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鲸油灯依旧燃得惨白,将朱棣蜡黄面容上的每一丝痛苦都映照得格外清晰。那封来自塞外的密报,如同淬了寒冰的匕首,狠狠扎进了刚刚经历开颅引流的帝王心口。他唯一能动的左眼,瞳孔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般的杀意与不甘,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嗬嗬”低吼,攥紧锦被的左手因极度用力而指节青白,微微颤抖。然而,半边身体沉重的麻木感如同无形的枷锁,将他死死禁锢在这方寸病榻之上!昔日横扫漠北的雄主,此刻只能眼睁睁看着豺狼嗅着血腥在门外集结!
姚广孝枯槁的脸上沟壑更深,他强压下心中惊涛,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陛下息怒!龙体为重!世子殿下已掌控北平,北疆尚未生乱!瓦剌、鞑靼、朵颜三部仓促勾连,其心各异,秋后方能成军,我们尚有时间!”
“时…间…”朱棣的喉咙艰难地滚动,挤出模糊的音节,左眼死死盯着姚广孝,那眼神锐利如刀,带着血淋淋的质问——朕这副残躯,还能有多少时间?!
就在这时,暖阁厚重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道缝隙。朱高炽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脚步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病榻上的父亲,但那张稚嫩小脸上,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凝重与疲惫,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他身后,跟着同样面色紧绷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兵部尚书金忠。
朱高炽的目光第一时间投向父亲,看到朱棣眼中未散的怒火与深沉的痛苦,小小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即迅速收敛心神,挺直腰背,走到榻前,躬身行礼:“父皇,儿臣与夏尚书、金尚书有紧急军务禀报。”
夏原吉与金忠亦连忙跪拜。
朱棣艰难地转动眼珠,示意他们起身回话。那眼神,既是询问,更是无声的催促。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陛下,世子殿下,兵部刚得急报,大同、宣府两镇,已有数起军卒营啸,虽被弹压,然人心浮动,流言四起!皆言…皆言陛下病笃,天将倾覆!更…更有人暗中串联,欲效靖难旧事,拥兵自重!”
金忠须发戟张,怒声道:“此皆北元奸细散布谣言,蛊惑军心!然边军久戍苦寒,粮饷时有拖欠,新法推行又触及旧利,积怨非一日之寒!此番谣言,恰如火上浇油!若处置不当,恐酿巨变!届时外虏未至,内乱先起,北疆危矣!”
“粮饷…拖欠?”朱棣喉咙里发出模糊的质问,左眼迸出骇人的寒光,直刺夏原吉!他登基以来,殚精竭虑充盈国库,竟还有此等事?!
夏原吉冷汗涔涔而下,扑通跪倒:“陛下息怒!非是户部克扣!实乃…实乃北疆转运路途遥远,损耗巨大!加之去岁北直隶、山东歉收,新粮尚未入仓,旧存粮秣霉变者众!各卫所上报损耗数目不一,户部难以核准,拨付遂有迟滞…臣…臣有罪!” 他重重叩首。
霉变!损耗!又是这如同附骨之蛆的老大难!朱棣胸中气血翻涌,喉头腥甜,眼前又是一阵发黑!他猛地闭上左眼,强行压下那口逆血,呼吸变得粗重而痛苦。一股巨大的无力感,伴随着身体的剧痛,如同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空有杀伐之心,却困于这残破之躯,连最基本的军需都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与愤怒中,一个清脆而沉稳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暖阁内几乎凝固的沉重:
“父皇,夏尚书,金尚书,边军粮秣霉变损耗之弊,儿臣近日在格物院,或已寻得解决之法!”
是朱高炽!
他小小的身影上前一步,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怯懦。他竟从宽大的世子袍袖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两个物件——左手,依旧是那把磨得油亮的紫檀木算盘;右手,则是一个用厚棉布仔细包裹的圆形陶罐,罐口用蜡密封得严严实实。
这熟悉的组合,瞬间刺痛了暖阁内某些人的神经!尤其是侍立角落、刚刚为朱棣施针完毕的几位旧派太医,脸上立刻浮现出毫不掩饰的嫌恶与不以为然。又是算盘!又是那些离经叛道的“奇技”!
