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寝殿内凝固的冰块,仿佛被那缕微弱的生机悄然融开了一道缝隙。沉重的死寂被劫后余生的粗重呼吸、压抑的抽泣和器械归置的细微声响所取代。空气里,浓烈的药味、烈酒气息、生石灰的燥烈,依旧混合着灰败脓血的焦糊与更深层的腐败恶臭,但这令人窒息的混合物中,似乎掺杂进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名为“希望”的稀薄气息。
龙榻上,朱高炽小小的身体不再痉挛,深陷在柔软的被褥中,呼吸虽浅,却已脱离了那如同破风箱般的濒死挣扎,变得均匀而绵长。那张苍白瘦削的小脸上,病态的潮红如同退潮般缓缓消散,紧锁的眉头彻底松开,只余下疲惫的安宁。最令人心颤的变化,在于腋下——那片被灰烬疗法肆虐过的区域。原本高高隆起、暗紫发黑、如同死亡火山口的巨大肿核,此刻已彻底干瘪、塌陷!创口边缘翻卷的皮肉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机的灰白色,板结如同烧焦的树皮,中央的溃烂处不再有脓血涌出,只有少量粘稠的灰败浆液缓缓渗出,被仔细覆盖的消毒纱布吸收。更令人震撼的是,以创口为中心,巴掌大小的一片皮肤,彻底失去了血色与弹性,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死寂的灰败!如同被最纯净的火焰瞬间灼烧后留下的余烬!这片灰败区域与周围肌肤的交界处,形成了一道清晰锐利、如同刀锋切割般的界限!界限之外,那些曾经狰狞蔓延的黑紫色斑块,如同被阳光曝晒的苔藓,迅速褪色、僵硬、剥落,露出底下新生的、带着病后脆弱的粉嫩肌肤!
灰烬净土,已然成型!它像一块烙印,无声地宣告着死亡被强行驱逐的胜利,也铭刻着这胜利背后惨烈的代价。
朱棣高大的身影依旧矗立在龙榻旁,玄色龙袍在鲸油灯的光芒下流淌着幽暗的光泽。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在儿子安宁的睡颜上,又缓缓移向那片灰败的“净土”。那按在剑柄上的手,早已松开,此刻正无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摩挲着儿子那只依旧有些冰凉的小手。帝王的威压如同退潮般缓缓敛去,显露出一种深沉的、几乎将他压垮的疲惫,以及…一种劫后余生、却又心有余悸的茫然。焚城的帝焰,在儿子微弱的呼吸声中,悄然熄灭了引信。
“陛下…” 夏原吉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打破了这劫后余生的沉默,“殿下脉象虽弱,然根基未绝,邪毒已断于腋下灰烬之源!此…此皆格物院李、王二位大人,以命相搏之功!天佑大明!天佑太子!” 他深深一躬,老泪纵横,声音带着由衷的激动。
朱棣缓缓转过头。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瘫软在地、如同虚脱般的太医,扫过脸上犹带泪痕却难掩敬畏的夏原吉等人,最终,如同两道沉甸甸的探照灯,落在了角落临时验疫台旁,那两个几乎站立不稳的身影上。
李时珍和王徵,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鏖战。官袍破碎,沾满干涸血污、脓液和尘垢,脸色蜡黄,嘴唇干裂,眼中布满了透支生命的血丝和巨大的疲惫。他们相互搀扶着,才勉强没有倒下。李时珍的一只手臂衣袖被撕开,露出被灰败脓血灼伤的、皮开肉绽的伤口,此刻正有医官颤抖着为他清洗、包扎。
朱棣的目光,在那狰狞的伤口上停留了一瞬,又落回李时珍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上。他沉默着,高大的身影一步步走向验疫台。沉重的脚步声在死寂的殿宇中回荡,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弦上。
他停在李时珍面前,玄色龙袍的下摆几乎触到对方沾满污秽的靴尖。没有言语,没有封赏的许诺。朱棣只是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对着李时珍和王徵,以及他们身后那群同样狼狈不堪、却眼神坚毅的年轻防疫生们,深深地、深深地作了一揖!
帝王深揖!
这一揖,如同无声的惊雷,狠狠劈在所有人的心头!夏原吉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那些瘫软的太医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滚爬爬地跟着匍匐在地!
