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火星神金,材料革命-《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何强望着实验台上的金属块,目光专注。

  这块泛着暗沉光泽的金属是从火星地下飞船残骸中打捞回来的。

  经过对第一层数据的破译和吸收。

  何强的理论基础得到了提升,有能力探索这种物质的本质。

  嫦娥,启动材料分析流程。

  调动起源岛材料实验室所有设备,分配天枢量子超算百分之四十算力用于数据处理。

  明白。

  嫦娥回应,她的二号躯体走到实验台前,双手操作精密仪器,

  分析方案已制定,分为四个主要环节。

  实验室各处的设备同时启动,发出嗡鸣声。

  主要环节一:原子级物质分解。

  嫦娥将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样品放入容器中。

  何强点头,接入神经界面,调动精神力。

  这个过程需要他亲自操作——物质分解是系统留下的核心功能,只有他能使用。

  精神力探入金属内部。

  何强眉头紧锁。

  在微观尺度上控制物质分解的过程需要精确操控和巨量能量供应。

  凤凰一号聚变堆功率提升至百分之七十。

  实验室深处,最新型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增大了输出。

  何强感受到更多能量通过导管涌入,支持着他的操作。

  金属样品开始发光,从暗红变成明亮的橙色,最后达到白色。

  与普通金属熔化不同,它的形状没有改变,表面也没有液化。

  何强的精神力深入到原子层面,层层剥开这种物质的奥秘。

  每分离出一种元素,数据就被嫦娥实时捕获并分析。

  检测到异常元素构成。

  样品中含有至少七种地球元素周期表上不存在的超重元素,原子序数估计在120至130之间。

  何强眼中闪过震惊,但动作没有停顿。

  这些理论上不稳定的超重元素,在这种金属中却长期存在而不衰变。

  更奇怪的是它们的原子结构。

  这些超重元素的电子排布呈现前所未见的量子态叠加模式,

  核外电子能够在多个能级之间快速跃迁而不遵循常规量子理论预测。

  同时,其他分析也在进行。

  高能粒子加速器中,样品薄片被各种能量的粒子束轰击;

  极端环境模拟舱内,另一块样品被置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

  数十万大气压的超高压以及强辐射环境中。

  经过六小时分析后,嫦娥整合了所有数据,初步结论令人震惊。

  这种金属——我暂且称之为火星神金——具有一种独特的超晶格结构。

  它不仅含有超重元素,更重要的是,

  这些元素与其他稀有金属原子之间形成了一种遵循分形几何学的复杂量子键合网络。

  何强凝视着投影,这种材料的复杂度远超他的预期。

  即使有了提供的先进材料学知识,理解它的全部奥秘仍然困难。

  它的性能呢?

  远超我们之前的测试结果。

  强度是深海振刚的4.2倍,韧性提高2.7倍。

  能量吸收能力很强,不仅能吸收动能,还能高效吸收多种高频能量辐射,

  包括强电磁脉冲和部分粒子束。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超高能环境下,

  它对周围空间中极其微弱的暗能量背景波动展现出可测量的共振响应。

  何强猛地抬头。暗能量响应?你确定?

  肯定。

  虽然响应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而且具有明确的周期性和方向性。

  实验室陷入沉默。

  何强思考着这一发现的意义。

  暗能量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与之相关的技术可能会改变人类文明轨迹。

  而这种材料竟然具备与暗能量交互的潜力。

  能否复制它?何强问道。

  嫦娥摇头:以现有技术,几乎不可能。

  这些超重元素的制造就是一道鸿沟,更不用说控制其超精密的晶格结构了。

  何强陷入沉思。

  他拥有的火星神金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应用。

  但如果能够解析其核心特性,并将部分特性移植到现有材料上...

  我们可以尝试物质融合。

  以现有的火星神金为模板和催化剂,与深海振刚和星尘合金进行原子层面的融合。

  嫦娥立刻理解了他的想法:目标是创造一种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的复合材料?

