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镜界微光-《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

  “回响之镜”这个突如其来的线索,为陷入僵局的“幻影”搜寻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杨教授团队立刻调整方向,将所有与核心晶体、“异度回响”相关的数据流,以“镜面”、“反射”、“映射”等概念为过滤器进行重新梳理和比对。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且耗费心力的工作。核心晶体与“守护者核心”的共鸣数据浩如烟海,“异度回响”的波动更是充满了难以理解的杂音。研究人员们如同在沙海中淘金,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微乎其微的规律。

  与此同时,对艾拉的监测也提升到了最高级别。她的每一次无意识呓语、每一次脑波异常起伏,都被详细记录并纳入分析。医学团队尝试用最温和的秩序之力刺激她的潜意识,希望能引导出更多关于“回响之镜”的信息,但收效甚微,仿佛那关键的信息被锁在了意识的最深处。

  堡垒之外,“静滞壁垒”在“阿尔法”持续的、无形的侵蚀下,如同暴风雨中的孤灯,顽强地闪烁着。能量消耗始终维持在高位,工程师们不得不轮班值守,不断微调发生器的参数,以最经济的方式维持着这层脆弱的“薄暮”。

  偶尔有小型“收割者”单元(被命名为“熵虫”)试图靠近壁垒,它们形态不定,如同扭曲的阴影,但在接触到极度迟缓的时间流后,其“熵化”过程也变得极其缓慢,最终被堡垒的防御炮火在壁垒之外逐一清除。

  这短暂的胜利并未带来多少喜悦,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阿尔法”庞大身躯上微不足道的触须。那片吞噬星域的黑暗,仍在以稳定的、令人绝望的速度向外扩张。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数据交叉比对中。

  一位负责分析“异度回响”低频波段的研究员注意到,当b7区残留的“异度回响”波动与核心晶体在特定频率下(该频率与艾拉某次呓语时的脑波峰值吻合)散发的秩序波纹叠加时,在模拟器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自指”现象——一段波动仿佛在映射其自身,形成了一个无限递归的、微缩的“回声环”。

  这个“回声环”的结构,与“织网者”某种用于高阶加密的拓扑模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镜子……不是用来映照外物的……”杨教授看着那复杂的模拟结构,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而是用来……映照自身!‘回响之镜’,指的是某种自指性的逻辑结构,或者……意识层面的自我观照?”

  这个想法与艾拉昏迷前从事的“奇点跃迁”研究不谋而合,那种技术本身就涉及空间结构的自我折叠与递归。

  他们立刻将这一发现与对艾拉的刺激治疗相结合。在精密的控制下,一道极其微弱的、模拟了那个特定“自指”频率的秩序波动,被引导着注入艾拉的意识。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就在研究人员即将放弃时,艾拉紧闭的眼皮下,眼球开始快速转动,她的嘴唇微微翕动,一段更加清晰、却依旧破碎的意念流淌出来:

  “……镜……不在外……在心……”

  “……以秩序为镜……映照……无序之影……”

  “……‘幻影’……即是……我们自身……之暗面……”

  话音落下,艾拉再次陷入深度昏迷,但她的额头,那银色的纹路之中,一点极其微弱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光芒,一闪而逝。

  指挥中心内,李娜听着汇报,咀嚼着那段破碎的意念。

  以秩序为镜,映照无序之影?幻影是我们自身的暗面?

  这听起来更像哲学寓言,而非具体的指引。但结合“织网者”对秩序与混沌的终极思考,以及“收割者”那吞噬秩序的特性,一个模糊的猜想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

  “收割者”是极致的“无序之影”,是秩序崩坏后的产物。而要找到对抗它的“钥匙”(幻影),或许不能依靠更强大的秩序,而是要……理解、甚至接纳秩序之中必然存在的“暗面”?或者说,找到一种能够包容并驾驭混沌的、更高级的秩序?

  这想法过于大胆,甚至有些危险。但这是目前唯一能与所有线索吻合的方向。

  “继续研究‘自指’频率与意识的关系。”李娜下令,“尝试在严格控制下,让自愿的秩序觉醒者进行浅层冥想,观察其秩序之力在‘自指’状态下是否会产生变化。同时,分析所有与‘收割者’交战的数据,寻找其能量结构中是否存在着某种……可以被秩序‘映照’或‘共鸣’的、属于‘暗面’的规律。”

  寻找“幻影”的道路,从向外探索,转向了向内深究。方舟堡垒的幸存者们,在抵御外部吞噬的同时,开始了一场直面自身存在本质的、更加凶险的探索。

  镜界微光已现,但映照出的,可能是救赎之路,也可能是……万丈深渊。

  (第8卷 第483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