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的春雨,淅淅沥沥,洗刷着奉天殿金砖上残留的暗红血痕,却洗不去弥漫在宫阙深处的肃杀之气。锦衣卫的缇骑如同无声的鬼影,穿梭于街巷府邸,诏狱的铁门在深夜发出令人牙酸的开启声。陈瑛案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为吞噬一切的旋涡。然而,在这肃杀的血色背景之下,一股截然不同的新生力量,正顶着重压,破土而出。
工部调集的大批工匠、民夫,正日夜赶工,于紧邻格物院东侧的原太医院别苑旧址上,竖起了一座崭新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高耸的围墙内,主体建筑已具雏形,飞檐斗拱,气象森严。一块巨大的、以紫檀木为底、尚未镌刻的匾额,正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悬挂在正门门楣之上。这里,便是即将挂牌成立的“大明皇家医学院”!它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旧医道、旧学统最赤裸裸的挑战!如同一柄悬在旧世界头顶的利剑,即将轰然斩落!
挂牌之日,选在三月十五,一个难得放晴的日子。医学院正门前宽阔的广场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新铸的洪武大铳披着红绸,分列两侧,黑洞洞的炮口无声地昭示着新朝的武力与决心。受邀观礼的官员勋贵、太医院御医、国子监学子、以及部分被“征召”来的民间名医,按照品级和派系,泾渭分明地站立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混合气息:新漆木料的清香,药草的苦涩,以及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与敌意。
吉时将至。一身明黄常服的朱棣,在姚广孝、解缙、宋礼(工部尚书)以及吴有田等格物院核心人员的簇拥下,出现在正门高台之上。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那块蒙着明黄绸缎的巨匾上。
“吉时已到——揭匾!”礼官高亢的声音穿透广场。
朱棣亲自上前,抓住垂下的绸缎一角。就在他手臂用力,准备揭开的刹那!
“陛下!且慢——!”一声凄厉苍老、带着无尽悲愤的嘶吼,如同受伤野兽的哀鸣,猛地从官员队列后方炸响!
只见一位身着从四品文官袍服、须发皆白的老者,如同疯魔般冲出人群!他双目赤红,布满血丝,脸上是扭曲的绝望和一种近乎殉道般的疯狂!正是那位在胡俨之后,旧学派中最为顽固、对新医道攻讦最烈的翰林侍讲学士——刘三吾(历史上建文朝重臣,此处借用其名)!
“陛下!老臣以死相谏!”刘三吾扑到高台之下,对着朱棣的方向,以头撞地,砰砰作响,额头瞬间鲜血淋漓!“此‘医学院’挂匾之日,便是圣学蒙尘、人伦尽丧之时啊!剖尸验骨,亵渎先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窥探微虫,动摇‘天人感应’之根基!此乃逆天而行!必遭天谴!陛下!万不可受此妖人蛊惑,铸此千秋大错!老臣…老臣今日便以这腔热血,溅于此匾之下!以醒陛下!以告太祖!” 他嘶吼着,猛地从袖中掏出一柄寒光闪闪的短匕,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的心口狠狠扎去!竟是要在医学院挂牌的瞬间,血溅当场,以死相阻!
“拦住他!”姚广孝厉喝!距离最近的侍卫反应极快,如猛虎般扑上!
然而,刘三吾显然抱了必死之心,动作决绝!侍卫的手堪堪抓住他持匕的手腕时,锋利的匕尖已然刺破了胸前的官袍!
“噗嗤——!”
一声轻微的利刃入肉声!鲜血瞬间染红了青色的官袍!
“呃!”刘三吾身体剧震,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解脱,持匕的手被侍卫死死攥住,匕首未能深入心脏,却也刺入寸许!他身体一软,被侍卫死死按在地上,鲜血顺着官袍滴落在光洁的石板上,如同绽开的血色梅花。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接踵而至的疯狂一幕惊呆了!奉天殿的血腥犹在眼前,如今医学院挂牌,竟又上演血谏!旧学派的反扑,竟是以如此惨烈、如此极端的方式进行!
朱棣站在高台之上,脸色铁青,眼神冰冷得如同万载寒冰。他看着脚下那滩迅速扩大的血迹,看着刘三吾那张因痛苦和怨毒而扭曲的老脸,心中的怒火与杀意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然而,就在这暴怒的顶点,一个冰冷而清晰的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此人脏腑之内,是否也如陈瑛一般,早已被“病邪”蛀空?这疯狂的死谏,究竟是“忠义”,还是病态的偏执发作?
