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十一年夏的科布多,草原上的风已带了几分燥热,胤祥站在中军帐外,手里攥着的军情折子被汗水浸得发皱。帐内,清军将领们围着舆图争论决战部署,可所有的声音都绕不开一个死结 —— 后勤。
“王爷,决战定在七月中旬,需支撑 5 万士兵至少 3 个月的物资,可咱们现有的粮草只够 1个月,药材缺了四成,棉布还不够做五千套夏装!” 军需官的声音带着哭腔,“从内地调运,最快也得两月,根本赶不上!”
胤祥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望向东南方 —— 那是张家口的方向,是江兰所在的地方。他立刻提笔写急信,字迹比平日潦草三分:“决战在即,5 万将士缺粮、缺药、缺布,若半月内无补给,恐难迎敌。兰丫头,唯你可解此困!”
急信由快马传递,四日后抵达张家口瑞祥号总铺。江兰刚从哈萨克分铺的商报中抬头,见驿卒浑身是汗地递来信,拆阅后指尖瞬间发凉 ——5 万人 3 月物资,半月筹集,这在清军后勤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可她知道,一旦后勤断供,前番所有的努力(改良火枪、购良马、建康复营)都将白费,科布多的防线会彻底崩溃。
“爹,立刻召集总铺所有掌柜,半个时辰后在议事厅开会!” 江兰抓起桌上的炭笔,在纸上飞速写着动员细则,“再传密信给全国所有瑞祥号分铺,就说我江兰以新政名义承诺:凡向前线输送药材、布匹、粮草者,瑞祥号总铺承担全部运费;所获利润,按常例翻倍;半月内输送量前二十的分铺,掌柜可获皇上亲赐‘新政功臣’匾,总铺优先供应来年货源!”
江老实刚把掌柜们召集到议事厅,江兰就拿着细则冲了进来。议事厅里,二十多个掌柜坐得满满当当,有管江南布贸的张掌柜,有管川蜀药材的李掌柜,还有管西北粮运的赵掌柜,都是跟着瑞祥号做了多年生意的老人。
“诸位掌柜,科布多决战在即,5 万将士缺衣少食,缺医少药!” 江兰将急信拍在桌上,声音响亮,“瑞祥号能有今日,靠的是新政扶持,靠的是皇上信任,如今国家有难,咱们不能袖手旁观!总铺承诺:运费全免,利润翻倍,有功者还能得皇上赐匾 —— 这不仅是生意,更是咱们商人的本分,是给新政长脸!”
张掌柜率先站起来,他是江南苏州人,瑞祥号江南分铺每年能卖十万匹布,去年江南大旱,是江兰调玉米种救了他家乡的庄稼。“江姑娘,我苏州分铺愿捐两万匹棉布!我这就传信回去,让织坊连夜赶工,走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再转陆路去张家口,半月内定能到!”
“我川蜀分铺也捐!” 李掌柜跟着起身,他儿子去年得了肺痨,是兰馨医馆的医工用江兰教的药方治好的,“川蜀的当归、川芎、止血草,我让药农连夜采摘,烘干后用瑞祥号的防潮油纸包好,走蜀道到西安,再转军车去科布多,绝不耽误!”
赵掌柜是西北人,常年跟牧民打交道,前番江兰从哈萨克购马,还是他帮忙联系的牧民商路。“我西北分铺有二十万石粮草,是之前为应对雪灾储备的,如今先调去前线!我让牧民帮忙赶骆驼队,走草原商路,比陆路快三天,还能避开准噶尔的探子!”
