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数据追踪-《罪案清道夫:秦风》

  市局物证鉴定中心,灯火通明如昼。

  与外间渐沉的暮色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组王嫒戴着白手套,隔着密封袋,用高倍显微镜和微型光谱仪反复检视那褶皱的黄色外卖纸袋。

  纸袋边缘,一枚淡淡的、近乎被油渍掩盖的残缺指纹,在精密仪器下无所遁形。

  旁边,另一组同事正小心翼翼地提取纸袋内壁凝固的粥液残渣,准备进行毒理及生物样本分析。

  “指纹是新鲜的,油脂分泌与纸袋油墨浸润程度吻合!”

  “大概率就是最近一次接触者留下的。”

  王媛头也不抬,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闷。

  “但残缺严重,特征点不足,直接比对数据库希望渺茫。还需要更多时间处理。”

  技侦支队的电脑屏幕幽蓝闪烁。

  侦查员正在追踪那份外卖订单的电子痕迹。

  “订单是通过一个网络外卖平台下的单!”

  “用的是‘赵建国’的实名手机号,支付方式是系统默认的支付账户,完成了支付。”

  侦查员敲击键盘,调出订单详情。

  “下单Ip经过伪装,初步判断是用了公共区域的无线网络或者VpN跳转,很隐蔽。”

  “配送员信息呢?”

  周强双手撑在桌沿,眉头拧成疙瘩。

  “平台登记的配送员叫孙涛,是‘三米’粥铺的专职骑手。”

  “根据平台GpS轨迹记录,他昨晚7点42分到7点52分之间。”

  “确实在锦绣花园小区范围内停留过,轨迹与订单信息吻合。”

  “立刻找到这个孙涛!”

  晚九点,“三米粥铺”已近打烊。

  老板和几名员工,包括被紧急传唤的骑手孙涛,都被请到了辖区派出所的临时询问室。

  孙涛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印有店标的冲锋衣。

  脸上还带着跑单留下的汗渍和些许紧张。

  “警察同志,我…我昨天是送过这单。”

  孙涛看着手机上的订单记录,很肯定地说:

  “地址没错,锦绣花园3栋1单元101。”

  “我记得还挺清楚,因为那家是一楼,带个小院,好找。”

  “我送到的时候,大概…7点50左右吧,天色刚黑透没多久。”

  “收货人什么样?你怎么把外卖交给他的?”

  秦风站在周强身侧,平静地发问,目光紧盯着孙涛的表情。

  “就是个老大爷开的门,看起来挺和气的,就是脸色不太好,有点白。”

  孙涛回忆着。

  “我直接把袋子递给他,他接过就说‘谢谢’,然后就把门关上了。”

  “我就赶紧跑去送下一单了。一切都很正常啊。”

  “你看清他的脸了吗?具体模样?”秦风追问。

  “这个…楼道灯有点暗,他就开了条门缝。”

  “我没太看清正脸,就感觉是个老先生,有点瘦,穿着家居服。”

  孙涛努力回想,显得有些为难,“真的,就几秒钟的事儿。”

  “他当时有什么异常吗?比如,声音发抖?或者门后面有没有别人?”

  “没注意…好像没有吧。”孙涛摇摇头,“一切都很正常。”

  询问似乎陷入了僵局。

  孙涛的证词听起来无懈可击,也与平台数据吻合。

  难道真是赵建国自己点的外卖,开门接收后突然发病?

  然而,另一边,对小区监控的排查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侦查员熬红了眼睛,反复筛查昨晚那个时间段小区几个出入口和3栋附近的监控探头。

  一个模糊的身影被反复播放、放大、技术增强。

  时间:周二晚7点48分。

  地点:3栋居民楼入口附近的绿化带小道。

  一个身着某平台常见蓝色骑手服、戴着头盔和口罩的身影,提着一个黄色的外卖袋,快步走向3栋1单元方向。

  由于角度和夜间像素问题,面容完全无法辨认,连体型都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关键点在于:7点55分,这个“蓝衣骑手”再次出现在监控中,依旧低着头,步履匆匆,但从单元门方向走出时,手上的外卖袋不见了。

  “时间对得上!就是他!”周强猛地一拍桌子。

  但紧接着,更大的疑点出现了。

  技术人员比对了“三米粥铺”官方提供的骑手工作服照片——

  是鲜明的黄色,印有巨大的“三米”LoGo,与监控中拍到的“蓝色骑手服”完全不同!

  “孙涛穿的是黄色工服!监控里这个是蓝色的!这不是同一个骑手!”秦风立刻指出。

  真相骤然撕裂开一道口子!

  有人冒充外卖员!

  这个“蓝衣骑手”,才是真正前往赵建国家送餐(或者说,以送餐为名进入)的人!

