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情满四合院之贾张氏31-《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当上副主任后,宁婉(贾张氏)算是真正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应,走在胡同里,打招呼的人都多了几分恭敬。

  王主任眼看着就要到站退休了,街道主任这个位置,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宁婉(贾张氏)夜里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琢磨。

  论资历,她在街道这些年,功劳苦劳都不少;论能力,调解、防火、组织活动,哪样她都拿得出手;论群众基础,这一片的老住户没有不服她的。

  可她也清楚自己的短处。年纪大,文化低,这是硬伤。

  街道里那几个年轻副主任,都是正经初中高中毕业,写个材料、讲个话都比她强。

  这天在区里开会,她特意留意了其他街道的领导。人家汇报工作,条理清楚,数据详实,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她虽然也能把事办妥,可她人设在这,要像人家那样说得漂亮,还真不能着急。

  回来路上,宁婉(贾张氏)拐弯去了趟新华书店。在书架前转悠了半天,最后挑了一本《基层工作手册》,又买了本字典。晚上回到家,就着昏黄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起来。

  贾东旭看她这么用功,忍不住说:妈,您这年纪了,还学这个干啥?

  活到老学到老。宁婉(贾张氏)头也不抬,现在当干部,光会办事不行,还得会写会说。

  除了明面上学文化,她开始在街道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办事员小陈是个高中毕业生,脑子活络,写材料是一把好手。贾张氏就有意多带着他,下乡走访带着,开会也带着。

  小陈啊,年轻人要多历练。以后写材料这块,你得多费心。

  小陈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贾主任这是要栽培他,干活更加卖力。

  对下面的居委会,她也开始用心经营。哪个主任工作得力,她就多在会上表扬;哪个片区有困难,她就多往那儿跑。慢慢地,她在基层的根基越来越扎实。

  王主任把这些都看在眼里。有次开完会,特意把她留下来:老贾啊,最近工作抓得不错。我年纪大了,有些事你就多担待些。

  这话里的意思,宁婉(贾张氏)听得明白。她赶紧表态:主任您放心,我一定尽力。

  从办公室出来,宁婉(贾张氏)心里更有底了。只要把眼前的工作干好,等王主任一退,这个主任的位置,她还是有希望的。

  当然,她也知道这事急不得。该走的关系要走,该做的成绩要做,但也不能太露骨。她现在每天还是照常下片区、调解纠纷、抓防火,只是比以前更注意方式方法,更注重留下好名声。

  有街坊开玩笑说:贾主任,您这官越当越大了。

  她笑笑:什么官不官的,就是给大伙儿跑跑腿。

  可转过身,她的眼神就变了。这个主任,她一定要争一争。

  这天晚饭后,宁婉(贾张氏)把碗筷一推,从屋里拿出个半旧的书包就要出门。

  妈,这么晚了您还上哪儿去?秦淮茹正在收拾桌子,纳闷地问。

  上夜校。宁婉(贾张氏)把书包往肩上一挎,语气再自然不过。

  夜校?贾东旭从里屋探出头来,您这年纪还上什么夜校?

  宁婉(贾张氏)一边穿鞋一边说:街道组织的干部文化补习班,王主任说了,都得去。

  其实王主任说的是鼓励参加,到了她这儿就成了都得去。

  现在她这个位置,不认字不会写,到底吃亏。

  夜校就在街道小学的教室里。宁婉(贾张氏)到的时候,屋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街道和居委的年轻干部。

  她一进门,大家都愣了一下。

  贾主任,您也来了?办事员小陈赶紧给她让座。

  怎么,就许你们年轻人进步?咱们年龄大的更需要进步呦!宁婉(贾张氏)笑着坐下,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和铅笔。

  上课的老师是小学请来的退休老教师。第一堂课教认字,黑板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贾张氏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跟着描。

  旁边的年轻人都写得飞快,就她一个人在慢慢的写。老教师走到她身边,看了看她的本子,温和地说:贾主任,不急,慢慢来。

  下课回家已经九点多了。秦淮茹还等着她,见她回来赶紧打洗脚水。

  妈,累了吧?明天还去吗?

  去,怎么不去。宁婉(贾张氏)把脚泡在热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这才刚开始呢。

  就这样,在大家眼里,宁婉(贾张氏)真坚持下来了。每周两晚,雷打不动。有时候街道晚上要开会,她就提前跟老师请假,第二天找小陈补课。

  慢慢地,贾主任上夜校在街道传开了。有人佩服,也有人背后说闲话:

  说她是想往上爬。

  这人看的还真准,不想往上爬,谁费这么大劲儿学习。

  这些话传到宁婉(贾张氏)耳朵里,她只当没听见。该学学,该干干。

  夜校上了小半年,贾张氏的变化很大。

  这天街道开例会,讨论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王主任让各分管主任汇报准备情况。轮到宁婉(贾张氏)时,她没像以前那样光靠嘴说,而是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

  我统计了一下,她扶了扶老花镜,咱们片区总共需要清理的卫生死角有二十三处,重点是大杂院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堆放点。已经跟环卫所联系好了,下周一开始集中清运。

  她顿了顿,继续往下念:另外,我跟各居委会商量了,准备组织居民自愿参加大扫除。初步统计能有二百多人报名,工具都准备好了。

  这一串数字报出来,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下。连王主任都惊讶地看着她:老贾,你这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啊。

  宁婉(贾张氏)笑了笑:都是跟夜校老师学的,要做工作就得有数据支撑。

  一个月后的区里考评。区爱卫办下来检查,要听各街道的工作汇报。别的主任都是照着稿子念,轮到宁婉(贾张氏)时,她直接把本子一合,站起来就开始讲。

  她从片区的卫生状况讲到具体措施,从居民参与度讲到长效机制建设,条理清楚,数据准确。

  讲到一半,区里的领导突然问了个很具体的问题:贾主任,你们街道那个老大难的垃圾堆放点,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这事本来不在汇报内容里,大家都替她捏把汗。谁知宁婉(贾张氏)不慌不忙,把前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连找了哪些部门、协调了几次、最后怎么解决的,都一清二楚。

  考评组组长听完直点头:贾主任对工作很熟悉啊,这些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

  事后王主任私下跟她说:老贾,你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区里领导都夸你进步快。

  就连夜校老师都惊讶她的进步速度。有次下课,老师特意留下她:贾主任,您这个学习劲头,比年轻人都强。

  贾张氏一边收拾书包一边说:老师,不学不行啊。现在当干部,光会埋头干活不够,还得会抬头看路。

  她不进步不行呀,装不会也很难的。

  有了文化,工作起来确实不一样。看文件快了,写材料顺了,开会发言也有底气了。最重要的是,别人再不会因为她年纪大、文化低就看轻她。

  有一回,街道新来的大学生干事写了个工作方案,里面用了不少新名词。

  宁婉(贾张氏)看了一遍,直接指出其中几处不切实际的地方。那干事一开始还不服气,直到宁婉(贾张氏)把具体数据和实际情况摆出来,他才没话说。

  这事传开后,再没人敢小瞧这个老太太主任了。

  贾东旭有天晚上看见母亲还在灯下写字,忍不住说:妈,您这劲头,比我考级还认真。

  宁婉(贾张氏)头也不抬:你考级是为了涨工资,我学习是为了把工作干好。不一样。

  现在她去区里跟领导汇报,越发得有底气了。

  这种变化,街坊四邻也都看在眼里:贾主任,您现在可是文武双全了。

  宁婉(贾张氏)笑笑没说话,心里却想:这才到哪儿,以后有的是震惊你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