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13

  这番话勾起众人兴致。

  荆轲当即追问——

  既已得见尊师,他们又是如何在九洲道场修行的呢?

  武艺 ** 从何而来?

  莫非是由诸位师兄师姐亲自传授所学?

  白起闻言轻笑摇头。

  修行终究要靠自身悟性。

  白起这番解释令众人既感恍然,又觉莫名。

  荆轲正欲追问详情,白起却已不愿多言。

  秦王嬴政此刻最为欣喜。

  一则借此机会向天下豪杰彰显大秦国力,二则料定这些四方来客必将此事广为传颂。一统六国的大业,在他看来已然近在咫尺。

  白起对当前局面亦感满意,心中却另有盘算。毕竟赖辽确为他所杀,赵国绝不会善罢甘休。秦赵之战,势必提前爆发。

  宴席过半时,歌舞渐歇。荆轲等人忽提出要向秦王进献贺礼,嬴政龙颜大悦——这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若今日白起得胜,各国必会献上厚礼。

  这些馈赠,无非是想拖住大秦的铁骑。

  秦国的狼子野心,天下皆知。

  是严防死守,还是攀附结交,

  全凭各国自行决断。

  但无一例外,列国皆选了对秦设防。

  如今的秦国,早已无所畏惧。

  白起此举,倒让嬴政吃下了定心丸。

  除大秦拥有九洲道场秘传外,

  他国显然都未得此机缘。

  白起既已亮明身份,

  若他国真有道场传承,

  早该有人挺身护国。

  可眼下看来,全然不见踪影。

  这反倒让白起暗自庆幸,

  至少不必同门相残。

  毕竟都是林飞门下 ** ,

  纵使素未谋面,亦有同根之谊。

  九洲道场中师兄师弟们,

  向来和睦相处。

  这般情谊,白起别处从未得见。

  白起冷眼瞧着荆轲捧礼趋近秦王,

  初时尚未察觉异样。

  但随着那步步紧逼,

  他渐觉不妥。

  双目微眯,

  寒光直射荆轲。

  荆轲此刻心无旁骛,

  全神贯注于秦王与手中贡品。

  稍一分神,刺杀必将功亏一篑。

  他缓缓呈上礼物,

  亲手为秦王展卷。

  图穷匕见,

  寒芒乍现。

  白起凝视着荆轲。

  突然,荆轲抓起**猛冲向嬴政。

  嬴政敏捷闪避。

  二人追逐之际,

  白起骤然爆发出凌厉剑气。

  骇人威压令在场众人胆战心惊。

  剑气直袭荆轲而去。

  荆轲本欲继续追击,

  却在白起剑气迸发的刹那,

  猛然捂住心口,

  轰然倒地。

  席间众人皆惊惧地望着白起。

  待荆轲倒下,

  白起即刻收敛气息。

  唯有众人急促的喘息,

  与满地狼藉,

  证明此处曾发生过变故。

  嬴政紧按剧烈起伏的胸膛,

  心跳如擂鼓。

  他盯着倒地的荆轲,

  急令近侍查探。

  侍从战战兢兢上前,

  探其鼻息后禀报:

  启禀大王,荆轲已气绝。

  嬴政长舒郁气,

  强自平复心绪,

  转而开怀大笑望向白起。

  此番护驾之功,

  加之先前擂台表现,

  令嬴政对白起愈发赏识。

  欣喜之余,

  此事仍令他怒意难平。

  宴席在一片冷清中草草结束。

  原本打算向秦王进献贡品的各国使节,此刻也都噤若寒蝉,不敢贸然呈上礼物。

  待众人散去后,嬴政单独召见了白起与盖聂。

  二位对此事有何见解?

  白起躬身行礼道:结合方才擂台之事,我国已与两国交恶。不如趁此良机,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

  白起的提议令嬴政眼中闪过精光。

  现在就着手统一,是否操之过急?不过眼下确实有讨伐燕国的契机。

  白起从容笑道:其实可同时发兵征讨五国。

  盖聂闻言大惊:同时攻打五国?

  这个提议实在胆大包天。但嬴政转念想到白起展现的实力,又觉此事可行。若是旁人提出这等建议,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面对盖聂的质疑,白起恭敬答道:确可同时用兵。微臣愿先行解决燕赵二国,其余三国可由王翦将军等人率军牵制。待臣平定两国后,即刻前往支援。

  嬴政微微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这位提出惊世之策的将领。

  他打算独自一人,迎战五国联军。

  白起将单枪匹马杀入赵国与燕国的都城。

  其余三国,待他收拾完这两国之后,

  再逐个击破。

  然而此刻,嬴政心中又生疑虑——

  时间上,是否赶得及?

  白起的计策堪称胆大包天。

  纵使嬴政对他深信不疑,

  此刻也不免心生顾虑。

  若败了当如何?

