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慢悠悠地漂着,离那片差点要了他们命的漂浮岛越来越远。几个人瘫在湿漉漉的防水布上,呼哧带喘,半天没人吭声。蒋甜甜的哭声也渐渐小了,变成小声的抽噎,趴在聂思思怀里一动不动。
陈威第一个憋不住,狠狠捶了一下身下的钢管:“操!白忙活了!棚子没了,好不容易攒的那点家当也丢了一大半!”
李娜默默清点着剩下的物资:水桶里水还算满,军用水壶也还在,工具筐保住了,里面扳手、螺丝刀、铁皮都在,那盒受潮的火柴居然也没丢。鱼干损失了一些,但大部分还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了那个装着解毒植物汁液的塑料小包。
“家底……还没丢光。”她声音有些沙哑,但带着一丝庆幸。
王超没参与清点,他靠着桅杆坐着,看着那座逐渐缩小的漂浮岛,眼神沉静。棚子没了,物资丢了,是挺打击人。但比起这个,虫潮爆发背后代表的东西,更让他心惊。那漂浮岛不是个死物,它有自己的生态,脆弱而危险,外来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灭顶之灾。
“丢了也好。”王超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其他人都看了过来,“那地方太邪性,根基不稳。强留在那儿,下次来的可能就不只是虫子了。”
陈威张了张嘴,想反驳,但想起那黑色的虫潮和深处未知的怪物,又把话咽了回去,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那现在咋整?接着漫无目的地漂?”
“漂,但不是漫无目的。”王超站起身,走到筏子边缘,目光投向茫茫海平面,“我们得记录。”
“记录?”聂思思抬起头,有些不解。
“对。”王超拿起那块磨尖的铁皮,又找出一块相对平整、颜色浅的塑料片(是从某个破烂玩具上拆下来的),“记录风向、水流、遇到的漂浮物类型、天气变化……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我们得知道自己大概在往哪个方向漂,哪里资源可能多,哪里危险。”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记录我们自己的状态,物资消耗。心里有数,才不会慌。”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啊,之前一直是被动应付危机,饿了找吃的,渴了找水,被攻击了就抵抗。从来没想过系统地记录和分析环境信息。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代表着一种心态的转变——从被动求生,转向主动规划和探索。
“这是个办法。”李娜第一个表示支持,“我们可以轮流记录。我学过一点基础的气象和洋流知识,可以试着分析。”
聂思思也点点头:“我字写得还行,可以负责誊抄整理。”
陈威挠挠头:“那我……我负责盯着外面有啥异常!我眼神好!”
连蒋甜甜都抬起小脸,小声说:“甜甜……甜甜可以帮忙捡好看的石头……或者瓶子盖……”
王超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同伴,心里那点因为失去据点而产生的阴霾散去了不少。他拿起铁皮,用力在那块塑料片上刻下第一笔——
“漂流第一天(离开漂浮岛):风向偏东,水流缓慢。损失临时据点一处,部分物资。人员无恙,翼龙‘长尾巴’伤势好转。剩余淡水约xx升,鱼干xx条……”
铁皮划过塑料的表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留下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辨的字迹。这简陋的“漂流日志”,成了他们在这片绝望之海上,除了生命和微薄物资之外,又一样宝贵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严格按照排班,记录着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李娜负责观测和初步分析,聂思思用工整的字迹将王超刻录的原始信息整理到另一块保存更好的塑料片上,陈威和翼龙们负责了望和预警,王超则统筹全局,并负责最危险的探索和决策。
他们发现,顺着某一股持续的海流漂,遇到大型漂浮垃圾堆的概率似乎更高。他们又尝试用改良后的渔网捕获了一些银鱼,补充了食物。王超甚至利用记录的数据,结合李娜的知识,大致判断出他们可能正被一股环流带着,在一片巨大的海域里打转。
这算不上好消息,但至少让他们对自身处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完全的黑暗和未知。
记录也让他们更关注自身。每天消耗多少水,吃多少食物,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何,都清清楚楚。这种“量化”的管理,无形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浪费。
这天傍晚,轮到王超守夜。他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在塑料片上刻下当天的记录:“……发现羽毛状云,李娜推测天气可能转坏,需提前防范。陈威用破损渔网尝试编织吊床,未成功,但思路可行……”
刻完最后一行,他放下铁皮,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远处,夕阳的余晖给灰黑色的海面和垃圾镀上了一层诡异的金边。
“超哥,”聂思思轻声走过来,递给他一小片鱼干,“吃点东西。”
王超接过,道了声谢。
“记录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聂思思看着那块刻满字的塑料片,语气有些迷茫。
王超咬了一口鱼干,目光望向深邃的夜空,那里,几颗星星顽强地穿透了污染物,闪烁着微弱的光。
“不知道。”他回答得很诚实,“但至少,我们在做事。不是在等死。”
他指了指那片星空:“哪怕只能确定一颗星星的位置,知道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是同一颗,这就比完全的黑暗强。”
聂思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是啊,在这漫无边际的绝望中,任何一点微小的、看似徒劳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光。记录,不是为了立刻找到出路,而是为了告诉自己,他们还在思考,还在挣扎,还没有被这片死亡之海完全吞噬。
筏子轻轻摇晃着,载着他们,也载着那本越来越厚的、刻在塑料片上的“漂流者日志”,继续向着未知的前方漂去。
希望依旧渺茫,但这一次,他们手里多了一份自己书写的、关于生存的坐标。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完)
陈威第一个憋不住,狠狠捶了一下身下的钢管:“操!白忙活了!棚子没了,好不容易攒的那点家当也丢了一大半!”
