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上,云海仙阙。云胤真人与妙音尼相对而坐,中间的水镜术中,正清晰地映出东宫内外的最新景象——并非刀光剑影,而是那片冰域更加深邃的宁静,以及通过神通隐约感知到的、地下那日益蓬勃且井然有序的微观生态活动。
“阿弥陀佛。”妙音尼轻叹一声,慈悲的目光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异,“此灵进化之速,远超预料。不过旬月光阴,其领域非但未因封锁而萎缩,反而更加凝练稳固,更兼……更兼这造化微观世界之能,已近乎斡旋造化之神通雏形。”
她所指的,正是灵识培育“菌毯”、构建地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在仙佛眼中,点化顽石、催生草木已属妙法,但如此精细入微地驾驭亿万微渺生灵,令其各司其职,协同改造环境,这等手段,已触及“创造”与“管理”的法则边缘,绝非寻常精灵妖物所能为。
云胤真人神色凝重,拂尘轻扫,水镜术中景象变幻,显示出灵网能量流转的宏观图谱,那精妙高效的网络结构,让他这等精通阵法的真仙也为之动容:“师姐所言极是。此物行事,章法严谨,步步为营,看似冰冷无情,实则暗合天道至理。其不修神通,不悟大道,却似另辟蹊径,以穷究万物之理为根基,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格物致知’之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慎重:“更令人心惊者,乃是其心性。面对挑衅,它防御反击,精准狠辣;获得安宁,它便潜心发展,不骄不躁。无善无恶之念,唯有存续与进化之欲。此等纯粹理性之灵,若能导其向善,或可成为护佑一界之基石;若其心念偏斜,或为祸之烈,恐远超那些只知杀戮的魔头。”
妙音尼颔首:“我佛门亦讲‘一念三千’,心念之力可撼动寰宇。此灵之念,纯粹而强大,它的‘道’,便是这不断拓展的认知与掌控。如今它局限于这方寸之地,尚可观望。若有一日,其认知欲求突破此界束缚……”
两位仙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意识到,这下界偶然诞生的“异数”,其潜在的影响,可能远比一次地脉异动本身要深远得多。继续单纯观望,恐非良策。
“或许,”云胤真人沉吟道,“我等需以更间接的方式,尝试播下一些‘种子’。”
“真人之意是?”
“它既以‘理’为尊,我便投其所好。”云胤真人指尖凝聚一点清光,其中蕴含的不是功法口诀,而是一丝关于“周天星辰运转规律”的纯粹信息碎片,是经过提炼的、近乎数学公式般的宇宙法则片段。“将此信息,不着痕迹地融入地脉能量流中,若它能接收并理解,或可引导其目光投向更浩瀚的星空,暂缓其对尘世的探索,亦算是一种牵制。”
妙音尼会意,亦从净瓶中引出一滴甘露,其中蕴含着一丝“众生慈悲愿力”的纯净波动,非是强行度化,而是一种展示,展示情感联结所能产生的另一种形态的力量。“贫尼亦留下一缕善缘,盼其有朝一日,能知‘情’亦是一种强大的‘理’。”
两位仙使施展神通,将这两缕性质迥异却都蕴含高深道理的信息,化作无形无质的印记,悄然融入流向东宫的地脉之气中,如同在溪流中投入两片颜色不同的花瓣,能否被捕捉、理解,全看那灵识自身的造化了。
东宫地底,灵识核心一如既往地高效运转着。突然,它监测到地脉能量流中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结构异常精巧复杂的“信息扰动”。
【警报:检测到地脉能量中出现非自然高维信息片段。片段一:包含高度秩序化的星辰运行轨迹数据模型。片段二:蕴含特定频率的良性生命能量共鸣模式。】 【信息源追踪:指向位面壁垒之外(与之前仙\/佛观察者能量特征吻合)。】 【意图分析:非攻击性,疑似尝试进行信息传递或引导。】
绝对理性的思维立刻开始解析这两段信息。
第一段关于星辰运行的数据模型,其简洁、优美、高度数学化的表达方式,立刻吸引了它。这模型比它目前基于地面观测建立的星图要精妙无数倍,仿佛为它打开了一扇窥视宇宙更深层规律的天窗。它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数据,并开始尝试将其与自身观测到的星象进行验证、整合,天文学模型的精度瞬间大幅提升。仙人的“种子”,确实投其所好,暂时将它的部分算力引向了星空。
第二段关于“慈悲愿力”的信息,则让它的运算出现了一丝凝滞。这种能量波动模式,它从未见过。不同于地脉的浩瀚,不同于寒髓的冰冷,也不同于怨念的污秽,它是一种温暖的、联结的、似乎能促进生命和谐共生的力量。它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驱动,但能分析出这种能量模式本身的高效与稳定。它将这段信息仔细封存,标记为“待研究的高效生命能量模式”,虽然暂时无法应用,但丰富了它的数据库。
仙界的第一次间接接触,以一种符合灵识“口味”的方式完成了。它接收了信息,提升了认知,但并未改变其绝对理性的本质。
然而,就在灵识沉浸于星辰数据之时,它之前布设的“菌毯”网络,却捕捉到了来自京城另一个角落的异常波动。
