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银监风云-《绝色寡妇让我生不如死》

  窗外的雨越下越急,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密集地砸在玻璃窗上。

  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在窗面汇成一道道蜿蜒的水痕,把窗外的玄武湖和高楼都晕成了模糊的水墨画。

  贵宾室里静得可怕,只有中央空调出风口传来细微的“呼呼”声。

  还有雨水敲打玻璃的节奏声,像是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敲打着鼓点。

  徐一蔓坐在红木沙发上,脸色在暖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苏景明的衣袖,指尖微微发颤,连呼吸都比平时急促了些。

  “涉嫌违规募集……这罪名可大可小。”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尾音轻轻发颤。

  “如果银监会真的立案调查,我们的基金发行至少要推迟三个月,到时候投资人那边肯定会有意见。

  张总他们说不定会撤资,项目资金链一断,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苏景明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她稍微安定了些——

  他的手很暖,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能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别慌。”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像定海神针。

  “‘涉嫌’这两个字很关键,说明还没有定论,只是有疑点需要核实。

  陈副总这一招确实够狠,选在我们刚争取到王副厅长支持的时候动手。

  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但他既然敢用这种手段,就一定有破绽,我们总能找到破解的办法。”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轮廓——

  新街口的高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马路上的车灯连成一条条流动的光带,像被雨水冲刷过的星河。

  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把所有可能的应对方案在心里过了一遍:“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银监会具体是针对哪一点提出质疑。是募集方式不合规?

  还是投资者适当性审查不到位?或者是资金用途不明确?只有找到核心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他转身看向徐一蔓,眼神坚定。

  “你马上联系托管银行的张经理,他跟银监会的人熟,请他帮忙打听一下。

  这次审查是哪个部门负责,具体是哪位专员牵头,举报信里提到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徐一蔓立即从包里拿出手机,指尖却有些发抖,按了两次才解锁屏幕。

  苏景明看出了她的紧张,伸手接过她的手机,温和地说:“我来打吧。你先深呼吸,喝口水,冷静一下。

  记住,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表现得镇定自若,要是连我们自己都慌了,才真的中了陈副总的计。”

  电话接通后,苏景明按下免提键,语气从容不迫,听不出丝毫慌乱:“张经理,您好,我是苏景明。

  刚收到托管银行的通知,说我们的私募基金要接受银监会的特别审查,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这次审查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负责的专员您认识吗?方便透露一下举报信里提到的关键信息吗?”

  电话那头的张经理叹了口气,声音压得很低:“苏总,不瞒您说,这次审查确实有点突然,是银监会创新监管部的李专员负责的。

  举报信里主要说你们‘涉嫌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还提到你们‘变相降低投资门槛’,具体说是有‘拼单投资’的宣传材料。

  不过您别太担心,我刚才跟李专员聊了几句,他说目前只是‘特别审查’。

  不是‘立案调查’,只要你们能提供合规的证明材料,澄清疑点,审查很快就能结束。”

  苏景明一边听,一边在便签纸上快速记录关键词——“创新监管部李专员”

  “不合格投资者”“拼单宣传”“特别审查非立案”。挂断电话后,他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把便签纸递给徐一蔓。

  “好消息是,这只是常规的特别审查,不是立案调查,说明银监会只是收到举报,需要核实情况,不是已经掌握了‘违规证据’。

  张经理认识负责的李专员,后续沟通会方便很多。”

  “匿名举报?”徐一蔓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语气里满是愤怒。

  “除了陈副总,谁还会这么针对我们?他肯定是怕我们的项目做成了,影响他在集团的地位,才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十有八九是他。”苏景明冷笑一声,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

  “不过这样也好,他急着出手,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底牌,也让我们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他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西装外套,快速穿上。

  “走,我们现在就去银监会。趁陈副总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运作,先把事情说清楚,抢占主动权。”

  “现在?”徐一蔓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我们不需要先准备材料吗?投资者名单、资产证明、募集说明书这些,都还在酒店的房间里呢。”

  “在路上准备。”苏景明已经走到门口,伸手拉开门,“这种时候,速度就是一切。

  银监会的审查流程虽然有规定,但人情世故也很重要,我们早点去,跟李专员当面沟通,把情况说清楚,比等他看完材料再找我们问话要主动得多。

  材料我已经在笔记本电脑里备份了,路上我们再核对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坐上来时的迈巴赫,老陈已经把车内的空调调到了适宜的温度,还递过来两瓶温热的矿泉水。

  苏景明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调出基金募集的所有电子文件,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投资者适当性审查报告、第三方资产验证报告、募集说明书原件、宣传材料发布记录,还有资金托管协议一一排列在桌面上。

  “举报信的重点是质疑我们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他指着屏幕上的《投资者名单及资产证明汇总表》。

  “说我们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但实际上,我们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最低投资门槛是500万。

  并且每个投资者都提供了至少3年以上的金融投资经历证明,全部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里的合格投资者标准。

  这里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每一页都有公章,绝对合规。”

  徐一蔓凑过来看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滑动,翻看着每一份文件:“这些材料都很齐全啊,逻辑也很清晰,为什么还会被质疑‘不合格投资者’?陈副总到底在举报信里写了什么?”

  “因为举报信里说我们‘变相降低门槛’。”苏景明点开邮箱里的一封邮件,发件人是个匿名邮箱,主题是“关于徐氏集团私募基金违规募集的举报线索”,附件里是几张模糊的宣传材料照片。

  “你看,有人伪造了我们的宣传材料,上面写着‘可通过拼单方式参与投资,最低10万元即可加入’,还印着我们资产管理公司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