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想了就去做?三嫂你的意思该不会是……”
宋瑶用最平稳的声音告诉她,“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可是咱们……”
“你让陈深想办法跟厂里分管设备的老师傅套套近乎,看他们有没有门路能买到机器。二手或者淘汰的不要紧,重要的是门路。”
“如果能找到门路,一定想办法预定几台,然后你们赶在机器成交前,先熟悉机器的运作和简单小问题的处理。”
贺元婷喃喃,“这……听起来咋那么难。”
宋瑶捏捏眉心态,“把电话给陈深,我跟他说。”
“哦。”
贺元婷将话筒递给陈深,也不知道宋瑶说了什么,只见陈深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最后他答应,“我知道怎么做了,三嫂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半个月后,两人回到京城。
陈深向宋瑶汇报说,他们回来前已经找人预订了十台二手电车,而且这段时间他们俩学会了如何熟练操作电车。
等电车一到手,他们就能开工。
宋瑶对这成果很满意,随后带着他们看地皮。
“看看吧,这儿比工作室更宽敞,房租费用更低,虽说离市区远了点,但门口适合停车,而且到时机器运作的声音不会惊扰到四周邻居。”
贺元婷和陈深对视一眼,然后齐齐看向宋瑶,“所以三嫂你真是要办服装厂?”
“不是我,是我们!”
“我们?”
“对,我想跟你们合伙办厂。我负责前期资金投入,小六你负责技术和生产,陈深负责后期成衣销售。所得利益,刨去经营成本后我们三人平分,你们觉得怎么样?”
陈深最先开口,他傻笑道,“我觉得天上掉馅饼了,嘿嘿。”
跟他相比,贺元婷迅速冷静下来。
因为在办厂之前,三嫂跟她已经合作过工作室。
所以对于宋瑶提出的三人合伙办厂,她一点也不惊讶。
甚至很激动。
“我觉得三嫂你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我们,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哪可能有意见,我们都听你的。”
“既然要合伙做生意,一切就该按做生意的规矩来。如果你们对我刚才说的没意见,我马上起草合同,我们白纸黑字的签订合伙协议。”
“好!”
合同拟好,三人都在上面签订自己的大名。
接下来最紧要的便是装修厂房。
宋瑶让装修队在厂房里,隔出了三个小隔间。
一个是会客室,一个是设计室,还有一个是办公室。
这样他们既能分开工作,也能随时聚在一起商量服装厂的决策问题。
贺元婷和陈深赞同这样的决定,并跟宋瑶说了他们对于厂房布置的意见,宋瑶一一确认,并向装修队一一落实到位。
然后便是招兵买马。
工作室原有的几位女工,是冲工作室离家近,不影响照顾家里来的。现在厂房定在城郊,她们往返太花时间,犹豫一番后决定请辞。
贺元婷也不勉强,毕竟大龄女工操作电车有风险,她安顿好原来的女工,发告示招聘新人。
宋瑶顺便提醒她,以后条件成熟可以在厂里设有专门的设计部,所以现在她招人可以考虑长远。
还有她在美院的那些同学,可以多走动往来。
陈深也没闲着,有了城南那次的经验,他现在已经能熟练应对顾客们的调侃了。
三个月后,婷婷服装厂正式生产。
一些京城从未见过的流行款式,风靡京城。男装、女装、老年装、童装应有尽有。
在宋瑶饥饿营销、预售款、有买有送等相关策略下,衣服销量爆增。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买婷婷服装厂的衣服为荣。
半年后,婷婷服装厂开始营利。
两年后,婷婷服装厂轻松做到了京城服装行业的top1.
