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开学这件事-《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

  第一天。

  老周一家三口抵达京城时,已是正午。

  出了机场,乘上出租,等到在酒店安顿好,天光已偏西。

  酒店的位置极好,窗外便是天安门方向。

  周屿本想劝老两口歇歇脚,明天再出门。

  可老两口却像小孩似的,谁都坐不住。

  “来都来了,还歇什么?”老周摆摆手眼睛里透着光。

  于是,周屿领着父母去了天安门。

  广场上人不少,风里带着一股灰尘混合烤地砖的热气。

  老周一路都在抬头看,直到那幅巨大的画像出现在眼前——他忽然就红了眼眶。

  穆桂英皱着眉,轻声嘟囔:“你这老头子,好好的哭什么呀?真是扫兴嘞。”

  周屿没说话,只是拍了拍母亲的肩。

  他知道,老周不是感伤别人。

  他只是又想起了自己十八岁的那一年——那个被时代推着走的少年,书还没读完,梦就被打散。

  一个读书人,曾垂手可得,却又被风雪般的年月夺走的前程。

  最后,一家三口在天安门下花了二十块,拍了一张合影。

  照相师动作麻利,拍完不过几分钟,三张过数照片就被晾在小摊边的铁线架上。

  照片里,他们都笑得有些僵硬,但天空湛蓝,阳光正好。

  第二天。

  一家三口又是半夜起床,去天安门看了升旗。

  看升旗的时候,老周又哭了,然后.....又被穆桂英给骂了。

  中午游故宫,周屿感觉自己的腿都要走断了,但老两口却和铁打的一样,还硬要走完御花园。

  晚上去王府井吃糖葫芦、逛夜市,老周笑着说:“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外国人。”

  第三天。

  上午去颐和园,租了条船在昆明湖上划,又拍了张全家福。

  下去则直接去了清大和京大

  想着乘着还没开学,人也许会少一点,可以逛逛、拍拍照。

  结果.....依然是人山人海。

  周屿笑着说:“等你们下次来京城,让林望舒带你们逛逛京大。”

  老周笑着摆了摆手:“这么多麻烦小林啊!”

  话虽这么说,眼底里却全是期待。

  穆桂英则说:“那就替我们先谢谢小林。”

  中关村的电子城里挤满人,周屿给老两口一人买了一台诺基亚N95。

  没别的,老人家用就是有面!

  周屿自己则花两万买了一台高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

  最后,找了一家定制手机壳的小铺,定制了两个手机壳。

  第四天。

  一家人坐着大巴去了八达岭。

  周屿实在是不想爬,但是穆桂英和老周轮流拉着他说:“来都来了,不上去多可惜!”

  风很大,旗子猎猎作响,周屿拿着相机对着远山拍照。

  给老两口拍了几张合影,自己也拍了一张个人照。

  ——纪念两世为人,第一次来长城,大概也将会是唯一一次。

  下来后买了几个印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纪念章。

  照片发给林望舒,她说:“我也没有爬过长城,下次你陪我去吧。”

  周屿:“.......”

  第五天。

  上午在南锣鼓巷骑三轮车,巷子里飘着炸酱面的香味。

  一家人去了什刹海,租了条小船,周屿划得歪歪斜斜。

  整座城市仍沉浸在奥运的余温里——街头飘着国旗,处处是“beijing 2008”的标识,人们谈笑间还在回味中国队夺冠的场景。

  夜晚的鸟巢与水立方灯火辉煌,像两颗尚未冷却的心脏,映照着这个盛夏的骄傲与激情。

  穆桂英不停地拍照,仿佛来到了新世界。

  晚饭吃烤鸭,老周笑眯眯地夸赞“脆皮蘸糖”也能这么好吃。

  穆桂英则说:“还是我做的酱鸭好吃!”

