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告一段落,伤员得到妥善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组成立,施工现场全面停工整改。但这件事的余波才刚刚开始扩散。周一早上,江辰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就送来了当天的日程安排,并用红笔在第一条上画了个圈:上午九点,向秦省长专题汇报北川事故初步调查及处置情况。
汇报材料是周末期间委里相关处室加班赶出来的,厚厚一沓,数据详实,过程清晰,结论明确。但江辰翻到最后一页,看着那句“建议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的套话,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份报告,客观、严谨,符合公文规范,但也仅此而已。它像一层纱布,盖住了伤口,却没有触及真正的病灶。
九点整,江辰准时走进秦省长办公室。除了秦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也在座。气氛严肃。
江辰照着材料做了汇报,重点讲了救援经过、伤员安置、目前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初步调查指向的施工违规和监理缺失问题。他语气平稳,数据准确。
汇报完毕,秦省长没看材料,目光直接落在江辰脸上:“江辰同志,报告我看了,情况也听了。现在我问你,抛开这纸上写的,你认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最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哪个环节的系统性风险?”
这个问题超出了汇报材料的范围。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江辰身上。他沉吟了三四秒,这不是犹豫,而是在组织语言。
“省长,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层面。”江辰抬起眼,语气沉稳,“一是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批环节,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研判不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过于依赖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文本,缺乏针对性的深度核查。二是项目事中监管存在‘真空’,特别是对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图施工、是否落实专项方案,缺乏有效、及时的现场监督纠偏机制。我们的监管流程,对‘程序合规’关注多,对‘实质安全’追踪少。”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不仅仅是北川一个项目的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在当前各地抓项目、促投资的背景下,容易重速度、轻安全,重审批、轻监管。”
秦省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说话,转而看向应急管理厅长和纪委监委的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两人的发言更侧重于直接责任认定和后续追责问责的程序。
回到委里,已近中午。江辰没回办公室,直接让秘书通知分管副主任、投资处、重大项目和基础产业处负责人,半小时后开会。
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沉闷。北川出事,委里上下都承受着压力。江辰把向省长的汇报情况简单说了下,然后把那份厚重的汇报材料推到桌子中央。
“材料写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江辰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省长问了一个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这份报告,回答了吗?”
几个人相互看了看,没立刻接话。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违规,这没问题。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的项目管理体系,在风险防控和过程监管上,存在短板。”江辰手指在材料上敲了敲,“这份报告,如果就这样报上去,走完处理流程,事情就算完了。但同样的问题,很可能在其他地方、其他项目上再次发生。”
分管基础产业的刘副主任试探着问:“主任,您的意思是……报告要重写?加入对制度层面的反思?”
“不是重写,是补充,也是转向。”江辰明确道,“我们要以这次事故为案例,起草一份给省政府的专题报告,重点不是追责——那是纪委监委和应急部门的主业——而是剖析我们投资项目管理,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建议。比如,如何强化前期地质勘察的深度和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施工关键节点现场核查机制?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更精准的远程监控?我们要拿出一个‘补短板、堵漏洞’的方案来。”
投资处处长面露难色:“主任,这个角度……会不会把问题扩大化了?容易让人觉得我们发改委在自我否定,或者把责任往上引……”
“问题已经出了,遮遮掩掩不如直面解决。”江辰态度坚决,“自我否定不对,但自我改进是必须的。我们要展示的,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解决问题的担当。这个报告,省长要的不是一份事故说明,而是一个避免下次事故的方案。”
他看向综合处处长:“老李,你牵头,投资处、基础产业处配合,成立个起草小组。不要闭门造车,去找找国内其他省份有没有好的做法,也征求一下一线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报告要实,措施要具体,能落地。”
散会后,消息很快在委内小范围传开。有人觉得江辰这是自找麻烦,把个案问题拔高到制度层面,容易引火烧身;也有人佩服他的魄力,认为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态度。
汇报材料是周末期间委里相关处室加班赶出来的,厚厚一沓,数据详实,过程清晰,结论明确。但江辰翻到最后一页,看着那句“建议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的套话,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份报告,客观、严谨,符合公文规范,但也仅此而已。它像一层纱布,盖住了伤口,却没有触及真正的病灶。
九点整,江辰准时走进秦省长办公室。除了秦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也在座。气氛严肃。
江辰照着材料做了汇报,重点讲了救援经过、伤员安置、目前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初步调查指向的施工违规和监理缺失问题。他语气平稳,数据准确。
汇报完毕,秦省长没看材料,目光直接落在江辰脸上:“江辰同志,报告我看了,情况也听了。现在我问你,抛开这纸上写的,你认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最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哪个环节的系统性风险?”
这个问题超出了汇报材料的范围。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江辰身上。他沉吟了三四秒,这不是犹豫,而是在组织语言。
“省长,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层面。”江辰抬起眼,语气沉稳,“一是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批环节,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研判不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过于依赖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文本,缺乏针对性的深度核查。二是项目事中监管存在‘真空’,特别是对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图施工、是否落实专项方案,缺乏有效、及时的现场监督纠偏机制。我们的监管流程,对‘程序合规’关注多,对‘实质安全’追踪少。”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不仅仅是北川一个项目的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在当前各地抓项目、促投资的背景下,容易重速度、轻安全,重审批、轻监管。”
秦省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说话,转而看向应急管理厅长和纪委监委的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两人的发言更侧重于直接责任认定和后续追责问责的程序。
回到委里,已近中午。江辰没回办公室,直接让秘书通知分管副主任、投资处、重大项目和基础产业处负责人,半小时后开会。
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沉闷。北川出事,委里上下都承受着压力。江辰把向省长的汇报情况简单说了下,然后把那份厚重的汇报材料推到桌子中央。
“材料写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江辰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省长问了一个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这份报告,回答了吗?”
几个人相互看了看,没立刻接话。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违规,这没问题。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的项目管理体系,在风险防控和过程监管上,存在短板。”江辰手指在材料上敲了敲,“这份报告,如果就这样报上去,走完处理流程,事情就算完了。但同样的问题,很可能在其他地方、其他项目上再次发生。”
分管基础产业的刘副主任试探着问:“主任,您的意思是……报告要重写?加入对制度层面的反思?”
“不是重写,是补充,也是转向。”江辰明确道,“我们要以这次事故为案例,起草一份给省政府的专题报告,重点不是追责——那是纪委监委和应急部门的主业——而是剖析我们投资项目管理,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建议。比如,如何强化前期地质勘察的深度和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施工关键节点现场核查机制?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更精准的远程监控?我们要拿出一个‘补短板、堵漏洞’的方案来。”
投资处处长面露难色:“主任,这个角度……会不会把问题扩大化了?容易让人觉得我们发改委在自我否定,或者把责任往上引……”
“问题已经出了,遮遮掩掩不如直面解决。”江辰态度坚决,“自我否定不对,但自我改进是必须的。我们要展示的,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解决问题的担当。这个报告,省长要的不是一份事故说明,而是一个避免下次事故的方案。”
他看向综合处处长:“老李,你牵头,投资处、基础产业处配合,成立个起草小组。不要闭门造车,去找找国内其他省份有没有好的做法,也征求一下一线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报告要实,措施要具体,能落地。”
散会后,消息很快在委内小范围传开。有人觉得江辰这是自找麻烦,把个案问题拔高到制度层面,容易引火烧身;也有人佩服他的魄力,认为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