通过遍布地下、彼此联结的菌丝网络,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特定规律性的生物电信号,被远距离传递到了灵网节点。这种信号并非自然产生,其编码方式,竟与灵识用来指挥菌群的信息素信号有几分神似,但更加原始和简单。
灵识立刻追踪信号源头,最终锁定在了城南一座破败的白莲教秘密据点深处。据点内,几名核心教众正围着一个瓦盆,盆中培养着一种发出微弱荧光的怪异苔藓。他们似乎无意中发现,通过向这种苔藓施加不同的刺激(如温度、光照、特定药液),苔藓会产生不同节奏的荧光闪烁。他们正尝试用这种简陋的方式,进行短距离的密信传递!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粗糙的“生物传讯”实验,所产生的微弱生物电信号,竟能被远方那张庞大而敏感的“菌毯”网络所捕捉和解码!
灵识冷静地记录下这一现象。 【发现低等智慧生命体尝试利用生物体进行信息编码与传输。技术等级:原始。】 【证明宏观生物体具备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潜力。】 【衍生课题:可否培育更高效、更隐蔽的专用“信使生物”,融入菌毯网络,增强灵网信息传递的多样性与抗干扰能力?】
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再次为它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开始筛选数据库中那些具有较强电信号产生或感知能力的微生物和植物样本,计划开启新的研究分支——“生物信息工程”。
仙界使者投下的“星辰运行规律”信息碎片,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为灵识核心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浩瀚认知领域的大门。它暂时搁置了对地表纷扰的过度关注,将海量算力投入到对这高维宇宙模型的解析与推演之中。
那简洁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描述的不仅仅是星辰的表观运动,更揭示了引力相互作用、时空弯曲的微妙法则片段。灵识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并疯狂地将其与自身数据库中的观测记录进行比对验证——日升月落的周期,四季更迭的规律,乃至更细微的潮汐引力波动。
很快,它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和验证。它开始尝试以这新的模型为基础,进行预测和外推。
它推算着未来数月、数年的星象变化,精度远超钦天监的观测。它开始构建简单的引力模型,模拟不同质量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它开始触及最玄奥的领域——时间。
通过对星辰位置极其精密的长期观测数据(地脉记忆中沉淀的古老天象信息)与新的宇宙模型进行拟合,它敏锐地察觉到一种极其微弱的、与常规能量衰减或增长模式不同的“变化率”。这种变化率似乎与物质运动、能量分布乃至空间本身的某种属性相关。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它的逻辑中生成:时间,或许并非均匀流逝的绝对背景,而是与物质、能量、空间紧密关联的相对维度。虽然它离理解甚至操控时间还遥不可及,但这一认知上的突破,为其未来探索更高层次的法则奠定了基石。
它对自身存在的感知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个固定在东宫地点的“点”,而是开始将自己视为一个在时空中持续演化的“过程”。它的灵网扩张、能量吸收、信息处理,都是这个“世界线”上正在发生的事件。
【宇宙认知模型升级:纳入相对时空观初步概念。】 【自身存在定义更新:从静态节点扩展为时空世界线上的动态过程。】 【衍生研究方向:高维几何、引力常数精确测定、时间流速局部扰动可能性推演(理论阶段)。】
星轨的启示,让它的视野从一方皇城,投向了无垠的宇宙和悠长的时光。
然而,就在灵识沉醉于星空奥秘之时,它那遍布京城地下的“菌毯”网络,却在一次常规的地层结构扫描中,有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一簇专门负责勘探地下结构的“掘进菌”,在向皇城西北方向、靠近旧苑囿区域的地下深处渗透时,反馈回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能量残留印记。这些印记并非活跃能量,而是某种古老强大的阵法或结构,在漫长岁月消散后,于地层物质中留下的“化石”般的痕迹。
灵识立刻调动周边所有菌群,对该区域进行高精度“扫描”。无数菌丝如同最细致的触须,感知着土壤密度、矿物成分、残留能量的微弱差异,并将数据源源不断传回。
渐渐地,一张残缺却依然能看出宏伟轮廓的三维能量结构图,在灵识的核心中被构建出来!