“太医!救人!”朱棣的声音如同寒铁摩擦,压制着滔天怒火,“给朕把他抬进去!抬进医学院!吴有田!朕要你亲自主持,用格物定真镜,用你那套‘新医’之法,给朕救活他!更要给朕看清楚!看清楚他这身皮囊之下,到底藏着什么妖魔鬼怪!”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再次炸懵了所有人!将血谏阻挠新学的死硬旧儒,抬进他宁死反对的“亵渎之地”去救治?还要用那“妖镜”去探查?这…这简直是比死谏本身更残酷的羞辱!更是将新旧医道的对决,推向了最惨烈的前台!
“陛下!不可啊!”几个太医院的老御医下意识地喊出声,脸色煞白。
“抬进去!”朱棣的声音不容置疑,带着凛冽的杀机,“救不活,尔等提头来见!若能救活…朕倒要听听,这位‘忠臣’,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后,还有何高论!”
在朱棣冰冷的注视下,无人再敢置喙。侍卫们抬起因失血和剧痛而意识模糊、仍在喃喃咒骂“妖法…亵渎…”的刘三吾,在无数道惊骇、恐惧、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踏着那滩尚未干涸的鲜血,穿过医学院森严的大门,消失在那象征着未知与变革的殿堂深处。
朱棣不再看那滩血迹,猛地一挥手!
“揭匾!”
明黄绸缎轰然滑落!
“大明皇家医学院”!
六个由朱棣亲笔御书、遒劲雄浑、力透紫檀的鎏金大字,在春日阳光下,爆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如同新生的朝阳,刺破了笼罩在旧医道之上的沉沉暮霭!无论前方是血雨腥风,还是荆棘遍地,这艘承载着朱棣“格物定真”、破旧立新宏愿的巨轮,已然在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与淋漓鲜血中,正式扬帆起航!
医学院深处,一间被临时征用、布置成急救“手术间”的明亮厅堂内,气氛紧张到了极致。浓烈的血腥味与消毒药酒(吴有田按古法调配的烈酒混合液)的刺鼻气味混合在一起。巨大的鲸油灯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一张特制的硬木台子上,刘三吾面色惨白如纸,双目紧闭,胸口官袍被剪开,露出一个仍在汩汩渗血的伤口。匕首虽被侍卫及时阻止未深入心脏,但刺破了胸壁,伤及了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情况万分危急!失血加上剧烈的情绪波动,让他命悬一线!
吴有田脸色凝重,额头上全是汗珠。他虽在格物镜下观察过无数微虫,也解剖过动物和死尸,但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如此位高权重、激烈反对他的旧儒,躺在他面前需要他施救,这压力如同山岳!他身边,是几位被朱棣严令必须“配合”的太医院资深外科圣手,他们看着吴有田那套“简陋”的工具(柳叶刀、银针、桑皮线、烈酒、止血药粉),以及旁边架设好的显微定真镜,脸上充满了不信任和抵触。
“吴…吴学正,”一个老御医声音干涩,“伤在左胸,近心处!匕首虽未入心,然恐伤及血脉!当务之急,当以金疮药外敷止血,内服参附汤吊命,辅以银针定穴,稳住心脉…若贸然动刀,恐…恐立时毙命啊!” 这是他们最稳妥也最熟悉的处理方式。
“止血?吊命?”吴有田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一种属于研究者的、近乎偏执的光芒,他指着刘三吾胸口不断渗出的鲜血,声音因紧张而发颤,“血如此流法,再好的金疮药能止住?参汤吊得住几时?不找到出血的源头,堵住那破裂的血脉,便是华佗再世也救不活!”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拿起一把在烈酒中浸泡过的、最为锋利的柳叶刀,“陛下有旨!救活他!更要看清病根!今日…就按格物院的法子来!老几位,得罪了!按住他!烈酒冲洗伤口!准备桑皮线和止血钳(特制银夹)!”
在皇帝旨意的威压下,在吴有田那不容置疑的、近乎疯狂的专注目光逼视下,几位老御医相互看了一眼,最终一咬牙,按照吩咐,死死按住刘三吾的身体,用烈酒冲洗伤口。
冰冷的烈酒刺激伤口,剧痛让昏迷中的刘三吾发出一声模糊的呻吟,身体本能地抽搐。吴有田的手却稳如磐石!锋利的柳叶刀沿着匕首刺入的创口,极其精准而迅速地扩大切口!动作之快、之稳,让旁观的御医们心头剧震!这老农…竟真有如此刀工?!
鲜血瞬间涌出更多!吴有田毫不停顿,用特制的银夹迅速夹住几处喷涌的小血管。他的眼睛如同鹰隼,死死盯着创口深处。借助明亮的灯光和扩大的创口,他很快找到了目标——一根被匕首割裂了三分之一、正随着心跳不断喷涌鲜血的粗大静脉(无名静脉属支)!
“找到了!”吴有田低吼一声,动作快如闪电!他左手用银钩小心暴露视野,右手持着穿好桑皮线的特制弯针,如同最灵巧的绣娘,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那根破裂的血管上,极其精准地缝合了四针!针脚细密均匀,竟将那喷涌的血口牢牢缝合!
