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上了贼船就别想下来-《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京城,夜色如墨。

  怀王负手立在窗前,背影在跳跃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森然。

  他并未回头,沉声道:“郭尚书,深夜相邀,实属不得已。”

  “如今局势,想必你比本王更清楚。”

  吏部尚书郭怀远坐在下首的紫檀木椅上,捧着微凉的茶盏,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面上却竭力维持着镇定:“王爷言重了……不知王爷所指何事?”

  怀王缓缓转身,烛光映照着他半明半暗的脸,那双深陷的眼眸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寒光。

  “林靖远小儿,借着东征之功,威望日隆。”

  “何明风、裴晗之流,步步紧逼。你我若再坐以待毙,只怕用不了多久,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他走近几步,几乎贴着郭怀远,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蛊惑与威胁交织的意味。

  “此刻,已是最后关头!”

  “必须在东征结束之前,完成最后布局!”

  “你是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员铨选升迁之权,此刻,正是你发挥关键作用之时!”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密封的名单,重重拍在郭怀远面前的茶几上,震得茶盏一跳。

  “这上面,是京畿及周边几个紧要位置的名单,必须在七日内,以‘正常迁转’或‘紧急任用’的名义,将名单上的人安排到位!”

  怀王眼中寒光一闪,又交给郭怀远一封书信:“然后,用这个弹劾兵部尚书赵烈,只需要暂时把他拉下来几日,让兵部的张彦代管几日便好。”

  “到时候五城兵马司就掌控在我们自己人手里了。”

  郭怀远心一惊。

  怀王竟然在兵部也安插了自己人。

  “这是……”

  郭怀远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地看完,顿时有些惊讶:“这是赵烈小儿子……”

  “不错。”

  怀王嘴角勾了勾,露出一丝冷笑:“本王让人做了个局,让赵烈的小儿子喜欢上一个青楼花魁。”

  “他天天与人争风吃醋,还打死了人,这事儿,还是本王帮他压下去的。”

  郭怀远恍然。

  原来怀王在这里等着赵烈呢。

  郭怀远拿起名单,指尖触及那冰凉的纸张,心头便是一沉。

  他展开细看,越看越是心惊。

  名单准备安插的人选,几乎清一色是怀王的绝对心腹。

  更让他心底发寒的是,几个原本由他郭家门生故旧占据,或他有意安排自己人的肥缺、要缺,此刻却被排除在外、

  名单上换成了他完全陌生、显然与他郭家毫无瓜葛的名字。

  怀王看着他变幻不定的神色,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声音带着赤裸裸的诱惑:“郭尚书,事成之后,首辅之位,非你莫属!”

  “本王可对天起誓!但你也需明白,”他话锋陡然一转,如同毒蛇吐信:“自你收下本王第一份厚礼,默许漕运那几个位置调动开始,你我便已同在一条船上!”

  “如今船至中流,风高浪急,你想下船?晚了!”

  “若此事不成,本王固然不好过,但你郭尚书,以及你郭家满门……哼,通敌、乱政,哪一条不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郭怀远手一抖,名单险些脱手。

  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怀王这是要彻底绑死他,而且,从这份名单来看,怀王成功之后,恐怕第一件事就是鸟尽弓藏,清算他们这些知道太多、且并非绝对核心的合作者!

  届时,别说首辅之位,郭家百年基业,恐怕真要毁于一旦!

  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将名单小心翼翼收好,起身躬身道:“王爷深谋远虑,下官……明白了。”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很好!”怀王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本王就知道,郭尚书是识时务的俊杰。去吧,时间紧迫。”

  ……

  回到自家府邸,已是子夜时分。

  郭怀远挥退所有下人,独自一人走进了冰冷寂静的书房。

  他没有点灯,就那么颓然跌坐在太师椅上,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

  窗外风声凄厉,如同鬼哭。

  黑暗中,他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怀王那诱惑与威胁交织的话语,眼前晃动着那份冰冷的名单。

  为了权力,他不惜与虎谋皮,一步步踏入怀王精心编织的罗网。

  可如今,眼看就要走到最后一步,郭怀远却猛然惊醒。

  怀王此人,心狠手辣,刻薄寡恩。

  那份名单,就是最清晰的信号。

  成功之日,便是他郭怀远和郭家价值耗尽、兔死狗烹之时!

  郭怀远想起了龙椅上那个年轻的皇帝。

  林靖远确实锐气逼人,有时甚至让他这老臣感到压力和不适。

  但平心而论,登基这几年,皇帝虽然打压怀王势力,对他们这些老臣,并未刻意刁难,该有的体面与尊荣并未削减。

  甚至在某些政务上,还能听取他的意见。

  并非刻薄寡恩之主啊!

  他又想起了宫中那个自幼不受重视的庶孙女——郭萍。

  原以为送她入宫不过是多个棋子,没想到她竟凭着自己的聪慧和机缘,得了皇帝的青眼。

  如今在宫中地位稳固,甚至隐隐有宠冠后宫的势头。

  若自己此时悬崖勒马,凭借萍儿在宫中的情分,或许……或许还能为郭家保留一线生机?

  悔恨、恐惧、挣扎……种种情绪如同毒蛇般噬咬着郭怀远的心。

  他枯坐了一夜,直到窗外天际泛起灰白。

  最终,求生的本能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压倒了对权力的贪婪。

  不能跟着怀王一条道走到黑!必须想办法自救!

  ……

  天亮后,郭怀远对外称病,闭门谢客。

  同时,他叫来了自己的儿媳,也就是郭萍的嫡母杨氏。

  杨氏听闻公公要自己入宫去见那个贱丫头,想让那个贱丫头回来看自己。

  心中是一百个不情愿,脸上也带出了几分。

  “父亲,您身子不适,请太医来看便是,何须劳动进宫?”

  “况且萍丫头在宫中,规矩多,怕是也不方便……”杨氏试图推脱。

  郭怀远靠在榻上,看上去似乎是有气无力,眼神却还是那么凌厉:“废话少说,你立刻悄悄递牌子进宫,不要声张。”

  “务必见到萍儿,就说我病重,思念孙女,想见她一面!”

  “态度要恭敬!若误了大事,我唯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