朱高炽对周遭目光恍若未觉。他将算盘和陶罐放在一旁矮几上,解开陶罐的棉布,一股混杂着谷物清香与奇异药草味的特殊气息弥漫开来。他打开罐口蜡封,露出里面金灿灿、颗粒饱满、干燥异常的稻谷。
“夏尚书言粮秣霉变损耗巨大,”朱高炽拿起算盘,小小的手指熟练地拨动算珠,噼啪声在寂静的暖阁中格外清脆,“其一在转运途中的洒漏颠簸,其二在仓储保管不善。儿臣与格物院农学所诸位先生,参照宋应星先生《天工开物》遗稿及前朝《陈旉农书》,反复试验,得此‘三防仓贮法’!”
他一边说,一边拨动算珠:
“一防潮!旧仓多为土墙,地气上涌,雨季湿气尤重。新法:仓底悬空,铺设双层竹篾,夹层填充新烧透的石灰粉,此物吸潮之力极强!仓壁内侧亦钉双层竹篾夹层,同样填充石灰!此一项,可使仓内湿度降五成以上!算珠显示,仅此一项,霉变损耗可降两成!”
“二防虫鼠!旧法多用硫磺熏蒸,气味刺鼻,效力有限且易残留。格物院以艾草、除虫菊、苦楝皮等物混合碾粉,制成防虫药包,悬于粮堆四周及仓梁之上,其味可驱虫鼠,对人畜无害。再于仓门、通风口加装细密铁纱网。虫鼠之害,可再减一成半损耗!”
“三防火通风!新仓必设避雷铜线引地,仓顶开可启闭之天窗,四壁高处开对流风孔,覆以防雨铁纱。如此,既可防火患于未然,又能确保仓内空气流通,谷物不易闷热变质。又可减半成损耗!”
算珠声骤停!朱高炽抬起头,目光灼灼:“三法并用,仓储霉变虫鼠之损,儿臣算来,至少可降四成!若再辅以儿臣先前所献改良粮车、分段转运、险路取直之法,整体转运损耗,可压至一成以内!大同、宣府边军拖欠粮饷之数,户部按旧例拨付,足矣!甚至…尚有盈余!”
四成!一成以内!足矣!甚至盈余!
夏原吉的眼睛瞬间瞪圆了!他死死盯着那陶罐中干燥异常的稻谷,又看向朱高炽面前那把小小的算盘,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他并非迂腐之人,深知边军怨气根源在于实打实的粮饷不足!若此“三防仓贮法”真能大幅降低损耗,确保粮秣足额、干燥地送达边关,军心立时可稳大半!他激动得声音发颤:“殿下…此法…此法果真可行?那防虫药包…”
“夏尚书可即刻派人前往格物院农学所查验!”朱高炽语气笃定,“所有试验记录、新旧仓储对比数据、药包配方,皆在!此法材料易得,造价低廉,边关各卫所粮仓,一月之内即可仿制改造完成!”
“荒谬!”一声苍老而尖锐的呵斥陡然响起!角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再也按捺不住,他是北平旧派医官之首,对格物院那一套深恶痛绝,“殿下!此等匠人之术,焉能轻信?仓储之道,关乎军国命脉!岂能如儿戏般随意更改?石灰粉填仓?那等燥烈之物,岂不坏了谷物本性?还有那不知名的草药粉末,万一有毒,毒害三军,谁担得起这泼天之罪?!陛下龙体未愈,殿下理当亲侍汤药,习读圣贤,安邦定国当由大臣谋之,岂可沉溺此等奇技小道,扰乱朝纲!” 他矛头直指朱高炽,更暗指格物院蛊惑储君,其心可诛!
这诛心之言,让暖阁内气氛骤然紧绷!夏原吉、金忠脸色微变。姚广孝眼神一冷。朱棣的左眼,更是瞬间凝聚起骇人的风暴!
朱高炽的小脸绷紧了。他猛地转身,清澈的目光毫不退缩地迎向那老医官,声音清亮,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穿透力:
“老先生口口声声圣贤大道,安邦定国!敢问老先生,您口中的大道,可能让大同宣府戍边的将士,明日就吃上足额、干燥、没有霉味的军粮?可能止住营中因食用霉粮而腹泻不止的士卒?可能平息因粮饷拖欠、妻儿在家挨饿受冻而积郁的怨气?!” 他一连三问,字字如刀,步步紧逼!
老医官被他问得一窒,脸色涨红:“这…这自是户部、兵部有司之责!老朽只管医道…”
“既知非己之责,又为何在此妄议军国储务,阻挠良策?!”朱高炽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孩童特有的锐利,更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冰冷,“您斥格物之学为奇技小道,可正是这‘小道’,找到了仓储霉变虫害的根源,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之法!而您奉若圭臬的圣贤书,面对前线将士可能因缺粮而哗变、因霉粮而染疾的危局,除了空谈仁义道德、指责他人离经叛道,又有何用?!”