汹涌的出血,肉眼可见地减缓了!最终变成缓慢的渗血!
“呼…”旁观的御医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看向吴有田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这手法!这速度!这精准度!简直闻所未闻!他们引以为傲的“金疮药”、“定穴针”,在这直接缝合血管的“神技”面前,黯然失色!
然而,吴有田的动作并未停止。他眉头紧锁,目光投向伤口深处更靠近心脏的位置,那里似乎还有异常的搏动出血。“拿‘显微定真镜’来!对准此处!”他命令道。
一面特制的、带有支架和反光镜的显微定真镜被迅速调整好角度,强光聚焦在创口深处。吴有田凑近目镜。透过镜片,他清晰地看到一根更细、但压力极高的动脉(肋间动脉分支)末端,正随着心跳,一股股地喷射出细微的血线!位置极其刁钻,被断裂的肌肉和肋骨碎片遮挡!
“在这里!”吴有田的声音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他小心翼翼地用细小的银钩拨开肌肉碎片,再次下针!在显微定真镜的辅助下,那根细若发丝、位置刁钻的破裂动脉,被精准地结扎止血!
彻底止血!
直到此刻,吴有田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浑身如同虚脱般,汗水早已浸透了内衫。他放下工具,用烈酒浸泡过的白布仔细清理创口,撒上特制的止血生肌药粉(含三七、白及等成分),再用洁净的桑皮布包扎好。
“命…保住了。”吴有田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清晰,“但失血过多,元气大伤。需静养,辅以补血益气之方。”
整个“手术间”内一片寂静。几位太医院的外科圣手,看着台上呼吸虽然微弱却已趋于平稳的刘三吾,再看看吴有田那双沾满鲜血、布满老茧却创造了奇迹的手,最后望向那架静静矗立、镜筒仿佛还残留着血腥反光的显微定真镜…他们心中那堵坚守了一生的、名为“传统”与“经验”的高墙,轰然崩塌!这老农,用一把刀,一根针,一面镜,在他们眼前,活生生上演了一场起死回生的神迹!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气”、“邪”,而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作用于病灶的“实学”!旧医道与新医道的胜负,在这血淋淋的手术台上,已无需多言!
医学院特设的静养病房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刘三吾从一片混沌的黑暗中缓缓苏醒。剧烈的疼痛从胸口传来,让他忍不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意识如同沉船般艰难地浮出水面,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奉天殿的血案…医学院的牌匾…自己那决绝的一刺…还有…那深入骨髓的剧痛和冰冷器械触碰身体的恐怖感觉…
“我…我死了吗?这是…阴曹地府?”他艰难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映入眼帘的,是素净的白色帐幔,明亮的琉璃窗,以及…一张布满皱纹、眼神复杂的老脸——胡俨!
“胡…胡兄?”刘三吾声音嘶哑干涩,充满了难以置信。
“醒了?三吾兄…”胡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坐在病榻旁的矮凳上,手中端着一碗温热的药汤,“你没死…这里…是大明皇家医学院。”
“医…医学院?!”刘三吾如同被毒蛇咬了一口,猛地挣扎着想坐起,却牵动了胸口的伤口,顿时痛得眼前发黑,冷汗涔涔而下!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他记起来了!那冰冷的刀锋划开皮肉的感觉!那被强行固定在木台上、如同待宰羔羊般的绝望!那面窥探脏腑的妖镜!“妖…妖法!他们…他们对我做了什么?!胡兄!救我!快救我出去!”他死死抓住胡俨的衣袖,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眼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和屈辱。
胡俨看着他惊恐万状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他轻轻拍了拍刘三吾的手背,示意他安静:“三吾兄…稍安勿躁。你伤在心脉附近,是…是格物院的吴学正,用刀针缝合了你破裂的血脉,才把你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刀…刀针缝合?血脉?”刘三吾如遭雷击,脸色更加惨白,“他…他剖开了我的胸膛?他…他用那妖镜看了我的脏腑?!亵渎!这是亵渎!比杀了我更甚!”他激动起来,伤口剧痛,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胡俨连忙扶住他,喂他喝了几口温水,待他喘息稍定,才沉重地开口:“三吾兄…老夫…亲眼看到了。”
刘三吾一愣。
胡俨的声音低沉而艰涩,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在你昏迷之时…吴学正…当着老夫和几位太医的面…用那‘显微定真镜’…探查了你的…心脉创口。”他看着刘三吾瞬间瞪大的、充满恐惧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那镜中…清晰可见!断裂的血管,被桑皮线如同女红般缝合得严丝合缝!渗出的血珠,在镜下如同滚动的赤豆!还有…那创口边缘蠕动的…微虫!吴学正言,此乃‘邪毒’,若不及时清创用药,必致溃烂脓毒,侵入心脉…神仙难救!”
