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星霜染鬓忆同舟,八十风霜共枕流。
七夕灯前温旧语,新年檐下话归休。
尘间烟火藏真意,岁月回甘胜玉瓯。
且把余生融浅墨,笑看星月照高楼。
暗影世界的雪落得静。林骁推开阳台门时,檐角的冰棱正往下滴水,水珠坠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雪沫。他拢了拢身上的厚氅,目光穿过庭院里覆雪的星蓝花,落在客厅窗上映出的暖黄光晕上——苏约正坐在藤椅里,借着台灯的光翻一本泛黄的相册。
“又在看哪年的?”林骁走进屋,带起的寒风让台灯的光晕晃了晃。苏约抬头时,他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像盛着大半辈子的月光。
“看念安第一次学步的。”苏约指着相册里那个跌跌撞撞的小身影,旁边扶着她的少年眉眼清亮,正是二十岁的苏毅骁,“那时候你总说,咱们家的孩子,连摔倒都带着星蓝花的劲儿。”
林骁在她身边坐下,指尖拂过相册边缘的磨损。今年过年,他们就满八十了。时间像星舰跃迁时掠过的流光,快得让人抓不住,却在眼角眉梢、在掌心的老茧里,刻下了沉甸甸的痕迹。
“毅骁刚发来通讯,说在星系边缘发现了新的星蓝花品种。”苏约合上相册,端起桌上温着的星露茶,“他说等开春就带样本回来,让咱们的院子也种上。”
“这孩子,都当爷爷了还这么冒失。”林骁嘴上嗔怪,嘴角却扬着。苏毅骁当年从蚀心者意识里挣脱后,便成了星际植物学家,跑遍宇宙寻找星蓝花的变种,说是要“把错过的时光,都种进土里”。
窗外的雪停了。苏约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一个红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两枚磨得发亮的银戒指,上面刻着简化的星核与星蓝花图案。
“七夕的礼,早备好了。”她把其中一枚套进林骁的无名指,银圈贴着皮肤,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润,“当年在界域之门,你说等战事了了,就换个像样的。这对是我亲手打的,比当年那个能量环实在。”
林骁的指腹摩挲着戒指上的纹路。他想起年轻时的七夕,两人总在星舰的作战室里过,他用能量剑在舱壁上刻星图,她就摘来星蓝花瓣泡水,说那是“宇宙里最甜的酒”。如今硝烟散尽,倒真应了当年的愿,守着一方小院,看雪落,等花开。
“念安和孩子们初三回来?”林骁问。念安继承了守界者的传承,如今是星际联盟的和平大使,常年在外奔波,却总说“爷爷的饺子比任何星球的宴席都香”。
“说是带新研制的暖炉来。”苏约笑出声,“上次视频,小孙女还举着画笔画咱们,说要把爷爷奶奶画进星图里,标成‘最亮的两颗星’。”
暮色漫进窗时,林骁去厨房煮了两碗汤圆。黑芝麻馅的,是苏约爱吃的;花生馅的,是他偏爱的。热气腾起来时,他看见苏约正对着窗外的星空出神,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像落了层温柔的雪。
“在想什么?”他把碗递过去。
“想刚认识你的时候。”苏约舀起一颗汤圆,吹了吹,“你穿着银甲站在星舰甲板上,身后是爆炸的星云,我就想,这人怎么连背影都带着光。”
林骁笑了。他也想起那时的苏约,握着能量剑在战场上转身,星蓝花的能量在她周身绽开,像突然盛放的星河。原来所谓传奇,不过是寻常日子里,两个人把彼此的名字,刻进了对方的命里。
深夜的客厅里,老式座钟敲了十二下。苏约靠在林骁肩头,听着窗外的风雪声,忽然轻声说:“还记得第一次过年吗?咱们在星舰的储物舱里,就着应急灯吃压缩饼干,你说‘等和平了,天天给你包饺子’。”
“记得。”林骁收紧手臂,“后来真和平了,你却说‘偶尔吃次压缩饼干,倒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苏约被逗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些:“人老了,就爱翻旧账。可翻来翻去,都是甜的。”
第二天清晨,林骁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推窗一看,苏约正蹲在星蓝花前,小心翼翼地拂去花瓣上的雪。晨光落在她的白发上,像镀了层金,让他想起当年在净化池,她握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进去”时的坚定。
“小心着凉。”他拿了件厚披风给她披上。苏约回头时,他看见她手里捧着一小丛刚冒头的绿芽,是星蓝花的新苗。
“你看,冻不死。”苏约的声音里带着孩童般的雀跃,“就像咱们俩。”
林骁望着那抹新绿,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八十岁的清晨,她蹲在雪地里护着一株幼苗,他站在她身后,替她挡住迎面来的风。
屋檐下的红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灯笼穗上的雪簌簌往下掉。远处传来星港的鸣笛声,是苏毅骁带着孩子们回来了。林骁牵起苏约的手,掌心的银戒指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轻响,像在应和着岁月的节拍。
“回家了。”他说。
“嗯,回家了。”她说。
风雪穿过庭院,星蓝花的叶片在雪下轻轻颤,像在低语着一个关于守护的秘密——原来最动人的传奇,从不是纵横宇宙的锋芒,而是八十载春秋里,两个人把日子过成了彼此的铠甲,也过成了彼此的软肋。
客厅的灯亮着,等着重逢的人。窗外的星河依旧璀璨,而这方寸之间的烟火,早已胜过了万千星辰。