他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愤怒与悲悯交织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灼穿一切虚伪的帷幕:“将士们要的不是空话!他们要的是能填饱肚子、能御寒果腹的实实在在的粮食!要的是能保住性命、守住国门的实实在在的办法!格物之学,求的就是这‘实’!见微知着,格物致知!而非坐而论道,空谈误国!老先生,您这是…腐儒之见,误国害民!”
“腐儒之见,误国害民!”八个字,如同八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老医官的脸上,也抽在暖阁内所有守旧者的心上!老医官眼前一黑,指着朱高炽,浑身抖如筛糠,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最终“噗”地喷出一口血沫,直挺挺地向后倒去!被旁边人七手八脚扶住,已是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暖阁内死寂无声!只有朱高炽因激动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夏原吉、金忠震撼地看着这位年仅八岁的世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那份洞察世事的犀利,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那份敢于直面陈腐、力推新学的无畏,让他们这些久经宦海的老臣都感到一阵心悸!
朱棣躺在榻上,左眼死死盯着儿子那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小脸。那“腐儒之见,误国害民”的呐喊,如同洪钟大吕,在他心中轰然回响!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与欣慰,甚至带着一丝后生可畏的凛然,冲淡了身体的剧痛与无力!他艰难地,用唯一能动的左手,缓缓抬起,指向朱高炽,又重重地指向夏原吉和金忠!眼神中的命令,如同燃烧的火焰,不容置疑!
姚广孝立刻领会,声音洪亮而斩钉截铁:“陛下有旨!夏原吉、金忠!尔等即刻会同格物院,按世子所献‘三防仓贮法’及转运新策,火速推行!北疆各卫所粮仓,一月之内务必改造完毕!所需钱粮物料,由内帑及户部优先拨付!敢有阳奉阴违、推诿拖延者——杀无赦!大同、宣府军心,由金忠亲自携旨弹压,有敢散播谣言、聚众闹事者,无论将校,先斩后奏!”
“臣遵旨!”夏原吉、金忠再无半分犹疑,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重重叩首领命!
旨意如同飓风,席卷而出。整个帝国的官僚和工匠体系,在皇帝无声的意志和世子展现出的惊人力量推动下,围绕着那看似不起眼的“三防仓贮法”和转运新策,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然而,北疆的危机,远非粮秣一端。
姚广孝枯槁的脸上沟壑更深,他强压下心中惊涛,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陛下息怒!龙体为重!世子殿下已掌控北平,北疆尚未生乱!瓦剌、鞑靼、朵颜三部仓促勾连,其心各异,秋后方能成军,我们尚有时间!”
“时…间…”朱棣的喉咙艰难地滚动,挤出模糊的音节,左眼死死盯着姚广孝,那眼神锐利如刀,带着血淋淋的质问——朕这副残躯,还能有多少时间?!
就在这时,暖阁厚重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道缝隙。朱高炽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脚步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病榻上的父亲,但那张稚嫩小脸上,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凝重与疲惫,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他身后,跟着同样面色紧绷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兵部尚书金忠。
朱高炽的目光第一时间投向父亲,看到朱棣眼中未散的怒火与深沉的痛苦,小小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即迅速收敛心神,挺直腰背,走到榻前,躬身行礼:“父皇,儿臣与夏尚书、金尚书有紧急军务禀报。”
夏原吉与金忠亦连忙跪拜。
朱棣艰难地转动眼珠,示意他们起身回话。那眼神,既是询问,更是无声的催促。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陛下,世子殿下,兵部刚得急报,大同、宣府两镇,已有数起军卒营啸,虽被弹压,然人心浮动,流言四起!皆言…皆言陛下病笃,天将倾覆!更…更有人暗中串联,欲效靖难旧事,拥兵自重!”
金忠须发戟张,怒声道:“此皆北元奸细散布谣言,蛊惑军心!然边军久戍苦寒,粮饷时有拖欠,新法推行又触及旧利,积怨非一日之寒!此番谣言,恰如火上浇油!若处置不当,恐酿巨变!届时外虏未至,内乱先起,北疆危矣!”
“粮饷…拖欠?”朱棣喉咙里发出模糊的质问,左眼迸出骇人的寒光,直刺夏原吉!他登基以来,殚精竭虑充盈国库,竟还有此等事?!
