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买年货-《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对,”何明风点了点头:“我想给家里人买些布,做几身过年穿的衣服。”

  布庄掌柜悄悄地瞥了何明风一眼。

  见他一副小书生模样装扮,于是顿时捧起一匹红色的缎子:“小郎君,你瞧瞧这匹缎子,这可是从江南运来的上等货。”

  “颜色正,质地软,穿在身上,保准喜庆又好看,过年穿再合适不过!”

  何明风轻轻摸了摸,这缎子的触感顺滑,确实是不错的布。

  何明风还是笑着婉拒了:“老板,这绸缎确实好,就是对我们农家来说不太实用。我还是想看看棉布。”

  布庄掌柜顿时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

  她看这小少年气宇轩昂,还以为是县城有钱人家的孩子。

  没想到……竟然是农家少年?

  她自认为眼光一向很毒辣,没想到竟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事儿倒真是不怪布庄掌柜。

  这念书的半年,何明风跟着郑彦一起各种吃吃喝喝,个子蹿了一节。

  身上也开始长肉了。

  更别提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之前是个傻子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布庄掌柜没有看出来太正常不过了。

  布庄掌柜仔细看了何明风的神色一眼,只见何明风面带笑意,丝毫没有说出自己是农家人的窘迫。

  反而一副淡然坦荡的模样。

  布庄掌柜不由得心中赞赏了何明风一般。

  “行,那我给你推荐点别的。”

  布庄掌柜又拿出几匹棉布,介绍道:“那小郎君再看看这匹藏青色细棉布。”

  “这可是店里的招牌货,它的纱线细密紧致,不仅结实耐磨,保暖性也是一流。”

  布庄掌柜笑道:“给家里的兄弟做件棉衣,冬天干农活时穿着,再合适不过!”

  “这布价格实惠,一尺只要一钱银子。”

  何明风点点头,一个成年人做身衣服大约需要七八尺布。

  这一匹布三十尺,是三两银子。

  够做三四身衣服。

  只不过这个棉布纺的细,质量好,因此价格对于农家人来说算是偏高了。

  何明风点点头,对布庄掌柜说道:“劳驾,请问这布只有这个颜色的吗?”

  “有没有浅一些的,我想买给我娘和我姐做衣裳。”

  布庄掌柜听到何明风的话,心中对何明风的印象更是好了。

  “有有有,”布庄掌柜又拿出一匹淡褐色的棉布:“这个颜色浅。”

  “还有月白色的,”布庄掌柜笑道:“不过你都说了在农家了,只怕月白色太容易弄脏了。”

  何明风想想也是,于是说道:“那把这两匹布都给我包上吧,我买了。”

  布庄掌柜顿时喜出望外。

  好家伙,没想到这小少年一出手就是两匹布啊!

  平日里别人来买可都是按尺买的。

  “掌柜的,劳烦您把布帮我送到郑记点心铺子,告诉那里的人是一个姓何的公子买的就成。。”

  何明风付过钱后,对布庄掌柜说道。

  她立刻点点头,满脸笑得像朵花:“小郎君,你尽管放心去。”

  “我们布庄可是武县县城二十年多的老招牌了,绝对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

  何明风从布庄走出来,又别的地方转了转。

  今日好像县城有大集,整个县里都热热闹闹的。

  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

  卖鞭炮的摊位上,一串串鞭炮红得耀眼,像一条条喜庆的长龙,摊主正热情地吆喝着:“快来看看啊,这鞭炮一响,来年保准红红火火!”

  还有一家卖春联的摊位,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书生正蘸了墨,写着对联。

  周围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认字儿。

  虽说看不懂老书生写的是什么,但是大家还是热情很高涨,争先恐后地等着买。

  何明风顿时来了兴致。

  他可以买些红纸自己来写啊!

  于是何明风从老书生那里买了几刀红纸,又买了些鞭炮。

  再转到了卖糖果的摊位上。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太高级的糖,何明风就捡着麦芽糖、芝麻糖和花生糖买了一些。

  估计何锦花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吃过糖。

  现在家里不缺这点钱了,何明风打算让家里人过个大肥年。

  敞开了吃。

  除了卖糖的,还有摆摊卖干货的。

  红枣、桂圆、莲子、木耳等,哪怕价格都不便宜,何明风还是各色东西都买了些。

  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煮粥炖汤,给他娘陈氏补补身子。

  最后,何明风又来到了卖香烛的摊位前,挑选了几对红烛和几炷香,准备在新年里供奉祖先,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东西差不多了,何明风就提着包好的东西,打算回点心铺子。

  就在何明风一拐弯,回到他们点心铺子所在的大街上时,何明风忽然看到了一个有几分熟悉的身影。

  正蹲在王记点心铺子前面抽着旱烟。

  何明风顿时有些惊讶。

  这不是之前被郑榭辞退的赵师傅吗?

  何明风立刻走近几步,才发现,赵师傅手上、身上都有些一些白花花的面粉痕迹。

  难不成……

  何明风皱了皱眉,赵师傅跑去王记干活了?

  只见赵师傅吧嗒吧嗒抽完手上的旱烟,然后把烟枪在石头上磕了磕,就转身走进了王记点心铺。

  何明风顿时明白了。

  王记本来就不缺点心师傅,为何会找了赵师傅前去做工呢?

  原因当然只有一个。

  那就是王掌柜肯定对他们做的锦华玉露糕感兴趣,想要复刻出来。

  何明风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他才不怕别人复刻。

  很多东西做法都很简单,但是第一个能想出来这种做法,并且做成功还得引发潮流,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但是只要成功了,就能在人们心目中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以后只要提起这种口味的点心,就能想起来这家点心铺(参考鲍师傅的肉松小贝)。

  至于后来模仿者,不过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而已。

  并且赵师傅当时并没有看到他做锦华玉露糕的流程,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复刻出来。

  更关键的是,他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上市。

  王记点心铺若是想一直抄袭他的东西,那可有的抄了。

  何明风嘴角勾了勾,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只怕他们破解的速度,还赶不上他们店上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