星霜染鬓忆同舟,八十风霜共枕流。
七夕灯前温旧语,新年檐下话归休。
尘间烟火藏真意,岁月回甘胜玉瓯。
且把余生融浅墨,笑看星月照高楼。
暗影世界的雪落得静。林骁推开阳台门时,檐角的冰棱正往下滴水,水珠坠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雪沫。他拢了拢身上的厚氅,目光穿过庭院里覆雪的星蓝花,落在客厅窗上映出的暖黄光晕上——苏约正坐在藤椅里,借着台灯的光翻一本泛黄的相册。
“又在看哪年的?”林骁走进屋,带起的寒风让台灯的光晕晃了晃。苏约抬头时,他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像盛着大半辈子的月光。
“看念安第一次学步的。”苏约指着相册里那个跌跌撞撞的小身影,旁边扶着她的少年眉眼清亮,正是二十岁的苏毅骁,“那时候你总说,咱们家的孩子,连摔倒都带着星蓝花的劲儿。”
林骁在她身边坐下,指尖拂过相册边缘的磨损。今年过年,他们就满八十了。时间像星舰跃迁时掠过的流光,快得让人抓不住,却在眼角眉梢、在掌心的老茧里,刻下了沉甸甸的痕迹。
“毅骁刚发来通讯,说在星系边缘发现了新的星蓝花品种。”苏约合上相册,端起桌上温着的星露茶,“他说等开春就带样本回来,让咱们的院子也种上。”
“这孩子,都当爷爷了还这么冒失。”林骁嘴上嗔怪,嘴角却扬着。苏毅骁当年从蚀心者意识里挣脱后,便成了星际植物学家,跑遍宇宙寻找星蓝花的变种,说是要“把错过的时光,都种进土里”。
窗外的雪停了。苏约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一个红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两枚磨得发亮的银戒指,上面刻着简化的星核与星蓝花图案。
“七夕的礼,早备好了。”她把其中一枚套进林骁的无名指,银圈贴着皮肤,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润,“当年在界域之门,你说等战事了了,就换个像样的。这对是我亲手打的,比当年那个能量环实在。”
林骁的指腹摩挲着戒指上的纹路。他想起年轻时的七夕,两人总在星舰的作战室里过,他用能量剑在舱壁上刻星图,她就摘来星蓝花瓣泡水,说那是“宇宙里最甜的酒”。如今硝烟散尽,倒真应了当年的愿,守着一方小院,看雪落,等花开。
“念安和孩子们初三回来?”林骁问。念安继承了守界者的传承,如今是星际联盟的和平大使,常年在外奔波,却总说“爷爷的饺子比任何星球的宴席都香”。
“说是带新研制的暖炉来。”苏约笑出声,“上次视频,小孙女还举着画笔画咱们,说要把爷爷奶奶画进星图里,标成‘最亮的两颗星’。”
暮色漫进窗时,林骁去厨房煮了两碗汤圆。黑芝麻馅的,是苏约爱吃的;花生馅的,是他偏爱的。热气腾起来时,他看见苏约正对着窗外的星空出神,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像落了层温柔的雪。
“在想什么?”他把碗递过去。
“想刚认识你的时候。”苏约舀起一颗汤圆,吹了吹,“你穿着银甲站在星舰甲板上,身后是爆炸的星云,我就想,这人怎么连背影都带着光。”
林骁笑了。他也想起那时的苏约,握着能量剑在战场上转身,星蓝花的能量在她周身绽开,像突然盛放的星河。原来所谓传奇,不过是寻常日子里,两个人把彼此的名字,刻进了对方的命里。
深夜的客厅里,老式座钟敲了十二下。苏约靠在林骁肩头,听着窗外的风雪声,忽然轻声说:“还记得第一次过年吗?咱们在星舰的储物舱里,就着应急灯吃压缩饼干,你说‘等和平了,天天给你包饺子’。”
“记得。”林骁收紧手臂,“后来真和平了,你却说‘偶尔吃次压缩饼干,倒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苏约被逗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些:“人老了,就爱翻旧账。可翻来翻去,都是甜的。”
第二天清晨,林骁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推窗一看,苏约正蹲在星蓝花前,小心翼翼地拂去花瓣上的雪。晨光落在她的白发上,像镀了层金,让他想起当年在净化池,她握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进去”时的坚定。
“小心着凉。”他拿了件厚披风给她披上。苏约回头时,他看见她手里捧着一小丛刚冒头的绿芽,是星蓝花的新苗。
“你看,冻不死。”苏约的声音里带着孩童般的雀跃,“就像咱们俩。”
林骁望着那抹新绿,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八十岁的清晨,她蹲在雪地里护着一株幼苗,他站在她身后,替她挡住迎面来的风。
屋檐下的红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灯笼穗上的雪簌簌往下掉。远处传来星港的鸣笛声,是苏毅骁带着孩子们回来了。林骁牵起苏约的手,掌心的银戒指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轻响,像在应和着岁月的节拍。
“回家了。”他说。
“嗯,回家了。”她说。
风雪穿过庭院,星蓝花的叶片在雪下轻轻颤,像在低语着一个关于守护的秘密——原来最动人的传奇,从不是纵横宇宙的锋芒,而是八十载春秋里,两个人把日子过成了彼此的铠甲,也过成了彼此的软肋。
客厅的灯亮着,等着重逢的人。窗外的星河依旧璀璨,而这方寸之间的烟火,早已胜过了万千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