  胜了自不必说。

  尤其是韩国——

  虽近期未参与擂台较量,

  但对秦国而言,韩国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见始皇面露忧色,

  白起心知肚明。

  当年秦昭王命他出征时,

  他称病推拒。

  因那时绝非用兵良机,

  贸然出击必败无疑。

  如今时移世易。

  纵使各国皆有骁勇大将,

  但这些人联手也非他敌手。

  况且诸国已对秦王暗藏杀机,

  不如借此良机,

  一举扫平六国。

  白起直视嬴政:

  若陛下仍有顾虑,

  臣愿为您逐个攻破。

  必以敌国君首级与传国玉玺,

  为陛下压惊。

  嬴政闻言龙颜大悦。

  这也是他心中所求的结局。

  既然当下驻守秦国的将领中,无人能与白起抗衡。

  那么即便白起孤军深入敌国腹地。

  对方也必然无力招架。

  至于其他诸侯国,还是逐个击破更为稳妥。

  若生变故,他也不愿折损秦国的良将。

  他凝视着白起。

  准了,就依你所言。

  先将**与燕王,给寡人押来。

  他们的传国玉玺,连同治国之权,寡人全都要!

  白起得令后,当即策马离开咸阳宫。

  留在殿中的盖聂,却难掩惊诧。

  并非他对白起有所怀疑。

  白起的实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难免心生顾虑。

  毕竟以往都是与单打独斗。

  如今白起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支军队,乃至整个国家。

  胜算几何?

  这让他实在难以安心。

  秦王嬴政反倒显得从容许多。

  寡人对白起倒是颇有信心!

  嬴政轻拍盖聂肩头。

  示意他不必过分忧心。

  二人交谈间,已并肩步出咸阳宫。

  而此时的白起,早已立于赵国城门前。

  漫天箭雨倾泻而下。

  更有高台上滚落的千斤巨石。

  所有攻势。

  皆指向同一人。

  正是白起。

  统领这支军队的主帅。

  自然是李牧无疑。

  当接到白起欲攻赵的消息时,李牧当即整军备战。

  李牧率领千军万马赶赴边境,却见白起孤身立于赵国疆界。

  他原以为秦军必倾巢而出,此刻惊愕之余,更被那传闻中的可怖力量震慑——自九洲道场秘闻流传,他便日夜忧惧这股超然之力。

  此刻白起负手而立,衣袂翻飞间尽显从容。城下箭雨遮天蔽日,却见他周身流转淡金微光,飞矢碎石皆在丈外簌簌坠地。

  开城门!李牧嘶吼着发令,背后是举国将士用血肉抵住的沉重门闩。

  白起的目标很明确——阻止他踏入城门的人一个不留。

  然而这些守卫在他眼中如同蝼蚁。

  他只是微微抬脚。

  城门后的守军就被这股气势逼得连连后退。

  当白起双手推开城门时。

  密集的攻势再度袭来。

  无数士兵试图将他团团围住。

  但此刻。

  他不再想滥杀无辜。

  唯一的目标就是——

  取走李牧的首级。

  活捉 ** 。

  夺取传国玉玺。

  他要将这些战利品献给秦王嬴政。

  这或许是他能为秦国尽的最后一份力。

  尽管敌军不断逼近。

  却无人能近他身侧。

  只见白起纵身一跃。

  那把染血的长刀。

  已然架在李牧颈间。

  这把利器。

  正是从赵国将领鲁淮手中夺得。

  既然赵人如此畏惧死在他手上。

  这般痛恨他。

  那就让他们。

  死于自家兵器之下。

  李牧刚发出冷笑。

  还未及开口。

  白起便手起刀落。

  锋刃闪过。

  头颅应声坠地。

  鲜血从断颈处喷涌而出。

  幸存的赵军吓得不敢动弹。

  白起早已锁定 ** 的藏身之处。

  待他擒获 ** 。

  夺得玉玺之时。

  这片疆土。

  终将归属大秦。

  至于嬴政会如何处置赵国。

  那就是后话了。

  白起并未考虑这些。

  此刻的嬴政正与盖聂、李斯品茶。

  他的心跳仍未平复。

  荆轲行刺的画面仍在眼前挥之不去。

  为打发等待时光,

  也为了平复心绪,

  嬴政向二人发问:

  你们觉得白己何时会献上赵国玉玺?

  李斯刚奉召前来,

  盖聂始终护卫在侧,

  以防不测。

  盖聂看了看时辰:

  依臣之见,或许要等到午后?

  李斯附和道:

  至少还需两三个时辰。

  白己将军出发尚不足一个时辰。

  嬴政微微颔首:

  有理。若有要务,卿等可先行离去。

  寡人在此等候便是。

  若论政务繁忙,

  当属秦王最为操劳。

  但白起出征已近半个时辰,

  嬴政虽不担忧战事,

  却难掩收服他国的兴奋。

  暂将诸事搁置,

  静候佳音,

  未尝不是件好事。

  盖聂与李斯相视无言。

  两人丝毫没有离去之意。

  他们的好奇心已被彻底勾起。

  白起究竟何时能归?

  两个时辰?三个时辰?

  要知道,这可是在攻打一个国家!

  且不说路途遥远,单是城门前重兵把守的阵势,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突破。

  两三个时辰的预估,在他们看来已是相当乐观。

  李斯本想猜测明日方能归来。

  但转念一想,盖聂对白起更为熟悉。

  既然盖聂都说是两三个时辰,

  自己也不便说得太久。

  索性就按盖聂的说法来。

  反正即便猜错,嬴政也不会怪罪。

  倒不如说些让君王高兴的话。

  正当众人还在争论是两个还是三个时辰时,

  侍者已匆匆前来禀报:

  启禀大王。

  白起将军已携敌将首级及**凯旋。

  听闻此言,

  盖聂与李斯顿时瞠目结舌。

  这也太快了吧?

  尤其是李斯,

  此刻他终于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