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呷了口冷茶,昏黄灯光将他脸上的沟壑照得愈发深邃,嗓音带着一丝砂砾摩擦般的沙哑。诸位,今夜咱们不说那山精野怪,单表一件流传于古籍残卷、却鲜有人亲见的邪物——鬼瓮。此物能遂人心愿,却需以难以想象的代价来换。今日这第一章,便从一座破庙、一个走投无路的书生说起。
话说这大齐永和三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江南才子林枫,本是书香门第,奈何家道突变,父母双亡,又逢科考失利,盘缠用尽,只得拖着病体,冒着酷暑赶往邻县投奔一门远亲。
行至苍梧山脚下,天色骤变,乌云蔽日,狂风卷着沙石扑面而来。林枫又饥又渴,加上心中郁结,眼前一黑,竟晕倒在荒草丛生的官道旁。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冰冷的雨水激醒。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破败的山神庙中。庙宇荒废已久,神像金身剥落,蛛网遍布,唯剩残垣断壁勉强遮挡风雨。外面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林枫挣扎着坐起,只觉浑身滚烫,喉咙如同火烧。他苦笑一声,想自己饱读诗书,竟落得如此境地,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悲愤绝望之下,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布满青苔的神案上!
“咔嚓”一声轻响,神案一角竟被他砸得碎裂开来。碎木屑中,赫然露出一个尺许高、颜色暗沉如凝血的陶瓮!
那陶瓮造型古拙,绝非近代之物。瓮身刻满了密密麻麻、扭曲怪异的暗红色符咒,看久了竟觉头晕目眩。在这荒山破庙出现如此物件,实在诡异。
林枫心中诧异,小心翼翼地将瓮取出。入手竟是刺骨的冰凉,在这闷热的雨夜,反倒让他清醒了几分。他仔细端详,发现瓮口被一种似皮非皮、似蜡非蜡的黑色物质牢牢封住,严丝合缝。
“莫非是前朝遗物?”林枫本是读书人,好奇心起,加之病中恍惚,竟鬼使神差地用力去抠那封口。怎料那封口异常坚固,纹丝不动。
他叹了口气,颓然坐倒在地,将那冰冷的陶瓮抱在怀里,望着庙外连绵的雨幕,想起自身际遇,不由悲从中来,低声喃喃:“想我林枫,自幼苦读,只求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为何天道如此不公?若……若真有神明,就请让我摆脱这潦倒困顿,哪怕……哪怕折损些寿元,我也认了!”
他这话语,半是发泄,半是痴念。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
怀中的陶瓮,猛地一震!
一股远比之前冰冷的寒气瞬间透衣而入,激得林枫打了个哆嗦!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那坚固的黑色封口处,竟悄然裂开了一道细如发丝的缝隙!一股极其微弱的、带着陈年血腥与檀香混合的诡异气息,从缝隙中飘散出来。
与此同时,一个冰冷、缥缈、仿佛直接响彻在脑海深处的声音,幽幽响起:
“如尔所愿……”
林枫吓得魂飞魄散,手一松,那鬼瓮“咚”地一声掉在铺满灰尘的地上,滚动两下,竟立住了。封口的裂缝已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那冰冷的声音也不再响起。
“幻觉……定是发热产生的幻觉!”林枫脸色惨白,连连后退,直到背抵冰冷的墙壁,才喘着粗气停下。他死死盯着那静立不动的鬼瓮,心头狂跳,再不敢靠近分毫。
这一夜,林枫在恐惧与高热的交织中昏昏沉沉。梦中光怪陆离,时而有金甲神人对他微笑,时而有青面獠牙的恶鬼将他拖入深渊。
次日清晨,雨消云散。林枫的高烧竟奇迹般地退了,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却好了许多。他心有余悸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鬼瓮,犹豫再三,终究不敢将其留在庙中,也不知是怕它害人,还是心底那丝隐秘的贪念作祟。他用破布将其层层包裹,塞进行囊,步履蹒跚地继续赶路。
奇怪的是,接下来的路途顺利得出奇。他刚走出不到三里,便遇到一队前往邻县的商队,管事见他虽是落魄,却谈吐不凡,竟好心捎了他一程,还赠予他些干粮饮水。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到达邻县后,他按图索骥找到那门远亲,发现那家竟是个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远亲见他虽衣衫褴褛,但举止有度,又查验了信物,确认无误,不仅热情收留,更请来名医为他诊治,待他如上宾。
