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辞别贾母,贾颜刚出荣庆堂,行至荣喜堂外,忽被一人拦住去路。

  定睛一看,竟是林黛玉的丫鬟雪雁。

  颜公子,我家姑娘请您过去说话。

  林妹妹相邀?那便走一趟吧。

  二人前后相随,不多时便到了梨香院。

  林黛玉见他神色如常,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看颜二哥这般模样,想是在老祖宗那儿平安无事了。倒叫我白担心一场。

  多谢表妹挂念。老太太虽疼宝玉,终究要顾全颜面。我既无过错,她又能奈我何?

  “颜二哥说的有理,你既要去国子监读书,正缺一套好笔墨。我从扬州带了几套上好的文房四宝,便赠予二哥一套。”

  “那我便却之不恭了,多谢表妹美意。说来也巧,我备了份薄礼要送给表妹,稍后便差人送来。”

  “竟还有回礼?那我可要好好期待了。”

  “表妹尽管期待,礼物很快就送到。看你气色确实好多了,记得按时服药。”

  “我自然晓得,这药效果甚好,定会坚持服用。”

  “如此便好。今日就不走正门了,从梨香院小门出去。明日要去国子监,还有些事要安排。”

  “去吧去吧,倒像谁要留你似的。”

  “哈哈,不留正好,告辞了。”

  贾颜笑着转身离去。

  荣宁二府向来没有秘密可言。很快,贾颜受王夫人安排入国子监,以及贾母嘱咐他研习农事等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府邸。在王夫人和贾母的有意宣扬下,众人都道是她们对分府子弟的照拂。

  不明就里者听闻,纷纷羡慕贾颜。知晓内情之人却暗自冷笑。

  贾赦得知消息后嗤之以鼻:老太太和二房这般作派实在有失体统。明知颜儿不是读书的料,偏要送他去国子监出丑。不过横竖是他们二房的事,且看他们狗咬狗罢。

  贾珍闻讯却是另一番感慨:据这几日查访,颜兄弟在医术武艺上颇有天分,可惜嫡母与老太太都不许他发展。偏要他钻研最不擅长的学问,这不是存心让他难堪么?难得他竟如此顺从。看来我果然没看错,你确实是个听劝的。且再观望些时日,若真这般从善如流,有些事倒真要劝你一劝。

  此时,贾颜已命人将备好的礼物送至林黛玉处。

  他并未亲自前往,而是差关嬷嬷携礼入府。关嬷嬷先到王夫人院中求见。

  王夫人见是关嬷嬷,便命人引进。这才发现同来的还有个俏丫鬟。

  回夫人,这丫头名叫晴雯。原是您赐给颜公子的,公子说如今大老爷和珍老爷送的人手已够使唤,用不着这许多人。适才林姑娘赠了笔墨,公子无以为报,便将这丫头转赠林姑娘。

  只是卖身契尚在公子手中,恐林姑娘误会,特命老奴来请夫人示下,可否将卖身契一并送去?

  王夫人本欲拒绝,转念又想:这丫头若在儿子处,卖身契握在自己手里倒也罢了。

  如今,自家这便宜儿子已把人送走,若再留着卖身契,倒显得有意窥探邻家姑娘似的。

  倘若传扬出去,自己的名声岂不毁了?

  可若要拒绝,又寻不出个由头。

  思及此,他心中烦闷,却只得吩咐道:

  周瑞家的,去把晴雯的卖身契找出来,交给关嬷嬷,让她一并带去给林丫头。

  不多时,晴雯便带着卖身契被送到了林黛玉处。

  林黛玉未曾料到颜二哥竟会送人过来。

  待关嬷嬷走后,她轻声问道:

  你叫晴雯?颜二哥既将你送来,想必你有什么过人之处?

  晴雯恭敬答道:回姑娘的话,奴婢不过是个小丫头,哪有什么特别?只是公子说了,唯有跟着姑娘,才能从王夫人手里拿回卖身契。

  与其让卖身契留在王夫人那儿,奴婢更愿交由姑娘保管。

  不过,公子安排奴婢过来,倒也另有缘由——奴婢性子直,敢说敢言。

  公子吩咐了,在这荣国府里,凡事不必忍让。有些话姑娘不便说,奴婢便替姑娘开口。

  况且卖身契在姑娘手中,府里人便没理由责罚奴婢。只要姑娘不罚,奴婢便不必担忧安危。

  林黛玉听她言语爽利,顿觉投缘,又知是颜二哥特意派来相助的,便顺势将人留下。

  此后,二人相处甚欢。

  一夜过去,新日初升。

  贾颜晨起,由春花、冬雪伺候着穿戴整齐。

  关嬷嬷叩门禀报:早饭已备好,公子可要现在用膳?