夏原吉冷汗涔涔而下,扑通跪倒:“陛下息怒!非是户部克扣!实乃…实乃北疆转运路途遥远,损耗巨大!加之去岁北直隶、山东歉收,新粮尚未入仓,旧存粮秣霉变者众!各卫所上报损耗数目不一,户部难以核准,拨付遂有迟滞…臣…臣有罪!” 他重重叩首。
霉变!损耗!又是这如同附骨之蛆的老大难!朱棣胸中气血翻涌,喉头腥甜,眼前又是一阵发黑!他猛地闭上左眼,强行压下那口逆血,呼吸变得粗重而痛苦。一股巨大的无力感,伴随着身体的剧痛,如同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空有杀伐之心,却困于这残破之躯,连最基本的军需都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与愤怒中,一个清脆而沉稳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暖阁内几乎凝固的沉重:
“父皇,夏尚书,金尚书,边军粮秣霉变损耗之弊,儿臣近日在格物院,或已寻得解决之法!”
是朱高炽!
他小小的身影上前一步,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怯懦。他竟从宽大的世子袍袖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两个物件——左手,依旧是那把磨得油亮的紫檀木算盘;右手,则是一个用厚棉布仔细包裹的圆形陶罐,罐口用蜡密封得严严实实。
这熟悉的组合,瞬间刺痛了暖阁内某些人的神经!尤其是侍立角落、刚刚为朱棣施针完毕的几位旧派太医,脸上立刻浮现出毫不掩饰的嫌恶与不以为然。又是算盘!又是那些离经叛道的“奇技”!
朱高炽对周遭目光恍若未觉。他将算盘和陶罐放在一旁矮几上,解开陶罐的棉布,一股混杂着谷物清香与奇异药草味的特殊气息弥漫开来。他打开罐口蜡封,露出里面金灿灿、颗粒饱满、干燥异常的稻谷。
“夏尚书言粮秣霉变损耗巨大,”朱高炽拿起算盘,小小的手指熟练地拨动算珠,噼啪声在寂静的暖阁中格外清脆,“其一在转运途中的洒漏颠簸,其二在仓储保管不善。儿臣与格物院农学所诸位先生,参照宋应星先生《天工开物》遗稿及前朝《陈旉农书》,反复试验,得此‘三防仓贮法’!”
他一边说,一边拨动算珠:
“一防潮!旧仓多为土墙,地气上涌,雨季湿气尤重。新法:仓底悬空,铺设双层竹篾,夹层填充新烧透的石灰粉,此物吸潮之力极强!仓壁内侧亦钉双层竹篾夹层,同样填充石灰!此一项,可使仓内湿度降五成以上!算珠显示,仅此一项,霉变损耗可降两成!”
“二防虫鼠!旧法多用硫磺熏蒸,气味刺鼻,效力有限且易残留。格物院以艾草、除虫菊、苦楝皮等物混合碾粉,制成防虫药包,悬于粮堆四周及仓梁之上,其味可驱虫鼠,对人畜无害。再于仓门、通风口加装细密铁纱网。虫鼠之害,可再减一成半损耗!”
“三防火通风!新仓必设避雷铜线引地,仓顶开可启闭之天窗,四壁高处开对流风孔,覆以防雨铁纱。如此,既可防火患于未然,又能确保仓内空气流通,谷物不易闷热变质。又可减半成损耗!”
算珠声骤停!朱高炽抬起头,目光灼灼:“三法并用,仓储霉变虫鼠之损,儿臣算来,至少可降四成!若再辅以儿臣先前所献改良粮车、分段转运、险路取直之法,整体转运损耗,可压至一成以内!大同、宣府边军拖欠粮饷之数,户部按旧例拨付,足矣!甚至…尚有盈余!”
四成!一成以内!足矣!甚至盈余!
夏原吉的眼睛瞬间瞪圆了!他死死盯着那陶罐中干燥异常的稻谷,又看向朱高炽面前那把小小的算盘,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他并非迂腐之人,深知边军怨气根源在于实打实的粮饷不足!若此“三防仓贮法”真能大幅降低损耗,确保粮秣足额、干燥地送达边关,军心立时可稳大半!他激动得声音发颤:“殿下…此法…此法果真可行?那防虫药包…”
“夏尚书可即刻派人前往格物院农学所查验!”朱高炽语气笃定,“所有试验记录、新旧仓储对比数据、药包配方,皆在!此法材料易得,造价低廉,边关各卫所粮仓,一月之内即可仿制改造完成!”