不过半月,林枫的身体便已康复,面色红润,更胜往昔。远亲欣赏他的才学,还出资让他在家中安心读书,以备下科。
这一切的转变,如同梦幻。林枫躺在柔软舒适的床榻上,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恍如隔世。他不禁又想起了破庙中那个诡异的陶瓮,那个冰冷的声音……
“莫非……莫非那愿望,真的……”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念头无法抑制地滋生出来。他猛地从行囊中翻出那个被破布包裹的陶瓮,捧在手中,感受着那熟悉的、似乎比之前更沉几分的冰凉触感。
这一次,他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一丝掌控命运的错觉。
他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瓮身那些扭曲的符咒,如同抚摸情人的肌肤,低声呢喃,带着试探,更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狂热:
“若……若你真能显灵……我要在下次科考,高中进士!”
瓮身,再次传来那熟悉的、轻微的震动。封口处,那道细缝一闪而逝。比之前更清晰一分的冰冷声音,烙印在他脑海:
“代价……尔当知晓……”
林枫手一抖,差点又将瓮摔落。代价?他自然记得自己昨夜情急之下喊出的“折损寿元”。看着眼前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希望,想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无限风光,他把心一横,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知晓!”
鬼瓮沉寂下去,再无动静。但林枫却能感觉到,自己与这冰冷的陶瓮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无形而牢固的联系。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如同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他以未知的代价,换取的似锦前程。
说书人说到这里,故意停顿,端起茶碗,慢悠悠地吹着气。
“诸位,您说这林枫,是时来运转,还是已一脚踏入了鬼门关?那‘代价’二字,轻飘飘出口,却重逾千斤。他这进士功名,能否如愿?又要付出何等惨烈的代价?”
话说这大齐永和三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江南才子林枫,本是书香门第,奈何家道突变,父母双亡,又逢科考失利,盘缠用尽,只得拖着病体,冒着酷暑赶往邻县投奔一门远亲。
行至苍梧山脚下,天色骤变,乌云蔽日,狂风卷着沙石扑面而来。林枫又饥又渴,加上心中郁结,眼前一黑,竟晕倒在荒草丛生的官道旁。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冰冷的雨水激醒。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破败的山神庙中。庙宇荒废已久,神像金身剥落,蛛网遍布,唯剩残垣断壁勉强遮挡风雨。外面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林枫挣扎着坐起,只觉浑身滚烫,喉咙如同火烧。他苦笑一声,想自己饱读诗书,竟落得如此境地,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悲愤绝望之下,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布满青苔的神案上!
“咔嚓”一声轻响,神案一角竟被他砸得碎裂开来。碎木屑中,赫然露出一个尺许高、颜色暗沉如凝血的陶瓮!
那陶瓮造型古拙,绝非近代之物。瓮身刻满了密密麻麻、扭曲怪异的暗红色符咒,看久了竟觉头晕目眩。在这荒山破庙出现如此物件,实在诡异。
林枫心中诧异,小心翼翼地将瓮取出。入手竟是刺骨的冰凉,在这闷热的雨夜,反倒让他清醒了几分。他仔细端详,发现瓮口被一种似皮非皮、似蜡非蜡的黑色物质牢牢封住,严丝合缝。
“莫非是前朝遗物?”林枫本是读书人,好奇心起,加之病中恍惚,竟鬼使神差地用力去抠那封口。怎料那封口异常坚固,纹丝不动。
他叹了口气,颓然坐倒在地,将那冰冷的陶瓮抱在怀里,望着庙外连绵的雨幕,想起自身际遇,不由悲从中来,低声喃喃:“想我林枫,自幼苦读,只求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为何天道如此不公?若……若真有神明,就请让我摆脱这潦倒困顿,哪怕……哪怕折损些寿元,我也认了!”
