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百姓们的误会-《我都穿书了,谁还要你当赘婿》

  窗外,下了半月的雨终于停了。

  季涵远看着那轮许久不见的月亮,会心一笑,"狄斌,通知三清大师,我要去风济城了。"

  "是!"狄斌脚尖一点,便又从窗户掠了出去。

  巡夜的李三恰巧路过,忽觉有风扑面。他手里的灯笼摇曳了两下,下意识的提起来查看旁边那间屋子。

  "呕……"季涵远的身子一半软绵绵的探到了窗户外面,看起来醉眼迷离。

  "季公子,今晚喝得有点多啊!要不要我叫人去厨房煮碗醒酒汤来啊?"李三关切道。

  "不用麻烦了。吐过之后我感觉好多了。"季涵远摆手道。

  两人说话的功夫,那道狄斌已经穿过了高大的围墙,消失在了夜色里。

  季涵远和李三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关上窗户查看铜盆里的情况。

  这时,盆子里最后一点火星也熄灭了。季涵远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若能跳脱出这个世界的束缚,是否可以陪你到你的世呢?"

  ——————

  谷雨,天晴。

  清明时节下了近半个月的雨终于是停了。

  沟子村,一户农家小院里,凌韵一面来来回回地往箱子里塞东西,一面问曹老汉:"十三娘她不在了,我们把福宝也带走了,您一个人不孤单吗?还是和我们一起去风济城吧,书院里正好缺个巡夜的。"

  "不了。福宝跟着小姐我放心。济川城又不是京城,我要是想他了,去看也不是难事。前半辈子我走南闯北不归家,现在老了,呆在沟子村才觉得安心。"

  福宝闻言点头,"不用爷爷陪着我也没问题。我又不是樊天宝那家伙,可以去城里上学,还要哭哭啼啼。"

  春桃正安抚完樊天宝进来。听到福宝这么说,便敲了下他的脑袋,嗔怪道:“就你嘴贫!小孩子想家也是人之常情。姐姐这么大了,还时常会想回平阳县看看呢。”

  说着,她又帮着凌韵仔细检查了一遍箱子里的衣物和书籍,确认没有遗漏。

  曹老汉坐在一旁,看着忙忙碌碌的两人,心中满是感慨。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福宝:“这里边是你奶奶生前雕的平安扣。你一路上带着,保你平平安安的。”

  福宝接过,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眼眶已经泛红。小小的人儿,咬着唇许久没有说话,临要道别了,才哽咽道:“爷爷,您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

  一行人出村子老远,福宝还不时回头张望,直到曹老汉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

  等马车在官道跑出不到一里,驾车的春桃突然停了下来,慌张道:"小姐,前面好多人啊!"

  凌韵撩开帘子一看,官道两边全是临川县的百姓,一眼竟然看不到头。

  这时,后面有马蹄声越来越近,有人高声呼喊道:"凌小姐,凌小姐留步!"

  一个满口金牙的中年男人骑马来到凌韵的马车边,冲她喊道:"凌小姐,土芋我明年还种!"

  这人凌韵记得,他是当初临川第一答应种土芋的乡绅。

  "凌小姐,明年我的庄子全种上。而且不用您来收购!"后面马车里,一个老者探出脑袋喊道。

  这人凌韵也认得,他是临川巨贾樊老板。

  紧接着,那官道两边的百姓也朝这边涌了过来。

  不等凌韵等人弄清楚这是个什么情况,那些百姓已经推着自家孩子,在她们的马车周围跪了下来:"夫子!"

  "快去!快去拜师!"

  金牙这时也把马背上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儿抱了过来。

  他催促道:"小宝,快求凌夫子收下你。"

  "你们这是干什么?"

  说话间,凌韵已经掀开车帘走了出来。

  "凌小姐,听说您会在风济城开设学堂,传授荒地变良田的法术,还会教人如何寻矿找宝。

  你看,我老樊家也不贪心,送一个孩子去学。明年就让庄子都种上土芋,低价出售,怎样?"樊老板率先道。

  "樊老!你可不能这样!"金牙闻言出声,"你要这样说,明年我就种三个庄子的土芋,全捐出来。"

  "那我就五个!"樊老老神在在。

  "六个!"金牙咬牙切齿。

  "十个!"

  "你欺人太甚!凌小姐才不会要你家那二世祖!"金牙气得眼睛都红了。

  "难道要你家的呆瓜子?"樊老反唇相讥。

  ……

  "你们别吵了,我都不收!"

  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凌韵高呼道。

  "都怪你!"

  短暂愣神后,金牙和樊老齐齐埋怨道。

  这时,一个满身补丁的孩子出声道:"凌夫子,那我可不可以?"

  凌韵看他一眼,并不回答,而是朗声对众人道:"学堂之事,我想大家有些误会。

  第一,我的学堂不教法术,教的是地质堪舆之术。沙土变良田,需要几代人的精心呵护,只能改善不能改变。

  第二学习堪舆之术,需常在山林中行走,年纪太小,或者身体太弱的恐怕难以做到。而且绘制堪舆图,需要一定基础。识字和丹青是一定要会的。

  第三,学堂乃是晋王殿下创办,我只负责教学。而且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教学,第一批学员只收三十人。"

  众人一听,心凉了半截,百姓们只知道凌小姐心善。冰灾的时候她出了不少力。又帮大伙儿击退了冰夷人,还教大家种土芋填饱肚子。是菩萨般的人物。

  菩萨嘛,那就是普渡众生的。要是传道授业,肯定不会因为他们是平民,就拒之门外。所以他们才赶过来,试一试。

  如今听本人这么一说,他们也不强求,而是诚心诚意地感谢了凌韵一番,目送她离开。

  樊老和金牙家的孩子本就不情愿离开家去外地上学,听她这么一说都欢天喜地嚷着要回去。两家大人不好强求凌韵,便把气都撒在了倒霉孩子身上。

  马车跑出去好远,凌韵都能听到两人"娘啊!娘啊!"的叫唤声。

  福宝和樊天宝两人从帘子的缝隙里往外张望,见官道两边的人群变得稀稀拉拉,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夫子,您刚才说的是不是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