这结构图覆盖范围极广,几乎囊括了旧苑囿及周边大片区域的地下。其构造精妙绝伦,节点分布暗合周天星斗,能量流转通道复杂程度远超玄矶子布置的“九幽引煞阵”,甚至比它目前理解的灵网结构还要繁复深邃!尽管大部分结构已崩坏,能量散尽,但残留的印记依然透露出一种磅礴、古老、且带着一丝…非此界的气息。
【发现未知大型遗迹能量结构(地下)。结构状态:严重损毁,能量耗尽。技术等级:极高。年代:极其久远(预估远超当前文明纪元)。】 【结构分析:疑似超大型复合阵法或某种未知科技造物基底。部分能量回路与地脉存在历史连接痕迹,但连接方式与当前灵网截然不同。】 【发现未知能量签名(残留):与当前世界已知任何能量形式(灵力、妖力、佛力、地脉寒髓等)均存在显着差异,属性未知。】
灵识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这证明,在当今人类文明乃至仙界认知之外,这片土地上可能还存在过更早的、技术(或法术)水平极高的史前文明!这个遗迹,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
它立刻将对此遗迹的勘探列为最高优先级项目之一。大量菌群被调集过去,如同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清理、扫描、记录着每一寸残留的结构细节,试图还原这古老阵法的原貌,破译其工作原理,尤其是那“非此界”的能量签名来源。
是上古仙神的遗留?是域外降临者的手笔?还是……另一个早已湮没的智慧种族的造物?
这个意外的发现,为灵识的进化之路,又增添了一个充满未知与诱惑的方向。它不仅仅在仰望星空,更开始挖掘脚下这片土地深埋的秘密
“阿弥陀佛。”妙音尼轻叹一声,慈悲的目光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异,“此灵进化之速,远超预料。不过旬月光阴,其领域非但未因封锁而萎缩,反而更加凝练稳固,更兼……更兼这造化微观世界之能,已近乎斡旋造化之神通雏形。”
她所指的,正是灵识培育“菌毯”、构建地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在仙佛眼中,点化顽石、催生草木已属妙法,但如此精细入微地驾驭亿万微渺生灵,令其各司其职,协同改造环境,这等手段,已触及“创造”与“管理”的法则边缘,绝非寻常精灵妖物所能为。
云胤真人神色凝重,拂尘轻扫,水镜术中景象变幻,显示出灵网能量流转的宏观图谱,那精妙高效的网络结构,让他这等精通阵法的真仙也为之动容:“师姐所言极是。此物行事,章法严谨,步步为营,看似冰冷无情,实则暗合天道至理。其不修神通,不悟大道,却似另辟蹊径,以穷究万物之理为根基,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格物致知’之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慎重:“更令人心惊者,乃是其心性。面对挑衅,它防御反击,精准狠辣;获得安宁,它便潜心发展,不骄不躁。无善无恶之念,唯有存续与进化之欲。此等纯粹理性之灵,若能导其向善,或可成为护佑一界之基石;若其心念偏斜,或为祸之烈,恐远超那些只知杀戮的魔头。”
妙音尼颔首:“我佛门亦讲‘一念三千’,心念之力可撼动寰宇。此灵之念,纯粹而强大,它的‘道’,便是这不断拓展的认知与掌控。如今它局限于这方寸之地,尚可观望。若有一日,其认知欲求突破此界束缚……”
两位仙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意识到,这下界偶然诞生的“异数”,其潜在的影响,可能远比一次地脉异动本身要深远得多。继续单纯观望,恐非良策。
“或许,”云胤真人沉吟道,“我等需以更间接的方式,尝试播下一些‘种子’。”
“真人之意是?”