胡俨的描述,如同冰冷的毒蛇,钻入刘三吾的耳中,缠绕在他的心头。那镜下的景象,被胡俨以最直观、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仿佛能“看到”自己胸腔内那被剖开、被缝合、被窥探的恐怖景象!能看到那些在创口上蠕动、随时可能吞噬他生命的“微虫”!巨大的恐惧和生理性的厌恶让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几欲呕吐!
“不…不可能…”刘三吾喃喃自语,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愤怒,“妖言惑众…幻术…”
“不是幻术!”胡俨猛地打断他,眼中充满了痛苦和一种被颠覆后的茫然,“三吾兄!老夫亲眼所见!那缝合的针脚,那蠕动的微虫…真真切切!若非亲眼所见,老夫也绝不信这世间竟有如此奇技,如此…真相!”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无尽的疲惫和一丝微不可查的动摇,“陛下…陛下说得对…格物致知,方能究其根本…我们…我们过去那套‘风寒暑湿’、‘气血瘀滞’…或许…或许真的…隔靴搔痒,未得其门啊…”
刘三吾彻底呆住了。他看着胡俨,这位旧学派最后的脊梁,此刻眼中那熟悉的、对圣学坚定不移的光芒,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彻底击垮后的迷茫和…一丝对未知的恐惧!连胡俨都动摇了?那…那他所坚守的一切,他所为之殉道的“忠义”与“圣道”…究竟是什么?
巨大的信仰崩塌感和生理上的虚弱同时袭来,刘三吾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再次昏死过去。只是这一次,昏迷前充斥他心头的,不再是殉道的悲壮,而是被彻底解剖、被彻底窥视、被彻底否定的无边恐惧与虚无。那面显微定真镜,不仅照进了他的脏腑,更照进了他灵魂最深处,将他毕生信奉的“圣道”,映照得苍白无力,形同虚设。旧儒的喋血,最终竟成了新医道最残酷也最有力的“证道”之基!
乾清宫的灯火亮至深夜。朱棣面前的御案上,摊放着三份奏报:
第一份,是纪纲呈递的关于陈瑛案的最新进展,一串串被锁拿入狱的官员名字触目惊心,牵连之广,令人咋舌。
第二份,是吴有田亲笔书写的《刘三吾急救详录及剖验陈瑛脏腑异常图谱》,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手术过程、镜下所见,以及陈瑛心脏、脑部等处的病理解剖发现,冰冷而真实。
第三份,是解缙呈上的《〈永乐大典〉总纂官遴选章程及初拟名单》,名单上,胡俨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已非首位。
朱棣的目光在三份奏报上来回移动。奉天殿的血,医学院门前的血,手术台上的血,诏狱里的哀嚎…这些血色交织,构成了他登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也铸就了破旧立新最坚实的台阶。
“道衍,”朱棣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金戈铁马的余韵,“陈瑛案,到此为止。名单上的人,按律严办,绝不姑息。但…祸不及妻孥,非主谋者,可流徙充边。” 他给出了清晰的底线。
“陛下圣明。”姚广孝合掌,知道这是皇帝在铁血中保留的一丝克制。
朱棣的手指重重敲在吴有田那份详录和图谱上:“此二物,连同格物院所出《常见病邪微虫图谱》,着翰林院解缙,编入《永乐大典》‘医部’之首篇!命工部雕版刊印,颁行天下各州县医署、惠民药局!自即日起,凡我大明医者,习医者,皆需研习此‘格物定真’之法!旧有医书,凡与此相悖者,需加注勘误!太医院…该彻底换血了!”
“臣遵旨!”姚广孝眼中精光一闪。此乃釜底抽薪!将新医道的理论基石,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强行嵌入最高典籍,并推广至整个医疗体系!这是思想领域真正的犁庭扫穴!
朱棣最后拿起那份《大典》名单,目光在胡俨的名字上停留片刻,又移向解缙拟定为首的总纂官——一位以博学务实着称、对新学态度开明的鸿儒。
“准了。”朱棣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决断,“《永乐大典》,当以‘汇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宗旨!凡有真才实学,无论新旧,皆可纳之!至于那些冥顽不灵、只知抱残守缺的腐儒…”他眼中寒芒一闪,扫过陈瑛案卷和刘三吾的血谏记录,“便让他们…随旧时代的残渣,一同湮灭吧!”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北疆的烽火暂时熄灭,朝堂的血腥清洗接近尾声,医学院的牌匾已然高悬,《大典》的蓝图已经铺开…新火已燃,无论是焚尽腐朽的铁血之火,还是照亮蒙昧的格物之火,都将在他的意志下,熊熊燃烧,不可阻挡!