掌柜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调车马,有的说要找工匠打包,议事厅里的气氛从最初的凝重变成了激昂。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 —— 这些商户,大多曾受惠于新政,如今国家有难,他们没有犹豫,反而主动扛起了责任。
散会后,江兰的密信通过瑞祥号的商路飞速传向全国:江南的布商们暂停了私单,把织坊的工人分成两班,日夜赶织军布;川蜀的药材商们挨家挨户拜访药农,高价收购止血、消炎的草药;山东的粮商们打开粮仓,把储存的小米、玉米装上车,准备发往张家口;甚至连偏远的云南分铺,都筹集了一批治疗虫咬的草药,用马帮驮着,翻山越岭往北方赶。
可困难也随之而来。山东分铺的王掌柜,带着五十辆粮车走陆路,刚到德州就遇到了连阴雨,土路变得泥泞,粮车陷在泥里动弹不得。王掌柜急得直跺脚,连忙给张家口总铺传信求助。
江兰接到信时,正和大嫂一起打包药材。大嫂手里的粗布包,每包都缝着 “伤兵专用” 的字样,是江王氏特意让家里的织坊赶制的。“兰丫头,别着急,” 大嫂放下布包,“我记得德州有瑞祥号的驿站,驿站里有二十辆备用车马,还能找当地的驻军帮忙,让他们派士兵来推粮车!”
江兰立刻传信给德州驿站,让驿站掌柜调备用车马,又联系了德州的驻军统领 —— 那统领去年在科布多伤了腿,是康复营的医工治好的,听说要帮前线运粮,立刻派了一百名士兵去帮忙。两日后,王掌柜的粮车终于驶出了德州,往张家口赶去。
江南的张掌柜也遇到了麻烦。他组织的十艘布船,刚到运河扬州段,就遇到了水匪。张掌柜吓得魂都没了,连忙让人往附近的瑞祥号分铺送信。江兰接到信时,江石头正好从京营来张家口,准备帮着护送物资去科布多。“兰丫头,我带两百名京营士兵去扬州!” 江石头拍了拍腰间的刀,“这些水匪敢抢军布,我定要好好教训他们!”
江石头带着士兵,乘快船赶到扬州,很快就击溃了水匪,还缴获了几艘匪船。张掌柜的布船得以继续北上,船上的棉布用江兰教的防潮油纸包着,一点都没受潮。张掌柜站在船头,看着远去的京营士兵,忍不住对伙计说:“江姑娘和江大人,真是咱们的靠山啊!”
与此同时,江王氏在瑞祥号的后院,组织了五十多个妇孺,帮忙打包药材和棉布。江小宝和江大宝两个孩子,也拿着小布巾,帮着把药材分类装进布包。“奶奶,我们也要帮前线的叔叔们!” 江小宝举着手里的布包,小脸上满是认真,“娘说,叔叔们有了药材,就不会疼了。”
江王氏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对,咱们小宝和大宝都是好孩子,帮着打包,叔叔们就能早点拿到药材,早点打赢仗!”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张家口城外的空地上,堆满了从全国运来的物资:五万匹棉布,堆得像小山一样,每匹都用防潮油纸包着;十万斤药材,分类装在粗布包里,标注着 “止血用”“消炎用”“风寒用”;二十万石粮草,装在密封的陶缸里,缸口用石灰封着,防止受潮发霉。
胤祥亲自从科布多赶来验收,看着眼前的物资,忍不住走上前,摸了摸堆得整齐的棉布,又打开一缸粮草,里面的小米颗粒饱满,没有一粒发霉的。“江兰,你真是创造了奇迹!” 胤祥的声音带着激动,“之前军机处还说,半月内筹齐 5 万人的物资是天方夜谭,可你做到了!这些物资,比增派三万兵力还管用!”
江柱子也跟着来了,他看着堆成山的粮草,笑着说:“妹,咱们从哈萨克买的千匹战马,正愁没草料,这些粮草正好用上!骑兵们有了新马,有了足够的草料,再加上之前的连发火枪,定能打赢准噶尔!”
士兵们围着物资,兴奋地议论着:“有了新棉布,再也不用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了!”“有了这么多药材,就算受伤也不怕了!”“江姑娘真是咱们的救星啊!”
