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弟子成长展风采-《洪荒万符之祖》

  山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角。玄阳仍站在祖师殿前的石阶上,手中拂尘垂地,指节微微泛白。那根被银线缠过的尘丝,在晨光里泛着微哑的光泽。他没有动,目光落在广场边缘的一处空地上。

  几名弟子正悄然布阵,动作轻缓,像是怕惊扰了战后初歇的山门。他们手中符纸微亮,指尖划动间已有灵力流转。一人蹲下身,以朱砂笔在青石上勾画符纹,线条沉稳,落笔如根扎土。另一人闭目凝神,掌心托着一张未启的符纸,眉心微跳,似在感应某种节律。

  玄阳察觉到了那股波动——不是强横的灵压,而是细密如织的符意交织。他知道,这是弟子们想借战后余势,演一场符道切磋。他们没出声,也没请示,只是默默铺开阵势,像在用行动回应那场大战中曾被点亮的道心。

  他没有阻止。

  拂尘尾轻轻一颤,他以太极之意引动地脉之气,自足底缓缓上行,熨帖着尚在震颤的灵根。那一战耗得极深,此刻五脏仍有滞涩之感,但他不动声色,只将气息压得极稳。随即,神识如雾般散开,不着痕迹地罩住那片演符之地。

  第一个出手的是个高瘦少年。他踏前一步,手中符纸一抖,竟不点燃,而是贴于胸前。下一瞬,他双掌按地,一道土黄色的纹路自掌心蔓延而出,如树根般迅速爬过石面,直抵阵心。

  符成。

  地面微震,一道低沉的嗡鸣自地底传来。龙虎山的地气仿佛被轻轻拨动了一下,远处几株老松的枝叶无风自动,草尖上凝着的露珠微微一颤,竟折射出七彩光晕。

  有人低声惊呼:“这是……地脉引灵符?”

  那少年正是苍梧。他缓缓收掌,额角沁汗,却不显疲态。他看了一眼符纹,发现边缘已有裂痕,正要补笔,忽觉一股温和之力自地下升起,稳住了即将溃散的符基。

  他抬头,望向石阶上的身影。

  玄阳没看他,目光落在符纹上,只微微点了点头。

  苍梧心头一热,没再多言,退到一旁盘坐调息。他知道是谁在暗中护持,也明白这一点头的分量。

  紧接着,一名女子上前。她衣袖素净,发间无饰,手中符纸泛着淡淡的青光。她并未立刻动笔,而是先走到两名仍在调息的同门身边,指尖轻点他们眉心,符光微闪,那两人紧皱的眉头竟渐渐舒展。

  “这是静心安魂符?”有人认了出来。

  她没答话,转身回到阵中,将符纸悬于掌心。朱砂笔落,线条柔和,不似寻常符箓那般刚劲,反倒像流水蜿蜒。符纹渐成,光晕扩散,如月华洒地,温润无声。

  三名神魂受损的弟子靠过来,刚一入光圈,脸色便缓和许多。一人睁开眼,轻声道:“像是……有人在耳边轻诵经文。”

  她叫灵素。她依旧沉默,只将符纸轻轻一推,符光便如薄纱般铺开,笼罩了整片疗伤区域。

  玄阳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那符意不张扬,却极有韧性,像春雨渗土,润物无声。他想起战时,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符链,一次次接续断裂的阵眼,撑住了大局。

  他依旧未语,拂尘轻扬,一道无形符印悄然落入阵中,助她稳住符心。

  演符继续。

  有弟子尝试复刻“共引符”的三色流转,笔下却力不从心,符纹刚成一半,金光与青芒便开始互斥,眼看就要炸开。千钧一发之际,玄阳指尖微动,一道极细的符线自拂尘尾射出,如针引线,瞬间将两股灵力缝合,符纹得以完整。

  那弟子惊出一身冷汗,抬头望来,玄阳只是看了他一眼,便移开视线。

  这一眼,不是责备,也不是赞许,而是一种静默的提醒:符不在形似,而在意通。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弟子加入。有人以风符催动落叶,在空中拼出符阵;有人以水珠为墨,在石上写符,水迹不散,反生灵光;还有人将数张小符叠合,形成复合阵纹,竟能短暂引动天象,云层微聚。

  玄阳站在石阶上,像一座不动的山。他不再调息,也不再刻意护持,只是静静看着。拂尘垂地,指节已不再发白。灵根的震颤不知何时平息了,道意内敛,如深潭无波。

  忽然,一名年轻道童快步跑来,手里捧着几张烧焦的残符。

  “师尊,这些是……从战场带回来的,我们试着修复,但总差一口气。”

  玄阳接过,指尖抚过焦痕。那是决战时用过的符纸,符纹残缺,灵力枯竭,寻常手段确实难以复原。

  他没说话,只是将残符轻轻放在石阶上,拂尘尾一扫,一道微光掠过。符纸轻颤,焦黑边缘竟泛起一丝微弱的灵光,虽未完全恢复,却已能辨识原符脉络。

  道童瞪大了眼:“您……没动笔?”

  玄阳依旧不语,只将符递还。

  道童愣住,随即低头,似有所悟。

  就在这时,苍梧再次起身。他走到广场中央,双手结印,掌心朝上。这一次,他没有用符纸,而是直接以指尖在空中划动,每一笔都极慢,极稳,仿佛在与大地对话。

  地气缓缓升起,顺着他的手臂流入指尖。符纹成形——依旧是一道地脉引灵符,但这一次,符纹更深,更稳,甚至隐隐与山势共鸣。

  灵素见状,也走了出来。她站在苍梧侧方,掌心托符,静心安魂符的光晕缓缓扩散,与苍梧的土行符意相接。两股力量并不融合,却彼此支撑,像一刚一柔的双柱,撑起一片稳定的灵域。

  其他弟子见状,纷纷响应。

  有人以风符托起灵素的符光,使其扩散更远;有人以火符点燃苍梧的符基,增强地脉感应;还有人将修复的残符置于阵眼,借其残留的战意为引。

  符阵渐成。

  玄阳看着,眼中终于浮起一丝温和。

  这不是他教的,也不是任何一门一派的固定传承。这是他们在生死之后,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了符道。

  拂尘轻轻一垂,他缓缓走下石阶。

  弟子们察觉到他的靠近,动作微微一顿,却没人停下。他们依旧专注于手中的符,像是知道,此刻的沉默,才是对师尊最好的回应。

  玄阳走到阵边,伸手触向一道即将断裂的符链。指尖微动,没有注入灵力,只是轻轻一拨,调整了符纹的角度。

  符链稳住,灵光流转更顺。

  他收回手,退后一步,重新立定。

  就在这时,灵素忽然抬头,看向他。

  “师尊,”她轻声问,“若有一日,我们各自传道四方……您给的这道符意,该如何落笔?”

  玄阳没答。

  他只是抬起手,将拂尘轻轻拄地。

  晨光正落在他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