他这话语,半是发泄,半是痴念。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
怀中的陶瓮,猛地一震!
一股远比之前冰冷的寒气瞬间透衣而入,激得林枫打了个哆嗦!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那坚固的黑色封口处,竟悄然裂开了一道细如发丝的缝隙!一股极其微弱的、带着陈年血腥与檀香混合的诡异气息,从缝隙中飘散出来。
与此同时,一个冰冷、缥缈、仿佛直接响彻在脑海深处的声音,幽幽响起:
“如尔所愿……”
林枫吓得魂飞魄散,手一松,那鬼瓮“咚”地一声掉在铺满灰尘的地上,滚动两下,竟立住了。封口的裂缝已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那冰冷的声音也不再响起。
“幻觉……定是发热产生的幻觉!”林枫脸色惨白,连连后退,直到背抵冰冷的墙壁,才喘着粗气停下。他死死盯着那静立不动的鬼瓮,心头狂跳,再不敢靠近分毫。
这一夜,林枫在恐惧与高热的交织中昏昏沉沉。梦中光怪陆离,时而有金甲神人对他微笑,时而有青面獠牙的恶鬼将他拖入深渊。
次日清晨,雨消云散。林枫的高烧竟奇迹般地退了,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却好了许多。他心有余悸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鬼瓮,犹豫再三,终究不敢将其留在庙中,也不知是怕它害人,还是心底那丝隐秘的贪念作祟。他用破布将其层层包裹,塞进行囊,步履蹒跚地继续赶路。
奇怪的是,接下来的路途顺利得出奇。他刚走出不到三里,便遇到一队前往邻县的商队,管事见他虽是落魄,却谈吐不凡,竟好心捎了他一程,还赠予他些干粮饮水。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到达邻县后,他按图索骥找到那门远亲,发现那家竟是个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远亲见他虽衣衫褴褛,但举止有度,又查验了信物,确认无误,不仅热情收留,更请来名医为他诊治,待他如上宾。
不过半月,林枫的身体便已康复,面色红润,更胜往昔。远亲欣赏他的才学,还出资让他在家中安心读书,以备下科。
这一切的转变,如同梦幻。林枫躺在柔软舒适的床榻上,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恍如隔世。他不禁又想起了破庙中那个诡异的陶瓮,那个冰冷的声音……
“莫非……莫非那愿望,真的……”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念头无法抑制地滋生出来。他猛地从行囊中翻出那个被破布包裹的陶瓮,捧在手中,感受着那熟悉的、似乎比之前更沉几分的冰凉触感。
这一次,他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一丝掌控命运的错觉。
他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瓮身那些扭曲的符咒,如同抚摸情人的肌肤,低声呢喃,带着试探,更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狂热:
“若……若你真能显灵……我要在下次科考,高中进士!”
瓮身,再次传来那熟悉的、轻微的震动。封口处,那道细缝一闪而逝。比之前更清晰一分的冰冷声音,烙印在他脑海:
“代价……尔当知晓……”
林枫手一抖,差点又将瓮摔落。代价?他自然记得自己昨夜情急之下喊出的“折损寿元”。看着眼前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希望,想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无限风光,他把心一横,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知晓!”
鬼瓮沉寂下去,再无动静。但林枫却能感觉到,自己与这冰冷的陶瓮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无形而牢固的联系。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如同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他以未知的代价,换取的似锦前程。
说书人说到这里,故意停顿,端起茶碗,慢悠悠地吹着气。
“诸位,您说这林枫,是时来运转,还是已一脚踏入了鬼门关?那‘代价’二字,轻飘飘出口,却重逾千斤。他这进士功名,能否如愿?又要付出何等惨烈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