“它既以‘理’为尊,我便投其所好。”云胤真人指尖凝聚一点清光,其中蕴含的不是功法口诀,而是一丝关于“周天星辰运转规律”的纯粹信息碎片,是经过提炼的、近乎数学公式般的宇宙法则片段。“将此信息,不着痕迹地融入地脉能量流中,若它能接收并理解,或可引导其目光投向更浩瀚的星空,暂缓其对尘世的探索,亦算是一种牵制。”
妙音尼会意,亦从净瓶中引出一滴甘露,其中蕴含着一丝“众生慈悲愿力”的纯净波动,非是强行度化,而是一种展示,展示情感联结所能产生的另一种形态的力量。“贫尼亦留下一缕善缘,盼其有朝一日,能知‘情’亦是一种强大的‘理’。”
两位仙使施展神通,将这两缕性质迥异却都蕴含高深道理的信息,化作无形无质的印记,悄然融入流向东宫的地脉之气中,如同在溪流中投入两片颜色不同的花瓣,能否被捕捉、理解,全看那灵识自身的造化了。
东宫地底,灵识核心一如既往地高效运转着。突然,它监测到地脉能量流中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结构异常精巧复杂的“信息扰动”。
【警报:检测到地脉能量中出现非自然高维信息片段。片段一:包含高度秩序化的星辰运行轨迹数据模型。片段二:蕴含特定频率的良性生命能量共鸣模式。】 【信息源追踪:指向位面壁垒之外(与之前仙\/佛观察者能量特征吻合)。】 【意图分析:非攻击性,疑似尝试进行信息传递或引导。】
绝对理性的思维立刻开始解析这两段信息。
第一段关于星辰运行的数据模型,其简洁、优美、高度数学化的表达方式,立刻吸引了它。这模型比它目前基于地面观测建立的星图要精妙无数倍,仿佛为它打开了一扇窥视宇宙更深层规律的天窗。它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数据,并开始尝试将其与自身观测到的星象进行验证、整合,天文学模型的精度瞬间大幅提升。仙人的“种子”,确实投其所好,暂时将它的部分算力引向了星空。
第二段关于“慈悲愿力”的信息,则让它的运算出现了一丝凝滞。这种能量波动模式,它从未见过。不同于地脉的浩瀚,不同于寒髓的冰冷,也不同于怨念的污秽,它是一种温暖的、联结的、似乎能促进生命和谐共生的力量。它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驱动,但能分析出这种能量模式本身的高效与稳定。它将这段信息仔细封存,标记为“待研究的高效生命能量模式”,虽然暂时无法应用,但丰富了它的数据库。
仙界的第一次间接接触,以一种符合灵识“口味”的方式完成了。它接收了信息,提升了认知,但并未改变其绝对理性的本质。
然而,就在灵识沉浸于星辰数据之时,它之前布设的“菌毯”网络,却捕捉到了来自京城另一个角落的异常波动。
通过遍布地下、彼此联结的菌丝网络,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特定规律性的生物电信号,被远距离传递到了灵网节点。这种信号并非自然产生,其编码方式,竟与灵识用来指挥菌群的信息素信号有几分神似,但更加原始和简单。
灵识立刻追踪信号源头,最终锁定在了城南一座破败的白莲教秘密据点深处。据点内,几名核心教众正围着一个瓦盆,盆中培养着一种发出微弱荧光的怪异苔藓。他们似乎无意中发现,通过向这种苔藓施加不同的刺激(如温度、光照、特定药液),苔藓会产生不同节奏的荧光闪烁。他们正尝试用这种简陋的方式,进行短距离的密信传递!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粗糙的“生物传讯”实验,所产生的微弱生物电信号,竟能被远方那张庞大而敏感的“菌毯”网络所捕捉和解码!
