点了点头,由衷地赞叹道:“刘先生真不愧是名震西南的第一谋士啊!您这区区一封信函,其威力简直胜过十万雄兵啊!”
听到这番称赞,刘玄初连忙谦虚地回应道:“甘总督实在是太过奖了!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说着,他再次伸手从甘文焜那里拿回了书信,动作轻柔地将其装进一个精美的信封当中,然后转交给了站在身旁的胡国柱。
胡国柱接过信封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对甘文焜说道:“甘总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出发上路吧!”
甘文焜闻言点了点头,拱手向吴三桂施礼道:“多谢平西王此番相助!甘某这就赶回贵州去处理事务。若是此次能够顺利平定贵州之乱,甘某必定会亲自登门道谢!”
吴三桂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笑:“哈哈,甘大人所言极是啊!咱们同在这云贵之地为官,理应彼此照应、互相帮扶才对呀!只有齐心协力为朝廷尽忠职守,方能不负皇恩浩荡呐!”
说罢,他脸上依旧挂着那看似真诚的笑容,但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甘文焜连忙拱手应道:“吴将军说得甚是!您德高望重,下官日后还得多仰仗您多多提点呢!”
尽管两人嘴里吐出的皆是些冠冕堂皇之词,可实际上他们心中都清楚得很,这些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罢了,甚至连他们自己听来都觉得有些虚伪可笑。
但身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很多时候就是如此身不由己,如果不这般逢场作戏,恐怕很难立足其中……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风尘仆仆之人急匆匆地赶来,此人正是兵部侍郎王吉贞。
他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贵阳总督府门前。
说来也巧,正当王吉贞刚到门口时,胡国柱和甘文焜也恰巧同时赶至此处。
胡国柱一眼便认出了王吉贞,而王吉贞自然也认得胡国柱。
见到胡国柱后,王吉贞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口中说道:“侄儿拜见叔父!”
原来,王辅臣与胡国柱乃是结拜兄弟,关系匪浅,因此按照辈分,王吉贞自然要尊称胡国柱一声叔父。
“嗯,侄儿你怎么来这里了?”胡国柱满脸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少年,开口问道。
只见那少年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眼神清澈而坚定。
“侄儿奉皇上圣命,前往贵州督战平叛!”王吉贞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声音清脆响亮,透露出一股自信和果敢。
听到这话,一旁的甘文焜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说道:“什么?你就是新任兵部右侍郎王吉贞?”
他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未成年的少年,心中暗自诧异。
只见王吉贞虽然身形高大威猛,但那张略显稚嫩的脸庞依然难掩其青春年少之气。
王吉贞被甘文焜如此盯着看,心里也有些不解,于是礼貌地问道:“不错,我正是王吉贞。敢问阁下是哪位大人?”
在他看来,能与胡国柱一同出现之人,想必应该是胡国柱的下属吧。
胡国柱见状,赶忙介绍道:“呃……侄儿,这位乃是云贵总督甘文焜大人!”
王吉贞闻言,心头一震,连忙再次躬身行礼,口中说道:“原来是甘总督,久仰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甘文焜微微一笑,点头示意道:
“嗯,早就听闻王辅臣将军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儿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没想到你年纪轻轻,不过十五六岁,便已官居兵部右侍郎之职,当真是年轻有为啊!”
说罢,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但仔细一想:莫非这王吉贞,是皇上派来监督本官的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