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林中竹庐-《仙途万里》

  一夜无话,翌日破晓。

  莹儿揉眼醒来,忽觉怀中空空,心下一惊,双目圆睁,急急掀开被衾,待寻到那柄安稳躺着的黑云剑,一把揽入怀中紧紧抱住,咚咚乱跳的心方始安定。

  转头见邻榻顾阳山盘坐如古钟,脊背挺直若孤松,气息沉凝。

  “醒了?”顾阳山未睁眼,声已至。

  “嗯...”莹儿应声如幼猫初啼。

  “洗漱去!饭食片刻即至!”

  几刻钟后,二人用过早膳,步出旅店。

  莹儿怀抱黑云剑,亦步亦趋。见顾阳山拦下一车,便跟着钻进车厢。

  “宁西郡...”

  “好嘞!坐稳喽!”车夫驾车,辚辚而行。

  路上,车夫见顾阳山带着个瘦小女娃,谈兴大发,主动搭话解闷:“兄弟!今日晨间衙署告谕,可听说了?”

  “哦?老哥,是何告谕?”顾阳山随口应道。

  “嘿!昨夜西郊端了个贼窟,逮住几十个拐卖孩童的贼匪......”车夫唾沫横飞,将告示添油加醋,讲得如同亲历。

  莹儿侧耳听着,忍不住偷偷觑了顾阳山一眼,见他面色如常,恍若未闻,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淡漠。

  她嘴角悄悄弯起,现出一点小小的梨涡,抱着剑的手臂又紧了紧。

  三个时辰颠簸,在车夫从海外奇闻扯到东家长西家短的喋喋不休中,终抵竹山脚下。

  但见竹山,云峰叠翠,几欲接天,石径蟠曲,隐于丹霞,数间楼舍点缀林间,袅袅炊烟竟化作鹤形,扶摇直上。

  二人下车,目送车夫绝尘而去。

  莹儿揉着嗡嗡作响的耳朵,嘟囔道:“哥!那大叔好吵,耳朵都要被吵疼啦!”

  “上山!”顾阳山嘴角微扬,方才那车夫,确是口若悬河,从盘古开天能讲到隔壁老王家丢鸡。

  二人行至半山。

  穿过一片幽深竹林,正值暮春。

  春风拂过,新篁凝碧,接天映日;疏影横斜,筛下满地碎金。风过处,竹叶沙沙如龙吟细细,间杂鸟鸣虫唱,清脆如珠玉溅落。

  “沙~~~沙沙~”竹涛轻语,萦绕耳畔。

  莹儿忽地驻足,鼻翼翕动,深深吸了一口气。竹叶的淡淡清气钻入肺腑,顿觉一股清芬沁透心脾,恍如痛饮仙露;满目翠色拂面,绿云缭绕,几疑身登仙境。

  她不禁展颜轻笑,声如银铃:“哥,此处真美!倒像是神仙住的地方哩!”

  “此乃花姐多年前手植,快到了!”

  顾阳山望向竹林深处,只见楼檐微露一角,炊烟与竹间晨雾缱绻交融,不分彼此。

  穿出竹林,眼前豁然开朗,小院清幽。

  花和立于院中,见顾阳山身侧立着个垂髫女童,眼中讶色流转如云,心头瞬间飘过无数猜测,顾阳山几时捡了个小丫头?

  “花姐!”顾阳山招呼道。

  “花...花姐安好!”莹儿抱着剑,学着样子躬身揖拜,声音细得几乎听不见。

  顾阳山笑引:“花姐,这是莹儿。”

  花和压下心中好奇,展颜一笑,温言道:“原来是莹儿,快进屋吧!”笑容和煦,如春风拂面。

  三人入室,见李曲正端着菜肴摆上桌。

  四人围坐,边食边谈。顾阳山将连日之事简略道来,荒厂诛凶,幽窑救女......

  言及莹儿身世时,花和听得泫然欲泣,不住以罗帕拭泪,哽咽道:“可怜见的...”

  饭后,便牵了莹儿小手登楼,为她挑选寝房。最终定下东厢第二间,恰与顾阳山房门相邻。

  入得房内,但见云窗开阔,远眺千竿翠影摇曳;锦榻舒适,足容孤鸿暂栖...倒也清雅。

  自此,日子如溪水潺潺流过。

  顾阳山闭门不出,手握玉石,日夜盘膝苦修,玉石中每一缕灵机皆被贪婪汲取,涓滴不剩。

  莹儿则成了花和的“小尾巴”,常被带着逛市肆,买回各式罗裙珠履,打扮得如同年画娃娃。

  花和待她,视若己出。更倾囊相授,六书篆隶,九宫弈谱,焦尾琴操,丹青妙法......琴棋书画,竟是一样不落。莹儿天资聪颖,学得倒也津津有味。

  白驹过隙,忽焉三度月圆。

  三月时光匆匆而逝。其间,张笼、赵壶奉召至竹山。

  顾阳山将灵气耗尽、光泽黯淡的玉石交予二人,并附上一份墨迹犹新的药笺,叮嘱道!

  “笺上所录草木,但求其籽实,多多益善。”

  此药笺乃他耗费三月心血,参照梦中《真元丹经》,比照当世草木药性,反复推敲汇总而成。

  本欲回返落山村移栽那山泉下的元灵草,不料在蜀州几番搜寻,竟意外觅得一株虬根草!其草灵韵之浓郁精纯,更胜元灵草一筹。

  顾阳山施展手段,小心翼翼将此灵根移植于小楼后圃,并就地开凿一方小池,引山泉蓄之,专为滋养此草。

  池畔空地,则开垦出十余丈沃畦作为药田。待张笼赵壶寻来的百种药籽一到,便如星斗撒落,播入土中。

  每日以池中蕴含虬根草灵机的泉水浇灌,只见新芽吐碧,破土而出,嫩叶上竟隐隐有紫气盘桓缭绕。

  半旬之后。

  第一批灵药幼苗初成。顾阳山蹲身药田,俯首细察。

  但见嫩芽衔露,叶缘泛着淡淡紫晕,纤细的叶脉中,竟有微不可察的流光波纹隐现。

  凑近轻嗅,清芬药香沁人心脾,以指尖轻触一株幼苗,一股微弱却清晰的灵机自叶脉传来,流转不息。

  “成了!”顾阳山心中巨石落地,眼中精光一闪,暗道:“天不负我!大道之途,终现曙光!”

  欣喜之下,他干脆在药田旁结庐而居。运斤如飞,砍竹为材。

  搭建间,手下竟不自觉依着心中那早已模糊却又刻骨铭心的影像——万化峰上的旧居竹庐。

  竹庐落成,顾阳山立于门前,望着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忽如遭雷击,怔立当场,形同槁木。

  千重往事,万般思绪,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瞬间将他淹没。

  一滴清泪,不知何时悄然滑落,无声坠地,融入春泥,再无觅处。唯有山风穿过空寂的竹廊,发出呜咽般的轻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