李时珍和王徵身体剧震!巨大的疲惫与这突如其来的、超越礼制的帝王之礼带来的冲击,让他们几乎站立不住!一股混杂着辛酸、激动、释然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们慌忙想要跪下还礼,却被朱棣抬手虚虚扶住。
“此礼,非谢尔等救朕之子。” 朱棣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坦诚,他的目光扫过那台静静立在验疫台上、镜身犹带血污的显微定真镜,“此礼,谢尔等…为大明…为这天下苍生…守住了…一线天光!”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李时珍脸上,那深邃的眼底,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绪:有后怕,有审视,更有一种被残酷现实强行扭转认知后的…沉凝。
“李时珍,王徵。” 朱棣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灰烬疗法’…可行?”
“回陛下!” 李时珍强忍手臂剧痛和翻涌的心绪,声音嘶哑却清晰无比,“殿下体内邪毒核心已被焚灭!灰烬屏障已成!扩散之势已止!此法…于殿下…已成!然…”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没有狂喜,只有医者的冷静与对疫魔深刻的认知:“此法霸道绝伦,凶险异常!需镜下精确定位肿核核心壁垒,以‘裂垒青锋’瞬间灌注焚灭!差之毫厘,非但前功尽弃,更可能刺激妖虫狂暴扩散,立时殒命!且…此灰烬之地,乃永久创伤,生机尽绝,如同剜肉补疮!”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带着沉重的责任感,“大同镇内,臣等以此法救治者,十存三四!且…皆赖显微定真镜洞察妖巢!金陵城内,病患何止万千?疫魔形态或有变异!而镜…唯此一台!”
李时珍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众人刚刚升起的狂喜。镜,只有一台!精准定位,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这双洞穿幽冥的“格物之眼”!而金陵城内,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在疫魔爪下哀嚎、死去!
朱棣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台显微定真镜上。那冰冷的黄铜镜身,沾着太子的血,沾着李时珍的血,也沾着来自大同死地、无数边军的血与绝望。它不再仅仅是一件奇巧的仪器,而是承载着生死、承载着帝国命运的重器!
“镜…唯此一台…” 朱棣低声重复,眼中锐光爆射,瞬间做出了决断,“传旨!”
“命工部、内府!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不惜代价!以这台‘显微定真镜’为母本!给朕仿制!十台!百台!昼夜不停!所需金银铜铁、水晶琉璃,倾尽内帑!敢有懈怠者,立斩!”
“命太医院、格物院留守!所有医官、防疫生!即刻起,由李时珍、王徵亲自教导!习练镜下观妖之术!习练肿核定位之法!习练‘灰烬灌注’之技!以宫中染疫内侍、隔离病患为…为习练之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带出一批可用之人!”
“命五城兵马司、京营!即刻起,全城搜检!凡体生肿核、身现黑斑之病患,无论军民贵贱,尽数集中!按‘灰烬疗法’所需,分区隔离!等候…镜至!药至!”
“命户部!再拨白银百万两!征调天下药资!烈酒、生石灰、硫磺、艾草、苍术…凡防疫所需,予取予求!沿途关卡,见格物院及防疫物资,立时放行!敢有阻拦克扣者,立斩!”
“另…” 朱棣的目光转向夏原吉,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焚城之令…暂缓!然!升平里及所有已爆发疫区,依旧严密封锁!执行‘里甲连坐’!凡有散布谣言、冲击封锁、阻挠防疫者…杀无赦!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朕…要这金陵城,为‘灰烬’燎原…腾出时间!腾出生路!”
旨意如冰,带着铁血的决绝与不容置疑的效率,瞬间从东宫传递出去!整个帝国残存的战争机器,在朱棣冷酷而高效的意志驱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这场对抗无形疫魔的战争全力开动!
金陵城西,临时征用的巨大府邸——“防疫格物总院”挂牌成立。这里,成了对抗瘟疫、传播“灰烬”火种的核心战场。
气氛凝重而急迫。空气中弥漫着生石灰的燥烈、烈酒的刺鼻、焚烧药草的苦涩,以及…一种混合着恐惧、痛苦和新奇渴望的复杂气息。
一间被改造成巨大“传习堂”的厅堂内。李时珍手臂裹着厚厚的纱布,脸色依旧苍白,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站在台上,身后是那台被擦拭干净、却依旧带着历史血痕的显微定真镜。台下,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有须发皆白、眼神复杂的老太医;有神情惶恐却强作镇定的中年医官;更多的,是一张张年轻、疲惫却闪烁着求知与决绝光芒的面孔——那是从太医院、格物院紧急抽调,甚至是从隔离区幸存者中招募的、粗通文墨的年轻人!他们,将是燎原“灰烬”的第一批火种!
