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母亲的决定-《牧羊的绝户》

  本以为有了刘强强的帮助,这次专项资金就十拿九稳了。

  王力学就把精力放到油库上面了,没有再去跑一跑!

  王力学把油库闲置的一半腾了出来,并没有租,而是等着这次资金下来建设更先进的设备车间。

  一个星期以后,等来的消息是,这次专项资金给了益民粮油公司,而不是他们的挂面厂。

  王力学只能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了燕南。

  很快,政府就将这笔资金打给了益民粮油公司。

  这笔钱是专款专用的,而益民粮油公司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他们拿到钱以后,通过各种手段,伪造购买先进设备的票据,合同,顺利的通过监管。

  那时候这个小城市的房地产也开始热了。

  他们将这笔专项资金投到了房地产开发上,没有用在设备改造升级上。

  导致有需要的没拿到资金,不需要的滥用资金。

  过了一段时间,燕南的弟弟王小北打来电话询问进展。

  燕南就把没争取到资金的事告诉了王小北。

  王小北对燕南说:

  “银行还有扶持粮食行业的贴息贷款,我这边给你发一个合作意向书,你们拿着去找银行办贴息贷款。”

  几天后,燕南这边收到了王小北发来的合作意向书。

  燕南仔细看了一下,大致意思是:如贵厂能改造升级符合我公司生产要求,我进出口贸易公司原意与贵厂签订年销售二千吨的保底销售合同。

  燕南又赶紧把这份意向书寄给了王力学,并打电话告诉王力学办理的流程。

  王力学收到意向书后,就马不停蹄的去银行办理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贴息贷款终于下来了。

  在燕南和王力学不断的努力下,一切都顺利完成了。

  这样一来,厂里的危机终于解除了,走上了正轨。

  刘阳出走已经半年了,依旧没有消息。

  坪村已经开始疯传刘阳自杀,跳河的消息。

  刘阳的母亲吴小霞听到这些谣传,她已经快崩溃了,再也坐不住了。

  一个母亲,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煎熬呢。

  这天中午,福平放羊回来了,吴小霞对福平说:

  “我准备去找娃,就算死了,也要把娃找回来。”

  刘福平惊讶的看着弟媳妇吴小霞,他张了半天嘴,不知道咋劝。

  福平看了一眼炕上的弟弟根田,又看了一眼侄孙子。

  他说:

  “你去找娃,根田和孙子咋办!”

  吴小霞说:

  “他爸我带着,孙子就留给你。”

  福平说:

  “这可不行,连个地址都没有,你们上啥地方去找,一个没回来,再把你们两个又丢了。”

  吴小霞哭着说:

  “娃没了,不管咋样,我们做父母的总要找找,我们都还活着,等在家里,这心里过不去,再说,村里的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谁能受得了。”

  福平知道劝不了弟媳妇的决定,他说:

  “要不给燕南和燕北打个电话商量一下。”

  吴小霞说:

  “你再不要给两个娃添麻烦了,我们家麻烦人家两个娃的事还少吗?燕南为荣荣的事,燕北这几年每月给你兄弟寄药,欠人家的太多了。”

  “你放心,我们在年底过年的时候就回来了!”

  福平就没再多说什么,只能默许了。

  下午,吴小霞收拾了一些东西,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带着根田走了。

  吴小霞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新疆,因为之前燕南说刘阳在新疆,妹妹也说可能在新疆。

  尽管两个人说的都是善意的谎言,而思儿心切的吴小霞却记在心里了。

  她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啥地方她也不知道,这个新疆就刻在脑子里了。

  两个人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下车以后,吴小霞就问司机:

  “走新疆坐那个车!”

  司机说:

  “你坐前面门口的那一辆去火车站的车,到了火车站,再坐火车,远的很!”

  吴小霞就拉着根田坐上了去火车站的班车。

  路上,吴小霞晕车,一直忍着不敢往车上吐,旁边的一个女人看到吴小霞难受的样子,就给了吴小霞一个塑料袋。

  吴小霞一番呕吐后,感觉肠子都快吐出来了,好在吐了之后感觉舒服多了。

  一旁的女人问:

  “你们去啥地方!”

  吴小霞说:

  “去新疆!”

  女人又问:

  “去儿子家还是女儿家!”

  吴小霞听到这话再没有说话。

  她们哪里知道,这一对可怜的夫妻是找不知死活的儿子。

  一个多小时,车停在了火车站,两个人下车后,站在原地,不知道要去哪里坐火车。

  吴小霞不识字,根田识字,但是根田自从得了病控制住后,就跟个傻子没什么区别。

  车上给吴小霞给过袋子的这个女人下车后问:

  “你们两个咋不进去,”

  吴小霞说:

  “第一次出门,不知道。”

  这个女人就带着吴小霞去了候车室,排队买了票。

  吴小霞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每次干什么,都会牢牢的记住,记性特别好。

  下午,两个人就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

  而留在家里的福平,侄孙子和他的生活,就得靠他自己了。

  这种几十年前的场景又一次出现了,不同的是,几十年前他是抚养侄儿,现在却是侄孙子。

  侄孙子已经六岁了,早上,福平放羊起来的很早,他要赶在侄孙子醒来之前赶回来。

  下午他就带着孙子一起去放羊,世间的轮回总是这样的相似。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这样的打击对福平来说是沉重的。

  他坐在山上,看着吃草的羊,看着无忧无虑玩耍的孙子,他连哭的眼泪都没有。

  如今,他已经快七十岁了,他怕自己撑不到侄孙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其实,人活着就像地上的蚂蚁,路边的树,甚至还不如吃草的羊。

  刘阳的失败,带来的灾难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更大的是对亲人灾难性的打击。

  但这一切,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归咎在刘阳身上。

  一个人从创业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成功了,亲人跟着富贵,失败了,就得跟着遭殃,再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但是,作为亲人,是有权利选择的,在创业成功时选择富贵,在失败时,可以选择逃离。

  刘阳的父母、大爸没有为儿子失败选择逃离,而是选择了不离不弃。

  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什么叫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