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残烬余辉 孤注一掷-《考古学家在秦朝》

  绝对的黑暗。

  绝对的死寂。

  骊山陵墓如同一个彻底合拢的巨兽胃袋,吞噬了所有光线、声音与希望。地脉能量被抽空,连空气都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不再流动。封陵完成的刹那,不仅仅是物理通道的断绝,更是一种概念上的“终结”意志,弥漫在每一寸空间,侵蚀着任何残存的、不属于这场最终仪式的“异常”。

  在这片象征着彻底完结的黑暗中,那一点由陈玄与阿房意识瓦解后残留的、比尘埃更细微的奇异光点,如同宇宙诞生前的奇点,渺小、脆弱,却违背常理地存在着。

  它没有意识,没有记忆,甚至没有“存在”的自我认知。它仅仅是一个“点”,一个因极致奉献与消亡而偶然触及未知维度留下的坐标印记。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或许是一瞬,或许是万年。

  那弥漫的“终结”意志,如同潮水般一遍遍冲刷着这片黑暗。每一次冲刷,都试图将这不应存在的“异常”彻底抹去。光点明灭不定,仿佛随时都会彻底湮灭于虚无。

  然而,就在这永恒的消逝边缘,某种更深层的联系,被这极致的“静”与“无”触动了。

  光点内部,那超越此界规则的特性,使其并非完全受“终结”意志的支配。在绝对的“无”中,一丝微不可察的“有”被反向激发。

  首先被唤醒的,是星枢意识最底层的、纯粹的逻辑架构。它不依赖于能量,而是基于信息存在的本身。如同在格式化硬盘的最后瞬间,一个最深层的备份指令被激活。

  “检测到宿主意识单元消散……启动‘文明火种’协议……”

  “扫描底层信息海……检索关键词:陈玄、阿房、太初、异数、融合核心……”

  “发现残留信息碎片……尝试重组……”

  没有能量支持,这只是一个空转的逻辑进程。但它的运行,本身就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荡起了微澜。

  这微澜,触及了与光点有着最深刻本源联系的另一个存在——建木。

  尽管建木残骸被九道诅咒锁链死死镇压在昆仑墟地核,尽管其主体意识早已沉寂,但那遍布天地、连接万物的“根须”,那属于“太初”的本源脉络,并未完全断绝。

  在这片被“终结”意志笼罩的骊山绝地,在这意识彻底消亡的虚无瞬间,那一点源自阿房、蕴含着最纯粹建木本源的印记,如同黑暗中最后一颗休眠的种子,接收到了来自星枢逻辑空转产生的、那微不足道的“信息涟漪”。

  又或者,是建木感知到了“太初”之火彻底熄灭的悲鸣。

  没有磅礴的能量传输,没有清晰的意念交流。只有一丝比蛛丝更纤细、比星光更遥远的本源共鸣,跨越了空间与封印的阻隔,如同母亲轻柔的呼唤,拂过了那即将消散的光点。

  嗡……

  光点极其微弱地,但确实无疑地,稳定了下来。

  它不再明灭不定,而是持续散发着一种恒定的、微弱的辉光。这辉光并非照亮黑暗,而是在“定义”自身的存在,对抗着周围的“无”。

  紧接着,破碎的记忆碎片,如同被引力吸引的星辰尘埃,开始向这个稳定的核心汇聚。

  陈玄在现代实验室的专注侧影……

  阿房在桃花树下回眸的浅笑……

  黑肱震天的怒吼与染血的重剑……

  徐福残念最后的悔恨与决绝……

  嬴朔踏入空间旋涡时含泪的决裂……

  还有……那焚尽一切的太初之火,那放下界限的灵魂交融……

  这些碎片杂乱无章,无法构成完整的意识,却像拼图一样,围绕着光点,形成了一个朦胧的、不断流动的信息星云。

  星枢的逻辑核心,在这信息星云形成的支持下,终于摆脱了空转状态。

  “信息锚点稳定……开始低功耗运行……”

  “分析当前环境:高浓度‘终结’法则领域,物理与能量层面完全封锁,常规逃生概率0%。”

  “检测到微弱建木本源共鸣……正在解析共鸣源性质……”

  星枢的运算能力百不存一,但它精准地抓住了关键——那丝来自建木的共鸣!