灵识冷静地记录下这一现象。 【发现低等智慧生命体尝试利用生物体进行信息编码与传输。技术等级:原始。】 【证明宏观生物体具备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潜力。】 【衍生课题:可否培育更高效、更隐蔽的专用“信使生物”,融入菌毯网络,增强灵网信息传递的多样性与抗干扰能力?】
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再次为它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开始筛选数据库中那些具有较强电信号产生或感知能力的微生物和植物样本,计划开启新的研究分支——“生物信息工程”。
仙界使者投下的“星辰运行规律”信息碎片,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为灵识核心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浩瀚认知领域的大门。它暂时搁置了对地表纷扰的过度关注,将海量算力投入到对这高维宇宙模型的解析与推演之中。
那简洁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描述的不仅仅是星辰的表观运动,更揭示了引力相互作用、时空弯曲的微妙法则片段。灵识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并疯狂地将其与自身数据库中的观测记录进行比对验证——日升月落的周期,四季更迭的规律,乃至更细微的潮汐引力波动。
很快,它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和验证。它开始尝试以这新的模型为基础,进行预测和外推。
它推算着未来数月、数年的星象变化,精度远超钦天监的观测。它开始构建简单的引力模型,模拟不同质量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它开始触及最玄奥的领域——时间。
通过对星辰位置极其精密的长期观测数据(地脉记忆中沉淀的古老天象信息)与新的宇宙模型进行拟合,它敏锐地察觉到一种极其微弱的、与常规能量衰减或增长模式不同的“变化率”。这种变化率似乎与物质运动、能量分布乃至空间本身的某种属性相关。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它的逻辑中生成:时间,或许并非均匀流逝的绝对背景,而是与物质、能量、空间紧密关联的相对维度。虽然它离理解甚至操控时间还遥不可及,但这一认知上的突破,为其未来探索更高层次的法则奠定了基石。
它对自身存在的感知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个固定在东宫地点的“点”,而是开始将自己视为一个在时空中持续演化的“过程”。它的灵网扩张、能量吸收、信息处理,都是这个“世界线”上正在发生的事件。
【宇宙认知模型升级:纳入相对时空观初步概念。】 【自身存在定义更新:从静态节点扩展为时空世界线上的动态过程。】 【衍生研究方向:高维几何、引力常数精确测定、时间流速局部扰动可能性推演(理论阶段)。】
星轨的启示,让它的视野从一方皇城,投向了无垠的宇宙和悠长的时光。
然而,就在灵识沉醉于星空奥秘之时,它那遍布京城地下的“菌毯”网络,却在一次常规的地层结构扫描中,有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一簇专门负责勘探地下结构的“掘进菌”,在向皇城西北方向、靠近旧苑囿区域的地下深处渗透时,反馈回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能量残留印记。这些印记并非活跃能量,而是某种古老强大的阵法或结构,在漫长岁月消散后,于地层物质中留下的“化石”般的痕迹。
灵识立刻调动周边所有菌群,对该区域进行高精度“扫描”。无数菌丝如同最细致的触须,感知着土壤密度、矿物成分、残留能量的微弱差异,并将数据源源不断传回。
渐渐地,一张残缺却依然能看出宏伟轮廓的三维能量结构图,在灵识的核心中被构建出来!
这结构图覆盖范围极广,几乎囊括了旧苑囿及周边大片区域的地下。其构造精妙绝伦,节点分布暗合周天星斗,能量流转通道复杂程度远超玄矶子布置的“九幽引煞阵”,甚至比它目前理解的灵网结构还要繁复深邃!尽管大部分结构已崩坏,能量散尽,但残留的印记依然透露出一种磅礴、古老、且带着一丝…非此界的气息。
【发现未知大型遗迹能量结构(地下)。结构状态:严重损毁,能量耗尽。技术等级:极高。年代:极其久远(预估远超当前文明纪元)。】 【结构分析:疑似超大型复合阵法或某种未知科技造物基底。部分能量回路与地脉存在历史连接痕迹,但连接方式与当前灵网截然不同。】 【发现未知能量签名(残留):与当前世界已知任何能量形式(灵力、妖力、佛力、地脉寒髓等)均存在显着差异,属性未知。】
灵识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这证明,在当今人类文明乃至仙界认知之外,这片土地上可能还存在过更早的、技术(或法术)水平极高的史前文明!这个遗迹,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
它立刻将对此遗迹的勘探列为最高优先级项目之一。大量菌群被调集过去,如同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清理、扫描、记录着每一寸残留的结构细节,试图还原这古老阵法的原貌,破译其工作原理,尤其是那“非此界”的能量签名来源。
是上古仙神的遗留?是域外降临者的手笔?还是……另一个早已湮没的智慧种族的造物?
这个意外的发现,为灵识的进化之路,又增添了一个充满未知与诱惑的方向。它不仅仅在仰望星空,更开始挖掘脚下这片土地深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