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杨阿公转身只是拿了四副碗筷和酒杯出来。
风东亮接过东西,熟练地给他倒上酒。
“杨阿公,您尝尝,这是凤姨酿的梅子酒,纯果发酵的。”
谢之遥端着酒杯放到他面前,笑着说。
“嗯,你小子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杨阿公抬眼看了看风东亮,难得地夸了他一句。
他知道凤姨家的事,也是村里人都知道的。
他也清楚凤姨家的情况,所以对风东亮的行为表示认可。
“味道还不错,梅子味挺浓的,怎么?找我来推销酒?”
杨阿公抿了一口后,故意打趣说。
“哪能啊?这不是大材小用嘛。”
谢之遥无奈地笑了笑。
他知道杨阿公是在装糊涂。
他带人去看过杨阿公的老宅,这事杨阿公肯定听说了。
“先吃饭,吃完再说。”
风东亮插话道。
“别,先把事说完,我再决定吃不吃饭。”
杨阿公伸手挡住饭碗,眯着眼说。
“咳,是这样的,杨阿公,村里来了个开书店的老板,看中了您的老宅……”
“所以我代表村委来跟您商量一下。”
黄欣欣赔着笑,给他重新倒了酒,把情况说了一遍。
“那饭就不用吃了,两个字——不卖。”
杨阿公摇着蒲扇,不耐烦地说。
“不是卖,是租。”
黄欣欣赶紧解释。
“那也是两个字——不租。”
杨阿公抬起头,不满地看着谢之遥,坚定地说。
“为什么不租啊?”
黄欣欣纳闷地问。
“那我就说三个字——不想租。”
杨阿公不屑地说。
说完还环顾四周,好像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黄欣欣只好无奈地看向谢之遥求助。
“哎。”
谢之遥知道他是冲自己来的,只能叹了口气。
“杨阿公,您总得有个理由吧,您那老宅早就荒废了。”
“而且租出去也能赚一笔钱,您觉得呢?”
谢之遥耐心地劝说道。
“呸!我不差钱,把儿子还我!”
杨阿公嘴角一撇,扯着嗓子喊。
“那过两年,您大孙子不得考大学啦?上大学得花钱,以后娶媳妇也得花钱,是吧?”
谢之遥继续好言相劝。
杨阿公被这话气得,对谢之遥是满心的不乐意。
“你一回来,还有这刚毕业的小子,也跑村里来当官?哎,你别笑,你也没好到哪儿去。”
杨阿公一边数落谢之遥,一边瞅见风东亮在偷乐,顺道把他也骂了。
风东亮赶紧收起笑,一本正经地听训。
他这人,脾气是倔了点儿,但不是不讲道理,就是思想有点跟不上趟。
“你们仨啊,天天瞎折腾,把村子搅和成啥样了?”
“以前的云苗村多平静啊,一天到晚就鸟叫和做饭的烟,哪有这么多破事儿?”
杨阿公满脸不乐意,开始数落三人的“不是”。
风东亮他们几个只能尴尬地听着,像三只小兔子碰上大灰狼,动都不敢动。
“搞啥旅游开发?你们瞅瞅这两天来村里的人,拿着相机到处拍,咔嚓咔嚓的,真是瞎搞。”
“再看看原来干干净净的地,现在全是垃圾,脚都没处放。”
“白天吵吵嚷嚷,晚上也不消停。”
“简直乱成一锅粥,我真怕你们把村子搅得更乱。”
“还要建啥书店?我看你们是想把村子搅得翻天覆地!”
“你们心里就想着钱!”
“不管你们咋说,我就俩字——不租!”
杨阿公皱着眉,一脸失望地说完。
说完他就想端起杯子回屋。
可谢之遥和黄欣欣心里憋屈啊,他们觉得自己没错,可就是说不动这倔老头。
最后,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风东亮。
“咳,杨阿公,您别急着走,就算谈不拢,咱们这些小辈陪您喝顿酒。”
“这不过分吧?”