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些物资不仅是后勤保障,更是士兵们的信心来源,是决战胜利的底气。她拿出之前胤祥的急信,看着上面 “唯你可解此困” 的字样,心里忽然明白:所谓 “奇迹”,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国商户的支持,是家人的协助,是新政多年积累的民心 —— 这些,才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消息传到京城,胤禛正在御书房看张廷玉递来的奏折。奏折上写着:“瑞祥号半月筹 5 万人物资,江南布商捐布两万匹,川蜀药商捐药五万斤,西北粮商捐粮十万石,皆因江兰之号召,新政之民心也。”
胤禛放下奏折,忍不住对苏培盛说:“江兰总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之前推农种、办学院、研火枪、通商路,如今又创后勤奇迹,她的心里,装的是大清,是百姓啊!”
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江兰统筹后勤有功,赏黄金百两,绸缎二百匹;参与物资筹集的商户,皆由地方官记录在册,免次年半成赋税;瑞祥号总铺,赐‘新政商魂’匾额,以示嘉奖!”
苏培盛刚要退下,胤禛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再给江兰传旨,让她跟胤祥好好商议决战的后勤保障,一定要让士兵们吃好、穿好、用好,朕等着他们的捷报!”
此时的科布多,夕阳正洒在堆满物资的空地上,给棉布、药材、粮草镀上了一层金边。江兰和胤祥站在物资堆前,看着远处训练的士兵,手里拿着决战的后勤保障计划 —— 上面详细写着 “每日每人供应粮食一斤、棉布按需发放、药材随队携带”,还有 “运输队分三班,确保物资及时补给”。
“决战定在七月十五,” 胤祥指着舆图上的博尔塔拉河谷,“准噶尔的主力就在那里,咱们有了足够的物资,有了新战马,有了连发火枪,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江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草原 —— 那里,是准噶尔的方向,也是大清边疆安稳的方向。她知道,决战的号角即将吹响,而她筹集的这些物资,将成为士兵们最坚实的后盾,支撑着他们打赢这场仗,守护着大清的边疆,守护着新政多年的成果。
夜风渐起,吹过物资堆,带来了棉布的清香、药材的苦涩、粮草的麦香。江兰深吸一口气,心里满是坚定 —— 这场决战,他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让准噶尔再也不敢来犯,让大清的边疆永远安稳,让新政的光芒,照亮这片辽阔的草原。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王爷,决战定在七月中旬,需支撑 5 万士兵至少 3 个月的物资,可咱们现有的粮草只够 1个月,药材缺了四成,棉布还不够做五千套夏装!” 军需官的声音带着哭腔,“从内地调运,最快也得两月,根本赶不上!”
胤祥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望向东南方 —— 那是张家口的方向,是江兰所在的地方。他立刻提笔写急信,字迹比平日潦草三分:“决战在即,5 万将士缺粮、缺药、缺布,若半月内无补给,恐难迎敌。兰丫头,唯你可解此困!”
急信由快马传递,四日后抵达张家口瑞祥号总铺。江兰刚从哈萨克分铺的商报中抬头,见驿卒浑身是汗地递来信,拆阅后指尖瞬间发凉 ——5 万人 3 月物资,半月筹集,这在清军后勤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可她知道,一旦后勤断供,前番所有的努力(改良火枪、购良马、建康复营)都将白费,科布多的防线会彻底崩溃。
“爹,立刻召集总铺所有掌柜,半个时辰后在议事厅开会!” 江兰抓起桌上的炭笔,在纸上飞速写着动员细则,“再传密信给全国所有瑞祥号分铺,就说我江兰以新政名义承诺:凡向前线输送药材、布匹、粮草者,瑞祥号总铺承担全部运费;所获利润,按常例翻倍;半月内输送量前二十的分铺,掌柜可获皇上亲赐‘新政功臣’匾,总铺优先供应来年货源!”
江老实刚把掌柜们召集到议事厅,江兰就拿着细则冲了进来。议事厅里,二十多个掌柜坐得满满当当,有管江南布贸的张掌柜,有管川蜀药材的李掌柜,还有管西北粮运的赵掌柜,都是跟着瑞祥号做了多年生意的老人。
“诸位掌柜,科布多决战在即,5 万将士缺衣少食,缺医少药!” 江兰将急信拍在桌上,声音响亮,“瑞祥号能有今日,靠的是新政扶持,靠的是皇上信任,如今国家有难,咱们不能袖手旁观!总铺承诺:运费全免,利润翻倍,有功者还能得皇上赐匾 —— 这不仅是生意,更是咱们商人的本分,是给新政长脸!”