  “查!给我死死盯住这个蓝衣服的!”

  “挖地三尺也要把他从监控里给我抠出来!”

  周强对着电话低吼!

  命令所有能调动的技术力量,以发现蓝衣骑手的探头为中心,向外辐射追踪!

  进行海量的视频追踪和人像比对。

  市局的技术力量全力开动。

  屏幕墙上,无数个小窗口同时播放着来自交警、治安、小区物业甚至周边商铺的监控片段。

  视频处理软件不断运行,尝试捕捉蓝衣人的行进轨迹和人像特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外卖袋的指纹暂无结果,毒理检测需要时间,蓝衣人的追踪仿佛大海捞针。

  秦风没有盯着屏幕墙。他重新坐回电脑前,再次调出那份外卖订单的详细信息。

  他的目光掠过订单号、下单时间、店铺名称、商品内容…最终,停留在了“收货手机号”那一栏。

  那是赵建国本人的实名号码。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

  他猛地抬起头,声音在沉闷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订单是用受害人的手机下的!”

  “如果凶手能拿到受害者的手机进行操作,他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点一份外卖?”

  “仅仅是为了冒充骑手进入室内?”

  “这未免太过迂回和冒险,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比如冒充物业、熟人敲门。”

  周强的目光从屏幕墙移开,看向秦风:“你的意思?”

  “凶手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室内。”

  秦风的语速加快,眼神锐利!

  “他需要的是一个‘时间证人’!”

  “一个能佐证‘赵建国在晚上7点50分还活着’的第三方记录!”

  “外卖平台的送达记录,就是这个‘时间证明’!他在伪造死亡时间!”

  会议室陡然一静!

  伪造死亡时间?

  这意味着,法医推断的7-9点死亡时间区间,可能被刻意误导了!

  赵建国的真实死亡时间,可能更早!

  也可能更晚?但结合外卖这个节点,更早的可能性极大!

  凶手制造了一个时间差,试图让自己拥有不在场证明!

  “王八蛋!”

  周强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关窍,狠狠砸了一下桌子!

  “好狡猾的手段!”

  这样一来,所有蹊跷之处都得到了解释!

  为什么要点外卖?——制造虚假的“存活时间点”。

  为什么要冒充骑手?——确保这个“时间点”被平台记录,且自己不被看清面容。

  为什么带走餐盒?——消灭实物证据,避免餐食未动引发怀疑(但忽略了包装袋)。

  为什么留下包装袋?——很可能是故意留下,用以“坐实”外卖已送达的事实。

  但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时间伪造的意图!

  凶手的画像,瞬间清晰了一截:

  心思缜密,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且迫切需要案发时间的不在场证明!

  “调整侦查方向!”周强立刻下令!

  “重点排查赵建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具备医学或相关知识、有可能获取并使用药物诱导心脏病发的熟人!”

  “重点核实他们昨晚7点至9点,以及更早时间段的不在场证明!”

  一条新的、更具针对性的侦查路径被迅速开辟。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技术组再次传来消息:

  无论是赵建国的座机还是手机通讯记录,在案发前24小时内,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呼入或呼出。

  凶手是如何在不接触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得知或操控了外卖订单?

  “不是电话预订,是网络订单。”

  秦风凝视着订单页面。

  “凶手必须能接触到赵老的手机,或者…知道他的外卖平台账号和密码?”

  排查范围似乎又绕回了原点,但内涵已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海量的视频追踪终于捕捉到了一丝曙光。

  技侦民警兴奋地报告:

  “周队!追踪到了!那个蓝衣人离开锦绣花园后,在隔壁街区的盲区短暂消失。”

  “但我们扩大了时间范围,发现他在案发前约一小时,曾从清河路方向进入片区,当时他没有穿骑手服,穿着深色休闲装,戴帽子,但背包鼓囊!”

  “我们捕捉到了一段较为清晰的侧脸影像,正在进行人脸比对!”

  屏幕墙上,一个经过增强处理的模糊侧脸截图被放大。

  男性,三十岁左右模样,面部线条硬朗,眼神低垂,透着一种莫名的冷峻感。

  “就是他!给老子比!全市、全省的数据库都给老子筛一遍!”

  周强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数据洪流在光纤通道内无声奔涌。

  指纹、人脸、通讯记录、行动轨迹、社会关系…

  冰冷的代码和算法,正试图从茫茫人海中,精准地捕捞出一条隐藏在善意面具下的毒蛇。

  每一秒等待,都煎熬无比。

  秦风的目光再次落回赵建国的档案照片上。

  老人温和的微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竟招致如此处心积虑的谋杀?

  数据追踪的网正在收紧。

  而那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似乎也正透过数据的缝隙,冰冷地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