  第六天。

  周屿终于是逛不动了。

  这对永远活力四射的老两口自己出门逛了,穆桂英说是要去给儿子买点之后再学校里可以用的日用品,但是回来的时候还多提了她自己的三套新衣服。

  周屿则是留在酒店。

  他靠在床头,拿着手机,和林望舒打了一天的电话。

  虽说这几天每天晚上都会给她打电话汇报行程,但是今天又把这几天发生奇闻趣事再说了一遍。

  林望舒听得倒也津津有味。

  聊到后来,两人都安静下来。

  她忽然说:“我明天也到京城啦。”

  第六天。

  老周家一家三口换了酒店,搬到了清大的东南门附近。

  房间窗外能看到成排的梧桐树,偶尔有学生骑车经过。

  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

  .......

  .......

  翌日。

  清晨的阳光照在清大白色的大门上,泛着柔亮的光。

  开学报到日,如期而至。

  一向爱赶早的父母,当然还是起了个大早。

  穆桂英最先起身,换上前天在王府井买的新裙子,又细心地替老周和周屿准备好了今天要穿的衣服——是升学宴时买的新衣服。在她心里,是这爷俩目前“最体面”的行头了。

  她还郑重其事地化了个妆。

  这位一辈子在厨房和车间打转的女人,向来爱美,却并不擅长化妆。

  腮红打得厚了些,整个人红扑扑的,倒也平添了几分喜庆。

  踩着通知书里写的最早报到时间来,结果到校门口,依旧人潮汹涌。

  新生提着行李箱、编织袋,父母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拎着水壶、被褥,甚至一卷凉席。

  年轻的面孔、汗水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有人送别故乡,有人迎来新的世界。

  校园广播循环播放着“欢迎新同学”,紫荆路两旁的树影摇曳,志愿者穿着紫色马甲奔走搬行李。

  周屿看着,心想:能大早上起来干这苦力的,你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上辈子没入学之前,总听大家调侃学长学姐接新生是为了“物色潜力股”、找对象什么的。

  可等他自己上了大二,他觉得这他妈纯属扯淡。

  “笑死,老子明明是为了那0.5的素拓分!”

  ——当然以上纯属周屿个人观点,不代表普遍观点。

  报到处登记完寝室,他提着行李往宿舍区走。

  周屿被分到了紫荆公寓五号楼的 404宿舍。

  四人间,上床下桌,窗外能看见篮球场和一排高高的银杏树。

  阳光正好,树影斑驳。

  还早,室友一个都没来。

  老小子直接选了个靠窗左边的床铺,和他上辈子的床位如出一辙。

  他第一时间给林望舒发去短信:【我已经报到了,宿舍在五号楼404。】

  不过迟迟没回,估摸着还没醒呢——看来老丈人和丈母娘没有那么爱早到。

  “这寝室环境,可好的很啊。”老周笑眯眯地说,脸上写着满意。

  “就是没有独立卫生间,洗澡也是大开间。”周屿笑着应道。

  “这有什么,大开间好啊!大家洗澡不用排队,想洗就洗。”老周挥着手,语气笃定,“再说卫生间在外头也好,不然谁蹲个坑,整个寝室都那味儿。”

  周屿点头:“是啊,这倒是。”

  父子俩说着说着就笑起来,笑声在空荡的宿舍里回荡。

  老周不仅对寝室满意,对整个校园都满意——一路走一路夸,夸树、夸楼、夸空气。

  “这才叫最高学府啊,学术氛围好,就是不一样!”

  “你看这些个学生,精气神都很不一样!”

  “你看看,什么都有,比我们家那边还方便!”

  “寝室楼下就有理发店,昨天还理发干嘛呢!”

  他说得眉飞色舞,像个复读机。

  而穆桂英——

  这位连机场保洁都能唠上几句的“社牛”女人,今天反倒话少。

  没读过几年书,她听不懂什么“学术氛围”、“科研条件”,也插不上他们父子的对话。

  可她高兴啊,太高兴了。

  红扑扑的脸蛋上是红彤彤的双眼。

  穆桂英没插嘴,也没说什么,只是拿着抹布擦擦这,擦擦那。

  桌子椅子、窗台、床栏杆.......一遍又一遍。

  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