“传旨兵部、工部!”朱棣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开疆拓土的雄心,“北虏新败,十年生聚亦难复元气!着令郑亨,整备边军,修缮道路,囤积粮秣军械!待秋高马肥,朕…要亲临北平!朕要去看看,朕的燕山铁骑,配上这新铸的神兵利器,配上这格物致知的新火…究竟能将大明的龙旗,插到…漠北的何处!”
工部调集的大批工匠、民夫,正日夜赶工,于紧邻格物院东侧的原太医院别苑旧址上,竖起了一座崭新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高耸的围墙内,主体建筑已具雏形,飞檐斗拱,气象森严。一块巨大的、以紫檀木为底、尚未镌刻的匾额,正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悬挂在正门门楣之上。这里,便是即将挂牌成立的“大明皇家医学院”!它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旧医道、旧学统最赤裸裸的挑战!如同一柄悬在旧世界头顶的利剑,即将轰然斩落!
挂牌之日,选在三月十五,一个难得放晴的日子。医学院正门前宽阔的广场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新铸的洪武大铳披着红绸,分列两侧,黑洞洞的炮口无声地昭示着新朝的武力与决心。受邀观礼的官员勋贵、太医院御医、国子监学子、以及部分被“征召”来的民间名医,按照品级和派系,泾渭分明地站立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混合气息:新漆木料的清香,药草的苦涩,以及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与敌意。
吉时将至。一身明黄常服的朱棣,在姚广孝、解缙、宋礼(工部尚书)以及吴有田等格物院核心人员的簇拥下,出现在正门高台之上。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那块蒙着明黄绸缎的巨匾上。
“吉时已到——揭匾!”礼官高亢的声音穿透广场。
朱棣亲自上前,抓住垂下的绸缎一角。就在他手臂用力,准备揭开的刹那!
“陛下!且慢——!”一声凄厉苍老、带着无尽悲愤的嘶吼,如同受伤野兽的哀鸣,猛地从官员队列后方炸响!
只见一位身着从四品文官袍服、须发皆白的老者,如同疯魔般冲出人群!他双目赤红,布满血丝,脸上是扭曲的绝望和一种近乎殉道般的疯狂!正是那位在胡俨之后,旧学派中最为顽固、对新医道攻讦最烈的翰林侍讲学士——刘三吾(历史上建文朝重臣,此处借用其名)!
“陛下!老臣以死相谏!”刘三吾扑到高台之下,对着朱棣的方向,以头撞地,砰砰作响,额头瞬间鲜血淋漓!“此‘医学院’挂匾之日,便是圣学蒙尘、人伦尽丧之时啊!剖尸验骨,亵渎先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窥探微虫,动摇‘天人感应’之根基!此乃逆天而行!必遭天谴!陛下!万不可受此妖人蛊惑,铸此千秋大错!老臣…老臣今日便以这腔热血,溅于此匾之下!以醒陛下!以告太祖!” 他嘶吼着,猛地从袖中掏出一柄寒光闪闪的短匕,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的心口狠狠扎去!竟是要在医学院挂牌的瞬间,血溅当场,以死相阻!
“拦住他!”姚广孝厉喝!距离最近的侍卫反应极快,如猛虎般扑上!
然而,刘三吾显然抱了必死之心,动作决绝!侍卫的手堪堪抓住他持匕的手腕时,锋利的匕尖已然刺破了胸前的官袍!
“噗嗤——!”
一声轻微的利刃入肉声!鲜血瞬间染红了青色的官袍!
“呃!”刘三吾身体剧震,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解脱,持匕的手被侍卫死死攥住,匕首未能深入心脏,却也刺入寸许!他身体一软,被侍卫死死按在地上,鲜血顺着官袍滴落在光洁的石板上,如同绽开的血色梅花。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接踵而至的疯狂一幕惊呆了!奉天殿的血腥犹在眼前,如今医学院挂牌,竟又上演血谏!旧学派的反扑,竟是以如此惨烈、如此极端的方式进行!
朱棣站在高台之上,脸色铁青,眼神冰冷得如同万载寒冰。他看着脚下那滩迅速扩大的血迹,看着刘三吾那张因痛苦和怨毒而扭曲的老脸,心中的怒火与杀意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然而,就在这暴怒的顶点,一个冰冷而清晰的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此人脏腑之内,是否也如陈瑛一般,早已被“病邪”蛀空?这疯狂的死谏,究竟是“忠义”,还是病态的偏执发作?
“太医!救人!”朱棣的声音如同寒铁摩擦,压制着滔天怒火,“给朕把他抬进去!抬进医学院!吴有田!朕要你亲自主持,用格物定真镜,用你那套‘新医’之法,给朕救活他!更要给朕看清楚!看清楚他这身皮囊之下,到底藏着什么妖魔鬼怪!”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再次炸懵了所有人!将血谏阻挠新学的死硬旧儒,抬进他宁死反对的“亵渎之地”去救治?还要用那“妖镜”去探查?这…这简直是比死谏本身更残酷的羞辱!更是将新旧医道的对决,推向了最惨烈的前台!