李娜默默清点着剩下的物资:水桶里水还算满,军用水壶也还在,工具筐保住了,里面扳手、螺丝刀、铁皮都在,那盒受潮的火柴居然也没丢。鱼干损失了一些,但大部分还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了那个装着解毒植物汁液的塑料小包。
“家底……还没丢光。”她声音有些沙哑,但带着一丝庆幸。
王超没参与清点,他靠着桅杆坐着,看着那座逐渐缩小的漂浮岛,眼神沉静。棚子没了,物资丢了,是挺打击人。但比起这个,虫潮爆发背后代表的东西,更让他心惊。那漂浮岛不是个死物,它有自己的生态,脆弱而危险,外来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灭顶之灾。
“丢了也好。”王超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其他人都看了过来,“那地方太邪性,根基不稳。强留在那儿,下次来的可能就不只是虫子了。”
陈威张了张嘴,想反驳,但想起那黑色的虫潮和深处未知的怪物,又把话咽了回去,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那现在咋整?接着漫无目的地漂?”
“漂,但不是漫无目的。”王超站起身,走到筏子边缘,目光投向茫茫海平面,“我们得记录。”
“记录?”聂思思抬起头,有些不解。
“对。”王超拿起那块磨尖的铁皮,又找出一块相对平整、颜色浅的塑料片(是从某个破烂玩具上拆下来的),“记录风向、水流、遇到的漂浮物类型、天气变化……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我们得知道自己大概在往哪个方向漂,哪里资源可能多,哪里危险。”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记录我们自己的状态,物资消耗。心里有数,才不会慌。”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啊,之前一直是被动应付危机,饿了找吃的,渴了找水,被攻击了就抵抗。从来没想过系统地记录和分析环境信息。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代表着一种心态的转变——从被动求生,转向主动规划和探索。
“这是个办法。”李娜第一个表示支持,“我们可以轮流记录。我学过一点基础的气象和洋流知识,可以试着分析。”
聂思思也点点头:“我字写得还行,可以负责誊抄整理。”
陈威挠挠头:“那我……我负责盯着外面有啥异常!我眼神好!”
连蒋甜甜都抬起小脸,小声说:“甜甜……甜甜可以帮忙捡好看的石头……或者瓶子盖……”
王超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同伴,心里那点因为失去据点而产生的阴霾散去了不少。他拿起铁皮,用力在那块塑料片上刻下第一笔——
“漂流第一天(离开漂浮岛):风向偏东,水流缓慢。损失临时据点一处,部分物资。人员无恙,翼龙‘长尾巴’伤势好转。剩余淡水约xx升,鱼干xx条……”
铁皮划过塑料的表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留下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辨的字迹。这简陋的“漂流日志”,成了他们在这片绝望之海上,除了生命和微薄物资之外,又一样宝贵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严格按照排班,记录着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李娜负责观测和初步分析,聂思思用工整的字迹将王超刻录的原始信息整理到另一块保存更好的塑料片上,陈威和翼龙们负责了望和预警,王超则统筹全局,并负责最危险的探索和决策。
他们发现,顺着某一股持续的海流漂,遇到大型漂浮垃圾堆的概率似乎更高。他们又尝试用改良后的渔网捕获了一些银鱼,补充了食物。王超甚至利用记录的数据,结合李娜的知识,大致判断出他们可能正被一股环流带着,在一片巨大的海域里打转。
这算不上好消息,但至少让他们对自身处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完全的黑暗和未知。
记录也让他们更关注自身。每天消耗多少水,吃多少食物,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何,都清清楚楚。这种“量化”的管理,无形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浪费。
这天傍晚,轮到王超守夜。他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在塑料片上刻下当天的记录:“……发现羽毛状云,李娜推测天气可能转坏,需提前防范。陈威用破损渔网尝试编织吊床,未成功,但思路可行……”
刻完最后一行,他放下铁皮,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远处,夕阳的余晖给灰黑色的海面和垃圾镀上了一层诡异的金边。
“超哥,”聂思思轻声走过来,递给他一小片鱼干,“吃点东西。”
王超接过,道了声谢。
“记录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聂思思看着那块刻满字的塑料片,语气有些迷茫。
王超咬了一口鱼干,目光望向深邃的夜空,那里,几颗星星顽强地穿透了污染物,闪烁着微弱的光。
“不知道。”他回答得很诚实,“但至少,我们在做事。不是在等死。”
他指了指那片星空:“哪怕只能确定一颗星星的位置,知道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是同一颗,这就比完全的黑暗强。”
聂思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是啊,在这漫无边际的绝望中,任何一点微小的、看似徒劳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光。记录,不是为了立刻找到出路,而是为了告诉自己,他们还在思考,还在挣扎,还没有被这片死亡之海完全吞噬。
筏子轻轻摇晃着,载着他们,也载着那本越来越厚的、刻在塑料片上的“漂流者日志”,继续向着未知的前方漂去。
希望依旧渺茫,但这一次,他们手里多了一份自己书写的、关于生存的坐标。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