风东亮赶紧拉住杨阿公的手,笑着说。
“你也不是啥好东西,懒得理你,走的时候去厨房拿两块腊肉,我回屋吃饭去了。”
杨阿公扭过头,气呼呼地说。
不过他对风东亮的态度明显好多了,至少还愿意给两块腊肉。
谢之遥深吸一口气,心想:凭啥我这么多年都没得杨阿公个好脸,这小子倒轻松拿走腊肉。
“别走啊,杨阿公,先坐下,不管我们做错了啥,至少没犯法,酒还是好酒,对吧?”
风东亮站起来,把他又按回椅子上。
接下来,四个人安安静静地喝酒,聊些以前的事儿,谁也没再提租房子的事儿。
“不是我不讲道理,你们瞅瞅现在村里到处都是人,全是来旅游的。”
杨阿公瞅着风东亮,主动开了口。
“杨阿公啊,人多不好吗?您看啊,家家户户的扎染、布料、围巾啥的,这两天卖了多少,这对一个家来说,又多了个收入,减轻了负担。”
黄欣欣接着说。
“哼!那你们再瞅瞅村里这些人,心都浮了,一心就想赚钱。”
“收入?都钻钱眼里去了。”
“大家都卖东西,谁还种地啊?你们瞅瞅那些地,这两天都没人浇水了。”
杨阿公一边跺脚,一边拍大腿,一脸不乐意地说。
杨阿公这话,让原本想说话的谢之遥把嘴闭上了。
因为这几乎就是旅游村子的一个缺点。
有更轻松的赚钱法子,谁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啊?
“地肯定还得种啊。”
黄欣欣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我们云苗村一直靠山靠水,吃的就是这两样,这才是根本。”
“可是现在水也靠不上了,没法捕鱼了。”
“就剩下山和地了,如果这两样也放弃了,那还能靠啥?”
“游客会走的,走了还会回来吗?”
“云苗村再好,他们也不会一直待在这儿,也不会一直有人来。”
“啊遥,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不该破坏云苗村的生态,这是祖祖辈辈的生存之本。”
“你们没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我经历过,现在是吃饱穿暖了,但要居安思危啊。”
杨阿公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谢之遥和黄欣欣都沉默了。
他们原本以为这老人就是固执守旧,不愿接受社会的变化,一直活在过去的农耕日子里。
但他们忘了,这一代人曾经饿过肚子。
那段记忆到现在都让他们害怕。
“杨阿公,您知道大哥为啥回来吗?您也知道四平阿伯为啥拦着他回来吧?”
风东亮放下酒杯,轻声说。
杨阿公疑惑地点点头,眼神警惕地看着他。
好像在说:小子,你想咋骗我?
“很多事儿我都是从阿奶那儿听来的。”
“我们本来还有个伯父,那时候家里没钱治病,您家里也困难,但您去村里借了一圈的钱,让阿奶拿着给那个伯父看病。”
“虽然伯父没能救回来,但您的恩情,阿奶、伯父、大哥都记着。”
“后来四平阿伯家里没钱读书,也是您出钱供他,让德清阿伯带他上学。”
“再后来,我家,我妈带着我回来,村里有人骂我们,甚至想赶我们走。”
“还是您和我爷爷,带着几位伯伯,挥着锄头把那几家人的灶台给砸了。”
“啊遥哥要上学那会儿,家里缺钱,是您借的钱,一直等到大伯自己挣到钱才还上。”
“我该念书的时候,您虽没明说,但我知道,自从我妈走了以后。”
“每年我读书的费用,您至少掏了一半,都是您从地里一分一分挣来的辛苦钱。”
“就连晓春姐上大学缺钱,您也亲自送钱去,直到大哥听说后赶回来。”
“杨阿公啊,我们心里对您真是又敬又佩。”
“所以哪怕您对大哥不那么
杨阿公转身只是拿了四副碗筷和酒杯出来。
风东亮接过东西,熟练地给他倒上酒。
“杨阿公,您尝尝,这是凤姨酿的梅子酒,纯果发酵的。”
谢之遥端着酒杯放到他面前,笑着说。
“嗯,你小子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杨阿公抬眼看了看风东亮,难得地夸了他一句。
他知道凤姨家的事,也是村里人都知道的。
他也清楚凤姨家的情况,所以对风东亮的行为表示认可。
“味道还不错,梅子味挺浓的,怎么?找我来推销酒?”
