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法庭对线,律师团齐上阵-《穿越后成了霸总,怼遍绿茶无敌手》

  陆氏集团的股价像一条被扔进油锅的鱼,在舆论的热浪里疯狂翻腾。

  微博热搜、财经论坛、股票交流群,全是幸灾乐祸的声音:

  【看吧,我说陆氏撑不了多久。】

  【资本大佬都出手了,还能翻盘?】

  【这波是神仙也救不了。】

  陆时衍坐在办公室,修长的手指轻轻转着钢笔,眼神落在屏幕上的股价曲线。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看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

  “让他们唱。”他淡声道,“唱得越大声,摔得越惨。”

  会议室里,法务部全员到齐,像一支整装待发的精锐部队。

  法务总监将一摞文件“啪”地放在桌上:“这是我们准备的全套应对方案,包括行政复议申请、国际仲裁申请,以及对涉嫌恶意指控的媒体提起的名誉权诉讼。”

  陆时衍点了点头:“很好。我要的不是解释,而是结果。”

  他的目光像刀锋一样扫过众人:“记住,我们不只是要打赢官司,更要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知道——陆氏集团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某知名财经自媒体连续三天发布“陆氏集团涉嫌财务造假”的文章,引用所谓“内部人士爆料”,配图模糊,证据全是猜测。

  法务团队当机立断,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关于名誉权的规定,要求对方删除不实报道、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开庭当天,陆时衍亲自到场。

  对方律师一上来就气势汹汹:“请问被告是否有证据证明文章内容不实?”

  陆时衍微微一笑,把一叠文件推到法官面前:“这是我们的财务审计报告,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每一笔资金流向都有凭证,每一份合同都有编号。”

  他顿了顿,转向对方律师:“倒是你们,所谓的‘内部人士爆料’,请问这位内部人士是谁?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对方律师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陆时衍接着补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你们的文章连最基本的事实核查都没有做,已经构成了侵权。”

  法官点头,显然认同陆时衍的观点。

  庭下记者的闪光灯“咔咔”作响,庭审直播的弹幕瞬间刷屏:

  【这才是霸总 律师的双重暴击!】

  【对方律师的脸都绿了哈哈哈。】

  【法律才是最强武器啊!】

  国际能源署的调查进入实质阶段,要求陆氏集团提供近三年的生产数据、销售记录和研发投入明细。

  这是一个陷阱。

  一旦提供,这些商业机密很可能落入竞争对手手中;可如果拒绝,就会被认定为不配合调查,面临惩罚性措施。

  陆时衍的对策,是“有条件配合”。

  法务团队依据《行政程序法》第三十二条,要求调查方在保密协议的前提下调取资料,并对所有接触信息的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更狠的是,他们还同时向国际仲裁机构提起申请,要求对调查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这一招,让国际能源署陷入了两难。

  如果同意陆氏的条件,就等于承认调查程序存在瑕疵;如果不同意,就会被外界质疑调查的公正性。

  一时间,国际媒体的风向开始微妙变化。

  【陆氏集团这是要和国际组织正面硬刚?】

  【不得不说,这操作太秀了!】

  【原来法律还能这么用!】

  顾言深的公司在社交媒体上暗中引导话题,配合财经自媒体的抹黑,试图形成“陆氏集团不行了”的共识。

  陆时衍的反击,是直接公布了一份“合作终止函”。

  这份函件显示,顾氏集团拖欠陆氏集团货款高达两亿元,多次催讨无果,陆氏已正式终止合作,并提起诉讼。

  文件一出,舆论瞬间反转。

  【卧槽,原来问题在顾氏那边?】

  【拖欠货款还抹黑别人,这操作绝了!】

  【顾氏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绝的是,陆氏的公关团队在发布函件的同时,配了一张律师函截图,上面赫然写着——

  “若三日内未清偿欠款,将依法申请财产保全。”

  这张图被网友疯狂转发,还被P成了各种表情包:

  【欠我钱的人都该看看这张图】

  【律师函警告.jpg】

  欧洲某国突然宣布,将对陆氏集团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0%。

  这意味着,陆氏在欧洲的产品价格将失去竞争力,市场份额可能一夜之间被竞争对手吞噬。

  财务总监急得团团转:“这怎么办?我们在欧洲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25%,一旦失去……”

  “失去?”陆时衍打断他,“谁说我们会失去?”

  他的对策,是“绕开”。

  陆氏集团迅速与东南亚一家大型制造商达成合作,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利用东南亚与欧洲的自由贸易协定,规避反倾销税。

  同时,法务团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指控该国违反《反倾销协定》第六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实施惩罚性关税。

  开庭当天,陆时衍的律师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

  首席律师流利地引用国际法规:“根据《反倾销协定》第六条第八款,调查机关在作出终裁决定前,必须向所有利害关系方披露基本事实。”

  他指向对方代表:“而你们,不仅没有披露所谓的‘倾销证据’,甚至在我们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后,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这严重违反了程序公正原则。”

  对方代表脸色铁青,却无言以对。

  庭审结束后,国际媒体纷纷报道:

  【陆氏集团或成反倾销税申诉史上最大赢家】

  【法律战的胜利,比商业反击更致命】

  就在外界以为陆时衍只会打法律战时,他悄然布局资本市场。

  利用舆论对顾氏集团的质疑,陆氏的投资部门在低位大量收购顾氏的流通股份。

  三天后,顾氏集团突然发布公告——大股东变更,陆氏集团持股比例达到15%,成为第二大股东。

  财经媒体炸了锅:

  【这才是真正的资本猎杀!】

  【先打法律战,再打资本战,陆总太会了!】

  陆时衍的终极布局

  这几场仗打下来,陆氏集团不仅稳住了阵脚,反而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名气。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与陆氏合作,认为这是一家“不好惹”的公司。

  股价触底反弹,市值在短短两周内回升了30%。

  会议结束后,陆时衍独自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夜景。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对手,还在暗处虎视眈眈。

  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来吧,”他轻声道,“看谁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