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数据的反击-《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

  刘文博教授脸上的皱纹绷得像拉紧的弓弦。林枫那句“爱的底层架构”像根鱼刺,牢牢卡在他习惯的理论喉管里。他不能否认安全感的重要性——那是教科书里的金科玉律,但他绝不能容忍一个门外汉用这种离经叛道的方式来定义它!

  “偷换概念!”刘教授的声音从齿缝间挤出来,带着压抑不住的震颤,“用华丽辞藻包装控制欲!你说的安全感,就是靠冷冰冰的条款和惩罚来建立?孩子的天性呢?自由探索的精神呢?被你那些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这根本是驯化,不是教育!”

  他的声调陡然拔高,带着学阀被冒犯特有的激动。客厅里的空气骤然凝固,连玩积木的孩子们都停下了动作,不安地望过来。

  苏清雅的指尖深深陷进掌心。孙宇和李曼妮交换了个眼神,嘴角重新扬起隐秘的弧度。

  林枫的神情没有任何波动,仿佛刘教授的激动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杂音。他甚至没有调整坐姿。

  “刘教授认为这些是空洞的理论。”林枫开口,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代码逻辑,“那么,我们不妨暂时搁置主观感受,看看客观发生的变化。”

  他取出节目组特许使用的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点,调出加密的工作日志。

  “这是家庭协议试行期间的简易行为记录。”林枫将屏幕转向刘教授,同时确保镜头能捕捉到数据,“虽然不具备科研级精度,但作为趋势参考,或许比纯粹的感受更有说服力。”

  屏幕上跃动着简洁的图表与数字。

  “协议执行前三天,思雅出现较大情绪波动的频率是日均四点五次。执行七天后,这个数字降至一点二次。思柔因环境焦虑产生的紧张行为——比如咬指甲、沉默退缩——发生频率下降约百分之六十。”

  指尖轻滑,切换到另一组数据。

  “在需要协作的任务中,比如之前的物资整理和今天的厨房协助,兄妹间的有效协作次数提升三倍,任务耗时平均缩短百分之四十,因沟通产生的摩擦基本消失。”

  林枫抬起眼帘,目光沉静地落在脸色变幻的刘文博身上。

  “您推崇的天性与自由探索,如果其代价是频繁的情绪失控、低效的内耗和安全感的持续流失,那么这种自由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究竟是滋养,还是负担?”

  他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像手术刀般精准:

  “请问,是您基于经验的主观判断更可靠,还是这些可观测、可量化的行为改善更能反映事实?”

  刘教授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却发不出完整音节。他惯用的“天性”“自由”“爱”等宏大概念,在这些赤裸裸的、指向明确的数据面前突然褪色。他无法否认这些数字代表的积极转变,这让他陷入理论的泥沼。

  “你...你这是选择性数据!儿童的心理健康...”

  “我的心理很健康。”

  清亮的童声截断了他的话。

  思清不知何时站到了林枫身旁。他仰头看着面色涨红的教授,眼神澄澈如初雪。

  “我知道规则的边界在哪里。”男孩一字一顿,像在推导数学公式,“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这让我感到安全。比之前只有妈妈时,我们要猜测她何时高兴何时生气要安全得多。”

  苏清雅浑身一颤,望着儿子瞬间泛红的眼眶里盛满震惊。她从未想过,独自抚养的岁月在孩子心中刻下了这样的不确定性。

  “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