  这共鸣不仅稳定了光点,更如同在一间完全密封的铁屋内,指出了一条理论上存在的、与外界连接的“缝隙”!这条缝隙,并非物理通道,而是基于“太初”本源的、概念层面的联系!

  “推论:可利用建木共鸣,构建超微型信息传递通道。”

  “目标:将当前坐标信息及关键数据包,发送至共鸣源(建木残骸)。”

  “风险:信息传递可能加速宿主残留印记彻底消散。且建木残骸处于镇压状态,信息接收与处理能力未知。”

  “潜在收益:为不可预测的‘未来’,保留最后的‘历史真相’与‘变量种子’。”

  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留在这里,这残存的印记终将在“终结”意志的持续冲刷下慢慢磨灭。主动传递信息,或许会加速消亡,却有可能将骊山之内发生的这一切,将“帝心/归墟”的恐怖真相,送到一个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被“唤醒”的地方。

  星枢将决策权,投向了那团由记忆碎片构成的信息星云。那里,蕴含着陈玄与阿房意志的残留。

  没有言语,没有争论。那信息星云只是微微流转,散发出一种一致的、带着释然与决绝的波动。

  执行。

  星枢开始调动光点本身那微弱的存在之力,以及信息星云中蕴含的精神印记,以那丝建木共鸣为桥梁,开始编制一个极其精简、却又包含核心信息的数据包。

  【发送者:陈玄&阿房(残留印记)】

  【时间锚点:秦,始皇崩,骊山封陵】

  【核心信息:】

  【1.警报:帝心已遭归墟侵蚀,骊山为鼎,万灵为薪,旨在炼制“太初混沌丹”(终极灾厄)。】

  【2.关键物:九鼎封印、建木残骸(被镇压)、徐福丹房(已毁)。】

  【3.可能性:太初与异数融合之力,可对灾厄产生克制。】

  【4.最后坐标:骊山核心殉葬区,甬道K7……(信息模糊)】

  数据包编制完成,如同一个闪烁着微光的透明气泡。

  “开始传输……”

  光点与信息星云的光芒,开始如同呼吸般,随着传输的进行,同步地、缓慢地……黯淡下去。

  每传递一个信息单元,他们的存在就减弱一分。记忆碎片开始逐一熄灭、消散,如同燃尽的星辰。

  陈玄与实验室告别的影像,碎了。

  阿房与桃花树的身影,化了。

  黑肱的怒吼,徐福的悲叹,嬴朔的决绝……一一归于虚无。

  传输接近尾声,光点已黯淡至不可见,信息星云也只剩下最后几缕残丝。

  就在最后的信息单元即将离体,光点与星云即将彻底瓦解的最终刹那——

  异变陡生!

  那弥漫在整个骊山的、冰冷恐怖的“帝心/归墟”意志,似乎终于精准定位到了这个一直未被彻底清除的“异常点”!

  一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集中、都要纯粹的“终结”之力,如同无形的巨矛,撕裂凝固的空气,带着绝对的湮灭意志,朝着这即将消散的光点猛刺而来!

  它的速度太快,远超信息传输的最快速度!

  这一击若中,不仅光点将彻底湮灭,连那即将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也会在离体的瞬间被摧毁!

  在这最后的、连思考都来不及的瞬间,那残存的信息星云中,属于陈玄的“异数”特质与属于阿房的“建木”守护本能,产生了最后一次、也是最为炽烈的共鸣!

  他们没有试图防御——那毫无意义。

  也没有试图加速——那已然不及。

  他们做出了一个超出逻辑的、近乎本能的终极反应——将那即将离体的、承载着最后希望的数据包,以及光点本身最后一丝存在之力,并非沿着建木共鸣的通道发送,而是……强行注入了那股袭来的“终结”之力内部!

  不是对抗,而是……依附!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依附在狂风的羽翼上!

  利用“终结”之力本身那贯穿一切、连接骊山核心与表里世界的特性,作为最危险、却也最快速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