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上场-《综视之我的金手指是进度条》

  首个比赛项目是15米手枪速射。

  (注:国际标准比赛通常为25米。)

  比赛规则如下:

  资格赛阶段:选手需射击60发子弹,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30发。每个阶段又分为6组,每组5发子弹。

  射击时限逐组递减:前两组,每组需在8秒内完成;中间两组,每组需在6秒内完成;最后两组,每组需在4秒内完成。

  决赛阶段:通常要求选手在4秒内完成每组5发子弹的射击。

  若是在恒温无风的室内靶场进行,这个项目对于在场大多数具备一定基础的参赛者而言,技术难度并不算大,更多是比拼稳定性和心理素质。

  然而,俱乐部为了增加挑战性和贴近实战的变数,今年特地将这个项目设置在室外靶场。

  此时正值一月底,魔都当日气温仅3摄氏度,伴随着西北风3级,空气中还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参赛选手为了保持身体灵活性和射击动作的流畅度,衣着普遍较为单薄。

  在这种环境下,15米的近距离,风力和温度对子弹弹道本身的轨迹影响微乎其微,但对射手本身状态的影响却极为显着。

  这不再仅仅是比拼谁打得更快更准,更是对选手基本功底、身体耐寒能力、心理稳定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考验。

  室外靶场的寒风吹在脸上,让大多数习惯了恒温室内环境的参赛者都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心中暗自腹诽俱乐部这“满满的恶意”。

  他们平日练习多在室内,即便偶尔在室外,也多半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放眼望去,整个准备区里,只有寥寥数人依旧面色平静,仿佛丝毫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秦渊,便是其中之一。

  “哔——!”

  清脆的哨声划破冷空气,裁判手中的旗帜高高举起。

  “第一组:1~4号参赛选手,就位!”

  四名选手应声出列,快步走到各自的射击点位站定。

  每位选手身后,都紧跟着一名身着俱乐部制服的安全员。

  这些安全员均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担任,他们的首要职责是确保绝对安全——既要防止选手因紧张或操作失误导致危险,更要警惕任何可能针对观众席的极端行为。

  毕竟,今日观众席坐满了人,安全不容有失。

  “开始!”裁判手中的旗帜猛地挥下。

  砰!砰!砰!砰!砰!

  赛场上瞬间爆发出密集的枪声,打破了原有的寂静,火药味开始在场地上弥漫。

  “退膛!验枪!”

  裁判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四名选手动作熟练地进行退膛操作,并仔细检查枪膛,确认内部已无子弹后,纷纷举手示意。

  “检查完毕!”x4

  “安全员上前换靶!”

  四位安全员迅速上前,各自负责更换靶纸,记录员则准备记录第一轮的成绩。

  第一组选手在寒风中完成了他们的首轮射击。

  从他们略显僵硬的动作和微微发红的鼻尖可以看出,低温与寒风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1、4号41环。

  2、1号40环。

  3、2号38环。

  4、3号37环。

  电子记分牌上实时显示出第一组的初步成绩,环数普遍低于平日他们在室内训练的水平,甚至有一名选手出现了明显的脱靶。

  “第二组:5~8号参赛选手,就位!”

  随着裁判的指令,第二批选手顶着寒风步入射击位置。

  枪声再次响起,但节奏似乎比第一组更显急促和些许凌乱。

  糟糕的环境正在无情地放大每一位选手的技术瑕疵和心理波动。

  观众席上,林妙妙、邓小琪和刘佳琪裹紧了工作人员提供的保暖毯,看得目不转睛。

  她们虽然不懂太多专业细节,但从选手们紧绷的身体和并不理想的成绩也能感受到比赛的艰难。

  “秦老师什么时候上场啊?”林妙妙小声问,她已经有点被冻得鼻子通红了。

  “快了快了,老哥是17号,排在第六组呢!”刘佳琪掰着手指头算道。

  邓小琪则更细心一些,她注意到,在大部分选手都冻得有些缩手缩脚的时候,准备区里有几个人却始终身姿挺拔,气息沉稳,仿佛周围的寒风与低温与他们无关。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秦渊所在的方向,看到他正平静地活动着手腕和手指,进行着热身。

  一组接一组的选手上场、射击、下场。

  成绩普遍不尽如人意,偶尔出现一个高分,便会引来观众一阵低低的惊叹。

  俱乐部设置的“恶意”环境,成功地让比赛充满了悬念和挑战。

  “第四组比赛结束!请选手退场!”裁判的声音通过喇叭传来,“第五组选手准备!13、14、15、16号选手,就位!”

  被点到的四名选手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努力驱散身体的寒意,快步走向各自的射击点位。

  他们的动作比起前几组选手,似乎更多了几分刻意的控制和谨慎,显然是在努力对抗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砰!砰!砰!砰!砰!

  枪声再次响起,但能明显听出,这一组的射击节奏普遍偏慢。

  有人甚至没能完成全部5发子弹的射击,直接被判罚环。

  “时间到!停止射击!”裁判严厉的声音响起,那位未能完成射击的16号选手懊恼地垂下了手臂。

  当第五组的成绩显示在电子记分牌上时,观众席传来一阵压抑的哗然。

  16、16号39环。

  这一组的平均成绩,竟然比前面几组还要低!

  “第五组比赛结束!请退场!”裁判的声音没有任何波动,“第六组选手准备!17、18、19、20号选手,就位!”

  当“17号”被念出时,观众席上的三个女孩瞬间挺直了背脊。

  “到老哥了!到老哥了!”刘佳琪激动地摇晃着邓小琪的手臂。

  林妙妙也睁大了眼睛,紧紧盯着选手入场通道。

  在准备区,秦渊不疾不徐地站起身。

  他轻轻跺了跺脚,活动了一下脖颈,脸上没有任何紧张或不适,只有一种沉静的专注。

  当他站定在射击位,从枪套中拔出那支格洛克17,进行最后的检查时,他整个人的气质仿佛都与手中冰冷的金属融为一体。

  就连他身后的安全员,看着秦渊那标准如教科书般的持枪预备姿势和平稳的呼吸,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赏。

  裁判高高举起了旗帜,全场寂静,只剩下风声呼啸。

  “第六组选手——准备!”

  秦渊微微沉肩,举枪瞄准,眼神锐利如鹰,锁定了15米外的靶心。

  “开始!”

  裁判旗帜挥下的瞬间——

  砰!砰!砰!砰!砰!

  五声急促的枪声,骤然响起,如鞭炮齐鸣,瞬间压过了风声,清晰地传遍整个靶场!

  他的射击太快了,太稳了!

  在其他选手还在克服寒风带来的晃动,谨慎地扣动扳机时,秦渊已经完成了第一组5发子弹的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