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中的狂喜与敬畏并未持续太久,便迅速被一种更加强烈的、混合着占有与控制的帝王心术所取代。此等“死而复生”、甚至“涅盘精进”的神异,已彻底超脱凡俗,其价值无可估量!绝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更不能让任何人窥探、染指!
必须将其牢牢掌控在手中!
“列为禁地”、“不得打扰”只是第一步。朱棣要建造一个绝对安全、绝对隐秘、完全服务于那异人恢复的“圣地”,或者说——一个世间最奢华、最坚固的金丝鸟笼。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察和有限的供给。他要主动创造一切他认为“最优”的条件。
旨意一道道发出,整个帝国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这座冰冷的偏殿倾斜。
内帑珍藏的、各地进贡的顶级寒玉被源源不断运来。工匠们在影卫的严密监视下,小心翼翼地将原本的寒玉榻扩大、加厚,将其改造得更加契合人体曲线,甚至开始尝试在榻身雕刻某种聚拢“太阴之气”的古老符文——这是朱棣从那些仙道残篇中看来的,也不知有用无用,但用了总没错。
殿内的地砖被撬开,换成了能自动散发阴凉之气的“墨玉石”。墙壁夹层中被嵌入了吸音隔热的上等棉檀。窗户被彻底封死,改用打磨得极薄、能透入微弱光线的“冰魄琉璃”,以确保绝对的静谧与恒定的低温。
皇帝甚至异想天开,命工部设法引一股地下寒泉之水,试图环绕偏殿建造一条“护殿寒溪”,终因工程过于浩大且恐动摇地基而作罢,但其心意已表露无遗。
各种被认为性质阴寒、安神定魄的奇物,如千年冰髓、极北玄冰、深海沉珠…被搜罗而来,置于殿角,虽然大多徒具其形,并无实际能量,却彰显着帝王不惜工本的决心。
一座原本普通的宫殿,正在被硬生生改造为一座符合皇帝想象的、“洞天福地”般的冰冷囚笼。
而这一切的中心,那一点灵识,对殿外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懵懂不知。它只是觉得,身下的“床”似乎更舒服了,更贴合了,提供的寒玉能量似乎也更加充沛和易于汲取了。周围的环境似乎更加寂静,更加阴凉,让它能更加专注地恢复自身。
它贪婪地吸收着这一切“好处”,灵光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变得明亮、凝实。修复能量网络的工作再次展开,效率比之前快了不少。
随着状态的持续好转,一种新的变化开始悄然出现。
那经过“寂灭”重生、又被精纯寒玉能量反复滋养的灵光,其本质似乎发生了一种升华,变得更加澄澈、剔透。它无意识散发出的能量波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微弱杂乱,而是开始带有一种独特的、宁静而冰冷的“韵律”。
这种“韵律”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和纯净。
它开始无意识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殿内那些被强行置入的、本无灵性的寒性奇石,在这独特波动的长期浸润下,其内部结构似乎被微微“活化”,表面开始凝结出更加精纯的寒露。
空气中游离的、稀薄的纯净能量微粒,也开始受到吸引,缓缓向寒玉榻汇聚,使得榻周围的能量浓度,略微高于其他地方。
甚至那被封死的、用冰魄琉璃制成的窗户,在特定时辰(尤其是子夜),当月光透过琉璃照射进来时,会被那灵光的波动所引动,将月光折射、分解为更加柔和、更易于被吸收的淡蓝色辉光,洒落榻上。
这一切变化极其细微,缓慢,却真实发生着。
那一点灵识本身并未察觉,它只是本能地感到恢复的速度似乎又快了一丝,环境更加“舒适”了。
然而,这细微的能量环境改变,却无法完全隔绝地向外渗透了一丝。
这一夜,负责在百步外新设立的固定岗哨上值守的影卫,忽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并非单纯的低温,而是一种直透骨髓、甚至能让人心神宁静的“清冷”。他下意识地运功抵抗,却发现这股寒意对他并无伤害,反而让他因熬夜而有些焦躁的心绪平复了不少。
他惊讶地望向那如同巨大黑色冰块般的宫殿,心中骇然。
同样感受到异常的,还有奉命在更远处观测的钦天监官员。他们发现,东宫区域的“太阴”之力汇聚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范围有所扩大,且其中心点的能量纯度,高得惊人!甚至开始隐隐排斥其他属性的天地元气,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极阴领域”的雏形!
这些异常报告被迅速呈送给朱棣。
朱棣看着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至极的光芒!
灵辉外映!改造环境!自成领域!
这简直是古籍中记载的、只有得道真仙才可能拥有的神通迹象!
自己的投入没有白费!这“金笼”筑得值!不仅保护了他,更为他提供了最佳的恢复环境,甚至引动了他更深层次的神异!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难以自持,“继续!所有用度,再加三成!告诉下面的人,只要于‘静养’有益,无论多稀奇,都给朕找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异人彻底恢复、展现真正威能的那一天!届时,自己倾尽天下的供奉,必将换来难以想象的回报!