  正是。我们不追求完美复制,而是提取其核心特性,创造一种可实际应用的次级材料。

  何强立即着手准备融合实验。

  物质融合比分解更复杂、风险更高,需要精确控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一旦失控,不仅样品会毁损,实验室也可能遭受破坏。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融合过程中能量突然失控,引发了微观爆炸。

  样品一角被气化,实验舱的防护罩也被高温熔融了一块。

  何强没有气馁。

  他与嫦娥详细分析了失败原因,调整了能量输入曲线、原子配比和融合路径。

  第二次尝试,进展更快,但在关键阶段,晶格结构发生崩塌,实验再次失败。

  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失败之后,何强和嫦娥积累了大量数据,对火星神金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第七次尝试开始前,何强做了一个决定。

  这次我们换个思路。

  不尝试复制它的晶格结构,而是设计一种全新的、受其启发但适应我们现有材料特性的晶格。

  嫦娥明白了他的意思:创造而非模仿?

  没错。启动核心推演,构建新型晶格模型。

  核心推演是系统遗留的另一项功能,能够进行高复杂度的逻辑推演和模型构建。

  依托天枢V3的算力,何强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受火星神金启发但更适合地球材料的复合晶格结构。

  第七次融合实验开始了。

  实验室内,能量读数不断攀升。

  凤凰一号聚变堆功率被推至极限,整个起源岛的电力系统都因此而轻微震荡。

  何强额头青筋暴起,精神力全面展开,精确引导着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嫦娥的二号躯体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意外。

  她的主要意识已经转移到天枢V3中,全力运算和监控融合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十分钟,过去了。

  二十分钟,过去了。

  融合容器内,那团由深海振刚、星尘合金和少量火星神金组成的混合物开始发生质变。

  它的颜色由原本的银灰色逐渐转变为深邃的墨蓝色,表面泛着微弱的闪烁。

  晶格形成稳定!原子键合完成度达到98.2%!

  何强额头的汗珠已浸湿了衣领,但他的精神力控制不减。

  又过了十分钟,当晶格形成完全稳定后,他才撤出精神力,结束了融合过程。

  融合容器缓缓开启,一块约拳头大小、色泽深邃的金属静静躺在里面。

  表面没有任何刻痕或瑕疵,在灯光下闪烁着星辰般的微光。

  何强小心地拿起这块全新材料,感受着它的分量和手感。

  虽然体积与深海振刚相当,但重量明显增加,密度显着提高。

  尽管刚刚经历了足以熔化任何已知金属的高温过程,它的表面却只有微温,

  那些能量被吸收或散失了。

  性能分析。

  嫦娥立即开始一系列快速测试。

  不到半小时,初步结果就出来了。

  强度是深海振刚的2.8倍,韧性提高1.9倍。

  能量吸收能力显着提升,对动能、热能、

  电磁脉冲等多种能量形式都具有优异的抵御和吸收能力。

  暗能量响应呢?何强追问。

  有,但微弱得多。

  仅为原始火星神金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已经是一个突破。

  何强点头。

  这种新材料虽然不如真正的火星神金那样,

  但其性能已经远超地球上任何已知材料,且它可以被复制和量产。

  我们该如何称呼它?嫦娥问道。

  何强思索片刻,手指轻抚这块散发着深邃星光的金属。

  星铸玄铁。

  他开口,这个名字体现了它的来源——星辰的馈赠与人类的铸造技艺,

  又暗示了它玄奥深邃如铁的特性。

  立即启动小规模生产线。

  优先用于创世纪II型化身和鲲鹏号的关键部件升级。

  同时,继续深入研究纯火星神金,特别是它与暗能量的交互机制。

  嫦娥点头应命,开始协调起源岛的自动化工厂资源。

  何强再次注视手中的星铸玄铁,这块金属代表着一场材料科学革命的开始。

  有了它,他的科技造物——飞船、化身、武器,都将获得质的飞跃。

  而更重要的是,暗能量响应特性的发现,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科技的大门。

  在不远的将来,这或许是他吊打超神学院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