“看这里!” 李时珍指着显微镜目镜,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却字字清晰,“此乃取自新送病患腋下肿核之脓血!镜下所见,便是疫魔‘血瘟妖虫’之真容!” 他示意一名防疫生操作,将图像投射到临时悬挂的巨大白布上(利用透镜放大投影)。
嗡!
当那地狱般的景象——无数形态狰狞、疯狂涌动、构筑着幽暗堡垒的黑色妖虫群——清晰地呈现在巨大的白布上时!整个传习堂瞬间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惊呼声、呕吐声、甚至有人吓得瘫软在地!视觉的冲击力,远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恐怖百倍!这是疫魔的真容!如此赤裸,如此狰狞!
“肃静!” 王徵厉声喝道,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怕?怕就滚出去!怕,就能让这妖虫饶过你们?!怕,就能救这满城等死的百姓?!”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经历过地狱的冰冷,“看清楚了!记住它们的形态!记住它们构筑堡垒的习惯!记住它们最核心的节点!你们的眼睛,将是刺向它们心脏的利刃!你们的双手,将是点燃灰烬净土的薪火!”
传习堂内瞬间死寂。恐惧依旧在蔓延,但一种更强大的、名为责任与求生的意志,开始在那些年轻的眼睛里凝聚。
另一处被严格分隔的“实操区”,气氛更加凝重。这里的光线被刻意调暗,只有几盏鲸油灯提供惨白的光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消毒药水和血腥气。几张简易的木床上,躺着几名处于不同感染阶段、自愿(或被强制)成为“教具”的宫中染疫内侍和隔离区病患。他们被牢牢束缚,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痛苦。
李时珍亲自示范。他洗净双手,戴上特制手套(鱼鳔处理),走到一名腋下肿核初显的内侍床前。他的手稳定得如同千锤百炼的钢钳,精准地按压着肿核,感受着其内部的搏动与结构。
“触感…如同生栗…表皮紧绷…其下搏动有力…核心壁垒…当在皮下七分…偏内侧…”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在传授最精密的解剖,“下针…要稳!要准!避血脉…感知那坚韧之壁…”
特制的细长银管,在他手中如同拥有生命,极其缓慢而精准地刺入肿核深处!病患发出压抑的痛苦闷哼。
周围,被选中的第一批“种子”防疫生们,围成一圈,个个脸色煞白,额头冷汗涔涔,身体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们死死盯着李时珍的每一个动作,试图将那触感、那角度、那分寸,烙印进脑海。有人忍不住干呕,却死死捂住嘴。这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这是用活生生的血肉、在死亡的刀尖上跳舞!
“看镜!” 李时珍拔出银管,立刻有防疫生取脓血样本置于镜下。巨大的投影布上,再次出现妖虫肆虐的景象。“看准位置!记住!下一次…你们自己来!”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压在这些初学者的肩头。他们看着病患痛苦的脸,看着镜下狰狞的妖虫,看着李师那包裹着纱布、犹在渗血的手臂…一股混合着恐惧、恶心、巨大责任感和…一种破茧般决绝的气息,在“实操区”内弥漫。
金陵城的街巷,在朱棣铁腕的“灰烬政策”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与阵痛。
五城兵马司和京营的士兵,如同黑色的潮水,挨家挨户地粗暴搜查。哭喊声、哀求声、呵斥声此起彼伏。
“官爷!我娘只是风寒!不是瘟…”
“闭嘴!腋下鼓包没?!拉开看看!带走!”
“孩子!我的孩子没病啊!求求你们!”
“里甲连坐!这一片出了三个!整条巷子!全部带走!隔离营!”
