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记忆犹新-《高考后,直接财富自由!》

  这话赶着话,赵大爷一看时机刚好,就顺势提出继续在这里干的事儿。

  赵大爷话音一落,就见沈星瑶他们仨直愣愣的看着他。

  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他想,该不会被他猜中了,真的得让他滚蛋了吧。

  完了完了~

  一时间赵大爷心里拔凉拔凉的。

  沈星瑶听了赵大爷的话真的很惊讶,她还以为这些人都是拍卖行雇佣的人呢。

  毕竟农场不比其他拍卖品,等待拍卖的时候还得一直维护。

  她还想着怎么挖墙脚呢,结果就这?

  惊喜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

  “赵大爷,农场里工作的人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员工吗?”

  “对啊,想走的能走的在知道农场卖掉的时候就都走了。农场繁忙季的时候会在周围的城镇招临时工,所以人并不多。留下的加我在内一共八个人。六个男的俩女的。

  其中两对儿夫妻,大家平时都住在这里。都把农场当家……”

  赵大爷说着说着语气不自觉的就越来越低落。

  想到以后不能来这里,感觉精神头儿都没了。

  “那赵大爷,留下的人都是愿意留下的吗?要不你把他们也叫过来一起说说?”

  才这么几个人这么大的农场真的够吗?

  而且,赵大爷愿意留下,其他人的想法呢。

  沈星瑶感觉头要秃。

  她情愿一次性解决,所以把人叫到一起,一次性解决好了。

  赵大爷感觉事情有转机,好像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立马痛快答应。

  “好嘞,他们马上到。我顺便让老王他媳妇给你们带点儿草莓吃。咱们农场种的,老好吃了。就是地方有点儿偏,过去得有一会儿。”

  沈星瑶欣然接受。

  自家农场的东西,不需要客气。

  “行,不用带太多,一会儿继续看的时候,可以自己摘点儿。”

  赵大爷懂。

  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大棚采摘。

  他有学生专门干这个,生意相当不错。

  新东家也是年轻人,估计喜好差不多。

  没一会儿,大家就都到了。

  老王媳妇也端着洗好的大草莓过来了。

  “刚摘的,新鲜着呢,闺女,挑大个儿的吃。”老王媳妇一看到沈星瑶就把草莓递过去。

  她就喜欢漂亮的小丫蛋儿。

  真俊啊。

  沈星瑶一听这口音就笑了。

  “谢谢婶儿!”

  “呦,还是老乡儿啊!”

  这下更稀罕了有木有。

  老王媳妇就直接和沈星瑶拉起了家常。

  沈星瑶也从她的话中知道了她想知道的。

  “行,婶儿咱娘俩先不唠了,今天先说说你们工作的事儿,也不能咱俩唠的欢,把其他的大叔大婶放一边儿吧。”

  “好嘞,瞧我一唠起来就没完没了,丫头别见笑哈。”

  “没事儿,没事儿~”

  沈星瑶很喜欢这种氛围。

  她平时虽然很安静,别人感觉挺高冷。

  但是那不是得分人分情况吗。

  在东北,管你内不内向,出门在外就得大大方方的。

  就唠嗑呗,能把你咋地。

  回头谁认识谁啊。

  再说了,大家也都有分寸,谁也不会见面和你聊隐私。

  另一位婶子其实来的挺早,刚刚沈星瑶也想拉她说说话。

  可惜,婶子乡音太重,她居然听不懂。

  经过她丈夫的解释沈星瑶才知道,婶子一方面乡音确实重,在一个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耳朵。

  虽然不到聋的程度,但是听力特别差。

  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差,根本治不好。

  这对她说话也有影响。

  连他有时候也是连蒙带猜。

  而且沈星瑶刚刚发现,留下的基本上都四十岁以上。

  换作是她的话,她也不敢随便不要这份工作。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这个农场的新老板,我叫沈星瑶。你们叫我小沈,或者沈小姐都行。”沈星瑶顺势给他们介绍了周即明,沈听澜和苏见野。

  至于工作人员,沈星瑶没有急着问,毕竟没确定好要不要留下来,还不算自己人,她还不用认识那么早。

  “你们以前的工作环境我还没看完,更别说你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也不知道。我跟赵大爷了解了一下你们之前的工资。基本上一人负责一摊儿,月薪6000到8000对吧。”

  别觉得这薪资低。

  看你怎么比较。

  在京都这个薪资确实不多,但是这是京郊,不需要那么多的生活成本。

  加上包吃包住,每季度还发衣服。

  除了生活用品,他们在农场可是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

  一百多亩的地,就养十几个不超过二十个人怎么也不会饿着,还会吃的贼好。

  他们要是物欲再低一些,一年都花不上一个月的薪水。

  不过这都是以前。

  “但是你们在我手底下干这肯定不行。”

  这话一出,沈星瑶明显感觉几人的表情变得很难看。

  赵大爷是不担心工资,他在这待着全凭热爱,带资上班他都愿意。

  他是替这些老伙计担心。

  他不需要高薪资不代表别人不需要啊。

  好在,大家很快跟变脸似的直接放松下来,“以后薪资最低块,该放假放假别整天就跟农场待着,轮番出去溜达溜达。这里是首都,多的是景点儿。就算不舍得花钱,也有免费的公园儿。咱们可不能在京都待了好几年啥地方也没去过。”

  沈星瑶想到哪说哪。

  突然想到自己光说了最低工资,还有个事儿没问,“你们有没有想从这里离开的。离开的我会一人给两万块钱的遣散费。就当是我谢谢你们这段时间对农场的照顾。至少能保持现在的模样,你们肯定没少出力气。”

  滨城院子的蔬菜,沈爸爸和苏妈妈每天都花好多时间在上头。

  怕它们渴,怕它们热,还怕它们晒……

  还有庄明宇的农场做对比呢。

  野蛮生长的芸豆黄瓜,现在沈星瑶还记忆犹新 。

  沈星瑶的遣散费一出,大家都惊讶的瞪大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