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探班《偷心》-《再陪刘天仙度过漫长岁月》

  扩张肯定是有风险的。

  虽然不缺钱,却很缺人。

  李建明有些后悔怎么就只生了三个孩子呢。

  就该顶着计划生育的压力再多生几个。

  可惜,现在计划生育越来越严,孙子辈怕是也就最多三四个吧。

  当然,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李建明当下考虑的是,需不需要从李元青的堂表兄弟或者和自己同辈的亲戚里找人来帮他。

  之所以不考虑李元欣,是因为她是女孩还很年轻。

  李建明夫妻俩可舍不得宝贝女儿时常出差,而且那样安全也没办法保障。

  至于李元青提到的抄底,李建明一点意见都没有。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吞并也是发展的普遍过程,而且李元青说的很清楚。

  只盯那些扛不住灾祸,愿意出售的小老板。

  不仅不损名声,当地政府还会欢迎他们去接盘呢。

  —

  家庭会议勉强达成一致。

  先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灾祸,再考虑扩张。

  赞同反对三比一。

  大哥就算不支持也得照做。

  李元青走亲访友三天,帮爸妈在亲戚面前涨一波脸面后。

  拖着简易行李箱,直奔金陵。

  张国戎没给《偷心》剧组放假,大过年还在拍电影!

  其实这么做并不妥。

  剧组工作人员以香江人为主,其他则是来自五湖四海。

  过年是华国人难以割舍的传统。

  强令他们留在剧组,即便增加了部分工资,也很难阻止压抑情绪的传递。

  李元青赶到剧组时,张昭就给他汇报了这个情况。

  ”国荣太追求完美了。

  一点没拍好,就要求全部重头来过。

  拍到现在,素材怕是连全片十分之一都没有。”

  李元青皱紧眉头。

  “Leslie的身体怎么样?

  在片场犯病次数多吗?”

  张昭想了想。

  “这点倒是还好,他自己说去年在美利坚的治疗很有效。

  虽然犯病次数少了,可发火次数越来越多了。

  当导演骂人是常态,可像他这样,一骂就四五个小时,也不常见。

  我觉得,怕是要多注意张国戎的精神状态。

  不稳定的时刻太频繁。

  我很担心电影究竟能不能拍完。”

  李元青轻叹口气。

  “我知道了,我来想想办法吧。”

  当张昭领着李元青走进片场,正好撞上张国戎骂人。

  原来是因为灯光师给女主角宁静打的光不够好。

  本是一两句话调整就可以。

  没想到,张国戎一边要求调整一边口吐芬芳。

  李元青了解完整个经过时,张国戎已经发了半小时火了。

  李元青抽出一瓶矿泉水,慢慢走到张国戎身边,递到了他的面前。

  张国戎压根没看见来人,一巴掌就把矿泉水打掉了。

  “拿走!我不喝水!”

  他这个举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目光。

  大家都想知道是谁这么大胆量,敢在这个时候触导演的霉头?

  待看清楚是李元青,氛围陷入异常的诡异。

  张国戎也注意到了大家的反应,转头看去才发现竟然是李元青!

  “哦!

  我不知道是你啊,元青!”

  刚想弯腰去捡水,李元青摆摆手,示意自己来。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愠怒,还是维持着常年不变的微笑。

  “Leslie,消消火。

  不要这么折磨自己,更不要因为别人的失误惩罚自己。”

  或许是压力堵在心口太久,终于等来了真正能帮忙舒缓的人。

  张国戎难得主动提出给大家临时休息一下。

  这时胡君、宁静还有黄小明等人才上前和李元青打招呼。

  “胡君大哥又见面了。”

  胡君笑道。

  “是挺有缘分。

  诶,奕菲呢?没跟你一块?”

  “她在日本准备新专辑,还没回国呢。”

  宁静和黄小明都是第一次见李元青。

  印象出奇一致。

  年轻以及帅气。

  黄小明最有压力,不仅颜值方面没有优势,身高更是差了一截。

  相比之下,对方更像个明星演员。

  “辛苦大家了。

  我让人给你们准备了点吃的喝的,场务马上推进来,你们都去尝尝。”

  大伙道了一声谢,三三两两走向片场外。

  李元青则是和张国戎走进帐篷里,耐心听对方的倾诉。

  “有些员工真的很笨!

  交代了四五遍,他们还是能犯错。

  我脾气再好也被气死了!

  还有演员的表演,不是出差错就是不走心。

  我每次入镜都很投入,他们有点跟不上我的节奏。

  还有....”

  絮絮叨叨很久,助理端进来两杯热咖啡。

  张国戎忍着水温,给自己灌了一口。

  “元青,我现在失眠又开始严重了。

  还是太草率,我以为筹备一年多,总能顺顺利利,没想到还是有数不清的麻烦在等着我。”

  李元青啧了一声。

  “拍电影就是这样,整个剧组上百号人,协调他们就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还要面对无数的突发状况!

  无论电影内电影外,导演和制片人都是最累的。”

  李元青安慰张国戎。

  “无论如何,你要多和演员、后期人员沟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么告诉张昭,要么及时通知我。

  你不要憋在心里。

  猜一个人的想法是很困难的。

  但若是你把想法说清楚,矛盾会少很多。”

  张国戎点燃一根烟,抽了两口。

  “元青,你会撤资吗?”

  李元青坚定摇摇头。

  “不会!

  我们签了合同,做出了保证。

  就绝不会食言!

  要是之前给你的资金不够,我们随时能给你增资!

  你把心思放在电影上,电影外有我和张昭。”

  张国戎笑笑,示意李元青别紧张。

  “我只是想到了姜闻的事情,随口提一嘴而已。”

  张国戎说的事情来自《理发师》剧组。

  导演陈逸飞和姜闻意见有严重分歧,而因为之前请姜闻时,顺便同意了他带着自己的后期团队一起参与电影制作。

  因此,导演陈逸飞发现自己在剧组被架空,无论何种决定都会被姜闻联合其他人予以否决。

  双方随后发生了争吵,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导演连夜飞回北京,资金全撤,素材全废,剧组解散。

  徒留姜闻在片场一脸懵逼。

  相比之下,青奕对张国戎够好了。

  李元青负责打钱,张昭在现场帮忙处理杂事。

  剧组就张国戎说了算。

  这份无条件的信任也带给了张国戎一点压力。

  “元青,要是最后电影没得奖怎么办?”

  “那就换个题材继续拍。

  只要人在,一切可能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