帝筑金笼,不惜天下物。 灵辉外映,自成洞天初。
冰冷的宫殿在帝王的偏执与渴望中,逐渐化为一座奇特的修炼场。而那一点灵识,在无尽资源的堆砌和自身艰难的求生中,正不知不觉地,向着一个超越时代理解的方向,缓缓蜕变。
必须将其牢牢掌控在手中!
“列为禁地”、“不得打扰”只是第一步。朱棣要建造一个绝对安全、绝对隐秘、完全服务于那异人恢复的“圣地”,或者说——一个世间最奢华、最坚固的金丝鸟笼。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察和有限的供给。他要主动创造一切他认为“最优”的条件。
旨意一道道发出,整个帝国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这座冰冷的偏殿倾斜。
内帑珍藏的、各地进贡的顶级寒玉被源源不断运来。工匠们在影卫的严密监视下,小心翼翼地将原本的寒玉榻扩大、加厚,将其改造得更加契合人体曲线,甚至开始尝试在榻身雕刻某种聚拢“太阴之气”的古老符文——这是朱棣从那些仙道残篇中看来的,也不知有用无用,但用了总没错。
殿内的地砖被撬开,换成了能自动散发阴凉之气的“墨玉石”。墙壁夹层中被嵌入了吸音隔热的上等棉檀。窗户被彻底封死,改用打磨得极薄、能透入微弱光线的“冰魄琉璃”,以确保绝对的静谧与恒定的低温。
皇帝甚至异想天开,命工部设法引一股地下寒泉之水,试图环绕偏殿建造一条“护殿寒溪”,终因工程过于浩大且恐动摇地基而作罢,但其心意已表露无遗。
各种被认为性质阴寒、安神定魄的奇物,如千年冰髓、极北玄冰、深海沉珠…被搜罗而来,置于殿角,虽然大多徒具其形,并无实际能量,却彰显着帝王不惜工本的决心。
一座原本普通的宫殿,正在被硬生生改造为一座符合皇帝想象的、“洞天福地”般的冰冷囚笼。
而这一切的中心,那一点灵识,对殿外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懵懂不知。它只是觉得,身下的“床”似乎更舒服了,更贴合了,提供的寒玉能量似乎也更加充沛和易于汲取了。周围的环境似乎更加寂静,更加阴凉,让它能更加专注地恢复自身。
它贪婪地吸收着这一切“好处”,灵光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变得明亮、凝实。修复能量网络的工作再次展开,效率比之前快了不少。
随着状态的持续好转,一种新的变化开始悄然出现。
那经过“寂灭”重生、又被精纯寒玉能量反复滋养的灵光,其本质似乎发生了一种升华,变得更加澄澈、剔透。它无意识散发出的能量波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微弱杂乱,而是开始带有一种独特的、宁静而冰冷的“韵律”。
这种“韵律”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和纯净。
它开始无意识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殿内那些被强行置入的、本无灵性的寒性奇石,在这独特波动的长期浸润下,其内部结构似乎被微微“活化”,表面开始凝结出更加精纯的寒露。
空气中游离的、稀薄的纯净能量微粒,也开始受到吸引,缓缓向寒玉榻汇聚,使得榻周围的能量浓度,略微高于其他地方。
甚至那被封死的、用冰魄琉璃制成的窗户,在特定时辰(尤其是子夜),当月光透过琉璃照射进来时,会被那灵光的波动所引动,将月光折射、分解为更加柔和、更易于被吸收的淡蓝色辉光,洒落榻上。
这一切变化极其细微,缓慢,却真实发生着。
那一点灵识本身并未察觉,它只是本能地感到恢复的速度似乎又快了一丝,环境更加“舒适”了。
然而,这细微的能量环境改变,却无法完全隔绝地向外渗透了一丝。
这一夜,负责在百步外新设立的固定岗哨上值守的影卫,忽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并非单纯的低温,而是一种直透骨髓、甚至能让人心神宁静的“清冷”。他下意识地运功抵抗,却发现这股寒意对他并无伤害,反而让他因熬夜而有些焦躁的心绪平复了不少。
他惊讶地望向那如同巨大黑色冰块般的宫殿,心中骇然。
同样感受到异常的,还有奉命在更远处观测的钦天监官员。他们发现,东宫区域的“太阴”之力汇聚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范围有所扩大,且其中心点的能量纯度,高得惊人!甚至开始隐隐排斥其他属性的天地元气,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极阴领域”的雏形!
这些异常报告被迅速呈送给朱棣。
朱棣看着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至极的光芒!
灵辉外映!改造环境!自成领域!
这简直是古籍中记载的、只有得道真仙才可能拥有的神通迹象!
自己的投入没有白费!这“金笼”筑得值!不仅保护了他,更为他提供了最佳的恢复环境,甚至引动了他更深层次的神异!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难以自持,“继续!所有用度,再加三成!告诉下面的人,只要于‘静养’有益,无论多稀奇,都给朕找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异人彻底恢复、展现真正威能的那一天!届时,自己倾尽天下的供奉,必将换来难以想象的回报!
帝筑金笼,不惜天下物。 灵辉外映,自成洞天初。
冰冷的宫殿在帝王的偏执与渴望中,逐渐化为一座奇特的修炼场。而那一点灵识,在无尽资源的堆砌和自身艰难的求生中,正不知不觉地,向着一个超越时代理解的方向,缓缓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