昔日繁华的街市空无一人,只有士兵巡逻的沉重脚步声。一队队用绳索串联、面如死灰的百姓,在士兵冰冷的刀枪驱赶下,如同待宰的羔羊,沉默地走向城外临时搭建、被重兵把守的巨大“隔离营区”。营区内,简陋的窝棚连绵,生石灰铺地,焚烧艾草的浓烟终日不散。绝望与恐惧,是这里唯一的色调。
然而,在这片绝望的底色上,一丝微弱却坚定的秩序正在铁血中强行建立。工部征调的匠人,在重兵保护下,日夜赶工,仿制着那台救命的“显微定真镜”。户部调拨的物资车队,插着格物院的特殊旗帜,在空荡的街道上疾驰。偶尔,能看到一队队穿着简陋防护罩袍、脸上蒙着布巾、眼神却带着初生牛犊般锐气的年轻防疫生,在士兵护卫下,脚步匆匆地穿过街巷,奔向各个隔离点。他们手中,或许就捧着刚刚从“防疫格物总院”传习出来的、关于肿核触诊定位的手绘图谱和简陋笔记。
流言,如同地沟里的毒虫,从未停止蠕动。
“听说了吗?格物院那帮妖人…在拿活人练手呢!把人绑在床上,用针扎进肉里…比瘟神还狠!”
“什么灰烬疗法…就是把人烧成灰!太子…太子就是被他们治成了半死不活的活死人!身上都烂出灰疤了!”
“信他们?不如求菩萨!城隍庙的老道说了,心诚则灵…”
这些恶毒的流言,如同瘟疫的帮凶,在绝望的人群中滋生、蔓延,试图动摇那刚刚艰难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信任根基。
“防疫格物总院”内,灯火彻夜不熄。李时珍的声音已经嘶哑得如同破锣,却依旧在一遍遍讲解、示范、纠错。王徵带着营造所的防疫生,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用最简陋的工具,争分夺秒地提纯着宝贵的“裂垒青锋”。第一批被强训出来的防疫生,带着巨大的紧张和使命感,在老兵和锦衣卫的“护送”下,如同投入战场的生力军,奔赴各个隔离营区。
一间隔离棚内。一名年轻的防疫生,脸色苍白,手指因为紧张而不住颤抖。他面前,是一名陷入半昏迷、腋下肿核高隆的壮年汉子。周围是其他病患恐惧的目光和士兵冰冷的注视。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回忆着李师教导的每一个要点,手指颤抖着按向那滚烫的肿核…
“触感…表皮紧绷…其下…搏动…核心壁垒…” 他喃喃自语,额角冷汗滑落。手中的银管,如同千钧之重,缓缓刺下…
这一刻,他承载的不仅是这个陌生汉子的性命,更是整个金陵城挣扎求存的…那一线微光!
龙榻上,朱高炽小小的身体不再痉挛,深陷在柔软的被褥中,呼吸虽浅,却已脱离了那如同破风箱般的濒死挣扎,变得均匀而绵长。那张苍白瘦削的小脸上,病态的潮红如同退潮般缓缓消散,紧锁的眉头彻底松开,只余下疲惫的安宁。最令人心颤的变化,在于腋下——那片被灰烬疗法肆虐过的区域。原本高高隆起、暗紫发黑、如同死亡火山口的巨大肿核,此刻已彻底干瘪、塌陷!创口边缘翻卷的皮肉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机的灰白色,板结如同烧焦的树皮,中央的溃烂处不再有脓血涌出,只有少量粘稠的灰败浆液缓缓渗出,被仔细覆盖的消毒纱布吸收。更令人震撼的是,以创口为中心,巴掌大小的一片皮肤,彻底失去了血色与弹性,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死寂的灰败!如同被最纯净的火焰瞬间灼烧后留下的余烬!这片灰败区域与周围肌肤的交界处,形成了一道清晰锐利、如同刀锋切割般的界限!界限之外,那些曾经狰狞蔓延的黑紫色斑块,如同被阳光曝晒的苔藓,迅速褪色、僵硬、剥落,露出底下新生的、带着病后脆弱的粉嫩肌肤!