杨阿公抿了一口后,故意打趣说。
“哪能啊?这不是大材小用嘛。”
谢之遥无奈地笑了笑。
他知道杨阿公是在装糊涂。
他带人去看过杨阿公的老宅,这事杨阿公肯定听说了。
“先吃饭,吃完再说。”
风东亮插话道。
“别,先把事说完,我再决定吃不吃饭。”
杨阿公伸手挡住饭碗,眯着眼说。
“咳,是这样的,杨阿公,村里来了个开书店的老板,看中了您的老宅……”
“所以我代表村委来跟您商量一下。”
黄欣欣赔着笑,给他重新倒了酒,把情况说了一遍。
“那饭就不用吃了,两个字——不卖。”
杨阿公摇着蒲扇,不耐烦地说。
“不是卖,是租。”
黄欣欣赶紧解释。
“那也是两个字——不租。”
杨阿公抬起头,不满地看着谢之遥,坚定地说。
“为什么不租啊?”
黄欣欣纳闷地问。
“那我就说三个字——不想租。”
杨阿公不屑地说。
说完还环顾四周,好像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黄欣欣只好无奈地看向谢之遥求助。
“哎。”
谢之遥知道他是冲自己来的,只能叹了口气。
“杨阿公,您总得有个理由吧,您那老宅早就荒废了。”
“而且租出去也能赚一笔钱,您觉得呢?”
谢之遥耐心地劝说道。
“呸!我不差钱,把儿子还我!”
杨阿公嘴角一撇,扯着嗓子喊。
“那过两年,您大孙子不得考大学啦?上大学得花钱,以后娶媳妇也得花钱,是吧?”
谢之遥继续好言相劝。
杨阿公被这话气得,对谢之遥是满心的不乐意。
“你一回来,还有这刚毕业的小子,也跑村里来当官?哎,你别笑,你也没好到哪儿去。”
杨阿公一边数落谢之遥,一边瞅见风东亮在偷乐,顺道把他也骂了。
风东亮赶紧收起笑,一本正经地听训。
他这人,脾气是倔了点儿,但不是不讲道理,就是思想有点跟不上趟。
“你们仨啊,天天瞎折腾,把村子搅和成啥样了?”
“以前的云苗村多平静啊,一天到晚就鸟叫和做饭的烟,哪有这么多破事儿?”
杨阿公满脸不乐意,开始数落三人的“不是”。
风东亮他们几个只能尴尬地听着,像三只小兔子碰上大灰狼,动都不敢动。
“搞啥旅游开发?你们瞅瞅这两天来村里的人,拿着相机到处拍,咔嚓咔嚓的,真是瞎搞。”
“再看看原来干干净净的地,现在全是垃圾,脚都没处放。”
“白天吵吵嚷嚷,晚上也不消停。”
“简直乱成一锅粥,我真怕你们把村子搅得更乱。”
“还要建啥书店?我看你们是想把村子搅得翻天覆地!”
“你们心里就想着钱!”
“不管你们咋说,我就俩字——不租!”
杨阿公皱着眉,一脸失望地说完。
说完他就想端起杯子回屋。
可谢之遥和黄欣欣心里憋屈啊,他们觉得自己没错,可就是说不动这倔老头。
最后,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风东亮。
“咳,杨阿公,您别急着走,就算谈不拢,咱们这些小辈陪您喝顿酒。”
“这不过分吧?”