张掌柜率先站起来,他是江南苏州人,瑞祥号江南分铺每年能卖十万匹布,去年江南大旱,是江兰调玉米种救了他家乡的庄稼。“江姑娘,我苏州分铺愿捐两万匹棉布!我这就传信回去,让织坊连夜赶工,走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再转陆路去张家口,半月内定能到!”
“我川蜀分铺也捐!” 李掌柜跟着起身,他儿子去年得了肺痨,是兰馨医馆的医工用江兰教的药方治好的,“川蜀的当归、川芎、止血草,我让药农连夜采摘,烘干后用瑞祥号的防潮油纸包好,走蜀道到西安,再转军车去科布多,绝不耽误!”
赵掌柜是西北人,常年跟牧民打交道,前番江兰从哈萨克购马,还是他帮忙联系的牧民商路。“我西北分铺有二十万石粮草,是之前为应对雪灾储备的,如今先调去前线!我让牧民帮忙赶骆驼队,走草原商路,比陆路快三天,还能避开准噶尔的探子!”
掌柜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调车马,有的说要找工匠打包,议事厅里的气氛从最初的凝重变成了激昂。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 —— 这些商户,大多曾受惠于新政,如今国家有难,他们没有犹豫,反而主动扛起了责任。
散会后,江兰的密信通过瑞祥号的商路飞速传向全国:江南的布商们暂停了私单,把织坊的工人分成两班,日夜赶织军布;川蜀的药材商们挨家挨户拜访药农,高价收购止血、消炎的草药;山东的粮商们打开粮仓,把储存的小米、玉米装上车,准备发往张家口;甚至连偏远的云南分铺,都筹集了一批治疗虫咬的草药,用马帮驮着,翻山越岭往北方赶。
可困难也随之而来。山东分铺的王掌柜,带着五十辆粮车走陆路,刚到德州就遇到了连阴雨,土路变得泥泞,粮车陷在泥里动弹不得。王掌柜急得直跺脚,连忙给张家口总铺传信求助。
江兰接到信时,正和大嫂一起打包药材。大嫂手里的粗布包,每包都缝着 “伤兵专用” 的字样,是江王氏特意让家里的织坊赶制的。“兰丫头,别着急,” 大嫂放下布包,“我记得德州有瑞祥号的驿站,驿站里有二十辆备用车马,还能找当地的驻军帮忙,让他们派士兵来推粮车!”
江兰立刻传信给德州驿站,让驿站掌柜调备用车马,又联系了德州的驻军统领 —— 那统领去年在科布多伤了腿,是康复营的医工治好的,听说要帮前线运粮,立刻派了一百名士兵去帮忙。两日后,王掌柜的粮车终于驶出了德州,往张家口赶去。
江南的张掌柜也遇到了麻烦。他组织的十艘布船,刚到运河扬州段,就遇到了水匪。张掌柜吓得魂都没了,连忙让人往附近的瑞祥号分铺送信。江兰接到信时,江石头正好从京营来张家口,准备帮着护送物资去科布多。“兰丫头,我带两百名京营士兵去扬州!” 江石头拍了拍腰间的刀,“这些水匪敢抢军布,我定要好好教训他们!”
江石头带着士兵,乘快船赶到扬州,很快就击溃了水匪,还缴获了几艘匪船。张掌柜的布船得以继续北上,船上的棉布用江兰教的防潮油纸包着,一点都没受潮。张掌柜站在船头,看着远去的京营士兵,忍不住对伙计说:“江姑娘和江大人,真是咱们的靠山啊!”