灰烬净土,已然成型!它像一块烙印,无声地宣告着死亡被强行驱逐的胜利,也铭刻着这胜利背后惨烈的代价。
朱棣高大的身影依旧矗立在龙榻旁,玄色龙袍在鲸油灯的光芒下流淌着幽暗的光泽。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在儿子安宁的睡颜上,又缓缓移向那片灰败的“净土”。那按在剑柄上的手,早已松开,此刻正无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摩挲着儿子那只依旧有些冰凉的小手。帝王的威压如同退潮般缓缓敛去,显露出一种深沉的、几乎将他压垮的疲惫,以及…一种劫后余生、却又心有余悸的茫然。焚城的帝焰,在儿子微弱的呼吸声中,悄然熄灭了引信。
“陛下…” 夏原吉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打破了这劫后余生的沉默,“殿下脉象虽弱,然根基未绝,邪毒已断于腋下灰烬之源!此…此皆格物院李、王二位大人,以命相搏之功!天佑大明!天佑太子!” 他深深一躬,老泪纵横,声音带着由衷的激动。
朱棣缓缓转过头。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瘫软在地、如同虚脱般的太医,扫过脸上犹带泪痕却难掩敬畏的夏原吉等人,最终,如同两道沉甸甸的探照灯,落在了角落临时验疫台旁,那两个几乎站立不稳的身影上。
李时珍和王徵,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鏖战。官袍破碎,沾满干涸血污、脓液和尘垢,脸色蜡黄,嘴唇干裂,眼中布满了透支生命的血丝和巨大的疲惫。他们相互搀扶着,才勉强没有倒下。李时珍的一只手臂衣袖被撕开,露出被灰败脓血灼伤的、皮开肉绽的伤口,此刻正有医官颤抖着为他清洗、包扎。
朱棣的目光,在那狰狞的伤口上停留了一瞬,又落回李时珍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上。他沉默着,高大的身影一步步走向验疫台。沉重的脚步声在死寂的殿宇中回荡,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弦上。
他停在李时珍面前,玄色龙袍的下摆几乎触到对方沾满污秽的靴尖。没有言语,没有封赏的许诺。朱棣只是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对着李时珍和王徵,以及他们身后那群同样狼狈不堪、却眼神坚毅的年轻防疫生们,深深地、深深地作了一揖!
帝王深揖!
这一揖,如同无声的惊雷,狠狠劈在所有人的心头!夏原吉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那些瘫软的太医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滚爬爬地跟着匍匐在地!
李时珍和王徵身体剧震!巨大的疲惫与这突如其来的、超越礼制的帝王之礼带来的冲击,让他们几乎站立不住!一股混杂着辛酸、激动、释然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们慌忙想要跪下还礼,却被朱棣抬手虚虚扶住。
“此礼,非谢尔等救朕之子。” 朱棣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坦诚,他的目光扫过那台静静立在验疫台上、镜身犹带血污的显微定真镜,“此礼,谢尔等…为大明…为这天下苍生…守住了…一线天光!”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李时珍脸上,那深邃的眼底,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绪:有后怕,有审视,更有一种被残酷现实强行扭转认知后的…沉凝。
“李时珍,王徵。” 朱棣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灰烬疗法’…可行?”
“回陛下!” 李时珍强忍手臂剧痛和翻涌的心绪,声音嘶哑却清晰无比,“殿下体内邪毒核心已被焚灭!灰烬屏障已成!扩散之势已止!此法…于殿下…已成!然…”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没有狂喜,只有医者的冷静与对疫魔深刻的认知:“此法霸道绝伦,凶险异常!需镜下精确定位肿核核心壁垒,以‘裂垒青锋’瞬间灌注焚灭!差之毫厘,非但前功尽弃,更可能刺激妖虫狂暴扩散,立时殒命!且…此灰烬之地,乃永久创伤,生机尽绝,如同剜肉补疮!”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带着沉重的责任感,“大同镇内,臣等以此法救治者,十存三四!且…皆赖显微定真镜洞察妖巢!金陵城内,病患何止万千?疫魔形态或有变异!而镜…唯此一台!”
李时珍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众人刚刚升起的狂喜。镜,只有一台!精准定位,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这双洞穿幽冥的“格物之眼”!而金陵城内,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在疫魔爪下哀嚎、死去!
朱棣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台显微定真镜上。那冰冷的黄铜镜身,沾着太子的血,沾着李时珍的血,也沾着来自大同死地、无数边军的血与绝望。它不再仅仅是一件奇巧的仪器,而是承载着生死、承载着帝国命运的重器!
“镜…唯此一台…” 朱棣低声重复,眼中锐光爆射,瞬间做出了决断,“传旨!”
“命工部、内府!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不惜代价!以这台‘显微定真镜’为母本!给朕仿制!十台!百台!昼夜不停!所需金银铜铁、水晶琉璃,倾尽内帑!敢有懈怠者,立斩!”