“陛下!不可啊!”几个太医院的老御医下意识地喊出声,脸色煞白。
“抬进去!”朱棣的声音不容置疑,带着凛冽的杀机,“救不活,尔等提头来见!若能救活…朕倒要听听,这位‘忠臣’,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后,还有何高论!”
在朱棣冰冷的注视下,无人再敢置喙。侍卫们抬起因失血和剧痛而意识模糊、仍在喃喃咒骂“妖法…亵渎…”的刘三吾,在无数道惊骇、恐惧、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踏着那滩尚未干涸的鲜血,穿过医学院森严的大门,消失在那象征着未知与变革的殿堂深处。
朱棣不再看那滩血迹,猛地一挥手!
“揭匾!”
明黄绸缎轰然滑落!
“大明皇家医学院”!
六个由朱棣亲笔御书、遒劲雄浑、力透紫檀的鎏金大字,在春日阳光下,爆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如同新生的朝阳,刺破了笼罩在旧医道之上的沉沉暮霭!无论前方是血雨腥风,还是荆棘遍地,这艘承载着朱棣“格物定真”、破旧立新宏愿的巨轮,已然在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与淋漓鲜血中,正式扬帆起航!
医学院深处,一间被临时征用、布置成急救“手术间”的明亮厅堂内,气氛紧张到了极致。浓烈的血腥味与消毒药酒(吴有田按古法调配的烈酒混合液)的刺鼻气味混合在一起。巨大的鲸油灯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一张特制的硬木台子上,刘三吾面色惨白如纸,双目紧闭,胸口官袍被剪开,露出一个仍在汩汩渗血的伤口。匕首虽被侍卫及时阻止未深入心脏,但刺破了胸壁,伤及了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情况万分危急!失血加上剧烈的情绪波动,让他命悬一线!
吴有田脸色凝重,额头上全是汗珠。他虽在格物镜下观察过无数微虫,也解剖过动物和死尸,但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如此位高权重、激烈反对他的旧儒,躺在他面前需要他施救,这压力如同山岳!他身边,是几位被朱棣严令必须“配合”的太医院资深外科圣手,他们看着吴有田那套“简陋”的工具(柳叶刀、银针、桑皮线、烈酒、止血药粉),以及旁边架设好的显微定真镜,脸上充满了不信任和抵触。
“吴…吴学正,”一个老御医声音干涩,“伤在左胸,近心处!匕首虽未入心,然恐伤及血脉!当务之急,当以金疮药外敷止血,内服参附汤吊命,辅以银针定穴,稳住心脉…若贸然动刀,恐…恐立时毙命啊!” 这是他们最稳妥也最熟悉的处理方式。
“止血?吊命?”吴有田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一种属于研究者的、近乎偏执的光芒,他指着刘三吾胸口不断渗出的鲜血,声音因紧张而发颤,“血如此流法,再好的金疮药能止住?参汤吊得住几时?不找到出血的源头,堵住那破裂的血脉,便是华佗再世也救不活!”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拿起一把在烈酒中浸泡过的、最为锋利的柳叶刀,“陛下有旨!救活他!更要看清病根!今日…就按格物院的法子来!老几位,得罪了!按住他!烈酒冲洗伤口!准备桑皮线和止血钳(特制银夹)!”
在皇帝旨意的威压下,在吴有田那不容置疑的、近乎疯狂的专注目光逼视下,几位老御医相互看了一眼,最终一咬牙,按照吩咐,死死按住刘三吾的身体,用烈酒冲洗伤口。
冰冷的烈酒刺激伤口,剧痛让昏迷中的刘三吾发出一声模糊的呻吟,身体本能地抽搐。吴有田的手却稳如磐石!锋利的柳叶刀沿着匕首刺入的创口,极其精准而迅速地扩大切口!动作之快、之稳,让旁观的御医们心头剧震!这老农…竟真有如此刀工?!
鲜血瞬间涌出更多!吴有田毫不停顿,用特制的银夹迅速夹住几处喷涌的小血管。他的眼睛如同鹰隼,死死盯着创口深处。借助明亮的灯光和扩大的创口,他很快找到了目标——一根被匕首割裂了三分之一、正随着心跳不断喷涌鲜血的粗大静脉(无名静脉属支)!
“找到了!”吴有田低吼一声,动作快如闪电!他左手用银钩小心暴露视野,右手持着穿好桑皮线的特制弯针,如同最灵巧的绣娘,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那根破裂的血管上,极其精准地缝合了四针!针脚细密均匀,竟将那喷涌的血口牢牢缝合!
汹涌的出血,肉眼可见地减缓了!最终变成缓慢的渗血!
