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猛龙过海来(二)-《再陪刘天仙度过漫长岁月》

  李元青花了十多个小时调整状态。

  醒来第一件事便是翻看张昭准备的资料。

  前半部分是公司。

  有中影、上影、西影等国企制片厂。

  有民营企业,诸如华艺兄弟传媒、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慈文传媒集团、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星美传媒集团、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每一家公司的成立时间、从事业务、详细背景、创始人情况...

  资料中都有详细说明。

  后半部分是知名导演、演员、经纪人。

  这部分基本都是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李元青没打过交道,可在电视、报纸上经常看到。

  而现在。

  这一堆名字里。

  要有李元青的公司、李元青的名字。

  耐心收拾完毕。

  李元青母子出发去找张昭做正事。

  张昭早就摩拳擦掌。

  一个上午,三人便走完了开办公司的所有流程。

  在工商总局注册公司,注册资本金八千万华币。

  这家新公司正式命名为。

  青奕影业。

  刘如梅都觉得好笑。

  “你这是打算未来把公司当成聘礼直接送给小姑娘?”

  “诶,到时候我和她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她当老板娘,我做老板。

  很和谐嘛。”

  张昭在一旁笑笑不说话。

  按照注册资本,他个人也有持股。

  所以这家公司,他也有份。

  他不止是给李元青打工,同时这也是他个人的事业新起点。

  当天,李元青还出钱租了一层写字楼。

  算作公司临时驻地。

  同时,李元青和老妈商量道。

  “妈,我打算在北京投资一块地,咱们盖新楼。”

  李元青其实有更远大的规划。

  除了公司以外,还要建成一块商业区,配套电影院、酒店等设施。

  刘如梅很支持儿子的想法,但北京这块的关系,家里还没有打通呢。

  李元青让老妈不用担心,他有别的办法。

  “老张,这段时间可以用青奕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招聘,争取在年前,有第一批员工开始运转公司。”

  “可以,这件事其实我已经在做了。

  拓展人脉时,也接触到一些人才。

  把他们挖过来就能正常运转。”

  刘如梅问道。

  “直接挖会不会引起同行反感?”

  儿子公司需要的人才绝不可能是一两个,如果全靠挖,行业内部对新成立的青奕影业得有多讨厌!

  总不能,事业尚未起步。

  风评便跌入谷底吧。

  张昭解释道。

  “李太太不用担心。

  国内有几十家传统制片厂,全是国企。

  国内电影市场这几年一直在萎缩,大部分制片厂效益不好,完全是靠拨款维持生计,厂里有大量人才别说重用,连基本的工作都不能维持,成天就是闲置在厂里,或者被安排去干杂活累活苦活。

  无论是闲或者忙,工资基本一样,常年雷打不动。

  没本事的混吃等死也就罢了。

  有些年轻人,有想法肯吃苦还想多赚钱。

  但就是没有机会,厂里没有晋升空间,市面上没有赚钱条件。

  这种人才挖来,没有人会有意见。

  还有一些毕业生,家里有点条件,但圈里人脉不硬,进制片厂都费劲。

  于是出来单干广告工作室。

  这些人挖过来更方便。

  不是我们需要他们,是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机会实现梦想。”

  刘如梅听后,心下稍安。

  李元青也安慰道。

  “妈,我既然选择了老张,就坚定的相信他。

  这些事交给他,大可放心。”

  张昭这时主动提醒道。

  “元青,我建议你安排一个财务方面的自己人。

  你给我的资金很多。

  就算再信任我,也要留个心眼。

  有个监管,你心里也有个数。”

  李元青知道这是张昭在主动避免未来可能存在的麻烦。

  李元青转头看向妈妈。

  “妈,咱家能抽几个财务方面的员工北上吗?”

  刘如梅微微蹙眉。

  “我们培养的会计,都是和酒店管理相关。

  你们这是影视行业,其中有些内幕。

  外人能算的清吗?”

  李元青想了想。

  “这样,妈。

  你让爸先借我两个人,记录账目就行。

  最多顶三个月,我给他们开工资。

  三个月后,我再安排专人接手。

  你看怎么样?”

  “行,三个月就当是出差了。”

  安排好员工,李元青从背包里掏出一份剧本大纲。

  “现在市面上还是流行古装剧。

  我看了几本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

  东平西凑出一个新故事。

  这是个电视剧项目,当做青奕公司的开业之作。

  老张,接下来半年时间,就先忙它吧。”

  张昭接过这份没有名字剧本大纲。

  随意看了一眼,简介写的是。

  “段天涯、归海一刀、上官海棠、成是非是护龙山庄的四大密探,各自有着江湖众人无法匹及的绝技,效命于神侯朱无视。此时因正德皇帝痴傻,政局混乱,东厂趁乱把持朝政,迫害忠良....”

  张昭问道。

  “这个故事没有名字吗?”

  “我还没想好。

  暂时命名为《护龙山庄》或者《天下第一》都可以。

  咱们刚起步,不要拘泥于北京。

  你带着项目去联系两岸三地的投资人。

  最好囊括多地的资本、演员。

  恰独食不好。

  我们愿意分享。”

  张昭点点头。

  “确实要联系两岸三地的资本。

  现在拍古装戏比较厉害的,都是来自香江的团队。

  我挖的人才最多维持公司运转。

  让他们一下子就达到成熟的水平,还远远不够。

  必须要请外援,手把手教他们。”

  刘如梅担心道。

  “就怕是他们不愿教。

  谁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教给别人呢?”

  李元青对这一点有心理准备。

  “学本事肯定是要出血的。

  估计拍完《天下第一》还不够,还得再拍几部古装戏,我们才能磨合出属于自己的团队。”

  李元青想了想。

  “老张,你有空去编剧圈里找能写清宫戏的编剧,从他们手里套一两个项目出来。

  现在清宫剧也有市场,投资不会亏。

  只要能成功拍出一两部,咱们的公司就算站稳脚跟了。”

  李元青也想考虑偶像剧。

  可现在内地市场还不行。

  从《流星花园》被禁就能看出来,大环境还没有成熟,还需再等等。

  “至于电影,我去找韩三屏。

  他给我打过电话,我却一直没有赴他的约。

  这次该去见一面了。”

  既然躲不开三爷,那就抱三爷的大腿吧。

  自己这种导演天才,难道不能让三爷心甘情愿喊一句。

  “李导,你的电影我们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