“命太医院、格物院留守!所有医官、防疫生!即刻起,由李时珍、王徵亲自教导!习练镜下观妖之术!习练肿核定位之法!习练‘灰烬灌注’之技!以宫中染疫内侍、隔离病患为…为习练之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带出一批可用之人!”
“命五城兵马司、京营!即刻起,全城搜检!凡体生肿核、身现黑斑之病患,无论军民贵贱,尽数集中!按‘灰烬疗法’所需,分区隔离!等候…镜至!药至!”
“命户部!再拨白银百万两!征调天下药资!烈酒、生石灰、硫磺、艾草、苍术…凡防疫所需,予取予求!沿途关卡,见格物院及防疫物资,立时放行!敢有阻拦克扣者,立斩!”
“另…” 朱棣的目光转向夏原吉,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焚城之令…暂缓!然!升平里及所有已爆发疫区,依旧严密封锁!执行‘里甲连坐’!凡有散布谣言、冲击封锁、阻挠防疫者…杀无赦!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朕…要这金陵城,为‘灰烬’燎原…腾出时间!腾出生路!”
旨意如冰,带着铁血的决绝与不容置疑的效率,瞬间从东宫传递出去!整个帝国残存的战争机器,在朱棣冷酷而高效的意志驱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这场对抗无形疫魔的战争全力开动!
金陵城西,临时征用的巨大府邸——“防疫格物总院”挂牌成立。这里,成了对抗瘟疫、传播“灰烬”火种的核心战场。
气氛凝重而急迫。空气中弥漫着生石灰的燥烈、烈酒的刺鼻、焚烧药草的苦涩,以及…一种混合着恐惧、痛苦和新奇渴望的复杂气息。
一间被改造成巨大“传习堂”的厅堂内。李时珍手臂裹着厚厚的纱布,脸色依旧苍白,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站在台上,身后是那台被擦拭干净、却依旧带着历史血痕的显微定真镜。台下,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有须发皆白、眼神复杂的老太医;有神情惶恐却强作镇定的中年医官;更多的,是一张张年轻、疲惫却闪烁着求知与决绝光芒的面孔——那是从太医院、格物院紧急抽调,甚至是从隔离区幸存者中招募的、粗通文墨的年轻人!他们,将是燎原“灰烬”的第一批火种!
“看这里!” 李时珍指着显微镜目镜,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却字字清晰,“此乃取自新送病患腋下肿核之脓血!镜下所见,便是疫魔‘血瘟妖虫’之真容!” 他示意一名防疫生操作,将图像投射到临时悬挂的巨大白布上(利用透镜放大投影)。
嗡!
当那地狱般的景象——无数形态狰狞、疯狂涌动、构筑着幽暗堡垒的黑色妖虫群——清晰地呈现在巨大的白布上时!整个传习堂瞬间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惊呼声、呕吐声、甚至有人吓得瘫软在地!视觉的冲击力,远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恐怖百倍!这是疫魔的真容!如此赤裸,如此狰狞!
“肃静!” 王徵厉声喝道,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怕?怕就滚出去!怕,就能让这妖虫饶过你们?!怕,就能救这满城等死的百姓?!”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经历过地狱的冰冷,“看清楚了!记住它们的形态!记住它们构筑堡垒的习惯!记住它们最核心的节点!你们的眼睛,将是刺向它们心脏的利刃!你们的双手,将是点燃灰烬净土的薪火!”
传习堂内瞬间死寂。恐惧依旧在蔓延,但一种更强大的、名为责任与求生的意志,开始在那些年轻的眼睛里凝聚。
另一处被严格分隔的“实操区”,气氛更加凝重。这里的光线被刻意调暗,只有几盏鲸油灯提供惨白的光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消毒药水和血腥气。几张简易的木床上,躺着几名处于不同感染阶段、自愿(或被强制)成为“教具”的宫中染疫内侍和隔离区病患。他们被牢牢束缚,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痛苦。
李时珍亲自示范。他洗净双手,戴上特制手套(鱼鳔处理),走到一名腋下肿核初显的内侍床前。他的手稳定得如同千锤百炼的钢钳,精准地按压着肿核,感受着其内部的搏动与结构。
“触感…如同生栗…表皮紧绷…其下搏动有力…核心壁垒…当在皮下七分…偏内侧…”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在传授最精密的解剖,“下针…要稳!要准!避血脉…感知那坚韧之壁…”
特制的细长银管,在他手中如同拥有生命,极其缓慢而精准地刺入肿核深处!病患发出压抑的痛苦闷哼。
周围,被选中的第一批“种子”防疫生们,围成一圈,个个脸色煞白,额头冷汗涔涔,身体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们死死盯着李时珍的每一个动作,试图将那触感、那角度、那分寸,烙印进脑海。有人忍不住干呕,却死死捂住嘴。这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这是用活生生的血肉、在死亡的刀尖上跳舞!