  贾颜大步迈出房门,摆手道:不必了,今日是我入国子监的大日子,不在家用饭。我要去瞧瞧国子监是何模样,你们记得把饭菜吃完。

  说罢,他昂首挺胸,带着先前与林黛玉一同买下的两名护卫,阔步离去。

  目送他走远,几名仆从面面相觑。

  公子又不吃了,咱们怎么办?

  还能如何?这些饭菜绝不能糟蹋,吃吧。

  吃!都给我吃干净!昨儿夫人那边传来消息,让这位爷进国子监,就是为了叫他丢人现眼、自甘堕落的。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彻底摆脱他了,到时候还不是吃香喝辣?

  正是!等公子没了用处,夫人自会料理。届时咱们便能回荣国府享福了。

  这一天,绝不会太远!

  出了门,贾颜将两名护卫交给贾芸,叮嘱他若遇难处,务必来寻自己或林姑娘,切莫自作主张丢了差事。

  随后,他便朝国子监行去。

  刚踏入国子监大门,便引来众人侧目。

  监中学子无论寒门、世家还是勋贵子弟,彼此皆熟识。陡然冒出个生面孔,自然引人注目。

  贾颜对四周议论充耳不闻,径直走向学舍。

  不过片刻,众人便探明了他的来历。

  然而对贾家二房一个庶子入监读书之事,这些人均未放在心上。

  荣国府分出去的子弟,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

  即便贾颜是嫡出,也不过是新贵人家偶尔会留意罢了。

  一个被家族忽视的废物,新贵们自然不屑结交。

  世家子弟向来与新贵不睦,更不会与他往来。

  至于寒门学子,无论嫡庶、受宠与否,只要是贵族,便与他们无关。

  于是,贾颜入国子监后,竟无人与他搭话。

  对此,贾颜反倒乐得清静。他来国子监,一是为了完成听劝任务,二是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既然已从荣国府分家,即便日后荣国府遭难,也未必牵连到他,但终究会影响前程。

  他需要另寻出身,无论是科举、立功,还是从军,总有一条路可走。

  不过眼下他并不着急。

  此刻最重要的,是积累。

  武道、学识、技艺……但凡有机会,他都要尽力掌握。

  待贾家危机临近,他便可凭借实力脱身。

  若有人能给他建议,助他获得逆转奖励,那更是锦上添花。

  因此,他来国子监,只为潜心读书,广览群书,静待机缘。

  无人打扰,正合他意。

  距正式开课尚有时日,他便径直去了藏书楼,借了一本农书,回到课堂默默研读。

  与此同时,贾政也寻到了王夫人。

  昨日贾赦已向他讨要名帖,只是贾政一时疏忽,今日想起,便来办理此事。

  荣喜堂内,贾政向王夫人提及归还名帖一事,却遭断然拒绝。

  “老爷,并非我不愿给,只是府中诸事皆需名帖,若交予大哥,凡事都得经他之手,府里岂不乱套?”

  贾政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但大哥既已开口,若不归还,他颜面何存?

  “麻烦些也无妨,大哥既已提出,名帖还是还他吧。”

  于贾政而言,面子重于一切。

  但对王夫人来说,名帖意义重大。

  有了它,她可以贾赦之名放贷、干预官司,甚至卖官鬻爵。

  一切恶行皆可推给贾赦,自己坐收渔利,风险则由他人承担。

  这些年她能积蓄丰厚,全赖此物。

  若前几日未失那十万两白银,她或许不会如此坚持。

  可如今积蓄尽失,若再归还名帖,日后何以敛财?

  她绝不会归还。

  “老爷,大哥不过是一时兴起提起这事,您敷衍几句,过些日子他便忘了。名帖留在我这儿还有用处,若给了他,反倒会惹出乱子。”

  贾政却摇头道:

  “从前大哥不知名帖在你手中,自然不在意。”

  “如今他既已知晓,怎会容你继续把持?他先前已向老太太提过,此事关乎荣国府声誉,你还是将名帖交予我吧。”

  王夫人心中不悦,又生疑虑:

  “大哥如何得知名帖一直在我这儿?”

  贾政随口答道:

  “昨日大哥与我闲谈时提及,许是你派人送颜哥儿去国子监后,颜哥儿说漏了嘴。”

  果然又是那小畜生!

  王夫人暗自咬牙。本想借国子监之事算计贾颜,不料反被他摆了一道。如今大哥知晓名帖在她手中,更将此事与荣国府颜面挂钩,若不交出,只怕难以交代。

  可若让她将名帖还给贾赦,绝无可能。

  “老爷,大哥素来不理府中事务,名帖若给了他,必生事端。您去告诉他,我将名帖交给凤丫头打理。那是他儿媳,由她经手,旁人便无话可说。”

  贾政略一思索,觉得有理。王熙凤终究听命于王夫人,名帖到了她手中,好处仍是二房的。如此既全了体面,又遂了心意,他便应下:

  “也罢,就依你所言。我去与大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