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陷阱与布局-《罪案清道夫:秦风》

  技术组的化验报告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在一大队内部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

  合成纤维、清洁剂成分、金属碎屑——这些微量物证仿佛散落的拼图碎片,隐约指向一个模糊的方向:

  中央空调,或者说,与中央空调系统密切相关的人员。

  周强拿着报告,反复看了几遍,指关节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风道清洗…物业那边的记录查了吗?是哪家公司做的?”

  王媛从电脑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

  “查了。是一家叫‘康洁环境工程’的专业公司。”

  “案发前五天完成的二十二层及其上下楼层的管道清洗作业。”

  “这是他们当时进场作业人员的名单和身份证复印件。”

  她将一份电子文档发到内部群里。

  名单上五个名字,附带着证件照。

  都是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面容带着户外作业的风霜痕迹。

  “联系这家公司,核实这些人案发当晚的行踪。”

  “特别是…有没有人近期经济状况不佳,或者对大楼内部结构表现出异常兴趣的。”

  周强下达指令,语气沉稳,但眼底燃起一丝光亮。

  有了具体目标,侦查工作就有了发力点。

  小刘负责外联,电话很快接通。

  对方的项目经理听起来很配合,但反馈的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

  据他所说,案发当晚,所有参与鼎盛作业的员工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要么在家休息,要么在别的项目值班,似乎并无破绽。

  至于经济状况和行为异常,项目经理打着哈哈。

  表示工人嘛,哪个没点经济压力,但都是老实干活的,没听说谁有不妥。

  线索似乎又断了。

  会议室里,气氛再次沉闷下来。

  小刘摊摊手,一副“看吧,我就知道”的表情。

  秦风却一直盯着那份作业人员名单和物业提供的、更为详细的大楼通风管道系统结构图。

  他的目光在图纸上那些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管道线上游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路径。

  “周老师,”

  秦风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有一点我觉得有点奇怪。”

  所有人都看向他。

  “根据物业记录和康洁公司的作业单,他们的清洗作业是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的。”

  “作业期间,相关区域的监控是关闭的,以防误触警报。”

  “作业完成后,由物业安保负责人和他们的领班共同签字确认,然后监控系统恢复正常。”

  秦风语速不快,确保每个字都清晰。

  “这意味着,这批清洗工人,理论上拥有在监控关闭状态下,合法进入并熟悉通风管道系统内部结构的‘黄金时间’。”

  他顿了顿,继续道:

  “而且,通风管道的某些主干支路是相通的,清洗作业需要打开一些平时锁死的检修口。”

  “他们是否有可能,在作业期间,利用专业工具和这段无人监控的时间,在某些不起眼的检修口上做一点极细微的手脚?”

  “比如,让某个螺栓看起来拧紧了,但实际上可以用特殊技巧轻易打开?”

  “或者,记下了某个足够容纳一个瘦小成年人通过的、通往财务室上方吊顶的管道分支的精确位置?”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秦风的这个假设,比之前的所有推测都更大胆,更直接!

  几乎是指向了一条具体的、技术性的作案路径。

  老李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沉吟道:

  “如果是这样…那这伙清洗工里的某个人,或者他们内部有人和外人勾结,嫌疑就很大了。”

  “他们具备我们之前侧写的所有条件:对结构极度熟悉、有专业工具、能合理利用监控盲区时间、并且可能有经济动机。”

  小刘忍不住反驳:

  “但这还是推测啊!我们怎么证明?”

  “难道把那些管道再拆一遍检查?”

  “那工程太大了,物业和公司都不会同意的。”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直接的突破口。或者说…一个让嫌疑人自己跳出来的机会。”周强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看向秦风,又看向张铁林。

  “张队,我觉得秦风这个方向值得跟。”

  “如果嫌疑人真是利用了通风管道,并且对内部结构如此熟悉,那他很可能…不会只满足于一次。”

  张铁林一直安静地听着,此时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

  “你的意思是?”