“看镜!” 李时珍拔出银管,立刻有防疫生取脓血样本置于镜下。巨大的投影布上,再次出现妖虫肆虐的景象。“看准位置!记住!下一次…你们自己来!”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压在这些初学者的肩头。他们看着病患痛苦的脸,看着镜下狰狞的妖虫,看着李师那包裹着纱布、犹在渗血的手臂…一股混合着恐惧、恶心、巨大责任感和…一种破茧般决绝的气息,在“实操区”内弥漫。
金陵城的街巷,在朱棣铁腕的“灰烬政策”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与阵痛。
五城兵马司和京营的士兵,如同黑色的潮水,挨家挨户地粗暴搜查。哭喊声、哀求声、呵斥声此起彼伏。
“官爷!我娘只是风寒!不是瘟…”
“闭嘴!腋下鼓包没?!拉开看看!带走!”
“孩子!我的孩子没病啊!求求你们!”
“里甲连坐!这一片出了三个!整条巷子!全部带走!隔离营!”
昔日繁华的街市空无一人,只有士兵巡逻的沉重脚步声。一队队用绳索串联、面如死灰的百姓,在士兵冰冷的刀枪驱赶下,如同待宰的羔羊,沉默地走向城外临时搭建、被重兵把守的巨大“隔离营区”。营区内,简陋的窝棚连绵,生石灰铺地,焚烧艾草的浓烟终日不散。绝望与恐惧,是这里唯一的色调。
然而,在这片绝望的底色上,一丝微弱却坚定的秩序正在铁血中强行建立。工部征调的匠人,在重兵保护下,日夜赶工,仿制着那台救命的“显微定真镜”。户部调拨的物资车队,插着格物院的特殊旗帜,在空荡的街道上疾驰。偶尔,能看到一队队穿着简陋防护罩袍、脸上蒙着布巾、眼神却带着初生牛犊般锐气的年轻防疫生,在士兵护卫下,脚步匆匆地穿过街巷,奔向各个隔离点。他们手中,或许就捧着刚刚从“防疫格物总院”传习出来的、关于肿核触诊定位的手绘图谱和简陋笔记。
流言,如同地沟里的毒虫,从未停止蠕动。
“听说了吗?格物院那帮妖人…在拿活人练手呢!把人绑在床上,用针扎进肉里…比瘟神还狠!”
“什么灰烬疗法…就是把人烧成灰!太子…太子就是被他们治成了半死不活的活死人!身上都烂出灰疤了!”
“信他们?不如求菩萨!城隍庙的老道说了,心诚则灵…”
这些恶毒的流言,如同瘟疫的帮凶,在绝望的人群中滋生、蔓延,试图动摇那刚刚艰难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信任根基。
“防疫格物总院”内,灯火彻夜不熄。李时珍的声音已经嘶哑得如同破锣,却依旧在一遍遍讲解、示范、纠错。王徵带着营造所的防疫生,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用最简陋的工具,争分夺秒地提纯着宝贵的“裂垒青锋”。第一批被强训出来的防疫生,带着巨大的紧张和使命感,在老兵和锦衣卫的“护送”下,如同投入战场的生力军,奔赴各个隔离营区。
一间隔离棚内。一名年轻的防疫生,脸色苍白,手指因为紧张而不住颤抖。他面前,是一名陷入半昏迷、腋下肿核高隆的壮年汉子。周围是其他病患恐惧的目光和士兵冰冷的注视。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回忆着李师教导的每一个要点,手指颤抖着按向那滚烫的肿核…
“触感…表皮紧绷…其下…搏动…核心壁垒…” 他喃喃自语,额角冷汗滑落。手中的银管,如同千钧之重,缓缓刺下…
这一刻,他承载的不仅是这个陌生汉子的性命,更是整个金陵城挣扎求存的…那一线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