与此同时,江王氏在瑞祥号的后院,组织了五十多个妇孺,帮忙打包药材和棉布。江小宝和江大宝两个孩子,也拿着小布巾,帮着把药材分类装进布包。“奶奶,我们也要帮前线的叔叔们!” 江小宝举着手里的布包,小脸上满是认真,“娘说,叔叔们有了药材,就不会疼了。”
江王氏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对,咱们小宝和大宝都是好孩子,帮着打包,叔叔们就能早点拿到药材,早点打赢仗!”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张家口城外的空地上,堆满了从全国运来的物资:五万匹棉布,堆得像小山一样,每匹都用防潮油纸包着;十万斤药材,分类装在粗布包里,标注着 “止血用”“消炎用”“风寒用”;二十万石粮草,装在密封的陶缸里,缸口用石灰封着,防止受潮发霉。
胤祥亲自从科布多赶来验收,看着眼前的物资,忍不住走上前,摸了摸堆得整齐的棉布,又打开一缸粮草,里面的小米颗粒饱满,没有一粒发霉的。“江兰,你真是创造了奇迹!” 胤祥的声音带着激动,“之前军机处还说,半月内筹齐 5 万人的物资是天方夜谭,可你做到了!这些物资,比增派三万兵力还管用!”
江柱子也跟着来了,他看着堆成山的粮草,笑着说:“妹,咱们从哈萨克买的千匹战马,正愁没草料,这些粮草正好用上!骑兵们有了新马,有了足够的草料,再加上之前的连发火枪,定能打赢准噶尔!”
士兵们围着物资,兴奋地议论着:“有了新棉布,再也不用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了!”“有了这么多药材,就算受伤也不怕了!”“江姑娘真是咱们的救星啊!”
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些物资不仅是后勤保障,更是士兵们的信心来源,是决战胜利的底气。她拿出之前胤祥的急信,看着上面 “唯你可解此困” 的字样,心里忽然明白:所谓 “奇迹”,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国商户的支持,是家人的协助,是新政多年积累的民心 —— 这些,才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消息传到京城,胤禛正在御书房看张廷玉递来的奏折。奏折上写着:“瑞祥号半月筹 5 万人物资,江南布商捐布两万匹,川蜀药商捐药五万斤,西北粮商捐粮十万石,皆因江兰之号召,新政之民心也。”
胤禛放下奏折,忍不住对苏培盛说:“江兰总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之前推农种、办学院、研火枪、通商路,如今又创后勤奇迹,她的心里,装的是大清,是百姓啊!”
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江兰统筹后勤有功,赏黄金百两,绸缎二百匹;参与物资筹集的商户,皆由地方官记录在册,免次年半成赋税;瑞祥号总铺,赐‘新政商魂’匾额,以示嘉奖!”
苏培盛刚要退下,胤禛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再给江兰传旨,让她跟胤祥好好商议决战的后勤保障,一定要让士兵们吃好、穿好、用好,朕等着他们的捷报!”
此时的科布多,夕阳正洒在堆满物资的空地上,给棉布、药材、粮草镀上了一层金边。江兰和胤祥站在物资堆前,看着远处训练的士兵,手里拿着决战的后勤保障计划 —— 上面详细写着 “每日每人供应粮食一斤、棉布按需发放、药材随队携带”,还有 “运输队分三班,确保物资及时补给”。
“决战定在七月十五,” 胤祥指着舆图上的博尔塔拉河谷,“准噶尔的主力就在那里,咱们有了足够的物资,有了新战马,有了连发火枪,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江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草原 —— 那里,是准噶尔的方向,也是大清边疆安稳的方向。她知道,决战的号角即将吹响,而她筹集的这些物资,将成为士兵们最坚实的后盾,支撑着他们打赢这场仗,守护着大清的边疆,守护着新政多年的成果。
夜风渐起,吹过物资堆,带来了棉布的清香、药材的苦涩、粮草的麦香。江兰深吸一口气,心里满是坚定 —— 这场决战,他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让准噶尔再也不敢来犯,让大清的边疆永远安稳,让新政的光芒,照亮这片辽阔的草原。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