“荒谬!”一声苍老而尖锐的呵斥陡然响起!角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再也按捺不住,他是北平旧派医官之首,对格物院那一套深恶痛绝,“殿下!此等匠人之术,焉能轻信?仓储之道,关乎军国命脉!岂能如儿戏般随意更改?石灰粉填仓?那等燥烈之物,岂不坏了谷物本性?还有那不知名的草药粉末,万一有毒,毒害三军,谁担得起这泼天之罪?!陛下龙体未愈,殿下理当亲侍汤药,习读圣贤,安邦定国当由大臣谋之,岂可沉溺此等奇技小道,扰乱朝纲!” 他矛头直指朱高炽,更暗指格物院蛊惑储君,其心可诛!
这诛心之言,让暖阁内气氛骤然紧绷!夏原吉、金忠脸色微变。姚广孝眼神一冷。朱棣的左眼,更是瞬间凝聚起骇人的风暴!
朱高炽的小脸绷紧了。他猛地转身,清澈的目光毫不退缩地迎向那老医官,声音清亮,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穿透力:
“老先生口口声声圣贤大道,安邦定国!敢问老先生,您口中的大道,可能让大同宣府戍边的将士,明日就吃上足额、干燥、没有霉味的军粮?可能止住营中因食用霉粮而腹泻不止的士卒?可能平息因粮饷拖欠、妻儿在家挨饿受冻而积郁的怨气?!” 他一连三问,字字如刀,步步紧逼!
老医官被他问得一窒,脸色涨红:“这…这自是户部、兵部有司之责!老朽只管医道…”
“既知非己之责,又为何在此妄议军国储务,阻挠良策?!”朱高炽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孩童特有的锐利,更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冰冷,“您斥格物之学为奇技小道,可正是这‘小道’,找到了仓储霉变虫害的根源,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之法!而您奉若圭臬的圣贤书,面对前线将士可能因缺粮而哗变、因霉粮而染疾的危局,除了空谈仁义道德、指责他人离经叛道,又有何用?!”
他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愤怒与悲悯交织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灼穿一切虚伪的帷幕:“将士们要的不是空话!他们要的是能填饱肚子、能御寒果腹的实实在在的粮食!要的是能保住性命、守住国门的实实在在的办法!格物之学,求的就是这‘实’!见微知着,格物致知!而非坐而论道,空谈误国!老先生,您这是…腐儒之见,误国害民!”
“腐儒之见,误国害民!”八个字,如同八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老医官的脸上,也抽在暖阁内所有守旧者的心上!老医官眼前一黑,指着朱高炽,浑身抖如筛糠,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最终“噗”地喷出一口血沫,直挺挺地向后倒去!被旁边人七手八脚扶住,已是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暖阁内死寂无声!只有朱高炽因激动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夏原吉、金忠震撼地看着这位年仅八岁的世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那份洞察世事的犀利,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那份敢于直面陈腐、力推新学的无畏,让他们这些久经宦海的老臣都感到一阵心悸!
朱棣躺在榻上,左眼死死盯着儿子那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小脸。那“腐儒之见,误国害民”的呐喊,如同洪钟大吕,在他心中轰然回响!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与欣慰,甚至带着一丝后生可畏的凛然,冲淡了身体的剧痛与无力!他艰难地,用唯一能动的左手,缓缓抬起,指向朱高炽,又重重地指向夏原吉和金忠!眼神中的命令,如同燃烧的火焰,不容置疑!
姚广孝立刻领会,声音洪亮而斩钉截铁:“陛下有旨!夏原吉、金忠!尔等即刻会同格物院,按世子所献‘三防仓贮法’及转运新策,火速推行!北疆各卫所粮仓,一月之内务必改造完毕!所需钱粮物料,由内帑及户部优先拨付!敢有阳奉阴违、推诿拖延者——杀无赦!大同、宣府军心,由金忠亲自携旨弹压,有敢散播谣言、聚众闹事者,无论将校,先斩后奏!”
“臣遵旨!”夏原吉、金忠再无半分犹疑,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重重叩首领命!
旨意如同飓风,席卷而出。整个帝国的官僚和工匠体系,在皇帝无声的意志和世子展现出的惊人力量推动下,围绕着那看似不起眼的“三防仓贮法”和转运新策,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然而,北疆的危机,远非粮秣一端。