“呼…”旁观的御医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看向吴有田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这手法!这速度!这精准度!简直闻所未闻!他们引以为傲的“金疮药”、“定穴针”,在这直接缝合血管的“神技”面前,黯然失色!
然而,吴有田的动作并未停止。他眉头紧锁,目光投向伤口深处更靠近心脏的位置,那里似乎还有异常的搏动出血。“拿‘显微定真镜’来!对准此处!”他命令道。
一面特制的、带有支架和反光镜的显微定真镜被迅速调整好角度,强光聚焦在创口深处。吴有田凑近目镜。透过镜片,他清晰地看到一根更细、但压力极高的动脉(肋间动脉分支)末端,正随着心跳,一股股地喷射出细微的血线!位置极其刁钻,被断裂的肌肉和肋骨碎片遮挡!
“在这里!”吴有田的声音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他小心翼翼地用细小的银钩拨开肌肉碎片,再次下针!在显微定真镜的辅助下,那根细若发丝、位置刁钻的破裂动脉,被精准地结扎止血!
彻底止血!
直到此刻,吴有田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浑身如同虚脱般,汗水早已浸透了内衫。他放下工具,用烈酒浸泡过的白布仔细清理创口,撒上特制的止血生肌药粉(含三七、白及等成分),再用洁净的桑皮布包扎好。
“命…保住了。”吴有田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清晰,“但失血过多,元气大伤。需静养,辅以补血益气之方。”
整个“手术间”内一片寂静。几位太医院的外科圣手,看着台上呼吸虽然微弱却已趋于平稳的刘三吾,再看看吴有田那双沾满鲜血、布满老茧却创造了奇迹的手,最后望向那架静静矗立、镜筒仿佛还残留着血腥反光的显微定真镜…他们心中那堵坚守了一生的、名为“传统”与“经验”的高墙,轰然崩塌!这老农,用一把刀,一根针,一面镜,在他们眼前,活生生上演了一场起死回生的神迹!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气”、“邪”,而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作用于病灶的“实学”!旧医道与新医道的胜负,在这血淋淋的手术台上,已无需多言!
医学院特设的静养病房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刘三吾从一片混沌的黑暗中缓缓苏醒。剧烈的疼痛从胸口传来,让他忍不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意识如同沉船般艰难地浮出水面,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奉天殿的血案…医学院的牌匾…自己那决绝的一刺…还有…那深入骨髓的剧痛和冰冷器械触碰身体的恐怖感觉…
“我…我死了吗?这是…阴曹地府?”他艰难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映入眼帘的,是素净的白色帐幔,明亮的琉璃窗,以及…一张布满皱纹、眼神复杂的老脸——胡俨!
“胡…胡兄?”刘三吾声音嘶哑干涩,充满了难以置信。
“醒了?三吾兄…”胡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坐在病榻旁的矮凳上,手中端着一碗温热的药汤,“你没死…这里…是大明皇家医学院。”
“医…医学院?!”刘三吾如同被毒蛇咬了一口,猛地挣扎着想坐起,却牵动了胸口的伤口,顿时痛得眼前发黑,冷汗涔涔而下!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他记起来了!那冰冷的刀锋划开皮肉的感觉!那被强行固定在木台上、如同待宰羔羊般的绝望!那面窥探脏腑的妖镜!“妖…妖法!他们…他们对我做了什么?!胡兄!救我!快救我出去!”他死死抓住胡俨的衣袖,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眼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和屈辱。
胡俨看着他惊恐万状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他轻轻拍了拍刘三吾的手背,示意他安静:“三吾兄…稍安勿躁。你伤在心脉附近,是…是格物院的吴学正,用刀针缝合了你破裂的血脉,才把你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刀…刀针缝合?血脉?”刘三吾如遭雷击,脸色更加惨白,“他…他剖开了我的胸膛?他…他用那妖镜看了我的脏腑?!亵渎!这是亵渎!比杀了我更甚!”他激动起来,伤口剧痛,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胡俨连忙扶住他,喂他喝了几口温水,待他喘息稍定,才沉重地开口:“三吾兄…老夫…亲眼看到了。”
刘三吾一愣。
胡俨的声音低沉而艰涩,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在你昏迷之时…吴学正…当着老夫和几位太医的面…用那‘显微定真镜’…探查了你的…心脉创口。”他看着刘三吾瞬间瞪大的、充满恐惧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那镜中…清晰可见!断裂的血管,被桑皮线如同女红般缝合得严丝合缝!渗出的血珠,在镜下如同滚动的赤豆!还有…那创口边缘蠕动的…微虫!吴学正言,此乃‘邪毒’,若不及时清创用药,必致溃烂脓毒,侵入心脉…神仙难救!”
胡俨的描述,如同冰冷的毒蛇,钻入刘三吾的耳中,缠绕在他的心头。那镜下的景象,被胡俨以最直观、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仿佛能“看到”自己胸腔内那被剖开、被缝合、被窥探的恐怖景象!能看到那些在创口上蠕动、随时可能吞噬他生命的“微虫”!巨大的恐惧和生理性的厌恶让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几欲呕吐!