*
又是一年国庆,贺元安和贺元婷兄妹俩,相约一起走进婚姻殿堂。
不同于贺元婷陈深的并肩奋战,贺元安这三年安静而低调。
每天除了给学生们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
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称他是京大校园的活化石。
他的数学课看似枯燥无趣,但总能让上课的学生不虚此行,时间一长,学生们都
宋瑶用最平稳的声音告诉她,“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可是咱们……”
“你让陈深想办法跟厂里分管设备的老师傅套套近乎,看他们有没有门路能买到机器。二手或者淘汰的不要紧,重要的是门路。”
“如果能找到门路,一定想办法预定几台,然后你们赶在机器成交前,先熟悉机器的运作和简单小问题的处理。”
贺元婷喃喃,“这……听起来咋那么难。”
宋瑶捏捏眉心态,“把电话给陈深,我跟他说。”
“哦。”
贺元婷将话筒递给陈深,也不知道宋瑶说了什么,只见陈深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最后他答应,“我知道怎么做了,三嫂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半个月后,两人回到京城。
陈深向宋瑶汇报说,他们回来前已经找人预订了十台二手电车,而且这段时间他们俩学会了如何熟练操作电车。
等电车一到手,他们就能开工。
宋瑶对这成果很满意,随后带着他们看地皮。
“看看吧,这儿比工作室更宽敞,房租费用更低,虽说离市区远了点,但门口适合停车,而且到时机器运作的声音不会惊扰到四周邻居。”
贺元婷和陈深对视一眼,然后齐齐看向宋瑶,“所以三嫂你真是要办服装厂?”
“不是我,是我们!”
“我们?”
“对,我想跟你们合伙办厂。我负责前期资金投入,小六你负责技术和生产,陈深负责后期成衣销售。所得利益,刨去经营成本后我们三人平分,你们觉得怎么样?”
陈深最先开口,他傻笑道,“我觉得天上掉馅饼了,嘿嘿。”
跟他相比,贺元婷迅速冷静下来。
因为在办厂之前,三嫂跟她已经合作过工作室。
所以对于宋瑶提出的三人合伙办厂,她一点也不惊讶。
甚至很激动。
“我觉得三嫂你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我们,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哪可能有意见,我们都听你的。”
“既然要合伙做生意,一切就该按做生意的规矩来。如果你们对我刚才说的没意见,我马上起草合同,我们白纸黑字的签订合伙协议。”
“好!”
合同拟好,三人都在上面签订自己的大名。
接下来最紧要的便是装修厂房。
宋瑶让装修队在厂房里,隔出了三个小隔间。
一个是会客室,一个是设计室,还有一个是办公室。
这样他们既能分开工作,也能随时聚在一起商量服装厂的决策问题。
贺元婷和陈深赞同这样的决定,并跟宋瑶说了他们对于厂房布置的意见,宋瑶一一确认,并向装修队一一落实到位。
然后便是招兵买马。
工作室原有的几位女工,是冲工作室离家近,不影响照顾家里来的。现在厂房定在城郊,她们往返太花时间,犹豫一番后决定请辞。
贺元婷也不勉强,毕竟大龄女工操作电车有风险,她安顿好原来的女工,发告示招聘新人。
宋瑶顺便提醒她,以后条件成熟可以在厂里设有专门的设计部,所以现在她招人可以考虑长远。
还有她在美院的那些同学,可以多走动往来。
陈深也没闲着,有了城南那次的经验,他现在已经能熟练应对顾客们的调侃了。
三个月后,婷婷服装厂正式生产。
一些京城从未见过的流行款式,风靡京城。男装、女装、老年装、童装应有尽有。
在宋瑶饥饿营销、预售款、有买有送等相关策略下,衣服销量爆增。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买婷婷服装厂的衣服为荣。
半年后,婷婷服装厂开始营利。
两年后,婷婷服装厂轻松做到了京城服装行业的top1.
*
又是一年国庆,贺元安和贺元婷兄妹俩,相约一起走进婚姻殿堂。
不同于贺元婷陈深的并肩奋战,贺元安这三年安静而低调。
每天除了给学生们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
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称他是京大校园的活化石。
他的数学课看似枯燥无趣,但总能让上课的学生不虚此行,时间一长,学生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