  “假设,这个‘幽灵’尝到了甜头,并且自信自己的手法天衣无缝,完美避开了所有侦查视线。”

  周强身体前倾,语气带着一种老猎手特有的沉稳和冷冽。

  “那么,他很有可能再次出手。”

  “甚至…就在近期,在同一栋楼,或者类似环境的其他目标。”

  “我们需要布一个局。”

  秦风轻声接话,他的思维和周强的想法瞬间同步。

  “利用他这种自信和心理上的路径依赖。”

  张铁林沉吟了片刻,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这无疑是一个带有风险的方案,需要周密的计划和上级的批准。

  但眼下常规排查陷入僵局,这个从侧写和物证衍生出的逆向推理,或许是打破局面的唯一方法。

  “思路可以。”

  张铁林最终拍了板。

  “老周,你牵头,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

  “目标是试探,更是抓捕。”

  “选择合适的‘诱饵’,设计好监控布局,要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打草惊蛇,更不能造成新的损失。方案报给我和局里批。”

  “是!”周强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接下来的两天,一大队的一部分精力悄然转向了这个代号为“捕风”的行动。

  方案周密而谨慎:

  “诱饵”选择放在了鼎盛国际大厦的另一家公司,与“鼎鑫商贸”同层但位于另一侧的一家小型外资贸易公司。

  选择它的理由是其财务室布局与“鼎鑫”类似,且近期确实有一笔小额现金奖金将要发放,信息通过物业内部“不经意”地小范围流传出去。

  监控布局是关键。

  技术中队秘密行动,在公司内外、通风管道的关键检修口附近、甚至吊顶内部,安装了极其隐蔽的微型摄像头和震动感应器。

  所有监控信号直接接入警方临时设在楼下车辆内的移动指挥中心。

  同时,大楼原有的监控系统保持原状,以免引起怀疑。

  人员安排上,抽调了精干力量,分成三组:

  一组在移动指挥中心实时监控;

  一组伪装成加班职员,在目标公司楼层的其他办公室内潜伏;

  另一组则在外围机动,随时准备封锁出入口和通风管道可能通向外界的节点。

  秦风作为方案的提出者之一,也被编入了行动组。

  主要负责在指挥中心,协助识别分析监控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是极大的信任和考验。

  小刘对此颇有微词,但周强力排众议:

  “方案是他想出来的,他对细节和嫌疑人的行为模式有直觉。让他上。”

  行动前的夜晚,秦风坐在指挥车里,反复看着大楼结构图和监控点位图,将所有细节刻进脑海里。

  车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而车内只有仪器指示灯发出的幽暗光芒和同事们轻微的呼吸声。

  一种混合着紧张、期待和巨大责任感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

  这是他的第一课,也是最实战的一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第一天晚上,风平浪静。

  目标楼层加班的人陆续离开,最后灯光熄灭,一切如常。

  只有监控屏幕上,固定的画面里无声地流淌着时间。

  潜伏的同事轮班休息,不敢有丝毫松懈。

  周强眼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依旧高度集中。

  第二天晚上,气氛更加凝重。

  如果嫌疑人不上钩,就意味着整个推断可能出错,或者嫌疑人极其谨慎,行动将宣告失败。

  晚上十一点左右,大楼彻底安静下来。

  指挥车内,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

  突然,连接着通风管道内部一个隐蔽探头的屏幕,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幅度比上次财务室门口的监控异常还要微弱,几乎像是信号干扰。

  但一直死死盯着屏幕的秦风,瞳孔瞬间收缩。

  “三号管道探头,刚才有异常闪烁,持续零点五秒。”

  他的声音低沉而迅速,手指精确地点中了屏幕上的位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技术员立刻回放、放大、增强信号。

  “是人为的微弱电磁脉冲干扰!特征和上次财务室门口监控异常高度相似!”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各小组注意!目标可能已经进入管道!保持静默,没有命令不准行动!”

  周强对着麦克风低声下令,声音紧绷如弓弦。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猎豹,终于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监控画面里,那个被干扰的管道探头恢复平静后不久,另一个安装在管道深处、更隐蔽的摄像头,捕捉到了一束极其微弱的光斑缓缓移动,伴随着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金属摩擦声。

  一个模糊的、穿着深色工装服、戴着头灯和口罩的身影,正极其缓慢而灵巧地在狭窄的管道中匍匐前行,方向直指目标公司财务室上方的吊顶检修口!

  他果然来了!利用了同样的手法!同样的路径!

  指挥车内一片压抑的激动。

  张铁林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车上,面色沉静,但目光如炬。

  “等他进入财务室,人赃并获!”周强的手心微微出汗,下令道。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每一声细微的响动都在监听设备里被放大。

  那个“幽灵”显然对路径轻车熟路,他精准地找到了目标上方的检修口。

  画面里,看到他用某种特制工具,极其熟练地无声卸下了几个卡扣。

  指挥中心能够通过震动传感器,“听”到吊顶石膏板被轻轻移开的细微声响。

  “行动!”就在那道身影即将从吊顶落入财务室的瞬间,周强对着麦克风猛地低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