“不…不可能…”刘三吾喃喃自语,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愤怒,“妖言惑众…幻术…”
“不是幻术!”胡俨猛地打断他,眼中充满了痛苦和一种被颠覆后的茫然,“三吾兄!老夫亲眼所见!那缝合的针脚,那蠕动的微虫…真真切切!若非亲眼所见,老夫也绝不信这世间竟有如此奇技,如此…真相!”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无尽的疲惫和一丝微不可查的动摇,“陛下…陛下说得对…格物致知,方能究其根本…我们…我们过去那套‘风寒暑湿’、‘气血瘀滞’…或许…或许真的…隔靴搔痒,未得其门啊…”
刘三吾彻底呆住了。他看着胡俨,这位旧学派最后的脊梁,此刻眼中那熟悉的、对圣学坚定不移的光芒,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彻底击垮后的迷茫和…一丝对未知的恐惧!连胡俨都动摇了?那…那他所坚守的一切,他所为之殉道的“忠义”与“圣道”…究竟是什么?
巨大的信仰崩塌感和生理上的虚弱同时袭来,刘三吾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再次昏死过去。只是这一次,昏迷前充斥他心头的,不再是殉道的悲壮,而是被彻底解剖、被彻底窥视、被彻底否定的无边恐惧与虚无。那面显微定真镜,不仅照进了他的脏腑,更照进了他灵魂最深处,将他毕生信奉的“圣道”,映照得苍白无力,形同虚设。旧儒的喋血,最终竟成了新医道最残酷也最有力的“证道”之基!
乾清宫的灯火亮至深夜。朱棣面前的御案上,摊放着三份奏报:
第一份,是纪纲呈递的关于陈瑛案的最新进展,一串串被锁拿入狱的官员名字触目惊心,牵连之广,令人咋舌。
第二份,是吴有田亲笔书写的《刘三吾急救详录及剖验陈瑛脏腑异常图谱》,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手术过程、镜下所见,以及陈瑛心脏、脑部等处的病理解剖发现,冰冷而真实。
第三份,是解缙呈上的《〈永乐大典〉总纂官遴选章程及初拟名单》,名单上,胡俨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已非首位。
朱棣的目光在三份奏报上来回移动。奉天殿的血,医学院门前的血,手术台上的血,诏狱里的哀嚎…这些血色交织,构成了他登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也铸就了破旧立新最坚实的台阶。
“道衍,”朱棣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金戈铁马的余韵,“陈瑛案,到此为止。名单上的人,按律严办,绝不姑息。但…祸不及妻孥,非主谋者,可流徙充边。” 他给出了清晰的底线。
“陛下圣明。”姚广孝合掌,知道这是皇帝在铁血中保留的一丝克制。
朱棣的手指重重敲在吴有田那份详录和图谱上:“此二物,连同格物院所出《常见病邪微虫图谱》,着翰林院解缙,编入《永乐大典》‘医部’之首篇!命工部雕版刊印,颁行天下各州县医署、惠民药局!自即日起,凡我大明医者,习医者,皆需研习此‘格物定真’之法!旧有医书,凡与此相悖者,需加注勘误!太医院…该彻底换血了!”
“臣遵旨!”姚广孝眼中精光一闪。此乃釜底抽薪!将新医道的理论基石,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强行嵌入最高典籍,并推广至整个医疗体系!这是思想领域真正的犁庭扫穴!
朱棣最后拿起那份《大典》名单,目光在胡俨的名字上停留片刻,又移向解缙拟定为首的总纂官——一位以博学务实着称、对新学态度开明的鸿儒。
“准了。”朱棣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决断,“《永乐大典》,当以‘汇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宗旨!凡有真才实学,无论新旧,皆可纳之!至于那些冥顽不灵、只知抱残守缺的腐儒…”他眼中寒芒一闪,扫过陈瑛案卷和刘三吾的血谏记录,“便让他们…随旧时代的残渣,一同湮灭吧!”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北疆的烽火暂时熄灭,朝堂的血腥清洗接近尾声,医学院的牌匾已然高悬,《大典》的蓝图已经铺开…新火已燃,无论是焚尽腐朽的铁血之火,还是照亮蒙昧的格物之火,都将在他的意志下,熊熊燃烧,不可阻挡!
“传旨兵部、工部!”朱棣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开疆拓土的雄心,“北虏新败,十年生聚亦难复元气!着令郑亨,整备边军,修缮道路,囤积粮秣军械!待秋高马肥,朕…要亲临北平!朕要去看看,朕的燕山铁骑,配上这新铸的神兵利器,配上这格物致知的新火…究竟能将大明的龙旗,插到…漠北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