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你来演三天试试-《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然而那份星空般的宁静,在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被彻底击碎。

  一条短信像淬了毒的钢针,扎进林枫刚刚温热的心口。

  “同学说我靠你施舍活着”,小石头名字后面跟着的这行字,每一个标点都仿佛在嘲笑他所有的努力。

  笑容凝固在脸上,继而被一种冰冷的愤怒所取代。

  一夜无眠。

  林枫没有回复短信,他知道任何言语的安慰在恶意的揣测面前都苍白无力。

  他只是沉默地,近乎偏执地开始行动。

  他翻出了一个旧账本,过去三个月所有的支出记录被他用红笔重新圈出,每一笔都清晰地标注着用途。

  夜市摊位的水电费单据、护膝采购的原始发票、甚至连每一箱泡面的超市小票,都被他从一个铁盒子里一张张摊开在桌上,像一排排准备上战场的士兵。

  他打开手机相册,将过去几十天里为小石头准备的晚餐照片一张张导出,整理成册,从两荤一素到偶尔加餐的鸡腿,无声地诉说着事实。

  天色微亮,晨光熹微。

  404寝室的微信群里,林枫发出了一条简短到不容置疑的消息:“我们不解释,我们直播。”

  几乎是同时,赵子轩的回复弹了出来,带着一丝震惊和兴奋:“你要玩大的?”

  林-枫只回了一个字。

  这个字仿佛一道军令,404寝室这台精密的机器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计算机天才陈默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弹起,双手在键盘上化作残影,他要在一上午之内,搭建一个名为“404透明账本”的微信小程序。

  一行行代码流淌在屏幕上,构建出一个绝对公开的堡垒:所有捐款的来源与流向、每一批护膝的采购单价、物流费用,甚至林枫自己垫付的那几箱泡面钱,都将以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分毫不差。

  张野则二话不说,披上外套就冲了出去。

  他联系上打印店的老郑,那个总是笑呵呵的中年男人听完原委,二话不说翻出了压在箱底的票据存根。

  张野蹲在狭小的店里,一张张地用手机扫描,将这些带着油墨香气的原始证据,一一上传至陈默刚刚建好的数据库后台。

  而作为团队的“门面”,赵子轩则冷静地写下了一段直播开场白。

  当直播镜头开启,面对着屏幕后成千上万或好奇、或质疑、或恶意的眼睛,他没有丝毫的愤怒与辩解,只是平静而有力地宣布:“从今天起,我们邀请任何一位质疑者,来夜市‘体验上岗’。我们会为你提供同样的工作,干三天,工资照发。如果你能坚持下来,我们所有的账目、所有的人员都任你调查。如果你干不完,就算我们输。”

  直播的重头戏,由林枫亲自操刀。

  陈默那台宝贝得不行的专业无人机升空,镜头越过杂乱的电线,缓缓飞越这片被城市霓虹遗忘的夜市棚户区。

  画面稳定而安静,带着一种纪录片般的克制。

  凌晨四点,修理三轮车的老王满手油污,对着镜头憨厚一笑;卖早点的阿芳蹲在小小的摊位前,小心翼翼地给睡眼惺忪的女儿热着一碗粥;镜头最后缓缓推进,停在了那条熟悉的楼道,小石头蜷缩在一个角落,借着头顶那盏接触不良、忽明忽暗的灯泡光芒,一笔一划地写着作业。

  直播间的标题只有一行字:“你说我们在作秀?那你来演三天试试。”

  弹幕起初是满屏的嘲讽与不屑。

  “演的吧?”“这剧本不错,够催泪。”“我就不信没点猫腻。”但随着无人机镜头下那一个个真实而粗粝的生活场景展开,弹幕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当镜头切回,林枫正默默蹲在一个漏水的公共水管前,用自己的保温杯一下一下地接水,准备烧开给孩子们当饮用水时,整个评论区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那双因为长期搬运重物和接触冷水而有些红肿的手,在高清镜头下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一个Id名为“深挖君”的人,悄然抵达了夜市。

  他摘下口罩,换上一副憨厚的表情,以志愿者的身份成功报名上岗。

  他的背包里,藏着最先进的针孔摄像头,他要拍下所有“摆拍”的证据,一举摧毁这个虚伪的“慈善偶像”团队。

  然而,他看到的第一幕,是张野。

  这个平日里最爱耍帅的体育生,正单膝跪在泥地上,为一个腿部残疾的孩子调整护-膝的松紧带。

  金属搭扣锋利,划破了张野的手指,渗出血珠,他却仿佛未觉,只是专注地调整着,直到孩子露出舒服的表情。

  他看到的第三幕,是林枫。

  凌晨两点,所有人都已沉沉睡去,林枫的房间还亮着灯。

  深挖君悄悄靠近,透过窗户的缝隙看到,林枫正趴在桌前,一笔一笔地核对着白天入库的物资账目。

  桌上,放着一盒已经冷透的泡面,旁边压着一张歪歪扭扭的纸条,是小石头的字迹:“哥哥,我以后要当医生。”

  深挖君默默地收起了设备,他没有拍下任何他想要的“证据”,反而悄悄地,用手机的长焦镜头拍下了一张特写——林枫接水时,那只冻得有些开裂的手背。

  他还拍下了墙上那张已经被油渍浸染、边角卷起的“404互助平台”二维码。

  离开前,他经过正在调试服务器的陈默身边,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你们把所有模式都公开,不怕……被人学去,把你们的模式复制了?”

  陈默头也没抬,目光依旧盯着屏幕上的代码,平静地回答:“我们不怕复制,我们怕的是没人做。”

  那天晚上,深挖君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删掉了所有准备好的“揭黑”剪辑素材。

  他在空白的文档里,只留下了一句草稿:“也许,不是所有光都是聚光灯。”

  这场直播的风暴,远比404寝室的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猛烈。

  它不仅让那些恶意的揣测灰飞烟灭,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真实与善良的巨大讨论。

  直播录像的点击量以几何级数攀升,那个透明账本的小程序服务器几度被热情的用户挤到崩溃。

  而在距离夜市千里之外的一间顶级写字楼里,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巨大的显示屏上,定格的正是赵子轩在直播中发出“上岗挑战”时,那张充满自信与感染力的脸。

  数据分析师指着屏幕上不断飙升的用户画像关联词——“青年”、“责任”、“担当”、“真实”,语速极快地汇报着:“……各项数据表明,赵子-轩的个人形象,与我们正在寻找的‘青年正能量计划’代言人契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他的公众形象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网红范畴,正在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符号。”

  会议室里,一位决策者看着屏幕上那个眼神清澈、嘴角带笑的年轻人,缓缓地点了点头,他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衡量一个极具价值的投资。

  夜市的喧嚣与挣扎,棚户区的艰辛与希望,在这些冰冷的数据和商业价值评估面前,被抽象成了另外一种东西。

  一种可以被估价,可以被利用,也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