风东亮赶紧拉住杨阿公的手,笑着说。
“你也不是啥好东西,懒得理你,走的时候去厨房拿两块腊肉,我回屋吃饭去了。”
杨阿公扭过头,气呼呼地说。
不过他对风东亮的态度明显好多了,至少还愿意给两块腊肉。
谢之遥深吸一口气,心想:凭啥我这么多年都没得杨阿公个好脸,这小子倒轻松拿走腊肉。
“别走啊,杨阿公,先坐下,不管我们做错了啥,至少没犯法,酒还是好酒,对吧?”
风东亮站起来,把他又按回椅子上。
接下来,四个人安安静静地喝酒,聊些以前的事儿,谁也没再提租房子的事儿。
“不是我不讲道理,你们瞅瞅现在村里到处都是人,全是来旅游的。”
杨阿公瞅着风东亮,主动开了口。
“杨阿公啊,人多不好吗?您看啊,家家户户的扎染、布料、围巾啥的,这两天卖了多少,这对一个家来说,又多了个收入,减轻了负担。”
黄欣欣接着说。
“哼!那你们再瞅瞅村里这些人,心都浮了,一心就想赚钱。”
“收入?都钻钱眼里去了。”
“大家都卖东西,谁还种地啊?你们瞅瞅那些地,这两天都没人浇水了。”
杨阿公一边跺脚,一边拍大腿,一脸不乐意地说。
杨阿公这话,让原本想说话的谢之遥把嘴闭上了。
因为这几乎就是旅游村子的一个缺点。
有更轻松的赚钱法子,谁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啊?
“地肯定还得种啊。”
黄欣欣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我们云苗村一直靠山靠水,吃的就是这两样,这才是根本。”
“可是现在水也靠不上了,没法捕鱼了。”
“就剩下山和地了,如果这两样也放弃了,那还能靠啥?”
“游客会走的,走了还会回来吗?”
“云苗村再好,他们也不会一直待在这儿,也不会一直有人来。”
“啊遥,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不该破坏云苗村的生态,这是祖祖辈辈的生存之本。”
“你们没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我经历过,现在是吃饱穿暖了,但要居安思危啊。”
杨阿公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谢之遥和黄欣欣都沉默了。
他们原本以为这老人就是固执守旧,不愿接受社会的变化,一直活在过去的农耕日子里。
但他们忘了,这一代人曾经饿过肚子。
那段记忆到现在都让他们害怕。
“杨阿公,您知道大哥为啥回来吗?您也知道四平阿伯为啥拦着他回来吧?”
风东亮放下酒杯,轻声说。
杨阿公疑惑地点点头,眼神警惕地看着他。
好像在说:小子,你想咋骗我?
“很多事儿我都是从阿奶那儿听来的。”
“我们本来还有个伯父,那时候家里没钱治病,您家里也困难,但您去村里借了一圈的钱,让阿奶拿着给那个伯父看病。”
“虽然伯父没能救回来,但您的恩情,阿奶、伯父、大哥都记着。”
“后来四平阿伯家里没钱读书,也是您出钱供他,让德清阿伯带他上学。”
“再后来,我家,我妈带着我回来,村里有人骂我们,甚至想赶我们走。”
“还是您和我爷爷,带着几位伯伯,挥着锄头把那几家人的灶台给砸了。”
“啊遥哥要上学那会儿,家里缺钱,是您借的钱,一直等到大伯自己挣到钱才还上。”
“我该念书的时候,您虽没明说,但我知道,自从我妈走了以后。”
“每年我读书的费用,您至少掏了一半,都是您从地里一分一分挣来的辛苦钱。”
“就连晓春姐上大学缺钱,您也亲自送钱去,直到大哥听说后赶回来。”
“杨阿公啊,我们心里对您真是又敬又佩。”
“所以哪怕您对大哥不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